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會晤協議細節陸續出爐,華盛頓與北京是否「休戰」在望?
經過數月競鬥和多輪貿易談判后,中美兩大強國在元首會晤中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雙方均對會晤中達成的共識表示滿意,白宮稱為美國人民帶來了「歷史性勝利」,中方則表示磋商「取得積極成果」。
然而,隨著更多協議細節出爐,外界越來越清楚,兩大強國到底是「休戰」在望,還是正開啟新一輪較量。
「對等讓步」下的暫時平衡
根據中美雙方分別發佈的聲明,本次會晤在經貿議題上達成了一系列成果。 整體來看,這些成果主要建立在「互惠交換」的基礎上,即雙方在特定領域做出對等的「讓步」。
中國滿足了部分核心關切:美國同意將與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減半; 暫緩實施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升級管制,為期一年——該計劃原本擴大了受制裁中企名單,限制其獲得美國高科技產品,尤其是可用於提升軍事能力的技術; 美方暫停實施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條款調查,同樣為期一年。
美方也得到了一些想要的,包括中方同意暫停對稀土相關產品與技術的升級管控,為期一年; 中國將加強合作,打擊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流入美國; 中國承諾在今年最後兩個月至少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未來三年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 中方暫停對美國農產品徵收的部分報復性關稅。
總體而言,雙方的「讓步」相對均衡。 中國商務部在新聞稿中特別以「美方做了什麼,中方做了什麼」的對應結構呈現成果,顯示談判的「對等性」。 而白宮的聲明中,多次出現「中方取消反制措施」的表述,強調美方在談判中的收穫。
分析人士認為,雙方都深知,全面脫鉤或激烈對抗的代價,是任何一方都難以承受的。
美國克里斯多福紐波特大學(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孫太一對BBC中文表示:「中美之間已經進入一種新的被迫共生狀態。 雙方都明白,如果完全脫鉤或者全面對抗,成本會高得無法承受。 」
他指出,無論是芯片、稀土、關稅、匯率、農產品採購還是港口費用等問題,雙方在反覆試探與調整中,逐步形成了一種「脆弱的平衡」。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形容此次結果為「溫和的協定」。 她認為,雙方撤回了過去兩個月中相互採取的針鋒相對的措施,意味著貿易關係大致回到9月之前的狀態,「標誌著貿易戰中的一次脆弱停火」。
「脆弱」的共識
為什麼以「脆弱」形容本次的共識? 可以從中美雙方的表述上瞭解一二。
雙方公佈的成果清單雖看似呼應,但在具體表述上存在差異,顯示各自對協定內容的解讀並不完全一致。
在備受關注的稀土管制方面,儘管中方宣佈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佈的相關出口管制措施,為期一年,但聲明同時指出,「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 這意味著升級管控的執行只是延後,並未真正取消。
同樣地,對於美方9月29日公佈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雖然白宮表示將暫停實施一年,但並不意味著放棄實施,或對具體細節保留解釋空間。
孫太一指出:「表面上看雙方都退讓了一步,但這是基於對對方報復可信性的反應,而不是雙方已經放棄手中的牌。 」
另一個關鍵點是「一般許可」的發放。 白宮稱,中國將允許稀土、鎵、銨、銻和石墨等出口,受益對象為美國最終使用者及其全球供應商。 中方官方聲明則未提及該內容。
如何解讀「一般許可」,可能成為未來協定執行過程中,雙方的分歧所在——中美可以因各自立場和角度而採取不同解釋方案。
白宮表示,此舉等同於「事實性取消」中國在2025年4月與2022年10月實施的出口管制。 但中方尚未公開披露具體細節,也未使用「取消」一詞。
「如果美國採取了中國認為違反協定字面或精神的行動,中國可能會放緩稀土的交付。」葛來儀對BBC中文表示。
她解釋,這次會晤的結果可能令北京認為「以升級促緩和」的策略奏效了,它在關鍵礦產和稀土磁體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是一種強有力的武器,在未來必要時可以再次使用。
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對BBC中文指出, 「以升級促緩和」本質上是傳統談判策略:「先提出高要求,再逐步降低,最終達成自身期望的協定。 」
金德芳認為,中國在稀土方面的策略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是進一步激勵了全球尋找替代來源,以及能夠取代稀土的合成材料。
美中元首會晤結束不久,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許多方面是「不可靠的合作夥伴」,並稱美國需要擺脫中國在稀土供應上的主導地位——「那是一把懸在我們頭上的劍,也懸在全世界頭上的劍」。
貝森特說:「這是中國在對抗世界。 他們把壓力施加在整個世界身上,而世界也正在反擊。 未來一到兩年內,我們將加速行動,擺脫這把懸在我們頭上的劍。 」
