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搶救軟骨逆轉膝關節退化! 軟骨重建可望恢復膝力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膝關節所承載的負荷量是體重的數倍,體重過重或老化都會加速膝蓋軟骨的磨耗;此外,創傷性關節炎也可能造成軟骨破壞的嚴重後遺症,影響生活品質。骨科醫師評估,若膝關節尚未過度變形,且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無效時,建議可考慮膝關節鏡軟骨重建手術。此手術能及早搶救軟骨,逆轉膝關節退化,避免最終必須置換人工關節的命運。
 哪些族群適合選擇膝關節鏡軟骨重建手術? 臨床上常見兩類患者
 重仁骨科醫院院長梁峻銘醫師指出,膝關節鏡軟骨重建手術是一種充滿技巧、精確且精緻化的術式。臨床上,有兩大類族群適合選擇此手術來治療膝關節的問題。
 ▸第一類:退化型關節炎的分級介於第2至第3級之間、年齡未滿75歲、下肢往內彎或外翻應小於5度以內(如果是O型腿、X型腿就不適合),且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小於32的患者。基本上透過軟骨重建手術,可達到延長膝關節使用的目標。
 ▸第二類:是因車禍或外傷導致膝關節、小腿脛骨和大腿股骨斷裂受傷的創傷性關節炎,在急救創傷術後,可能導致慢性創傷性變化,若是30多歲的創傷病患,不到老年恐面臨人工關節置換,此時可以提早評估是否進行軟骨重建,找回膝關節的健康力。但如果是因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風溼性或乾癬性的關節炎,就不適合進行軟骨重建手術。
 梁峻銘醫師表示,傳統軟骨重建手術是在軟骨上方打洞,讓幹細胞流出進入受損區域促進軟骨生長,但成效有限。台灣目前做的膝關節鏡軟骨重建手術是透過2個微創傷口,以內視鏡深入,將沒有承受重量的軟骨剝離摘取出,用特殊酵素和離心方式萃取出自體軟骨的幹細胞,經過3至6個月時間培養生長,最後將其置放在體內,重新種植到軟骨破損部位,能針對病灶精準治療。手術過程包括內視鏡探查、清理和種植載體,約1小時即可完成,翌日可下床。因為是自體軟骨移植,不會產生排斥反應,相對安全。
 膝關節軟骨重建新希望! 醫揭自體軟骨移植重建術成功率逾9成
 梁峻銘醫師不諱言,一次性自體軟骨移植重建的專精手術可說是台灣的驕傲,對患者來說也是一大福音。至於另外一種軟骨重建術式,則是在破損的軟骨上打洞,將玻尿酸墊片置其上方,捕捉溢出的幹細胞。此重建術是在受損的軟骨區域進行骨髓刺激(在骨面打小孔),讓身體自然產生的修復因子與血液滲出。再在表面放置玻尿酸墊片作為保護與生物支撐環境,協助形成新的修復性軟骨組織,以改善軟骨缺損帶來的不適,此手術方式在歐洲較為常見。
 梁峻銘醫師分析,多數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以內側關節破損居多,創傷性關節炎則須視受損部位及嚴重程度而定,在進行軟骨重建手術前,會先藉由X光評估膝關節彎曲和壓縮角度是否過大,再透過核磁共振來確定是否為軟骨破損導致的疼痛,年齡75歲以內,無自體免疫疾病等,來評估是否適合介入此手術。
 原則上,如果蹲下來會疼痛、上下樓梯卡卡不適、日常走路感到疼痛,也會綜合評估患者本身的疼痛感受,假設患者抱怨走路疼痛的疼痛指數已超過10分之6,也是納入手術考量的重要評估之一。
 但如果退化性關節炎的分期在第3期後段到第4期的末期階段,基本上無法進行軟骨重建手術。梁峻銘醫師舉例,一名52歲的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半年前來看診,當時屬於第3期前期,可望藉由軟骨重建改善,考慮近半年再回診,病灶已進展到第3期後期,再加上體重仍在100公斤左右,此時只能建議考慮半人工關節手術來治療。
 梁峻銘醫師說明,目前台灣執行膝關節自體軟骨移植已累積約2千多例,統計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前提是必須符合適合手術的條件才能進行。術後半年持續追蹤軟骨再生狀態,會透過影像輔助觀察膝關節彎曲度是否趨向正常,合併患者本身疼痛減緩的舒服感受,多數患者會描述活動從初期受限,逐漸變得靈活順暢,疼痛指數甚至降至1或2,代表軟骨順利生長,實際生活品質也因此獲得大幅改善。
 膝關節軟骨重建術後復原關鍵 術前肌力訓練與術後飲食是重點
