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不是絆腳石 用對方法反能累積財富!2招把好債變成財務槓桿
債務壓力讓許多人生活喘不過氣。其實,債務並不可怕,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還款策略。本文作者透過個人親身經驗,分享如何走出債務循環,重新掌握財務主導權。
「身上債務太多,每個月扣完債務就沒錢了⋯⋯」很多人的財務困擾是債務不知不覺累積過多,導致薪水都拿去還債,完全無法存錢,深陷在想改變卻無能為力的窘境裡。該怎麼解決債務問題?第一步是先釐清自己有哪些債務,這些債務是否可以慢慢還?
我清楚知道「無債一身輕」的感受,當我還清學貸,和向家人、朋友商借的50萬元時,身上的重擔瞬間得到釋放,生活只需應付日常開銷,不必再從薪水中扣除債務的感覺很美好,可運用的錢變多了,心情自然好。就在我以為近幾年應該不會再有大筆債務纏身,殊不知過沒多久又與家人一起合資買房,身上又背負了30年的房貸。當債務再度悄悄降臨,難道我又得每日鬱鬱寡歡直到還完貸款嗎?
其實不必!像學貸、房貸這種利率偏低的債務,我會把它們當作固定支出,就像繳影音串流平台的費用一樣。當我不再把它解讀為「債務」,內心就會舒坦許多。畢竟這些本來就是必繳的固定開銷,沒必要再往心裡堆積負擔。不過,前提是「利率偏低」才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如果是利率較高的貸款,則建議盡快安排優先償還。
2種還款方式各具優勢 戒掉刷卡衝動守住荷包
還款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雪球法」,從小額負債還起。比如你把債務細項整理出來後,發現其中有一筆金額最小,下個月領到薪水就可以先把它結清。從小債務還到大債務,結清一筆是一筆,這會提升你的還債成就感,逐漸找到還款節奏。
第二種是「雪崩法」,從利息最高的債務還起,能快速針對整體債務狀況作出改善,可大幅節省利息支出。不過相較於雪球法,雪崩法一開始的心理負擔較大,可能無法立即從中獲得還款的成就感。
兩種方式都能有效解決債務問題,但追根究柢,仍要反思為何當初會欠下這筆款項,同時評估自身的還款能力,是否能每月固定拿出這些錢。
我發現最多人遇到的是信用卡債問題。網路購物缺乏實質「痛感」,非常容易超支,總是要等到下個月收到帳單才驚覺怎麼花這麼多錢!我月薪只有3.3萬元時的做法偏極端卻有效,那就是「不用信用卡消費」。
很多網友罵我傻,他們說:「用信用卡消費可以賺回饋,這樣比較省錢啊!」但對於當時不會分辨「需要」和「想要」的我來說,每一筆消費都是「需要」,我喜歡花錢當下帶來的滿足感,刷信用卡又很方便,一不小心就落入負債陷阱而不自覺,每個月都在分期付款還債。
停用信用卡可以協助我看清自己真實的經濟能力。有時確實會「鬼遮眼」,認為自己有能力負擔這些費用,不過當我用「信封法」將收入依用途分門別類歸納後,才驚覺每月可運用的資金少之又少。不刷卡與使用信封法規劃支出,得以有效降低債務的產生。
低利債務不急還 活用本金加速資產累積
我很推崇「低利息債務慢慢還,不急著一次大筆還清」的理念。對於已經懂得如何分配收入和投資的我來說,手上若保留一部分本金,就能更有效地運用,例如投資股票、ETF 等,先投入存股行列,才有機會隨市場成長而累積資產;如果把資金一次拿去結清低利債務,可能又得從零開始慢慢存錢。
「無債一身輕」?現在的我已不再這樣認為。以前我認為借貸是沒錢的人不得不的選擇,開始投資理財後才驚覺那是有錢人最喜歡做的事。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有錢人懂得運用槓桿投資累積財富,所以債務並沒有想像中可怕,一切端看自己如何解讀,以及是否理解背後邏輯。
如今我全職經營自媒體,月收入比過去高,但我依舊沒有急著還清房貸。因為當我轉念把房貸當成「訂閱制扣款」,內心確實輕鬆許多!而且在經歷過以往的亂消費與借貸後,我現在會先釐清借貸目的、負債利率、每月還款金額與年限,再評估自身經濟能力及存款是否能應付突發狀況後才去借錢。千萬不要只看眼前狀況,像是輕忽房貸寬限期後的月還款金額,這將引發很大的財務危機!