鑒於中國此前的稀土管控措施涉及範圍之廣,歐盟方面也關注中方的緩和行動。 歐盟貿易發言人奧洛夫·吉爾(Olof Gill)近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理解是,中方的暫停措施適用於全球...... 我們仍在與中國接觸,以瞭解具體執行方式。 」
他還表示,4月的管制措施仍然有效。
這意味著,稀土出口管控雖有所緩和,但長期影響和執行方式仍存在不確定性。
在芬太尼合作方面,中美雙方的表述也存在差異。
白宮的聲明指出,「中國將採取重大措施,切斷芬太尼流入美國。 具體而言,中國將停止向北美出口某些特定化學品,並嚴格控制向世界各地出口某些其他化學品。 中方的說法只是「雙方就合作打擊芬太尼達成共識」。
金德芳認為,未來中方可能聲稱無法控制前體化學品的流向,尤其是流向墨西哥等第三方國家的部分。
「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很脆弱」,她說,「中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也曾承諾購買大豆,但並未完全兌現。 」
在農業採購方面,根據白宮公告,中國承諾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至少購買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2026年至2028年每年至少購買2500萬噸。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研究主管裴西霞(Even R. Pay)對BBC中文表示,「這項協定基本上讓美中農業貿易政策回到2025年前的『常態』。」
她解釋,對大豆種植者而言,這份採購協議為市場預期設定了底線,意味著農民可以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出售作物,今年有望實現收支平衡。 「這對許多需要依賴銷售收入償還債務和購買下一季農資的農戶而言,是好消息。 」
不過,她提醒,「要說這是一場勝利仍言之過早,因為農民的處境並未比特朗普上任前更好。 從某些角度看,他們的情況甚至更糟,因為今年市場的不確定性已造成衝擊,而未來這項協議是否能持續也仍存在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 」
台灣:潛在衝突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中方的官方稿件中,「臺灣」未被提及。 特朗普也向媒體表示,會晤期間中方「完全沒有提到」臺灣。
這與拜登任期內中方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在2022年巴厘島峰會和2023年三藩市峰會上,習近平都曾直接談及臺灣,並使用了強硬措辭。
例如,習近平在巴厘島峰會上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 」
他還表示說:「任何人想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違背中國的民族大義,中國人民都絕不會答應! 」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更多聚焦貿易議題,迴避臺灣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 外界原本擔心,為了達成貿易協定,特朗普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做出讓步,但事實上並未發生。
這並不意味著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減弱。 分析人士指出,這仍可能成為未來中美關係中的潛在衝突點。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對BBC中文表示,「這牽扯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以及對中國的戰略競爭,他(特朗普)不會輕易放棄台灣問題,所以一定會繼續打『臺灣牌』。 」
最近,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采訪時,特朗普被問及如果北京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美軍是否會介入防衛臺灣。 他回應稱,「如果那種情況發生,你就會知道我的決定,他(中方)很清楚答案」。
面對記者追問,特朗普表示,「我不能洩露我的秘密」。 這被視為是美方對台戰略模糊的延續。
對中國來說,台灣被視為「核心利益」,不會輕易妥協,甚至被認為從未放棄武力實現統一的可能性。
因此,即便在貿易和經濟領域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台灣問題仍可能成爲引爆中美關係的一顆「炸彈」。
其他人也在看

鮑爾12月再預告放鷹 蔡正元嘆「他表現真的不好」:把自己情緒帶進來了
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降息1碼,市場預期年底將再次調降,不過主席鮑爾隨後發表談話,強調12月降息「並非定論」,仍需觀察通膨與就業等經濟數據而定。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在節目《大大平評理》直言,鮑爾最近表現真的不好,決策不夠明快也不夠英明,「好像有點故意要跟川普對槓,已經把自己的情緒帶進來了。」蔡正元表示,鮑爾認為通膨是因為所關稅引起,所以為了處理通膨而不降息,但同時......