 梁峻銘醫師進一步強調,膝關節軟骨重建術後須進行復健計畫,術後初期1個半月至2個月須戴關節支架幫助軟骨順利生長,每週逐漸增加活動度,如第1週活動30度,接下來每週增加15到20度,避免開刀後關節僵化,也才能早日脫離支架輔助;中後期主要必須加強肌耐力提升,如股四頭肌的訓練,有助於加快復原速度。
 梁峻銘醫師特別提到,術前的1個月到術後3個月,是影響術後復原、軟骨新生的重點期。若要避免術後肌力退化,術前介入肌力訓練具有關鍵影響。建議患者術前在症狀能承受範圍內加強肌力訓練,強健肌肉預防退化,形同術前先儲備好戰備能力,以便術後能順利下床,輕鬆走過復原期。
 另外,梁峻銘醫師也分享日前從羅馬參加關節醫學研討會返台的心得,國外目前最新的觀念認為開完刀後應積極補充胺基酸、控制水腫,以及阻止腸道菌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反應。
 梁峻銘醫師在2018年進修功能醫學時,就了解到「吃錯誤的東西,會造成身體不正常的發炎反應」。此次國外交流更發現,吃錯食物也會拖慢或影響術後復原速度。因此也積極將這些觀念納入患者術後的修復計畫之中,建議術後應避免食用會導致過敏或身體發炎的食物。
 不過,由於每位患者的過敏原以及引發身體發炎反應的食物不同,若能確知過敏原禁食,或者可透過抽血檢測結果,避開這些致敏或引起發炎的食物,使身體減少發炎反應,更有益於軟骨順利生長。梁峻銘醫師認為,促進患者健康是醫師的責任,外科醫師不是只有開刀,在外科治療的前後,都必須告知患者應注意的環節。
 因應膝關節軟骨重建手術價格不斐,術前須多方審慎評估再執行。梁峻銘醫師提醒,「減重」不僅能降低膝蓋承受的力量,也能提高軟骨重建手術的成功率,平日若要進行深蹲、重訓,建議經過專業健身教練指導,或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以保護軟骨不受到傷害。
 值得提醒的是,膝關節鏡軟骨重建雖不是萬靈丹,卻是介於保守與人工關節間的關鍵選擇。把握適應症,結合精準術式、自律減重、術前肌力與術後循序復健,並與專科團隊密切追蹤,依回饋調整訓練強度。再配合營養與發炎管理,多數人可減痛、延緩退化、延後置換時機,重新邁出穩定自信的步伐。
 # 首圖來源/重仁骨科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輩走路踩空、不愛外出恐白內障警訊 別等過熟才開刀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其他人也在看

禮來上修財測、暢銷減肥藥需求火熱 股價走揚
MoneyDJ新聞 2025-10-31 10:15:58 黃智勤 發佈美國製藥巨頭禮來(Eli Lilly)財報出色,明星藥物猛健樂(Mounjaro)、Zepbound的銷售額持續飛速成長,激勵股價上揚近4%。 綜合外媒報導,禮來30日公佈,第三季營收年增54%至176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餘為7.02美元,均優於Visible Alpha調查的分析師預估值。 禮來暢銷減肥藥Zepbound銷售額上季年增184%至35.9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35億美元,糖尿病藥Mounjaro(亦常以適應症外使用(off-label)被用於減重)的銷售額也翻倍至65.2億美元。 財測方面,禮來預估,2025會計年度全年營收將介於630億美元至635億美元之間,較原估的6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上修,預估全年經調整每股盈餘將介於23~ 23.7美元之間,高於原估的21.75~23美元。 禮來也宣佈與零售巨頭沃爾瑪合作,預定自12月中旬開始在沃爾瑪藥局直接向患者銷售Zepbound,擴大直面消費者的銷售管道。 禮來股價30日上漲3.81%,收844.50美元。 專家分析,禮來在GLP-1類藥物市場中
Moneydj理財網 ・ 13 小時前
剛結束亞洲行返美 鋼鐵川普無縫接軌萬聖節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出訪之旅,以昨(30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的會晤畫下句點,在經過1小時40分的閉門談話後,2人隨即搭機返國,連聯合記者會都沒開。據悉,川普回到美...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台東明年起補助帶狀皰疹疫苗 長者可省近萬元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疫苗每劑市價高達8000至9500元,讓許多長者與慢性病患望之卻步。台東縣政府今(31)日宣布,自明(2026)年起啟動帶狀皰疹疫苗補助方案,鎖定弱勢族群與高風險長者,盼降低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荷包壓力。