債務仍是你巨大的壓力來源嗎?不妨試試上述的還債方法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其他人也在看

AA制婚姻能走多遠?溝通不足恐成致命傷 3步驟讓關係不再為錢失衡
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許多夫妻選擇AA制,認為財務獨立也能維持公平。然而一旦遇到懷孕、生病或失業等意外,若缺乏溝通,公平的制度很可能瞬間失衡,甚至動搖婚姻基礎。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我有一個學妹,在成大讀書,跟男朋友交往7年然後結婚。他們一直過著AA制的生活:你出一半,我出一半...
Money 錢 ・ 1 天前
港式台妹》約會AA還是男生買單?台灣vs日本男女大不同!
當日本男生遇上台灣文化,AA制、剝蝦、男女生竟然都不一樣!?《港式台妹》香港人花丸,這次邀請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大志 @taishi_official.jp 一起聊聊日本大阪女生有多主動呢?台灣人到底多直接呢?從「丟垃圾也要化妝」到「幫女生剝蝦是失禮?」笑點滿滿又超文化衝擊!
太報 ・ 1 天前
鉅亨新手投資》新手定期定額的第一堂課
許多剛開始學習投資理財的新手們,一定都聽過「定期定額」這個投資方式,因為非常適合不懂如何判斷行情或資金不多的人,因此也被稱為懶人投資法或平均成本法,是一種相對低風險的投資策略。運用簡單且容易執行的「定期定額」先建立良好的投資習慣,並在長期內穩健累積財富,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鉅亨網 ・ 1 天前
宛如戀愛實境秀小琉球三天兩夜聯誼 沉浸式約會引領交友新趨勢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單身即地獄》、《換乘戀愛》等戀愛實境節目在年輕族群間掀起熱潮,實體交友活動也開始朝沉浸式與體驗導向發展。今年(2025)九月於小琉球舉辦的「戀戀島嶼-沉浸式約會體驗」,由服務 […]
民生頭條 ・ 1 天前
Fed將降息前夕,出手沒收全數升幅…央行穩匯 台幣力守30.6元
美國聯準會(Fed)將發布最新政策決議,市場預期再次降息,加上目前亞洲最具指標性的人民幣持續強升,以及台灣本身的台股再衝歷史新高等因素,吸引外資持續匯入,帶動新台幣一開盤就走揚、一路開高走高,盤中最高衝上30.532元、創近三周波段新高,但尾盤央行出手沒收全數升幅,對美元匯價仍力守在30.6元價位上。
工商時報 ・ 1 天前全家攜手亞馬遜,推個人、中小型賣家跨境物流寄件服務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跨境電商正夯,全家(5903)宣佈攜手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助攻個人與中小型賣家跨出台灣、賣向全球。獨家合作「跨境物流寄件服務」,並以「貨物隨到隨寄」、「專業報關」兩大服務,將全國超過4,400間店舖化身為跨境物流的寄件首站,協助台灣賣家無痛銷售往全球5大站點,後續將陸續開通全球18大海外站點服務。全家指出,此服務鎖定自由工作者、創業青年、斜槓族等個人與中小型賣家,將可簡化過往自行送運跨境包裹的繁瑣物流程序,只需一本台灣護照,就能將商品直通亞馬遜平台的3億活躍用戶。隨著全球電商市場持續擴張,跨境銷售正成為台灣賣家的新藍海,根據DHL 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商產業趨勢報告》指出,約有55%的消費者曾有海外電商平台購物經驗,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至少跨境網購一次,而美國則位居全球消費者喜愛的第二大海外網購市場。全家數位金融部部長劉東豪表示,過往個人與中小型賣家若要將商品銷售至海外市場,僅能透過第三方業者或國際貨運寄往海外,並需自行或委由廠商完成報關、稅務申報等,繁瑣流程導致跨境銷售不易,讓個人賣家卻步。此次「全家」與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共同推出「跨境物流寄件方案
財訊快報 ・ 1 天前67歲婦人無痛血尿 竟是罹癌!達文西手術根除病灶留腎臟
