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現轉機〉減少海廢就能緩解氣候危機及食安威脅,英國將寶特瓶分解轉化為止痛藥,台灣利用海上掃地機器人,清掃海洋塑膠垃圾
壹、從珠穆朗瑪峰到馬里亞納海溝,都存在有塑膠的蹤影,而海洋塑膠汙染更隱藏著對人類食安的嚴重威脅
塑膠材料輕便且多功能因而廣泛被使用,給人類帶來許多便利,然而塑膠因具持久性,在自然環境中分解緩慢,使得塑膠垃圾長期在陸地及海洋中累積,導致地球生態系受其破壞。而塑膠生產和廢棄過程中也會釋放溫室氣體,因而加劇全球沸騰與極端氣候。依據聯合國統計,全球1950年塑膠產量僅200萬噸,2017年已飆至3.48億噸,塑膠產品中有2/3壽命較短,很快就變成垃圾,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超過4億噸的塑膠垃圾,其中約1/2進入垃圾掩埋場,只有不到1/5被回收利用。
2020年10月6日《環境研究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鄭明修指稱,利用大數據分析25年來全球7大洋區的海漂垃圾,發現風阻效應和海流都會影響垃圾分布,從亞熱帶漸漸轉移到熱帶和兩極地區,並以太平洋區的海洋垃圾積累最嚴重,且有1/2垃圾仍持續在海上漂流。2021年刊登於《有害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研究指稱,大量攝取微塑膠可能危害人體細胞,而人類每年可能吃下3.9~5.2萬個微塑膠顆粒;2023年6月6日50週年世界環境日,依據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調查,全球每年產生約4億噸塑膠垃圾,但回收率卻不到1/10,導致大量塑膠廢棄物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及其它自然環境中,幾乎無法分解,最終化為微塑膠顆粒或碎片,除危害海洋生態及整體食物鏈外,最終更危害人類本身。
2025年刊載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顯示,採集全球1,885個樣品站,從地表到約6,800公尺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深海生物體內也都能檢測到微塑膠,甚至飄散於地球大氣對流層,因此微塑膠能影響甚至改變地球的碳循環和氣候。2025年3月12日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在台灣多處河川及出海口調查野生牡蠣,並檢測到體內含有微塑膠,海中的微塑膠就像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在海洋裡會隨著流體到處擴散,過程中有可能在水體裡面吸附到一些污染物質,隨微塑膠一起進入生物體裡面,跟空氣中PM2.5一樣,人類可能沒辦法去拒絕吃它,自然而然就會進到這個食物鏈當中。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投身海廢研究多年,曾造訪東沙群島多達57次,他說東北季風過後,來自周邊國家,主要來自中國及越南的塑膠垃圾,約占47.5~63.7%;塑膠垃圾占最多的是保麗龍,其次是寶特瓶,兩者加起來即占60%,經過長期風吹日曬雨淋,可分解成奈米級的微塑膠PM2.5,即能透過人類呼吸道進入人的身體,因此海洋汙染乃嚴重隱藏著對人類食安的威脅,每個人都難以倖免,不能再視而不見。
依據聯合國統計1950年全球塑膠產量僅200萬噸,2017年已飆達到3.48億噸,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超過4億噸塑膠垃圾,其中只有不到1/5被回收利用。
貳、英國科學家藉改造細菌助製環保藥物,24小時內將塑膠轉化為撲熱息痛
2025年 6月23日部分由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贊助,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期刊的研究指稱,利用一種衍生自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膠分子,在大腸桿菌菌株中引起化學反應,產生對胺基苯甲酸(4-Aminobenzoic acid,PABA),再將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讓PABA轉變為俗稱泰諾(Tylenol)之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普拿疼又稱「撲熱息痛(paracetamol)」可以退燒和緩解輕度至中度的疼痛,如頭痛、喉嚨痛、經痛、關節和肌肉痠痛等,因此常與感冒藥合併使用。
