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落實民主教育園區再跨一步 「自由花蕊」常設展認識臺灣民主化歷程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自由花蕊」常設展今(24)日於中正紀念堂1樓常設展廳開幕,展示從1945年至今臺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歷程。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立法委員張雅琳、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張惠君、鄭南榕基金會終身志工葉菊蘭與董事長鄭竹梅、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副處長廖怡如、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桃園市議員魏筠、政治受難者陳欽生、陳中統、高金郎、蔡金鏗、張則周、許晴富、伍國首、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艾琳達Linda Gail Arrigo、張香華(柏楊夫人)、謝秀美(謝聰敏胞妹)、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理事長蔡裕榮、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理事長吳建東、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馬耀祖與秘書長杜鴻安、民主運動影像工作者邱萬興、多位學校校長、師生及政治受難者家屬出席,力推認識臺灣民主第一站的常設展。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1980年成立的中正紀念堂完全是為了膜拜一個人而存在,但是經過45年,臺灣歷經驚天動地的變化,每個人對於中正紀念堂也擁有不一樣的記憶,例如他從1988年搬到中正紀念堂旁至今,除了看見環境中從沒有鴿子到9隻、一群鴿子,中正紀念堂的廣場成為許多民主運動的地點、成為所有人可以聚集的地方,包含他都曾於2013年在廣場歷經100天的反核五六運動,「每個人對於中正紀念堂的情感、經驗不同,不是只有一個想法」。
李遠說,期待「自由花蕊」能突破之前「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的35萬參觀人數,可以有超過350萬人看見,除了讓許多不知道這段故事的臺灣人,理解爭取自由花蕊所經歷過的所有故事,也讓全世界的觀光客,共享人權這個共同的價值;作為創作者的李遠,也期待透過漫畫、繪本、電影、電視、文學等,將這段故事深植在所有人的記憶。李遠以即將在本週正式上映的電影《大濛》期許,大濛代表的是霧起的時候,臺灣經過這麼多年,還是處在看不清楚的大霧中,希望透過展覽讓臺灣的霧氣慢慢散掉,「因為只有看見真相,才是和解唯一的道路」。
立法委員張雅琳表示,之前有位外國友人曾說,來到臺灣讓他們印象最深刻,就是在中正紀念堂看到之前「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讓他們對臺灣曾發生的事情有深入了解,也更清楚臺灣和中國不一樣的地方。當今國際威權壓迫愈來愈嚴重、假訊息滲透,更需要瞭解自由是如何爭取、進而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由花蕊,希望透過展覽讓國人知道這片土地真真切切發生的事,以及臺灣多年來在自由民主之路的追求。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指出,2025的臺灣持續談過去發生什麼事,未來要怎麼往前進,是需要誠實的歷史與健康的社會,說過去曾發生什麼樣的迫害,並不是為了留下仇恨,而是要闡述臺灣歷史的現況是斷裂的,而展覽的用意是要把斷裂連結起來。自由花蕊必須在土地上生根茁壯,很多國家用花來象徵革命,不僅因為花很燦爛,而是因為花的美麗來自於突破種子而成長,各種突破就像流血抗爭痛苦淚水。然而,在「中正紀念堂」這個名稱下呈現這個展覽,讓人覺得荒謬,期待當孩子們長大時,這裡可以改為以臺灣人為主體的名稱。
陳欽生說,1967年他從馬來西亞到臺灣求學,1971年被以莫須有罪名關進黑牢,身為一名政治受難者,至今仍無法理解當年為何會被關入黑牢12年,讓人生變調,留下的創傷至今依然存在,但很慶幸,後來也在這片土地上找回自己,發現自己所愛。今天看到這個展覽在中正紀念堂展出有很多感觸,尤其聽到最尊敬前輩蔡焜霖所唱的〈千風之歌〉、高一生的〈長春花〉特別感動,希望透過各種管道,讓世界都知道臺灣的民主故事,臺灣土地代表自由民主與人權,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需要,臺灣都願意貢獻力量。
