花蓮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堰塞湖是什麼?災情、現場直播、5大QA一次看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因為颱風樺加沙帶來豪雨,23日溢流,造成多人死傷,引發關注。堰塞湖意思為何?堰塞湖怎麼形成?堰塞湖潰堤跟溢流有關?堰塞湖即時資訊哪裡看?Yahoo新聞編輯室整理「堰塞湖」相關Q&A,帶你一文掌握。
花蓮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什麼事?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發生溢流,導致台9線馬太鞍溪橋被沖毀,洪水湧入光復鄉市區釀災,當地水深一度淹至一層樓高,不少車輛全泡在水中,更造成至少14人死亡。雖然大水已逐漸退去,但到處仍可見泥濘與土石,救難人員持續地毯式搜救,傷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嚴重災情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堰塞湖意思是什麼?堰塞湖怎麼形成?
有網友誤以為馬太鞍溪堰塞湖是人造的,其實不是。經濟部水利署說明,堰塞湖又稱「天然壩」,指的是溪流被阻塞物阻斷,使得上游淹沒成湖,成因通常和豪雨、地震、火山爆發,以及冰河的冰積物等自然原因有關。
那麼馬太鞍溪堰塞湖是怎麼形成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受今年7月颱風薇帕影響,馬鞍溪上游發生大規模邊坡崩塌,因而形成馬太鞍溪堰塞湖。
台灣從1979年至2025年共計有88次堰塞湖案例,包括921地震、莫拉克風災時都曾出現過,921地震時,在雲林古坑形成草嶺潭,直到2004年才消失,但在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又造成草嶺潭堰塞湖短暫出現,但這次三天後就消失,而在莫拉克颱風時,則釀成嚴重潰堤災害造成小林村滅村。
截至9月24日,在國有林防災應變及堰塞湖監測系統維持監測的仍有兩處,除馬太鞍溪堰塞湖,另有新竹縣泰崗溪堰塞湖。
相關新聞》馬太鞍溪堰塞湖昨曾30分鐘降14公尺 溢流等同瞬間湧出1540萬噸水
堰塞湖潰堤跟溢流有關?
農業部指出,堰塞湖的形成是無可避免的,這類速成的天然壩體結構較為鬆散,也沒有人工土石壩的擋水設施、過濾層等輔助結構,因此只要受到沖刷、侵蝕,或蓄水量持續上升,壩體便難以負荷,可能突然潰堤,進而對下游地區產生毀滅性的破壞;依據統計,大多數的堰塞湖潰決都起因於壩頂溢流。換句話說,潰堤是比溢流更慘重的情況,堰塞湖溢流嚴重有可能進一步導致潰堤。
馬太鞍溪堰塞湖不能處理嗎?應變作為時間軸一覽
有人質疑,花蓮災情如此嚴峻,難道不能事前就破壞壩體、減少蓄水量以降低傷害嗎?林業保育署解釋,7月26日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後,專家多次研商各種壩頂降挖、炸開壩體、壩頂虹吸抽水等湖區引流洩壓方案,但因馬太鞍溪堰塞湖位處偏遠山區,沒有道路可及,人員也無法以步行到達,就連要安裝水位監測儀器都是透過空勤總隊直升機;且堰塞湖周邊持續有土石崩塌,該地亦隨時可能發生地震與豪大雨,作業人員安全無法保障,即使不再發生颱風或豪大雨,僅以一般雨量情況推估,馬太鞍溪堰塞湖也會在10月初溢流,以工程手段介入根本在技術上和時效上無法達成,所以當初評估不可行。
也因此,隨時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的變化更顯重要,以下是國立東華大學強韌防災團隊整理的應變作為時間軸:
7/21~7/26:形成跡象與初步偵測。
7/26~7/31:發現堰塞湖後,成立應變小組,啟動空勘、航測建模和初評。
8/1~8/7:完成量體估算及DBI=1.8(相對穩定)判定,並規畫下游預警與疏散方案雛形。
8/7~8/12:和地方研商,進行專家會議及預防性疏散。
8/12~8/14:楊柳颱風前後啟動預防性疏散與跨機關研判,當日完成259戶697人撤離;颱風過境後研判壩體暫穩,解除警戒,持續即時監測和整備。
8/18~8/20:空勤協助壩頂裝設水位計,提高回傳頻率及判讀精度;同步公開監測面板與跨單位共享數據,以支撐預警決策。
8/27: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要求於10月初可能溢流前,加速清淤、補強橋梁保護,並精進監測和對外溝通。
9/3:東華大學防災團隊參考陽明交大防災研究團隊的分析結果,製作第一版村里避難疏散圖及GIS監測紀實故事地圖。
9/12~9/15:預告9/16於光復、萬榮、鳳林警戒區發送細胞廣播(CBS)測試警訊,以檢核演練時訊息送達與通報效率,避免實戰時資訊落差。
