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下到發霉」還沒完!颱風論壇:最快這天才好轉
生活中心/吳宜庭報導
受東北季風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北部近日將持續陰雨濕冷的天氣,今(25)日「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發文表示,這股陰雨天氣會持續到下週三(29)日,並預計氣候將保持「下到發霉」的濕冷狀況。中央氣象署指出,明(26)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桃園以北及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影響至下周三(29日)。
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其他地區早晚稍涼。(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
「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今(25)日發文表示:「今天水氣減少了,雖然北台灣依然下著雨,但整體強度都減緩許多!」,並預測隨著明(26)日東北季風再次增強,北部及東北部的降雨情況將加劇,並持續影響至下週三(29日)。中央氣象署指出,明(26)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短暫雨,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午後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提醒可能引發積水、土石流等災害,民眾需格外留意。
溫度方面,新竹以北及宜蘭的天氣整天濕涼,氣溫大約在22至25度之間,而其他地區白天高溫會在27至32度之間,早晚則會比較偏涼,低溫大約在23至25度,南北的溫差會相對較大。直到下週四(30日),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氣溫也會逐步回升,降雨情況將大幅減少,天氣逐漸轉乾爽,儘管東北部仍有可能會有局部短暫的陣雨,整體而言,天氣將逐漸轉好。
原文出處:北台灣大雨狂轟何時停?天氣論壇「下到發霉」:最快這天才好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誤把投書當報導見刊 《中央社》將懲處記者與督導主管
教宗座車為她停下!台灣寶寶成天選之人受降福
蔡英文驚喜現身同志大遊行 愛犬鳳梨妹、樂樂萌翻全場
其他人也在看


今晚低溫恐探17度!專家曝「新颱風侵台機率」:2關鍵要再觀察
東北季風再度增強,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今(31)日北台灣再度轉涼,今晚到明晨最低溫將來到17度。至於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近日有機會增強為颱風,雖直接威脅台灣機率低,但仍可繼續觀察其進到南海的變化及外圍水氣是否往北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把握今天好天氣!北部高溫上看29度 這時起「雨變強擴大」低溫下探19度
終於迎來好天氣!今日(10/30)東北季風減弱、華南雲系東移,僅北海岸及東半部有零星降雨,氣象署今日清晨也解除大雨特報。其餘地區天氣穩定,北台灣氣溫今日白天將有明顯回升,高溫上看39度,不過到了晚上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入夜逐漸轉涼,並有局部短暫雨發生。
太報 ・ 1 天前
東北季風接力!低溫探20度 「這3天雨最大」一圖看全台降雨熱區
未來1週天氣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氣象署表示,今(31)日北台灣、宜蘭及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山區午後有零星陣雨,北台灣氣溫約20度偏涼,中南部則要留意日夜溫差。下週一至週三(3-5日)北部、東半部及中南部山區降雨機率增加,下週四水氣才會減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周末低溫19℃!這天起雨區擴大「北台灣整天濕涼」
【陳靜文/綜合報導】今(31)日又一波「東北季風」南下,所幸冷空氣不強,氣溫降幅不大,北部低溫20℃、中南21℃、東部最低19℃!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下週一、二(3、4日)水氣增多,北部、東半部降雨範圍略擴大,雨勢稍增強,北台整天濕涼。
壹蘋新聞網 ・ 6 小時前
1週內2波東北季風報到 低溫探20度、這3天雨勢最大
未來一週台灣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雲量偏多且有降雨,中南部則以晴朗穩定天氣為主!中央氣象署表示,今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宜蘭與花東氣溫下滑,週日夜間至下週二清晨為這波最涼,低溫下探約20度。
鏡週刊Mirror Media ・ 6 小時前
颱風延長賽沒結束?專家估下周恐雙颱形成 曝「1警訊」:注意炸雨
已經過了霜降日期,來到10月底,恐怕還是有颱風生成機會。天氣專家吳勝宇今(30)日強調,晚上東北季風會增強,但太平洋熱帶洋面仍相當活躍,目前有3個系統擾動;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認為,未來預估恐有2個颱風生成,儘管路徑變數仍大,但須特別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明起北東降雨「低溫下探19度」 周末恐有熱帶系統發展
今天東北季風減弱,白天短暫回溫,但晚間起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東半部降雨增加,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表示,下周一起雨區再擴...