PET塑膠可塑性強,具透明、強度高且耐磨損,其製品本身沒接縫,但在底部有個圓點,如常見之寶特瓶是全球最廣泛運用的塑膠類之1。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第一作者華勒斯(Stephen Wallace)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顯示,PET塑膠不再只是廢棄物或注定變成更多塑膠品的材料,而是可利用微生物將其轉變為有價值的新產品,包括具有療效的產品。」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發佈新研究,稱常見的膠樽和食物包裝所使用的PET塑膠,經一種名為洛森(Lossen)重排的化學反應,對大腸桿菌無毒並由細胞中的磷酸鹽進行催化,在自然界中具有生物相容性,利用造成人們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 (E. Coli),成功將PET塑膠轉化為「PABA」的成分,作為製造乙醯胺酚止痛藥「撲熱息痛」的原料,不但有助環保,還可能改變未來藥物生產的方式。該實驗可獲得超過90%的產量,未來有望應用在商業層面。以往只能在實驗室用高溫或化學劑才能做到洛森重排,但科學家發現在大腸桿菌的細胞內也可以自然發生,因細菌本身的磷酸鹽已足夠推動反應。
PABA是細菌用來生長和製造DNA的重要物質,研究人員刻意改造這批大腸桿菌的基因,令它們無法再自己生產PABA,逼它們要「食」從塑膠得來的新物質。之後,再加入來自蘑菇和泥土細菌的兩段基因,令這些大腸桿菌具「升級功能」,可以將PABA轉化為撲熱息痛。整個過程只需不到24小時,就能夠由塑膠廢料製出撲熱息痛,轉化率高達92%,而且碳排放低。研究團隊Stephen Wallace教授表示,「很多人不知道撲熱息痛目前是用石油製造的,我們的研究證明,透過這項嶄新技術,能夠同時將塑膠廢料變成藥物,實現可持續目標。」
2025年6月23日發表在「自然化學」期刊的研究指稱,利用一種衍生自PET塑膠的分子,在大腸桿菌菌株中引起化學反應,產生對胺基苯甲酸,將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讓PABA轉變為乙醯胺酚。(圖/pixabay)
參、我國環境部已於今年公告「資源循環推動法」,且海洋委員會成立海廢再生聯盟,積極參與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
全球每年逾1,270萬公噸的廢棄物流入海洋,其中高達80%的漂浮塑膠,會在一個月內被沖上岸邊、形成遍布全球的汙染帶,最終分解成微塑膠,因而影響人類健康。2021年10月21日海洋委員會成立「海廢再生聯盟 」試辦海廢標章,鼓勵將海廢最大宗的塑膠海廢資源再造,成為可納入跨產業可循環再利用的資源,逐步整合政府、產業與科研,建構海廢再生產業鏈。2025年5月29日環境部為因應資源有效管理與環境負荷,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公告修正為「資源循環推動法」,海洋委員會並串聯跨部會資源協力海廢調查、清除與再生。
2025年9月17~19日,日本為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於千葉舉辦循環經濟展(Circular Economy EXPO),吸引逾500家企業參展,臺灣也有遠東新世紀展出領先全球的海廢回收聚酯纖維、伸仁紡織以回收漁網打造高性能布料與西裝、品卓企業則將海廢塑膠轉化為兼具美觀與實用的設計、富勝紡織以展示全回收機能布料,福懋興業則以再生漁網材料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均獲得國際高度關注。
2025年9月17~19日日本為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於千葉舉辦循環經濟大展,圖為台灣館展示現場。(圖/海洋委員會)
肆、台灣犀牛盾利用AI與自動化技術打造「ChangeMaker破浪者」,清掃海洋塑膠垃圾犀牛盾
2015年犀牛盾從一個配件製造商、材料科技實驗室及塑膠管理方案的提供者,積極投入以「零廢棄」與「循環經濟」為目標,推動永續價值鏈,減少生產行動造成的環境與社會衝擊。2017年起手機殼全面採用單一材料設計,並推動從產品設計、製程優化到自建回收再生的封閉循環生態圈,與便利商店合作擴大回收。2023年犀牛盾啟動淨海計畫,募集海洋科學、造船、電機工程等團隊成員,2025年初完成CircularBlue海廢過濾平台初號機「ChangeMaker破浪者」,透過海廢蒐集、清理作業,嚐試海廢塑膠轉化為資源再循環的可能。2025年5月29日發佈初號機「ChangeMaker破浪者」,成為一個智慧化、模組化且節能的平台,透過自動化、人工智慧與循環功能,致力解決沿岸廢棄物問題。