風傳媒 ・ 1 天前
住通鋪、出遊被丟包! 十萬元遊學變留學 屏縣府出手調查
屏東15名學生參加補習班舉辦的日本遊學團,花費近10萬元卻發現承諾與實際情況大不相同!房型從雙人房變四人通鋪,還被要求簽署「留學合約」,出遊交通費、門票竟要自付,學生直呼被「遺棄」東京街頭。屏東縣議會關注此事,要求相關單位徹查,為學生討公道!
TVBS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已持股逾1成 寶佳集團正式宣告要併中工!經營權攻防戰浮上檯面
中華工程(2515)經營權之戰正式浮上檯面。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公告,寶佳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建(2530)依「證券交易...
聯合新聞網 ・ 2 小時前
黃明志涉台灣網紅命案 遭大馬警方列通緝名單 經紀人:目前聯絡不上
台灣網紅謝侑芯日前在馬來西亞過世,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遭指控當時與謝侑芯同房,且持有毒品,後續黃明志否認有罪並保釋。馬來西亞《中國報》今天報導,馬國警方追緝黃明志超過6小時仍未逮捕到案,已將黃明志列入警隊通緝名單。黃明志的經紀人晚間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目前聯絡不上黃明志,與家屬一樣等待調查結果。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4 小時前
足球教頭齊佐維奇場邊「心臟病發」猝逝 場上球員哭倒、比賽宣布中止
歐洲足壇傳出震撼噩耗。塞爾維亞超級聯賽拉尼奇1923(Radnički 1923)隊主教練齊佐維奇(Nenad Lalatović)在本週一帶隊作戰時,於場邊突發心臟病,年僅44歲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消息傳出後,整個塞爾維亞足球圈陷入哀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賴清德修理林岱樺夠聰明,也夠狠心
綜觀整起民進高雄市長初選,會發現賴清德對林岱樺的處置,可謂手術刀一般鋒利,其刀法之精準,下刀之猛烈,都堪稱政壇一絕,可謂夠聰明,也夠狠心。 筆者這樣的評論,有許多人可能不以為然。在非綠色輿論圈內,對高雄市長這一局的評論往往是「林岱樺造勢規模大,民進這下麻煩了」、「民進基層整合困難」等論點,比方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就po文說:「林岱樺為高雄市長初選投下超級變數」。
奔騰思潮 ・ 18 小時前
喜馬拉雅再傳山難!尼泊爾雪崩釀7死 遺體厚雪深埋、搜救隊急定位
繼10月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發生近千人受困暴風雪,喜馬拉雅山區3日再傳重大山難!尼泊爾東北部的亞隆里峰(Yalung Ri)當天早晨發生雪崩,釀成至少7人死亡,包括2名尼泊爾當地人與5名外國登山客。搜救隊已定位2具遺體位置,並持續尋找其餘5名罹難者下落,據信都深埋厚重積雪底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大到不能倒的銀行 金管會認證是「這六家」
金管會公布2025年「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名單,今年入選的六家銀行與去年相同,仍為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兆豐銀行、合庫銀行及第一銀行,已經是連續第六年名單完全相同。而依據最新數據,六家銀行已經在今年第一季全數提前達標2025年最低資本要求。
中時財經即時 ・ 6 小時前
完整時間軸/謝侑芯猝死變謀殺轉折關鍵 黃明志最重死刑
台灣31歲網紅、素有「護理女神」之稱的謝侑芯(Iris)於10月22日被發現陳屍於吉隆坡一家五星級飯店浴缸內,同行的馬來西亞創作歌手黃明志(Namewee)當場被警方拘捕,並被搜出疑似毒品。警方初步驗尿結果顯示,黃明志對4種毒品反應呈陽性,案件目前已升格為「謀殺案」調查。
太報 ・ 3 小時前
台人又搞詐騙?柬埔寨突襲電詐據點逮57人 竟有32人來自台灣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柬埔寨近日大舉打詐,今(4)日前往柴楨省展開突擊掃蕩行動,成功搗毀一處電信詐騙據點,柬警共拘留相關57名涉案人士,其中...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記得儲水!明「8縣市部分地區停水」 影響範圍一次看