聯合新聞網 ・ 20 小時前
颱風季延長賽!下週估有雙颱接連生成 氣象粉專提醒:要留意共伴
即將進入11月,但南方熱帶系統再度活躍!「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下週預估有2個颱風接續生成,儘管路徑變數仍大,但要特別留意是否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天氣風險」也提及,目前數值模式持續預報11月初在菲律賓東方海面有颱風形成機會。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北台灣白天30度短暫回溫 入夜變天「北東急轉濕涼」
今天(30日)東北季風減弱,北台灣高溫會回升到30度,但氣象署提醒,到了晚上東北季風增強,水氣會增多,降雨先從北部開始,週五(31日)逐步擴大到東半部地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週末入秋以來最冷!北台灣首度叩關1字頭
氣象署指出,今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轉涼;清晨基隆北海岸及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北部、東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白天起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北地區及竹苗山區有零星...
CTWANT ・ 8 小時前
PFAS污染恐影響健康!專家提醒日常生活避毒秘訣
前幾年日本大阪發生地下水及河川污染事件,當地上千民眾血液檢驗結果發現過量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數值超標。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暨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系臨床教授顏宗海指出,PFAS是人工化合物,可細分為PFOA、PFOS、PFHxS及PFNA等,種類多達1.5萬以上,具有耐高溫及化學穩定性,可以防水、防油、防汙,廣泛應用於工業及消費品中,像是Goretex衣服、防油紙袋、鐵氟龍不沾鍋塗層。 由於PFAS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除了造成環境汙染,也會導致健康危害,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營養調查報告發現,98%的美國人血液中都含有PFAS。PFAS的人體半衰期為3.2~5.4年,進入人體後,會分布在肝、腎、血液、甚至胎盤中,容易造成血脂異常、肝功能異常,以及增加新生兒體重降低、懷孕婦女罹患高血壓或子癲前症的風險;動物實驗則顯示,會增加腎臟癌及睪丸癌風險。 顏教授小提醒: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使用防油紙袋,若使用不沾鍋,應避免高溫空燒及刮傷鍋面,如果鍋面出現刮痕,一定要汰換。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不只塑膠害罹癌率up!她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六 (11/01) 東北季風增強,週末迎風面短暫陣雨溫度較偏涼
明天天氣如何? 明後天週末假期(01-02日)一直到下週一(03日)都是持續受到這波東北季風的影響,預報資料看起來因為空氣較乾,因此降雨量不多,仍是集中在迎風面地區上,包括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宜蘭到花東、恆春半島一帶雲量較多、較厚,並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南投以南山區則是中午過後仍有些熱力的雲層發展帶來局部降雨的預報訊號,其他地方則是多雲到晴的天氣,尤其中南部平地應該是相當穩定的天氣型態,整體適合安排旅遊活動。溫度方面則是北台灣一整天都偏涼,其他地方日夜溫差變化較大的型態。自苗栗以北到宜蘭一帶白天高溫維持在23-25度左右,雲層較厚或風力較大的地方可能會更低一些,花東地區高溫則是在26-28度,自台中往南到高屏地區因為白天仍有陽光,高溫仍有機會接近或來到30度以上,越往南溫度升得越高。