CircularBlue結合太陽能驅動的浮動平台,用於持續性被動式收集;並搭配AI驅動的無人機進行廢棄物偵測以及無人垃圾船進行精準回收。這套雙模式系統具備可擴展性與低環境衝擊,提供聰明且永續的一種方式,在海洋廢棄物擴散前即時攔截。而CircularBlue也是一座漂浮式研究平台,內部配備水質檢測、生態監測與教育用途的實驗空間,成為兼具清理作業與沿岸生態研究的重要工具。創新型「CircularBlue海廢過濾平台」透過強調能源效率、系統擴展性,以及將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運作模式,運⽤流體⼒學原理搜集與清理海廢,並巧妙採低耗能、模組化與可擴充為設計原則,結合太陽能系統實踐能源⾃給⾃⾜,以進⾏⻑時間的海洋清理作業;犀牛盾同時也進⾏海廢材料⼯程的研發與升級再造應⽤,未來可能擴增進⼊循環體系重獲新⽣,為海洋⽣態提供更可靠且前瞻的保護⽅案。
犀牛盾執行長王靖夫指出:「CircularBlue提供一種永續的未來解方,能夠長期運作、靈活調整並具擴展至全球沿海地區的潛力。除具備自給自足、可持續性的海廢清理與海洋研究的運作模式外,也期許CircularBlue未來有更多元的永續發展可能,如海洋生態觀測與實驗、環境教育、生態休閒遊程及河海治理等發展與應用可能。犀牛盾也已加入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的海廢再生聯盟,並積極發展新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造環境和經濟的永續共好。
圖左:無人偵察機可框定面積自動巡航,鏡頭配置AI感測儀器辨識海洋垃圾,發送GPS位置指引無人垃圾船前往蒐集。圖右:ChangeMaker破浪者長12公尺、寬12公尺、高9.4公尺,空載重量約62噸,並建立科技化的海廢蒐集流程。無人偵察機鏡頭配置AI感測器辨識海洋垃圾,發送GPS位置指引無人垃圾船前往蒐集。
結語
2025年8月5日《刺胳針》發表研究指出,塑膠產量自1950年來已暴增200多倍,其中以寶特瓶及外帶餐盒等一次性塑膠容器增長最快。近年各國均積極探討塑膠減量循環與環境議題的困境。減塑不僅是為了減少垃圾、海洋汙染和對海洋生物的傷害,也保護人類健康和減緩氣候變遷行動的重要措施。2021年綠色和平研究顯示,台灣19~65歲民眾,平均每年從海鮮吃進1.63萬個微塑膠;2022年《環境國際》期刊發表研究表示,首次在人體血液樣本中檢測到多種塑膠微粒,且證實會干擾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發展。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飛航服務總台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危機與轉機》專欄及《圖解大氣科學》第四版、《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及《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等書
其他人也在看

太魯閣堰塞湖滲流擴大!泥石流奔洩「恐潰決」 下游河道全面淨空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驚傳滲流擴大!林業保育署與花蓮縣府立即發布緊急通報,要求下游河道淨空,所有人員與機具全面撤離。現場可見滾滾泥流夾帶著大小石塊持續往下沖刷,水流湍急情況相當危險。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壩體破壞或潰決其實是持續降壩引流的預期結果」,目前堰塞湖水位已於50分鐘內降低9公分,相關單位將持續嚴密監測評估情況。花蓮縣政府也強調,台8線175.5公里靳珩隧道西口以東至魯丹橋路段,仍為高風險地帶,嚴禁民眾靠近!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新颱風最快週末生成!最新路經出爐 週末低溫恐探17度以下