新北市立忠山實驗小學教導主任羅芮敏分享第一線教學經驗,忠山實小是一所以公民素養課程為特色的實驗小學,在高年級的課程當中,就有「民主之路」課程安排,期望可以帶領孩子認識臺灣民主發展的歷程。臺灣能夠被稱為民主聖地,有賴許多人的努力,在鋪陳課程中,場館的學習與探索是讓孩子更能實際體會,過去學校曾帶領孩子到國家人權博物館,讓孩子親身看到與體會白色恐怖時期真實發生在臺灣的故事,而今日來到中正紀念堂,有機會從世界的視角,看到臺灣在民主與人權道路上的努力。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張惠君指出,以臺灣民主歷程為核心的「自由花蕊」常設展,並非出自單一策展人,而是凝聚眾多專業者的知識、經驗與創意共同打造,如同有無數人勇敢不顧一切的追求,臺灣才能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與國際社會共享民主的價值。展覽並非百科全書式的完整呈現,而是認識臺灣民主的「第一課」。期待與全臺其他相關場館,包括國家檔案館、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二八紀念館、不義遺址與紀念碑等,共同打造臺灣民主的完整地景,說臺灣的民主故事,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也讓世界認識臺灣。
中正紀念堂3年前辦理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策辦的「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不僅改變堂內空間長期以總統蔣中正為主的展示方式,也是首次以常設展介紹臺灣民主化歷程,共吸引35萬人次參觀,意義重大。今年重新調整更新,增加科技互動裝置,運用戒嚴時期許多檔案資料作為展示元素,同時改為中英文雙語版,推出「自由花蕊」常設展,希望吸引國際遊客,也成為學生的公民課教室。
展覽名稱以自由花蕊為寓意,取自於舉世爭取自由的抗爭及文化作品中,常可見自由如花朵的隱喻,臺灣文學作品中賴和的「自由花」、楊逵「壓不扁的玫瑰花」;街頭運動中則有野百合與太陽花學運。自由是花蕊,守護花蕊就象徵守護自由,這樣普世性的訴求是臺灣與世界所有爭取民主自由國家的共同經驗,因此在展區中呈現不同國家、不同時空爭取民主自由的吶喊。自由花蕊的主題既是分享,也是對國際堅持自由的共勉,花蕊可能凋零,只有民主的守護才能持續綻放。
展覽內容包括5大單元,第1單元「世界浪潮」,回顧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爭取民主化與人權的重要事件,並對照臺灣民主大事記,介紹臺灣言論自由重要人物鄭南榕,一生追求臺灣成為一個自由國度的契機;第2單元「噤聲年代」,具象化臺灣在戒嚴時期統治者採取各種社會控制手段,包括禁歌、禁母語、宵禁管制、山地及海防管制、審訊室場景模擬等。
第3單元「臺灣言論自由之路」,述說1945年至今,臺灣從長達47年的威權統治、人權黑暗期,在一群不分省籍族群的先行者們前仆後繼,不計生死地衝撞對抗威權體制的努力下,終於開創民主自由新篇章的歷史;第4單元「創傷」,透過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生命劇場及家書、遺書,理解國家機器迫害人權,對於個人、家庭、社會所造成的創傷;第5單元「綻放光華」,邀請民眾閱覽當代民主人權議題的書籍、漫畫、繪本、影視音作品,看見臺灣對於歷史的反思,也歡迎寫下心得,分享對於展覽的看法。
中正紀念堂落成於1980年,在臺灣民主化的歷程中,這個地點的威權象徵成為爭取民主化抗爭運動的實踐場域,也因為舊時代建築的語言和尺度,成為國際觀光客來到臺灣的必訪之地,期待不僅是照相打卡的觀光景點,更可以做為認識臺灣民主化歷程的入口,認識臺灣今日民主繁榮的奮鬥歷程,看見臺灣人如何澆灌開創出自由的花蕊。
「自由花蕊」常設展
開展日期:114年11月24日(除夕、初一與228紀念日休館)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8:00
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1樓常設展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其他人也在看

感念佛陀慈悲 慈濟將建"迦毘羅衛大愛村"
在佛陀成長的土地─迦毘羅衛,慈濟即將在這裡啟動「迦毘羅衛大愛村」興建計畫。預計要在12/18舉行動土典禮,屆時將邀約一群比丘尼僧團參與盛會,因為兩千多年前,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也是佛教史上第...
