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砍公教年金…退撫基金「再」提前四年破產 考試院長:洞會變得更大
在野陣營聯手停砍公教年金。考試院院長周弘憲26日表示,此舉等於是對年金改革踩剎車,不但退撫基金挹注款、投資收益都會減少,基金用罄時間還會再提前4年,「洞會變得更大」,無論對退休或者現職人員都不是好事。此外,國家各職類別退休制度潛藏債務仍高達20兆,財源從那裡來,各界應嚴肅面對,避免債留後代。
周弘憲上述提到停砍公教年金將使退撫基金「再」提前四年破產,係指在最新精算報告推估破產年限基礎上,再往前四年破產。換言之,停砍年金將使公務人員退撫基金估計提前至2041年、教育人員退撫基金提前至2038年破產。
銓敘部長施能傑補充說明,2023年7月新任公教人員已加入新的制度、以及過去以來不足額提撥,都已造成退撫基金提前破產。現在再加上停砍年金,就是財務洞更大。
考試院26日舉行周年媒體茶敘,周弘憲語重心長提到他對立法院審議中的公教退撫法草案的看法。他表示,國家面對高達20兆潛藏負債,應讓年改方案走完全程,不要再擴大基金赤字,並應透過院際合作解決各職業別基金的財務困境。
「如果沒有年改,退撫基金120年就會歸零。」周弘憲表示,退撫新制從民國84年起就沒有足額提撥,繳費和收益不足以支撐給付,至今基金已累積了2.96兆的潛藏債務,這是跨世代必須共同承擔的歷史共業。近年退撫基金財務改善,是年改帶來的成果,將節省經費挹注回基金,擴大了本金,配合投資績效提升賺了更多的收益。
周弘憲強調,即使推動年改,退撫基金仍會在20多年後用罄。如果立法院的修法通過,讓年改踩剎車,基金用罄時間還會再提前4年,無論對退休或者現職人員都不是好事。而擴大的資金缺口如果要求政府填補,因為缺乏預算法和財政紀律法規定的「彌補資金的來源」,以及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的「相對收入來源」,又可能引發行政院提出違憲爭論。
最近朝野政都在修改勞工保險條例,確立政府的最後支付責任。周弘憲指出,這就是一個嚴肅的議題,就是政府解決軍公教勞農和國民年金的潛藏債務,每年究竟要花多少錢才夠?在不排擠其他支出的前提下,錢又該從哪裡來?如果沒有另覓財源,未來無論誰執政都會焦頭爛額,納稅人負擔也會非常沈重。他認為,應儘速展開院際合作,共同解決所有職業別的保險與退休基金財務困境。
周弘憲說,政府每年撥補公保、軍公教退撫,同時也在撥補勞保,已經很吃力,但國家的潛藏債務仍高達20兆。在還沒提出財務改善方案前,實不宜修法擴大支出,讓問題更難解決。
他強調,其實目前為止的年改所得調降,絕大多數來自社會不支持的18%優存;如果能讓年改方案繼續走,4年後所得替代率就不再下降,這段期間政府還會視物價指數來調高退休給付,足以讓公教退休人員有基本生活的保障,基金也不會提前見底,應是目前條件下的最佳作法。
周弘憲說,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是考試院的憲法職權,他必須呼籲各界嚴肅看待退撫基金財務不永續的問題;而作為國家的政務人員,他也希望現在的決策不要擴大國家財政負擔,影響年輕世代的權益。
更多udn報導
老師低血糖暈倒!全班學生也倒一片 奇葩原因曝
天氣轉涼穿搭首選?信義區女生清一色「3件套」
失智最早徵兆非健忘 醫揭1變化是大腦在求救
神級美貌變調?迪麗熱巴現詭異「浮腫感」惹議
其他人也在看
印股戰新高 印度基金有潛利
受印美貿易協商取得進展、企業獲利好轉、外資轉向回補等因素驅動下,近期印度股市表現回神,可望挑戰歷史高點85,836.12點,連帶投信發行印股基金近期也是表現不俗,統計自第四季以來,印度相關股票基金漲幅都在5%以上。
工商時報 ・ 1 天前南向資金流入 港股科技ETF火熱
儘管近期全球市場受到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動向,以及中美科技角力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陸資對「港股科技類資產」的熱情卻不見消退。Wind統計,截至21日,主要由大陸投資人交易的「港股科技類ETF」近一個月合計湧入人民幣(下同)983.14億元,顯示資金趁港股回檔時積極布局。
工商時報 ・ 1 天前ETF市場-台灣ETF市場持續茁壯 資產與證券服務提供商角色更形重要