連2波東北季風影響台灣!氣象粉專「天氣風險」表示,明天水氣會比今天少,雨區縮減至「大台北、宜蘭、花蓮」,週四天氣明顯轉晴,不過週五迎來更強東北季風,到週末以及下週一、二白天高溫預估只剩下21至23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會降到17度或更低,市區低溫也將有機會挑戰20度以下。此外,週末開始到下週應該又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出現,預報資料看起來往西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機會較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把握今天好天氣!北部高溫上看29度 這時起「雨變強擴大」低溫下探19度
終於迎來好天氣!今日(10/30)東北季風減弱、華南雲系東移,僅北海岸及東半部有零星降雨,氣象署今日清晨也解除大雨特報。其餘地區天氣穩定,北台灣氣溫今日白天將有明顯回升,高溫上看39度,不過到了晚上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入夜逐漸轉涼,並有局部短暫雨發生。
太報 ・ 6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幾乎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前天啟動壩體降挖,因上游集水區密集降雨,造成壩體溢流水道水量擴大,今天中午發生壩體遭水流沖刷破壞壩體,引發立霧溪下游水位抬升,約40分鐘堰塞湖水位下降18公尺,下午最新消息,堰塞湖壩體已幾乎完全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立霧溪下游人員與設施均安。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終於放晴!明東北季風減弱北部重返30度 未來天氣趨勢一次看
[Newtalk新聞] 下了快半個月的雨,明(30)天終於將迎來好天氣,氣象署指出,明天白天東北季風減弱,不只雨量較少,氣溫也將明顯回升,北台灣有機會重回30度左右,不過明晚又會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增強,一路降溫至11月3日,但這次冷空氣水氣較少,僅迎風面北部、東半部有短暫陣雨。 氣象署指出,明日白天東北季風減弱,是接下來一週中降雨較少的一天,各地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宜蘭、花蓮可能有零星降雨出現,午後高屏地區、其他山區可能有零星午後陣雨,但雨量不多,且北部、宜蘭白天氣溫可達28至30度。 但明日晚間起,東北季風再度增強,並一路持續至下11月3日。31日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地區轉涼,白天氣溫下滑至20至25度,夜間清晨氣溫維持22至25度,白天則約28至32度;11月1日至3日降雨較少,雨區主要分布於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宜蘭、花蓮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台東、恆春半島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南部、中部山區有零星降雨。 預計11月4日這波東北季風減弱,環境轉為偏東風,隔天11月5日再有一波東北季風,北部、花蓮有局部短暫雨,台東、恆春半島有零星雨,其他地區多雲,且強度會比
新頭殼 ・ 21 小時前
北北基宜大雨特報!3波冷空氣接力 週末低溫下探1字頭
氣象署今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下雨時間較長,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也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花、東地區、恆春半島及竹、苗山區降雨較為局部而短暫,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
CTWANT ・ 1 天前
颱風季延長賽!下週估有雙颱接連生成 氣象粉專提醒:要留意共伴
即將進入11月,但南方熱帶系統再度活躍!「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下週預估有2個颱風接續生成,儘管路徑變數仍大,但要特別留意是否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天氣風險」也提及,目前數值模式持續預報11月初在菲律賓東方海面有颱風形成機會。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 小時前