中時新聞網 ・ 12 小時前

打呼沒病識感恐釀重症 醫揭複雜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
許文龍醫師曾收治一位30多歲的陳先生,他有20多年東洋劍運動習慣,雖曾做過鼻中隔和鼻甲手術,但夜間呼吸問題仍未改善。經檢測,他確診有阻塞性病變:每小時有60至100秒停止呼吸,血氧濃度降至85%;X光檢查顯示中鼻甲過度肥大。以往他劍擊10至20分鐘便呼吸不順,經過進階版手術調整後,即使運動1小時仍輕鬆順暢,晚上睡得好,白天也更有精神。
NOW健康 ・ 12 小時前宜蘭80義消出征全國體技能競技 展現防災實力
宜蘭縣義勇消防人員今天出發前往苗栗縣體育館,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義勇消防人員體技能交流活動」。宜蘭縣政府為鼓舞參賽選手士氣,上午在縣府紅磚廣場舉行授旗典禮,代理縣長林茂盛期許選手不僅要爭取佳績,更要展現宜蘭縣堅強的防災能量與團隊精神。宜蘭縣今年共派出7組參賽隊伍、80名義勇消防人員參加,這次比賽項目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台灣年底申請WHO認證 可望成亞洲首個「消滅C肝」國家
肝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主要致病原因包括B型與C型肝炎。近年隨著C型肝炎透過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擴大篩檢與治療,讓診斷及治療涵蓋率突破9成,台灣預計於今年底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申請「C肝消除認證」,有望成為亞洲首個成功消滅C肝的國家。
太報 ・ 10 小時前
北市議員籲公有停車場設「緩衝時間」 交通局:會檢討
部分駕駛都曾碰過,開車進公有停車場之後,才發現沒有位置能停,或是只剩下不能停放的身障及婦幼車位,只好被迫離場,結果還是要收費。台北市議員洪婉臻提案,要求公有停車場,應該全面建置15到30分鐘的緩衝免費...
華視 ・ 12 小時前日本大賽野村勇延長賽超前轟 軟銀鷹抱回總冠軍
(中央社記者楊啟芳台北30日電)日本職棒總冠軍賽今天進行G5,已聽牌的福岡軟銀鷹隊在8局上靠著柳田悠岐轟2分砲追平,11局上野村勇再敲超前陽春彈,最終軟銀以3比2擊退阪神虎隊,奪下睽違5年的冠軍。
中央社 ・ 1 天前
惡作劇來亂的! 男亂噴滅火器15秒奔逃 涉公共危險罪
新北市新莊新泰路巷子內,警方獲報發生火警,但現場卻沒看到火源,只看到滿地乾粉,警方隨即調監視器,這才發現原來是有人在惡作劇,這下涉嫌公共危險罪,警方立刻逮人。 #滅火器#公共危險罪#惡作劇
東森新聞影音 ・ 11 小時前
男傷口潰爛10多年!醫揪靜脈瓣膜閉鎖不全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61歲男子腳踝傷口潰爛10多年,醫師檢查發現,是靜脈瓣膜閉鎖不全所導致,經過治療,2週後則可碰水洗澡,兩個多月後痊癒解決困擾。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金湖提到,...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議員質疑覆土出包 中市府:絕無使用粒徑較大土方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31日電)台中市議員江肇國昨天表示,市府晚間調派各區隊包商載土加強文山垃圾掩埋場覆土,但包商的土充滿石頭、土塊,根本不能用。市府今天說,「絕對沒有使用」粒徑比較大的土方。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15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15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