67歲林女士近期出現間歇性無痛血尿,原本以為只是小問題,至醫院檢查後,竟發現左側輸尿管末端長了一顆5公分腫瘤,並造成腎水腫情形,確診為輸尿管泌尿上皮癌後,醫師安排化療縮小腫瘤,再利用達文西手術(需自費)切除腫瘤並重建輸尿管,成功保留腎臟功能,林女士術後追蹤至今,病情控制良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歐股》關注川習會、企業財報 歐股微幅下挫
MoneyDJ新聞 2025-10-30 06:29:24 黃智勤 發佈投資人關注即將登場的「川習會」和企業財報表現,歐洲股市29日微幅下挫,但英股再度寫下歷史新高;德國運動用品巨頭愛迪達(Adidas)於財報發佈後重摔逾10%。 泛歐STOXX 600指數29日下挫0.06%(0.36點)、收575.40點。產業方面,銀行股勁漲1.4%,礦業和石油類股分別上漲1.8%、1.3%。 歐洲主要指數29日漲跌互見,德國DAX指數下挫0.64%(154.42點)、收24,124.21點;英國FTSE指數上揚0.61%(59.40點),收9,756.14點;法國CAC指數下挫0.19%(15.70點)、收8,200.88點。 英國FTSE 100指數連續第八個交易日上漲,29日再度收在歷史新高,主要受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零售巨頭Next和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等藍籌股強漲帶動。 Nuveen宏觀信貸主管Laura Cooper表示,市場對歐企獲利的預期偏低,部分企業財報超乎預期,尤其是銀行業。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週四(30日)在南韓APEC峰會上見面,
Moneydj理財網 ・ 1 天前川習會將在釜山登場 反中民眾場外示威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30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將在韓國釜山進行會談,傳聞可能是會面場所的金海國際機場鄰近道路一早就出現反中民眾示威。
中央社 ・ 1 天前習近平訪韓期間將晤中韓龍頭企業,半導體與電池供應鏈成焦點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至11月1日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將會見中韓兩國主要企業負責人。市場人士表示,此行有望聚焦半導體、電池與電動車供應鏈修復與擴產節奏,為兩國產業鏈帶來訂單與投資能見度的提振。韓方預計出席的企業代表包括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LG集團會長具光謨,以及韓華集團副會長金東官。分析師認為,韓系在記憶體、高階封裝與車用電池具關鍵優勢,若雙方就產能互補、設備與材料採購形成共識,有助降低地緣風險下的供應斷點。中方方面,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中化集團董事長李凡榮、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等知名企業人士將與會。市場人士指出,中國在動力電池、原材料整合與電商供應鏈擁有規模優勢,韓方在先進製造、車廠體系與全球渠道深厚,若能在車用電池標準、回收再利用與原料長單上深化合作,營運協同效應可期。除製造鏈外,雙方也將尋求在人工智能(AI)、數位化轉型與可再生能源等前沿領域展開技術研發與聯合投資。分析師表示,資料中心建設、邊緣AI與車載運算等場景需要高效率供應體系與穩定能源供給,若在算力基礎設施、氫能與風光儲一體化等領域建立
財訊快報 ・ 1 天前高雄6旬男疑酒駕拒測 囂張嗆「我是警友會」要把員警調六龜
高雄吳姓男子(62歲)今(30)日凌晨4點多開車行經苓雅區成功二路,遭民眾目擊車輛行車不穩,員警循線追車,近4點半在成功二路與海邊路口發生吳男駕駛的車輛,見車子停等紅綠燈時方向燈忽左忽右,當場將吳男攔下並進行酒測,但吳男不僅不配合拒測,還一度嗆自己是警友會,可把員警調到六龜,最後仍被以拒測開罰。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不追飆股、不看消息! 他靠1招賺近80萬 網點頭:錢就一直跑進來