台灣自來水公司近期公告,明(5)日桃園市、苗栗縣、台中市、嘉義縣、高雄市、台南市、花蓮縣、台東縣等8縣市部分地區,將因汰換管線工程等施工需求而實施停水作業,時間最長達9小時,影響範圍一次看。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1976年為何被中國稱最詭異的一年?整個中國都感到「不太對勁」
1976年為什麼被中國人視為最詭異的一年?半年內天象異變、巨震狂潮與三巨頭離世,如同有人在暗中翻動中國;如果說有一年讓整個中國都感到「不太對勁」,那就是1976年。天災像被人按下連擊鍵般接連落下,重大人物一個接一個離場,災難與死亡的節奏精準得令人背脊發涼。三月天亮兩次、五月大地裂開、七月城市崩塌、八月山脈隆起,最後九月迎來最沉重的告別。所有人都在問:197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王子當面向范姜彥豐鞠躬道歉! 二度聲明「賠償金額超過負荷」:我不會逃避
王子邱勝翊因為被范姜彥豐指控,介入他與粿粿之間的婚姻,輿論譁然。他於4日晚間再度打破沉默,發出長篇712字聲明,表示自己是真心面對,也有親自向范姜彥豐當面鞠躬道歉,並商討賠償金額,只是金額過高,真的無力償還,導致協商破局,也透過聲明表示:「我能理解社會⼤眾對我的不滿,但有⼀些指控已經超乎我的想像」、「懇請⼤家,事實的責難⽌於我,我全權承擔。」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2 小時前
AI狂熱席捲股市!股神不上車「狂存12.4兆現金」 阮慕驊點名「最安全股票」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股神」巴菲特準備交棒,但他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Hathaway)卻在AI投資熱潮中選擇靜觀其變。根據最新財報,波克...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普發一萬一定要登記嗎?可領現金嗎?家人過世可領取嗎?普發現金必看6大QA
普發一萬登記自5日開始,依照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在指定官網(10000.gov.tw)登記領取,後續11/10起每個人都可以全部開放登記,若明天無法登記的民眾也不用擔心焦慮,可以一直領取到2026年4月30日為止。Yahoo新聞整理最簡單基本的QA,提供網友了解。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 8 小時前
孫德榮辦完于朦朧法會「行蹤被掌握」 不敢落單每天都怕出事
孫德榮(孫總)近期為中國大陸藝人于朦朧舉行安靈收魂法會,希望能送如同兒子般的于朦朧前往西方極樂世界、能夠安心,但外界有聲音質疑其作法為蹭熱度。孫德榮無奈表示,原本辦完法會就不會再針對此事對外發言,然而近期他有感危機四伏,現在出門根本不敢落單,「我何必蹭,讓自己活得這樣風聲鶴唳?」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9 小時前以美中脫鉤困大陸?紐時:北京早早築了防火牆 川普警覺關稅失靈
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為武器,試圖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依賴,防止中國過剩產能湧入美國市場。然而,紐約時報評析,他的努力遭...
聯合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國民將上演殘酷的現實 他揭:侯友宜卸任時,就是跟政壇說再見之日
台灣政壇話題不斷,電商企業家486先生陳延昶近日撰文分析,殘酷的現實即將在國民內上演:「侯友宜的卸任之路,很可能就是他政治生命的句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父母留下的老家變夢魘!300萬換不回手足情,專家揭繼承房產殘酷選擇題
「父母留下的房子,反而成了兄弟之間的難題!」網友買房知識家求助,他與弟弟共同繼承老家透天厝,兩人各持有一半產權,同時也共同背負110萬房貸。如今他自己購買的預售屋已交屋,面臨雙重貸款壓力,希望將舊家的一半產權以300萬賣給弟弟,卻因弟弟無法負擔每月1.8萬還款而陷入僵局。 這間24年屋齡的透天厝,根據鄰居前年成交紀錄,市值約760萬,網友開價300萬出售一半產權,其實已低於市場行情。問題核心在於弟弟的還款能力,若貸款410萬分30年償還,每月1.8萬的還款額確實讓許多人卻步。
賣厝阿明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