9/16:執行細胞廣播(CBS)演練,會後回饋部分區域收訊不佳,NCC建議擴大基地台框選範圍至河道兩岸約5公里,並建立保全戶精準電話通報機制以補強。
9/17:於花蓮縣消防局應變中心辦理「馬太鞍溪疏散撤離因應對策研擬及推動研討會議」,根據最新監測資料調整應變作為。
9/19:更新馬太鞍溪潰壩影響範圍,調整避難疏散作為,專家共識將「最可能情境」由極端潰壩改為「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之沖刷型事件。
9/20: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製作第二版村里避難疏散圖。
9/21:台大防災團隊評估潰壩溢淹影響範圍將比先前預估更嚴重。
9/22: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的豪雨,啟動預防性疏散,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共列管1837戶、實居8524人;啟用3處收容所,並輔以依親和垂直避難等分流措施。
9/23:下午2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對光復鄉市區造成嚴重災情。
堰塞湖即時影像、即時資訊哪裡看?
林業保育署有建立「國有林堰塞湖監測與防災通報系統」,馬太鞍溪堰塞湖的部分可以點擊「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控面板」,查看觀測站、時雨量、水位、水深、警戒、影像等資訊。
國立東華大學強韌防災團隊也有建置「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提供應變作為時間軸、最新情資彙整與預估、專家整體研判要點、0923堰塞湖溢流後災情通報、溢淹或潰堤之疏散規畫等內容,有意了解的讀者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看更多》垂直避難意思是什麼?花蓮堰塞湖溢流垂直避難指引是新創的?
撰稿記者:吳怡萱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
※水利名詞 堰塞湖、天然壩(經濟部水利署)
※薇帕颱風釀馬鞍溪上游堰塞湖 請民眾暫勿入溪床活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大自然的淚珠—包盛社堰塞湖的一生(農業部《農政與農情》)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國立東華大學強韌防災團隊)
※國有林堰塞湖監測與防災通報系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控面板(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其他人也在看

館長怕了?今赴刑事局接受偵訊 急喊「沒恐嚇」:網軍設圈套讓我跳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網紅「館長」(本名陳之漢)因經常針砭時政、評論口吻直白,收獲不少年輕粉絲;但他也時常講出過激言論,最後惹火上身,近日竟還劍指總統賴清德,直接嗆聲要「斬首打擊、精確斬首」、「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引發輿論譁然。由於此案影響惡劣,檢調火速介入偵辦,館長今(15)天先前往刑事局接受偵訊、隨後則是地檢署複訊。他受訪時則強調,自己沒有恐嚇的意思,經查證,是網軍設了圈套讓自己跳下去。
民視 ・ 1 天前桌球》讓2追3逆轉日本隊 中國隊打滿25局驚險挺進決賽
尋求衛冕的中國隊今天凌晨在2025年亞洲團體桌球錦標賽男子組4強戰,克服點數0:2落後,和日本隊鏖戰至第5點,最終梁靖崑在局數1:2落後下,以3:2逆轉18歲新星松島輝空,完成自我救贖,也幫助中國隊在打滿25局後驚險闖進決賽,今晚8點將與香港隊爭冠。
自由時報 ・ 1 天前農業局賞鷹活動 美好生態體驗
入秋之際正值猛禽南遷過境的季節,台中市農業局舉辦「美好生態~鳥兒就在身邊」賞鷹活動,於十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新社區帶領大家一同仰望天空,欣賞壯麗的猛禽英姿。六天活動共吸引數百名市民朋友及親子家庭熱情參與,體驗此市豐富的生態魅力,度過別具意義的國慶連假。農業局表示,六天的賞鷹活動中,由台灣野鳥協會專業講師每天早午各辦理一場次解說,深入淺出的介紹猛禽辨識與遷徙習性,現場並提供高倍數望遠鏡,讓民眾能更清楚的觀賞到猛禽翱翔的姿態,加深對各類猛禽的認識。參與民眾觀賞到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等候鳥盤旋天際的壯觀畫面,翱翔天空之際掀起現場陣陣驚呼聲,不論是初次賞鳥或是資深鳥友,能見到猛禽飛翔都捨不得移開視線,許多家庭是親子一同參與,透過此次賞鷹經驗,不但走出戶外享受自然洗禮,美好的生態體驗更在連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萬里區公所攜手民間送暖300戶弱勢家庭