在投資圈中「該主動選股,還是乖乖買大盤?」一直是不少散戶心中難解的問題,近日在網路論壇PTT上就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的帳面成果,引發大量討論。他表示自己過去不再追逐個股題材,也不依賴短線操作,而是長期分批投入指數型ETF,結果今年報酬率逼近20%,未實現獲利接近80萬元,讓不少人重新思考投資策略的本質。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0 小時前
【台股10月風雲榜】上櫃20大衰股出爐!中光電、順藥全上榜 2檔「BBU飆股」也逃不過
台股今(31)日迎來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Yahoo股市》統計截至今日為止,10月以來跌幅前20大的上櫃公司中(註:經還原權息值),本次以北基(8927)跌得最重,跌幅超過3成,研發中風藥的生技股順藥也重跌27%。此外,BBU概念股加百裕(3323)、順達(3211)同樣下挫、無人機飆股中光電(4909)跌幅超過19%,也慘登上跌幅榜。
Yahoo奇摩股市 ・ 12 小時前
兩大警訊浮現 AI會崩盤嗎?一旦出現「元宇宙時刻」就快逃
市場研究公司 BCA Research 警告,當人工智慧出現「元宇宙時刻」時,即一家大型人工智慧公司宣布更多資本支出但其股價反而下跌,可能就是投資者該撤離的時候了。 隨著人工智慧(AI)熱潮將全球科技股推向極高水平,華爾街對於當前 AI 狂熱是否會演變成泡沫的爭論日益激烈。投資
鉅亨網 ・ 20 小時前
單季獲利年增369%!這「砷化鎵代工廠」開盤即攻頂表態 3檔個股衝漲停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受到川習會利空、企業財報好壞參半,以及聯準會(Fed)對於12月是否降息表達不確定性,美股週四收盤四大指數全走跌,台股加...
FTNN新聞網 ・ 17 小時前
賺翻或慘賠只差一念!今年「最紅10檔ETF」績效天差地遠 冠軍狂飆53%、墊底竟慘摔7%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台股ETF市場今年風向急轉,主動式產品一舉搶下人氣榜席次。根據CMoney最新統計,今年十大人氣ETF名單首度出現兩檔主動式台...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前3季每股虧2.81元!八大公股出脫這「IC設計廠」2千張 清倉萬海抱2.23億撤退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30)日終場跌7.21點,收在28,287.53點,跌幅0.03%,根據「玩股網」統計,觀察八大公股上市個股賣超方面,A...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AI大電流時代來臨!連接器大廠良維「5天強漲22%」 達人也推「這檔低位階」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人工智慧商機強強滾,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所需的大電流纜線出貨暢旺,理財達人「億元教授」鄭廳宜在華視節目《鈔錢部署》中點...
FTNN新聞網 ・ 18 小時前
大摩點名看好!「這檔」第三季EPS寫2.05元…股價連6漲創高登強勢股王 網:開盤加碼
[FTNN新聞網]記者何亞軒/綜合報導昨(29)日台股加權指數收28,294.74點,漲345.63點,漲幅1.24%,觀察昨日表現強勢個股,摩根士丹利(大摩)於最新報告中表...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富達:85%台灣人已規畫退休儲蓄 贏過新加坡、香港
富達國際與英國國家高齡化創新中心(National Innovation Centre for Ageing,NICA)合作調查顯示,全球50歲以上民眾,若以所在地平均壽命估算,每五人就有兩人(42%)退休儲蓄將短缺至少十年;若以百歲人生為基準,比例更高達八成(81%)。壽命延長加劇退休挑戰,不過台灣準備度領先亞太,高達85%已展開退休規畫,贏過新加坡的81%和香港的79%。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