把握空檔!白天回暖轉乾 晚起又變天「降至19度」陰雨天
今(30)天白天東北季風減弱,除了東半部、北海岸有零星雨外,其他地區回到相對穩定的天氣,北台灣高溫會回升到28度,不過很快地,晚上起東北季風又會增強,伴隨水氣增加,北部、東部又會回到陰雨的天氣,氣溫也
台視新聞網 ・ 7 小時前
周四短暫回暖 周五再一波東北季風南下 最低溫下探19度
天氣風險分析師歐宗學指出,今日受到東北季風持續影響,華南雲系帶來的水氣明顯減少,預估白天起桃園以南陸續都會轉為晴到多雲天氣,迎風面的大臺北、東半部地區則持續有較多雲量及局部短暫雨機會,中南部山區午後也會有短暫陣雨機會。
天氣多一典 ・ 1 天前
東北季風持續發威!北部低溫驟降至19度 未來一週天氣一次看
[Newtalk新聞] 近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降溫降雨,氣象署指出,未來一週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明(29)日北部及宜蘭持續濕涼低溫20度,預計30日可短暫回溫至29度,但很快31日起新一波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各地再度降溫,預計11月3、4日會下探到19度,另外下週有熱帶擾動將形成,但實際情況仍需觀察。 氣象署指出,明日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北部及宜蘭天氣仍為持續濕涼天氣,低溫約20至25度,有局部較大雨勢機會,桃園以北、花東地區、竹苗山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30日後東北季風減弱,北部及宜蘭氣溫回升,台北市白天回升至28、29度。 31日起再有一波較強的東北季風報到,北部及宜蘭又開始降溫,其中11月3、4日北部下探19度,中南部21至23度,花東21至23度,白天北部及宜蘭約22至25度,中南部31、32度。另外,張承傳指出,關島一帶仍是低壓帶,下週有熱帶擾動形成機會,但各系統路徑預測差異性仍大,有的預測西進南海,有的預估北轉,會持續觀察。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50至64歲公費對象注意!流感、新冠疫苗11/1開放第二階段接種連2波
新頭殼 ・ 1 天前
2縣市炸雨!今北部回暖逾30度 專家:明下波東北季風襲「低溫剩1字頭」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針對2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30)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強陣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今晨低溫18.5度!北台灣繼續下雨 10月台北「下雨14天」快發霉
秋意漸濃!今(29)晨本島最低溫僅18.5度,在新北石碇區。而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今天下雨時間仍較長,氣象專家林得恩統計10月份降雨天數,北北基幾乎半個月以上都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三 (10/29) 華南水氣減少,中部以北降雨趨緩
明天天氣如何? 明天(29日)中高層短波槽就逐漸東移離開,底層的大陸高壓中心也將會出海往日本方向移動,明天白天台灣附近仍是較強的東北季風,不過水氣會比今天要少得多,尤其中高層有些短波槽後較乾的空氣下來,降雨部分會明顯縮減到迎風面的大台北、宜蘭到花蓮一帶,其中在東北角到宜蘭等地仍可能有較多的累積雨量,局部單點一整天累積仍可能達到大雨等級。自桃園開始往南的西半部地區以及台東一帶則是恢復多雲或可見陽光的天氣型態,只剩山區還有些降雨的機會,而且比較集中在中午過後到傍晚之間。後天(30日)東北季風就會明顯減弱,轉為受到日本附近地面高壓所帶來的高壓迴流偏東風影響,水氣也將更為減少,東半部雲量較多,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西半部則是多雲到晴的天氣型態。明後天(29-30日)隨著天氣好轉且東北季風逐漸減弱,各地白天的高溫都將有回升的趨勢,明天(29日)新竹及以北到宜蘭、花蓮一帶白天高溫大約在24-26度,苗栗及以南到高屏、台東一帶高溫則是可到29-31度。後天(30日)溫度回升會更明顯,桃園、大台北、宜蘭及花蓮白天高溫可到26-28度,新竹及以南到高屏、台東等地高溫可到29-32度左右。