夜晚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的低溫持續有機會降到17-19度,都市地區低溫則在19-21度之間,花東空曠地區也會降到19-21度,都市地區低溫21-23度,南部稍微再高一些,空曠地區低溫20-22度,都市地區低溫22-24度。中部往南的日夜溫差變化的確是比較大,早出晚歸的朋友要多加留意。自北海岸往南到西半部沿海、東南部到恆春半島沿海、以及各外島地區都持續有6-8級強陣風出現的機會,強風的情況也要注意,海邊風浪甚大,要留意安全。 下週二、週三(04-05日)東北季風稍減弱,但是隨著中高層短波槽東移,將有華南雲雨帶水氣伴隨向東移出,可能為北部、東半部帶來降雨增多的情況,甚至中部地區都有局部降雨的機會,快一點的話,下週三晚間東北季風就會再度增強,華南東移的水氣逐漸離開,降雨範圍會慢慢又往迎風面的地形上縮減,雨量也會減少。溫度方面變化不大,雖然東北季風稍減弱,但是因為降雨增多,北台灣白天的高溫回升不易,後續東北季風很快又再增強,因此北台灣溫度偏涼的情況應該會再持續一陣子,其他地方維持日夜溫差變化較大的型態。 未來幾天還可以留意一下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發展的情況,雖然預報仍在變動,但是大趨勢來看有機會在下週靠近菲律賓,然後逐漸經過菲律賓上空後往南海移動,未來有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輕度颱風的可能性,直接威脅台灣的機會偏低,但是進入南海後的變化以及外圍水氣有沒有可能往北擴展影響台灣都值得觀察。如果移動的緯度持續偏低離台灣較遠、或是系統發展的範圍不大的話,外圍水氣不一定就會對台灣的天氣有所影響,在預報趨勢明確之前,暫時只需要繼續觀察就好,先不必太過擔心。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 吳聖宇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3 小時前
短暫好天氣結束!今晚鋒面報到「北台灣連5天濕冷」 下周三東北季風再南下
[FTNN新聞網]記者張書翰/綜合報導經過短短2天回溫後,北台灣天氣將再度濕冷,今(30)日晚間將再度迎來另一波鋒面,東北季風增強,讓北台灣降雨量將逐漸增加...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中市廚餘僅3地可掩埋 議員質疑未設防水塑膠布及污水引流管恐汙染環境
廚餘遭疑是此次台中一處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多位民進議員質疑目前環保局已修改廚餘改為焚化,但仍有沙鹿、文山、后里三處掩埋場要掩埋,但據了解底部並無鋪設防水塑膠布及沼氣、污水引流管,萬一污染土地該如何;環保局長陳宏益對此表示,中央有說原有文山、霧峰、后里掩埋場有缺失會改善,對於廚餘掩埋由12處修改為3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霧峰掩埋場現「廚餘海」 百噸廚餘緊鄰烏溪取水口
台中市 / 綜合報導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每天上百噸的廚餘無處可去,時代力量台中部拍下,霧峰象鼻坑的掩埋場,變成將近300噸的廚餘海,掩埋場下游3公里,就是取水口,甚至已經出現溢流的狀況,由於霧峰居民大多還是使用地下水,擔心餿水滲入土壤,汙染水源,30號台中市議會質詢,議員不分派輪番砲轟,掩埋場每天倒入上百噸廚餘,形成另一種「燕圾湖」,另外有議員質疑廚餘覆土是否合乎規定,環保局長陳宏益被逼問之下,坦言第一時間來不及處理。 霧峰廚餘掩埋場,空拍畫面曝光,現場累積300公噸廚餘,形成一片廚餘海,霧峰掩埋場,從10月24號一直到28號,陸續倒了3百公噸廚餘,但廚餘坑旁邊2百公尺就是烏溪,下游3公里處就是取水口,在霧峰地區多數民眾日常,還是使用地下水,如今上游被大量倒廚餘,甚至已經出現,水源溢流的狀況,擔心水源會遭污染。時代力量台中部執行長鄒明諺說:「餿水滲入倒土壤後,肯定會影響到我們霧峰居民的民生用水和農業用水。」台中爆發非洲豬瘟,中央下令禁止餵廚餘,市府一開始決定將廚餘掩埋,被質疑為何不焚化,有議員砲轟,掩埋場每天倒入上百噸廚餘,痛批根本是另一種「燕圾湖」,議員江和樹更質疑,霧峰廚餘坑,深度近兩層樓高,廚餘倒到快滿出來,是否有依照規定做掩埋,環保局長陳宏益被一再逼問下坦言。台中市議員江和樹(眾)VS.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中央的規定是每50公分要覆土30公分,你有這麼做嗎,有照規定做嗎,那個地方,第一時間應該沒辦法,第一時間因為車一直進來。」環保局處理廚餘的作為,議會上不分派輪番砲轟,中市府螺絲掉滿地。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全球今年最強颶風「美莉莎」橫掃加勒比海 逾百萬人受影響 空拍直擊水淹牙買加、古巴