隨著台灣ETF市場日益壯大,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近年來在台灣ETF市場中變得愈趨活躍,且在市場蓬勃發展之下,同時具備在地和國際化能力的證券與資本服務提供商,能讓這些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在作為ETF發行機構時更加受益。
工商時報 ・ 1 天前Gemini 3助威 含谷ETF聚光
Google推出最新AI模型Gemini 3一戰封神、廣受好評,其母公司Alphabet股價衝上318美元、市值強勢叩關4兆美元大關,重奪全球市值探花寶座。Gemini 3帶動Alphabet股價上演慶祝行情,含「谷」ETF也同步聚光。
工商時報 ・ 1 天前
AI股攻略1/台股月跌5%、主動基金卻逆勢漲 操盤手揭AI選股關鍵
受到美國聯準會12月降息變數影響,國內壽險資金獲利了結賣壓出籠,及外資長假效應,11月以來台股震盪加劇,AI高速成長列車成了上沖下洗的雲霄飛車;投資人想問,持股究竟該抓緊抱牢,還是該跳車?近期台股基金績效領先的操盤手直言,波動就是財富重分配的機會,他親揭2026年AI投資方向。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台北股市》外資26日買超股:南亞科、元大金、凱基金
【時報-台北電】台股26日加權指數收27409.54點,漲497.37點或1.85%,總成交值5235.32億元。三大法人買超227.42億元,其中外資買超124.23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120.22億元及賣超17.03億元。 外資買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1檔電子股、6檔金融股及3檔傳產股;依股價分,1檔百元股、2檔中價位股及7檔銅板股;買超張數方面,8檔買超上萬張,榜首為南亞科(2408),買超2萬4803張,元大金(2885)、凱基金(2883)名列二、三名,分別買超1萬3514張及買超1萬3290張。第四及第五名為兆豐金(2886)、大成鋼(2027),其他依序為永豐金(2890)、萬海(2615)、國泰金(2882)、玉山金(2884)及寶成(9904)。 至於前十大個股中買超金額前三大,則為南亞科(2408)33.86億元、萬海(2615)8.76億元、國泰金(2882)6.64億元。 ●外資26日買超前十名: 1.南亞科(2408)收136.50元,跌7.00元或4.88%,成交量16.56萬張,外資買超2萬4803張、估33.86億元,由前一交易日賣超1萬4537
時報資訊 ・ 1 天前《台北股市》三大法人26日買超股:南亞科、永豐金、凱基金
【時報-台北電】台股26日加權指數收27409.54點,漲497.37點或1.85%,總成交值5235.32億元。三大法人買超227.42億元,其中外資買超124.23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120.22億元及賣超17.03億元。 三大法人買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3檔電子股、3檔金融股及4檔傳產股;依股價分,3檔百元股、1檔中價位股及6檔銅板股;買超張數方面,7檔買超上萬張,榜首為南亞科(2408),買超2萬1918張,永豐金(2890)、凱基金(2883)名列二、三名,分別買超1萬7917張及買超1萬4556張。第四及第五名為鴻海(2317)、大成鋼(2027),其他依序為萬海(2615)、寶成(9904)、緯創(3231)、中鼎(9933)及玉山金(2884)。 至於前十大個股中買超金額前三大,則為南亞科(2408)29.92億元、鴻海(2317)29.15億元、緯創(3231)12.76億元。 ●三大法人26日買超前十名: 1.南亞科(2408)收136.50元,跌7.00元或4.88%,成交量16.56萬張,三大法人買超2萬1918張、估29.92億元,由前一交易日賣超1萬
時報資訊 ・ 1 天前AI助攻 亞洲科技基金閃光