不過夜晚清晨在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仍可能有接近20度的低溫機會,早晚還是會感受比較偏涼一些,中南部以及花東地區的日夜溫差也比較大,早出晚歸仍要注意。 下一波東北季風很快在週五(31日)下半天起就會南下抵達台灣附近,前緣可能有微弱鋒面會先快速掠過,後續東北季風增強,因此在迎風面的大台北、基隆北海岸、宜蘭、花蓮到台東一帶降雨又會較為增多,不過因為雲雨帶發展較好的位置預期會在台灣東北方海面通過,對於台灣陸地上的影響比較有限,降雨不至於會太明顯,但還是會有短暫陣雨出現機會,雲量也將會較多較厚,桃園及以南地區就比較不受影響,還是以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為主。週末期間(01-02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大台北東側、基隆北海岸、宜花東等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雨量不多但是有下點雨的機會,桃園以南的西半部地區大致仍是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型態。再來要等到下週一、二(03-04日)左右,隨著高空短波槽東移,台灣附近的水氣再度增多,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的降雨才又會開始變得明顯起來。 週五南下的這波東北季風雖然比較乾,但是冷空氣的強度比較強一些,因此預估溫度下降也會比較明顯,降溫屬於逐日緩降的類型,但是持續時間可能會比較久一點。北部、東北部白天高溫自週五起逐漸下降,到週末以及下週一、二(03-04日)白天高溫預估只剩下21-23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會降到17度或更低,市區低溫也將有機會挑戰20度以下。中部的台中到嘉義以及花蓮、台東一帶白天高溫也會逐漸下降到24-27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將會降到19-20度或更低,市區低溫大約20-22度。南部地區白天高溫則是有機會逐漸降到27-30度,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來到20-22度之間,市區低溫大約22-24度。 最後一提的就是未來幾天在南海到菲律賓東南方海面陸續會有熱帶擾動活動的機會,週末開始到下週應該又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出現,雖然已經來到10月底、11月初,但是有颱風發生其實還是蠻正常的情況。預報資料看起來往西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機會較高,較大的機會是呈現低緯度西進的型態,不過時間還很久,仍要再觀察後續預報的變化,對台灣是否會有影響也還言之過早,等到擾動開始發展再來討論不遲。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吳聖宇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 天前
今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下雨時間較長」明北台灣氣溫回升
氣象署表示,今天(2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下雨時間較長,4縣市大雨特報,桃園以北及宜蘭整天仍涼,其他地區早晚也涼,中南部日夜溫差較大,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30日) 東北季風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回升;周五(31日) 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再轉涼。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盧市府豬瘟防疫一團亂 綠議員轟盧道歉.官員下台