颶風「美莉莎」(Melissa)近日橫掃加勒比海,不僅是加勒比海地區史上第三強,也是全球今年最強的颶風,在牙買加至少造成4人死亡、大範圍的地區遭洪水肆虐與建築損毀,影響人數超過150萬人。 美莉莎在牙買加西南部登陸之時,風速達到每小時295公里,遠超過薩菲爾-辛普森量表(Saffir-Simpson scale)最高五級的252公里。 空拍畫面顯示,聖伊莉莎白教區(St. Elizabeth)成為水鄉澤國,四處泥濘一片,逾50萬人無電可用。有民眾表示這地區原本就常常淹水,這次更嚴重,還幫警方架設星鏈(Starlink)通訊設備後,警局才恢復對外聯絡。 也有畜牧業主無奈地坐在路邊,表示損失的牲畜數量難以估算,只能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天氣預報機構AccuWeather估計,颶風造成牙買加的經濟損失達220億美元,金額超過該國一年GDP,重建可能需時十年甚至更久。 美莉莎10月29日已轉往古巴,雖然威力減弱,但仍帶來嚴重災情。在東部的奧爾金省(Holguín),黃色的泥水將近半層樓高,還有人在水中游泳;首當其衝的第二大城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uba),有數百個農村社區與外界斷聯。 古巴當局表示,已撤離50萬人;接下來在暴風路徑上的巴哈馬,也緊急撤離民眾。科學家指出,海洋溫度上升使颶風威力遠超以往,多個加勒比海國家領袖呼籲高碳排的富裕國家,應以援助或減債形式提供「氣候補償」。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灑幣人工增雨失敗收場 德里空污仍嚴重
(中央社記者李晉緯新德里31日專電)印度德里近期完成3次人工增雨,花費逾1000萬盧比(約新台幣346萬元),但未帶來明顯水氣,計畫失敗之際,當地空污持續惡化,街頭仍是一片霧茫茫。
中央社 ・ 5 小時前
【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兩日氣溫驟變與中風風險提升的關聯性──台灣20年資料大數據分析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最新研究揭示氣候變遷下的健康警訊——短期氣溫劇烈變化大幅提升中風風險。國衛院與災防科技中心分析20年超過110萬名中風患者資料發現,兩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皆顯著增加缺血性與出血性中風風險。極端高溫與低溫同樣具危險性,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加強防護。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背景下,極端氣候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連結逐漸浮現。近期一項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聯合主導的研究,揭示了「短期氣溫劇烈變化」對中風風險的關鍵影響,並於2025年4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這項研究整合2001年至2020年橫跨20年的健保資料庫與氣象數據,分析超過110萬名首次因中風至急診的患者紀錄,是目前亞洲少見的大規模氣候與健康交叉分析研究,首度將「兩日內氣溫變化」作為主要風險因子進行量化探討,並納入空氣污染等環境變數進行控制。氣溫劇烈變化為新興中風風險因子研究結果指出,兩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皆顯著增加不同類型中風的風險:當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C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逾2倍;若升幅達1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