大愛電視 ・ 11 小時前
女子卡巴迪世界盃 林依旻獲選大會最佳進攻手 (圖)
2025第2屆女子卡巴迪世界盃24日迎來冠軍戰,台灣代表隊不敵強權霸主印度,收下銀牌,台灣好手林依旻(圖)獲選為大會最佳進攻手。
中央社 ・ 9 小時前
「假郵局」來電稱普發一萬遭盜領 新北女遭詐損失百萬
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已於11月12日起陸續發出,新北市一名女子遇上詐團假冒郵局人員誆稱遭盜領,再以假檢警手法騙走上百萬,刑事局提醒勿輕信詐騙集團話術,以免損失錢財。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美智庫警告台灣已來到臨界點 未來幾個月是重要轉折點 如果沒辦法穩住台美關係 台灣生存與全球長期穩定都有風險|鏡轉全球|#鏡新聞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8 小時前
日本流感拉警報!醫示警「一事」是大流行前奏:出國前快打疫苗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11月21日公布數據,本月10日至16日期間,全國約3000間指定醫療機構平均通報的流感病例衝上37.73例,不僅比上週大增,同時也是今年首度衝破全國平均30例的預警水準。有醫師提醒目前東京疫情上升曲線「幾乎跟去年大流行同樣陡」外,也有醫師呼籲「這次的疫苗,有猜中今年流行的病株」,強烈建議最近要去日本旅遊的人,請提早打了疫苗再去。(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28點計畫 烏克蘭、歐洲緊急協商 英法德提修改建議 領土交換以接觸線為準 要求比照北約第五條款提供安全保障 美俄官員「私聊」 盧比歐凱洛格被排除|全球聊天室|#鏡新聞
上週美國政府宣布一項「28點和平計畫」,對烏克蘭和歐洲國家投下一顆震撼彈,這個週末,烏克蘭、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代表,23日前往瑞士日內瓦,進一步討論相關細節,美國國務卿盧比歐緩頰,目前這只是草案,裡面的內容以及烏克蘭回覆的期限,都還有調整的空間,還是要聽取烏克蘭的想法,才會繼續進行下去。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9 小時前
陸配依國籍法解除公職 劉世芳:兩岸是不同國家
(記者張廷玉台北報導)全國5個村里長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問題,遭內政部要求依國籍法解職。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說,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國籍,政府對中配沒有歧視性對待,但在台灣擔任公職...
自立晚報 ・ 7 小時前
集保歡慶36週年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集保結算所成立36週年,今年以電影欣賞方式於臺北大直美麗華百樂園放映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與全體同仁共同見證臺灣邁向晶片強國的史詩之旅,也藉此期勉同仁不忘初心,在金融市場...
自立晚報 ・ 6 小時前
央視網媒點名"台日交流協會"培養媚日人士 林佳龍反擊
政治中心/林靜、 廖文璞 台北報導日本挺台卻遭中國報復,總統賴清德為聲援日本,日前po出大啖日本壽司照,獲得破三千萬瀏覽,不只台日網友叫好,出身中國的網紅也打臉中國,質疑"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為啥賴清德能吃到日本水產?"但中國矛頭指向"日台交流協會",央視新媒體指控,該協會專門培養媚日人士,外交部長林佳龍痛批"情緒性攻擊",不知道在講什麼。總統賴清德:「也許現在是吃日本料理的好時候了。」因應中國對日施壓,總統賴清德,日前在社群PO出大啖日本壽司影片挺日,獲台日網友一片好評。中國出身、旅居加拿大的網紅張堯看了不禁大讚,這證明中國政府的行政命令、無法在台執行。賴總統挺日 PO出大啖日料影片(圖/民視新聞)旅居加拿大中國網紅張堯:「我就很想問,那為啥賴清德能吃到日本水產呢,如果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不是中國禁止了,日本的水產品進口嗎,那請問賴清德那個日本扇貝哪來的。」賴總統此舉證明台灣、中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狠狠打臉,台日友好情誼,展陸無遺。適逢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近日也到鄰近台灣、戰略位置至關重要的與那國島視察,盼在當地部署飛彈部隊,外界關注,我國是否打算,跟日本建立常態對話機制,甚至簽訂條約、建立軍事同盟?外交部長林佳龍:「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制度性的安排,不過台灣跟美國,還有第一島鏈周邊的國家,交流合作非常地頻繁密切,(美國)印太司令部他們跟包括日韓,菲律賓澳紐也都有安全條約,跟台灣也有台灣關係法。」有各項安全條約及臺灣關係法,確保印太地區和平穩定。不過中國對日本的各項施壓卻沒停過,現在怒火一路燒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央視網媒點名"台日交流協會"培養媚日人士 (圖/民視新聞)央視新媒體"玉淵譚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2025年事業計畫書裡寫著,他們的工作核心內容,在於推進日台關係,打著學術的幌子,搞媚日台獨宣傳。」外交部長林佳龍:「戰狼式的語言,或比較粗暴一點的批評,我覺得這種指控太過情緒性,我們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中國戰狼式外交,上到外交系統、下到網媒,粗暴言語干涉他國家外交事務,恐怕民主國家,都無法接受。原文出處:央視網媒點名"台日交流協會"培養媚日人士 林佳龍反擊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X新功能打擊網軍!他揭1悲慘真相:有些是囚犯黃國昌「做1事」恐害到阿北?柯文哲認了:我會很麻煩陸H3N2流感快速升溫!5至14歲陽性率最高 病毒新分支引關注