萬里區公所今(十五)日於行政大樓舉辦愛心物資發放,關懷萬里區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及弱勢兒童與少年生活扶助的家庭,約有三百戶受惠。萬里區長黃雱勉表示,活動由公所與無極奉天宮、金山財神廟、宇錡建設公司等民間單位合作,募集米、罐頭、麵條及月餅等民生物資,期盼受贈家庭能安心度日,感受社會溫暖。尤其,十月節慶眾多是展現人與人互相關懷時刻,感謝各界善心團體多年支持,讓每份物資化作希望之燈,照亮需要幫助的家庭,未來公所將持續串聯愛心,讓這股暖流在萬里延續。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新北三重厚德國小和平樓開拆 新大樓121年啟用
(中央社記者曹亞沿新北16日電)新北市三重區厚德國小老舊和平樓今天開拆,象徵學校正式告別老舊校舍安全疑慮,工程總經費達14億元,採「先拆後建」方式,將新建多功能綜合大樓,預計121年完工。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女網友訴苦男友不忠 男子幫她出氣拿刀砍他...下場曝
陳姓女子向男網友楊哲瑋吐苦水男友對她不忠,年輕氣盛的楊男為了要替陳女出口氣,得知陳女男友要到台北火車站,竟預先埋伏並拿刀砍傷對方,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楊男涉犯傷害罪,依法提起公訴。
太報 ・ 19 小時前
中大揭液晶光學現象 具光通訊應用潛力 (圖)
中央大學光電系教授鄭恪亭(左)帶領的研究團隊,揭露由膽固醇液晶結構形變後所引發的特殊光學現象,應用在液晶光學元件、光通訊及熱感應裝置都極具潛力。
中央社 ・ 14 小時前民眾第二波提名中彰投雲6選區議員 明起開放登記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5日電)民眾今天召開中央委員會,通過2026年議員提名選區包含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等6選舉區,將各提名1名參選人,並從16日上午9時起公告登記。民眾主席黃國昌說,以「先易後難」原則,機動式分階段、分區進行後續提名公告。
中央社 ・ 1 天前
藝術返校日!「臺藝七十‧真善美校友聯展」
[NOWnews今日新聞]為慶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校七十週年的歷史性里程碑,校友總會特別策劃「臺藝七十‧真善美校友聯展」,將於10月16日舉辦開幕茶會,在教學研究大樓B2「真善美藝廊」隆重登場。展期自...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打造韌性台灣 民團邀百工百業11/1為氣候而走
氣候變遷造成的劇烈天災和日常生活環境的變化,已經影響百工百業,由10組環團發起11月1日舉辦「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在聯合國COP30前夕,提出3大韌性主題,邀請百工百業在當天一同為氣候而走。10個環團發起「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將於11月1日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5時從台北市政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北屯忠平里市民活動中心 啟用
台中市北屯區忠平里長期缺乏完善的市民活動中心,市府斥資新台幣八○三三萬餘元,興建二層樓「陳平國小體育館暨多功能市民活動中心」,一樓為忠平里市民活動中心、二樓為學校體育館。市長盧秀燕十五日出席啟用典禮表示,感謝忠平里長許秀蓉及陳平國小校長胡志道多年來極力爭取,以及地方民意代表及市議會對預算的支持,完成地方心願,提供市民友善多元的育樂空間。盧秀燕市長指出,市府將學校體育館與市民活動中心結合,透過跨局處合作,打造一座多功能綜合場館,二樓部分規劃為體育館,提供學童安全舒適的運動空間;一樓則設置市民活動中心,並由北屯區公所投入一三四萬餘元,完善空調、影音設備、窗簾、摺疊桌椅、飲水機等設備,提供里民活動休憩、進修課程、關懷據點等多用途使用,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里民是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虎頭山創新園區連年虧損 林政賢籲市府檢討營運策略