隨著關稅疑慮逐漸消退、全球主要央行維持資金寬鬆,科技股成為今年市場資金追逐焦點,尤其亞股科技板塊今年在AI題材帶動下表現亮眼。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分類中的亞洲區域股票基金,年初至今,平均報酬率普遍落在24%~40%之間,領先群包含第一金亞洲科技、統一新亞洲科技能源、凱基台商天下、復華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等,今年報酬率皆達到30%以上。
工商時報 ・ 1 天前《基金》挑選市值前150大 00991A打造台灣新50強
【時報-台北電】近日AI概念股再度點火,帶動大盤止穩反彈,重返2萬7大關。復華投信表示,AI時代台股越來越強,身處重要地位的台廠供應鏈隨產業蓬勃發展,持續孕育明日之星誕生,台股市值型ETF投資也要與時俱進,才能提前卡位下一批台股王者,進一步提升投資勝率。 為此,復華投信首檔進軍主動式ETF力作─復華台灣未來50主動式ETF基金(簡稱「主動復華未來50」,00991A),將藉由近百人研究團隊前瞻產業趨勢,透過主動選股與提前產業布局,打造台灣新50強,提供台股投資人同步參與台灣未來主要經濟成長動力與產業投資機會,預計12月3日起展開募集。 復華台灣未來50主動式ETF經理人呂宏宇表示,該ETF成分股布局跳脫傳統市值型ETF框架,不只看市值更重視未來產業成長潛力,因此將選股池擴大至市值前150大,並藉由雙軌篩選,從市值前50大汰弱留強,避免出現「跟跌緩漲」現象;再從市值前51~150大挖掘黑馬股,提前卡位AI及相關新興產業的隱形冠軍,追求更好的投資報酬機會。 CMoney統計(截至2025年9月30日),自2017年以來,每三年各市值股票還原權息後累積報酬率顯示,市值前51~150大股票累積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台股中小型、股票基金 逆勢紅
台股近月受AI泡沫化疑慮等消息面衝擊,上演多空交戰戲碼,導致大盤報酬由紅翻黑,但主動式操作的台股中小型及一般股票型基金逆勢收紅,績效在各類型中分居冠亞軍,表現突出,據理柏資訊統計,近一個月,台股中小型、一般股票型基金漲幅分別為3.7%、2.7%,領先科技類、上櫃股票型的2.5%、-2.9%。
工商時報 ・ 1 天前《基金》12月ETF除息秀 九檔揭序幕
【時報-台北電】時序即將進入今年最後一個月,壓軸一波的九檔ETF除息潮也將於下周揭開序幕,選在年底前後進行最後一次除息,本次發息日落在12月24日至2026年1月6日之間,合計將配發約12.1億元現金股息,全體受益人中約有92萬人將可在歲末年終前後領到現金紅包,再添一波「年終增溫」行情。 首波除息名單中,股票型ETF占三檔,群益科技高息成長(00946)、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單月殖利率分別為0.6%、0.52%、0.49%,00946、00939維持每受益權單位預估配發金額0.058元、0.072元,其中,00940則每受益權單位預估配發金額至0.045元。 債市方面,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單月殖利率有0.63%表現居前,每受益權單位預估配發0.061元,此外,大華投等美債15Y+(00959B)、群益ESG投等債0-5(00985B)、統一ESG投等債15+(00966B)、新光BBB投等債20+(00970B)、凱基A級公司債(00950B)等本次單月殖利率也皆有0.47%~0.44%。 00959B經理人郭修誠表示,當前就業市場
時報資訊 ・ 1 天前高息ETF 定期定額存股族青睞
定期定額存股族的新歡出爐,據投信投顧公會10月最新數據,共有八檔高股息ETF定期定額高股息的戶數超過1萬戶以上,今年以來整體高股息ETF定期定額扣款戶成長9%。
工商時報 ・ 1 天前
AI股攻略3/0050累積150張! 存股老手曝2原因最新加碼這檔主動式ETF