民視影音 ・ 7 小時前
普發1萬郵局領現!今輪5身分證尾數 「這一招」秒跳過排隊人潮
普發現金一萬元上路後,中華郵政24日起開放1294間郵局櫃檯領現,為了分散人潮,首週採身分證單雙號分流,週二為尾數雙號(2、4、6、8、0)民眾領取,發放持續至明年4月30日止。民眾也可以在郵局APP線上取號,省去到郵局現場等待時間,《三立新聞網》帶您一次看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社區故事齊聲唱響 114年北區社區營造暨青年見學成果展分享會展現在地行動的韌性與永續
社區故事齊聲唱響 114年北區社區營造暨青年見學成果展分享會展現在地行動的韌性與永續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 […]
民眾日報 ・ 7 小時前
微軟將不發表2025年多元化報告,打破自2019年來慣例、改以「動態格式」呈現包容性成果
微軟證實將不會發表2025年度的多元化與包容性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報告,將打破其自2019年以來,每年固定發表此類報告的慣例。
Mashdigi ・ 6 小時前
光田綜合醫院落實醫療永續與環保 醫療廢材變身按摩球減碳135噸
為落實醫療永續與環保理念,光田綜合醫院發揮創意,把洗腎中心使用後的PVC(聚氯乙烯)管線,經過清洗與重塑後,做成「再生按摩球」,提供運動醫學中心的患者在復健時使用。這顆小球不只幫助病患訓練手部功能,也
中廣新聞網 ・ 4 小時前
一場空?傳政府效率部解散 川-曼達尼.政敵變盟友
曾自稱是「川普最可怕惡夢」的紐約市長當選人曼達尼,上週五進白宮與川普會面。不過原本互罵「百分之百共產主義瘋子」和「獨裁暴君」的兩人,現場氣氛意外友好。不過在多項議題上,得罪川普的共和知名右翼眾議員葛林,則黯然宣布辭職。而川普上任時,大動作成立的政府效率部,現在傳出名存實亡,提前八個月解散。美國疾管中心CDC的網站,則在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指示下,標註具爭議的說法,稱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的論調,缺乏證據支持。
TVBS新聞網 ・ 11 小時前
通緝國軍官兵、扭曲2758號決議 外交國防委員會通過譴責案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先後通緝懸賞國軍資通電軍、心戰大隊、軍情局等官兵,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昨日提出譴責案並通過。召集委員王定宇指出,國軍肩負保家衛國神
青年日報 ・ 6 小時前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癒網球肘 手肘外側不再疼痛
35歲C小姐是一名會計師,日常工作長時間操作電腦與滑鼠,三年前開始出現手肘外側疼痛,被診斷為「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接受過物理治療、震波治療及局部類固醇注射等保守療法,症狀雖能暫時緩解,但疼痛總是反覆發作,讓她感到十分困擾。C小姐後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陳重宇醫師門診求診,採用微創關節鏡手術恢復良好,兩週後即可開始進行伸展訓練,三個月後疼痛幾乎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均明顯改善。陳重宇醫師解釋,「網球肘」常見症狀包括抓握無力、提重物時疼痛等。治療上,初期可透過休息、伸展運動、護具、物理治療控制症狀;若疼痛持續或反覆發作,可考慮震波治療或局部注射以促進修復。但若經過六個月以上積極治療仍無改善,建議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病因。 ...
台灣新生報 ・ 10 小時前是否宣布參選新北市長 李四川:也許春節後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2026年6都市長選舉,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是否代表藍營參選甚受關注。他今天表示,國民的提名制度、藍白合都還不明,也許到明年春節後,期望選舉能立基在講政策、政績上。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東風經國盃籃球賽逾200小將激戰!文昌國中封王
由桃園市經國國中主辦的「2025年東風經國盃籃球邀請賽」,從九月底教師節連假開打,接續十月光復節連假一路戰到上個週末,今(23)日正式畫下句點。冠軍戰由文昌國中對上龍岡國中,雙方一路拉鋸到最後一刻才分出勝負,場邊加油聲與歡呼聲不絕於耳,為期2個月的賽事在熱烈氣氛中劃下完美句點。 本屆東
桃園電子報 ・ 1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