中部中心 / 中部綜合報導台中市爆發非洲豬瘟,延燒至今,疫調還在進行,但說法卻每天都不太一樣。民進議會團,再次開記者會砲轟盧市府團隊,根本怠惰失職,連豬死了幾頭數量都不同,獸醫師的人數也一變再變,就連廚餘只能挖坑掩埋,更可能汙染環境,要求盧秀燕道歉,環保局、農業局長下台負責。台中市綠營民狂轟 市府螺絲鬆了 從疫調到廚餘 一路荒腔走板。(圖/民視新聞)台中民進議會團,砲轟盧市府,只會做民調不會疫調,非洲豬瘟爆發至今,仍然一團亂,議員周永鴻拿出梗圖,獸醫群每天再+1,已經來到第四位,連豬隻的死亡頭數也能減少,盧市府簡直荒腔走板議員蕭隆澤更揶揄 廚餘挖坑掩埋 恐怕會出現盧秀燕廚餘湖。(圖/民視新聞)市府疫調資訊說不清,獸醫身份、死豬數量一直變,讓議員超火大,豬瘟延燒,大量的廚餘該怎辦,市府處理方式竟然挖坑掩埋,恐怕二度汙染環境。非洲豬瘟爆發後,台中市府從處理疫調到廚餘回收,讓外界充滿質疑,中市府天天補破網,綠營要求,請盧市府把掉滿地的螺絲撿起來,也要有官員對豬瘟疫情,負起責任。原文出處:中市府疫調說不清、挖坑埋廚餘 綠議員諷:新景點「秀燕廚餘湖」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中市府拖近1小時!證實收到非洲豬瘟疫調報告 杜文珍這樣說涉隔空看診!證實王姓獸醫佐昨晚回國 台中市府:正接受司法偵訊快訊/豬瘟爆發後王姓獸醫佐出境 返抵台灣即遭檢調偵訊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快訊/花蓮人注意!燕子口堰塞湖恐潰決 立霧溪「泥水狂奔下衝」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今(29)日上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發出快訊,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溢流水道水量擴大並沖刷壩體,將持續造成壩體破壞或潰...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沒公德心! 嬰兒尿布.嘔吐物垃圾丟店門口 業者氣炸
社會中心/洪巧璇、張智凱 台北報導把嬰兒尿布還有嘔吐物丟在店門口,真的太沒公德心!台北市西門町商圈就有業者PO文表示,有遊客在店門前,幫嬰兒換尿布、清嘔吐物,結果卻將這些垃圾留在騎樓,讓店家家最氣的是,明明門口就有垃圾桶,遊客不拿去丟,反而還要店家幫忙善後。店家門口前,一家人推著嬰兒車,忙著幫小孩子換尿布、清理嘔吐物,但沒多久,人走了,卻把垃圾留在門口,店家看到這景象,真的好生氣。門口滿地都是散發嘔吐味的衛生紙,甚至連嬰兒尿布上的排泄物,也被扔在地上,業者只能摸摸鼻子,幫遊客善後,因為如果不馬上清理惡臭,店家生意也會受到影響。事發在台北市西門町商圈店家Po文,明明門口外就有垃圾桶,遊客卻還是將孩子的穢物,全部丟在騎樓,業者氣得表示,垃圾是要等誰來處理,認為這樣的行為,真的很沒品。沒公德心!嬰兒尿布、嘔吐物垃圾丟店門口 業者氣炸:有夠沒品民視記者洪巧璇:「為了方便民眾丟垃圾,也避免垃圾被隨手一扔,因此只要走個幾步路,後方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垃圾桶,可以讓民眾丟垃圾,在西門町商圈要找到垃圾桶,其實並不難。」遊客:「跟旁邊一樣啊有垃圾桶,有垃圾桶了還是丟在路上,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不好,明明就有垃圾桶,西門町垃圾桶其實是夠的,如果跟東區啊跟其他地方比的話,其實這邊垃圾桶還滿多的。」外籍遊客:「垃圾桶很少很難找,有時候我們手上拎著一個垃圾想要扔,都很難找到垃圾桶,如果垃圾桶是多的話,他們就會丟在垃圾桶不會隨便丟。」沒公德心!嬰兒尿布、嘔吐物垃圾丟店門口 業者氣炸:有夠沒品不管怎樣,自己的垃圾就要自己帶走,西門町觀光熱區丟人現眼,也讓台灣形象受損。《民視新聞網》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原文出處:沒公德心!嬰兒尿布、嘔吐物垃圾丟店門口 業者氣炸:有夠沒品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無執照隔空幫豬看診?王姓獸醫佐已回國 台中地檢署:訊畢已諭知請回淡海輕軌駕駛室遭雷射筆照射 警循線逮犯嫌送辦碧潭誘2女溺斃!夫稱100分、小姑讚溫柔 陸配淚灑法庭惹眾鼻酸
民視影音 ・ 1 天前

明天天氣北、東部仍溼涼 中南部日夜溫差大
中央氣象署今晚表示,明天(2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下雨時間仍多,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也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花東地區、恆春半島及竹苗山區的降雨則較為局部、短暫,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