由於大盤漲多,加上美國聯準會降息變數、及AI估值過高雜音干擾,近期台股震盪劇烈,指數上演大漲與大跌戲劇轉折,讓不少人身心備受煎熬。如何趁機調整資產配置,汰弱留強,已成了年底投資人必做功課。持有150張0050的六年級女生朱立君,過去靠「台股大跌就買」累積亮眼績效,但今年她決定加碼「攻擊型」標的,力拚退休金加速達標。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四檔台股基金 今年淨申購破10億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10月底,國內已有213檔台股主被動基金,要選出長期投資標的並不容易,許多投資人著眼於元大台灣50(0050)市值型投資,不會選股失誤錯過台股行情,今年以來不僅0050在台股ETF中淨申購第一,績效連動的0050連結基金淨申購也在台股基金領先,其餘三檔申購金額也破10億元。
工商時報 ・ 1 天前《基金》定期定額洗牌 盤點新銳人氣高股息ETF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根據投信投顧公會10月最新資料,8檔高股息ETF定期定額高股息的戶數超過1萬戶以上,且今年以來整體高股息ETF定期定額扣款戶成長9%。不過,幾檔大型高人氣的高股息ETF近6個月買氣下滑,影響所及,近6個月整體高股息ETF的定期定額戶數反倒呈現衰退1.79%。 進一步觀察8檔定期定額戶數破萬的高股息ETF半年來定期定額戶數增減變化,發現減少的有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等大型高股息ETF。其中,定期定額戶數衰退較多的00915凱基優選高股息30,今年以來扣款戶減少逾3成。數據顯示,儘管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與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兩檔ETF年初以來定期定額戶數微幅成長,近6個月統計數據則顯示定期定額戶數轉為明顯下滑。 至於年初以來定期定額扣款人數持續明顯成長的高股息ETF共3檔,分別是00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以及0056元大高股息。其中00918今年定期定額戶數成長顯著,由年初的5725戶起步,到10月底定期定額人數突破萬戶大關,今年以來成長幅度高達78.3%,追趕速度
時報資訊 ・ 1 天前
12月ETF除息秀 九檔揭序幕
時序即將進入今年最後一個月,壓軸一波的九檔ETF除息潮也將於下周揭開序幕,選在年底前後進行最後一次除息,本次發息日落在12月24日至2026年1月6日之間,合計將配發約12.1億元現金股息,全體受益人中約有92萬人將可在歲末年終前後領到現金紅包,再添一波「年終增溫」行情。
工商時報 ・ 1 天前
藍強修國籍法!陸委會憂國安情報外洩 陳玉珍竟稱:輕忽中國歧視中配
國民立委傅崐萁提案修正《國籍法》,讓中配參政不適用該法放棄外國國籍之規定。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定,任何中國人民都有義務配合情報單位的要求,「若這人同時擔任台灣立委,或進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在的法律下,他就有義務提供情報」。對此,國民立委陳玉珍今(27日)反問「中國只會滲透中配嗎?這根本是把中國看得太輕忽了,還歧視中配,有些人天真地認為中配不忠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拆解假資訊作戰效果!沈榮欽指民進宣傳要因應主流:研究短影音背後心理機制是關鍵
沈榮欽說,賴政府遇到的困難,首先是府院各組職間沒有協調,沒有共同且完整的媒體策略;第二是思維作法容易流於形式,像是要規畫做短影音,卻沒去思考背後的機制,使行動最後變成無效宣傳,沒辦法擴散出去,這點可能需要專家從較學理角度去擬定策略。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移民特考刪除身高限制 考試院會今通過明年上路
考試院院會今(27)日通過相關修法,移民特考刪除身高限制、三等考試新增資訊組、調整各等別應試專業科目、放寬英語檢定採認年限為5年並增加採認培力英檢,預計明年上路。考試院院會今日通過「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移民行政人員考試規則」第8條、第11條及第3條附表一、第5條附表二修正草案,刪除該考試身高限制,三等考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