桃園市議會今(15)日進行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工作報告,議員林政賢就桃園產業、虎頭山新創園區、整頓桃園市場、桃園夜市、電動車免牌照稅期限等議題提出質詢。 桃園是台灣重要的工業重鎮,全市工廠超過1萬3000家,但長期以來仍以傳統製造與代工業為主,產業附加價值偏低。林政賢質疑市府是否已設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颱風恐生成共伴豪雨 新北:聯手中央做好防災撤離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5日電)新北消防局今天表示,颱風風神恐生成,並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新北恐有大雨與豪雨,中央與地方將做好防災撤離準備、確保安全;市府表示,氣候變遷、應變時間縮短,滾動檢討確保有效避災。
中央社 ・ 1 天前花蓮市垃圾掩埋場又火警 清潔隊籲住戶緊閉門窗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16日電)花蓮市垃圾掩埋場9月19日發生火警,今天上午再度火災,花蓮市清潔隊長吳慶展說,起火靠近上方垃圾層,目前評估有2處燃燒點,已通報消防協助撲滅,呼籲附近住戶緊閉門窗。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準風神「侵台機率」曝光!粉專警「3地區嚴防劇烈降雨」:做好準備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熱帶擾動96W被預告即將生成,面對再有颱風可能逼近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也透露目前特別協調所,已經轉為緊急應變協調所,隨時針對「風神」形成後馬上的天災預防調度,氣象粉絲專頁「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特別發文,提及96W現在正處於組織性改善中,預計還需要兩三天整合,並揭開「風神」若生成的襲台可能性,在19至22日間在台灣3地區可能因為共伴效應出現劇烈降雨。
民視 ・ 13 小時前
準颱風「風神」路徑南修 全台週末大變天!轉冷+豪雨下到發紫
【記者黃泓哲、江宜潔/台北報導】今(16)日東風帶來水氣、全台天氣變化明顯,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有局部短暫陣雨,花東、大台北、恆春半島也有零星降雨,接著午後山區及高屏恐出現局部雷陣雨,直到週末東北季風報到,整體感受可能會十分濕涼。值得注意的是,熱帶擾動(96W)持續整合中,目前預估最快這兩天有機會發展成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至於路徑則又略為南修了。
壹蘋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準風神颱風恐侵台?專家揭「最可能路徑」 下週雨區再擴大
位於菲律賓東方的熱帶擾動96W持續發展中,氣象專家吳聖宇今(15)日表示,有機會在週五至週六增強為風神颱風,目前預估路徑變數大,不過他認為最有可能的路徑是「經過呂宋島進入南海」。他也提醒,即使風神颱風不直接侵台,也要注意降雨的情況,尤其是大台北、北部山區、東半部地區以及恆春半島一帶都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風神」不登陸也可怕!全台雨彈炸4天「北東恐大量降雨」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秋老虎持續發威,今日(16)各地天氣依舊天氣晴朗炎熱,有7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其中新北市白天恐飆到38度極端高溫、臺南市、屏東縣可能出現36度高溫;不過下週即將迎來入秋首波降溫,最高降幅達10度。另外,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96W正於有利環境中逐步醞釀發展,預估最快週末升級為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美國預報預測可能會靠近台灣,氣象專家吳德榮也示警,即使風神最終未登陸台灣,在東北季風共伴(秋颱)效應影響下,北、東部仍躲不掉雨彈,甚至可能「大量降雨」。
民視 ・ 18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