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OPAT中心啟用 月減17%病房占床率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2日電)緩解急診壅塞,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8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台大醫院OPAT中心昨天正式啟用,每天可收30到50名患者,根據試辦3個月結果,預估每月最高可降17%病房占床率。
過去感染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患者,若無法使用口服抗生素,就必須住院接受注射,僅有少數醫院提供OPAT服務。
為緩解急診壅塞,並有效利用病床資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8月起將OPAT納入健保給付,推動抗生素注射治療從住院改為門診處理。
台大醫院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中心昨天正式揭牌啟用,整合急診部、家醫部、內科部、藥劑部、護理部等多專科團隊。
台大急診醫學部主任張維典今天告訴媒體,台大自8月起先在急診試辦OPAT計畫,8月收治46人、9月71人、10月55人,這些病人原先需要等待一般內科住院病床,以9月71人換算,採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減少病床占床率17%。
張維典說,目前OPAT中心設置於台大醫院院史室原址,分成早上、晚上兩個時段,預估每天可收30到50人,病患無須住院,即可維持原有工作與日常生活,減少治療對生活的影響;同時也能減少不必要住院,緩解急診壅塞現況,提高病床使用效率,將有限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住院的病患。(編輯:吳素柔)1141122
其他人也在看
月減17%占床率 台大醫院OPAT中心正式啟用
台大醫院8月起試辦「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由院層級整合多科團隊,將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心內膜炎等感染症納入門診治療。院方指出,3個月試辦期間,原需住院等病床或在急診暫留的病人改採門診施打,最高月可減少約17%病房占床率,OPAT中心昨正式啟用,同時延長施打時段至早、晚兩時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上班前、下班後打針!台大醫院OPAT中心 單月降17%病房占床率
健保署今年8月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納入給付,病患打抗生素不必住院,只要到門診注射即可。台大醫院在實施3個月來,最高單月減少17%病房占床率,昨(21日)成立「OPAT中心」,提供病患一站式整合服務,可於上班前、下班後接受治療,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台大早產兒回娘家活動(2) (圖)
台灣每100名寶寶,就有1個極低體重早產兒。6歲的茵茵(左)出生時僅718公克,她22日以「學姊」身分參加台大醫院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盼能帶給其他早產兒家庭希望。
中央社 ・ 1 天前
台大醫院OPAT中心啟用 (圖)
台大醫院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中心於21日揭牌啟用,整合急診部、家醫部、內科部、藥劑部、護理部等多專科團隊,目前分早、晚兩時段,預估每天可收30到50人,病患無須住院即可維持原有工作與日常生活。
中央社 ・ 1 天前
福島核食解禁引質疑 卓榮泰背書:20餘萬件檢驗均合格!
行政院近日宣布全面解除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管制措施,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質疑此舉是否與近期「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緊張情勢有關。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出席台61線西濱公路改善工程動土典禮時,針對此議題做出回應,強調此次調整完全依據科學檢驗結果與法定程序進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百貨股》7-ELEVEN X Metro Taipei聯名店即日起開幕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統一超(2912)7-ELEVEN與台北捷運公司跨界同盟,打造全台首間「7-ELEVEN X Metro Taipei聯名店」,即日起於台北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閘門旁盛大開幕,預估每月將吸引135萬人次到店體驗。 7-ELEVEN深耕社會基礎建設、持續滿足生活消費需求,透過擴展門市與智FUN機等多元服務通路,全台服務據點合計已超過8,200家,其中逾百大服務據點已深入全台各地高鐵、台鐵、捷運、客運等交通路線站內服務,以提供各大交通樞紐高人流的消費需求。此次與台北捷運公司深度合作打造全台首間「7-ELEVEN X Metro Taipei聯名店」,共同探索生活購物與交通服務跨業整合的多元可能性,挖掘更多未來社會需求。 統一超表示,全台首間「7-ELEVEN X Metro Taipei聯名店」位於醫院、校園、政府機關、觀光景點周邊,客層廣泛涵蓋醫師、學生、公務人員、海內外旅客等,為滿足就近便利的進出站購物體驗,店內精選CITY系列飲品、熱食自助區、鮮食人氣自有品牌星級饗宴、天素地蔬等豐富、便利帶著走的食飲選擇,代收繳費、ibon便利生活站、列印事務機等生活服務
時報資訊 ・ 1 天前
毒雞蛋擴大抽驗!彰化15處高風險蛋場「全部未檢出」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日前被檢出蛋雞含有禁用農藥「芬普尼」陽性反應,為防止問題蛋品流入市面,縣府立即啟動「芬普尼全面採樣監測」專案。首波針對15家高風險牧場的檢驗結果於22日出爐,所有雞蛋、羽毛、飼料及飲水檢體均為「未檢出」,縣府表示將持續擴大監測,嚴格把關民眾食安。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5 小時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術前偷吃一口也不行?醫示警「禁食原因」:可能救不回來 連一口水都有危險
手術前醫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要禁食,若是輕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尤其是老人家與小朋友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分享術前禁食的5大重要觀念,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手術安全知識! 1、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 這可能是術前禁食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核心概念!術前禁食的作用是「預防」麻醉併發症,不是醫師「故意刁難」患者。很多人一開始只覺得禁食幾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全身麻醉會抑制正常的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種保護機制失效通常持續到完全清醒,不像清醒狀態那樣能自主控制嘔吐。患者可能會發現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很難受,但這是「預防致命併發症」而不是「無謂的折磨」! 2、誤吸風險差異很大 為什麼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完全不同!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所有手術都一樣,但實際上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當然差很多。 ・全身麻醉手術:需要禁食8-12小時,因為完全失去意識和反射能力 ・半身麻醉手術:禁食6-8小時,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 ・局部麻醉手術:禁食4-6小時,主要預防緊急轉全麻的風險 3、胃排空時間有科學根據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狂吃菜仍便秘!醫大推「4食物」 不到1周就變順暢
即使大量攝取蔬菜,仍有便秘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得不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當出現便秘時,代表腸道的節奏被打亂,此時若一味地吃更多纖維,反而使腸子更緊繃,建議每天補充車前子、奇異果、李子乾、高礦物質水,通常不到1周就能暢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高血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醫界有一派人建議晚上服高血壓藥可以降低早上中風和心梗發生率,但據最新研究發現:高血壓藥早上吃或晚上吃「沒差別」。不過醫師建議,如果服用長效型一天一次的高血壓藥,早上吃會
健康2.0 ・ 1 天前
民國75年前出生看過來 全台220萬人免費肝炎篩檢一次到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健署宣布重大政策調整,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年齡至79歲的民眾,即日起都能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國健署施預估可讓全台約220萬人受惠,協助更多國人提早掌握肝臟健康,降低肝病與肝癌帶來的威脅。
壹蘋新聞網 ・ 11 小時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4「易忽視小症狀」恐是罹癌徵兆 腫瘤學家認:令人意外
多留意身體異常訊號!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腫瘤學家日前以「你應該了解4種令人驚訝的癌症症狀」為題撰文指出,酒後淋巴結疼痛、年紀輕受到輕傷就骨折、血鈣指數飆高、非哺乳期乳房異常,相比持續咳嗽、身體出現不明腫塊,這些可能是癌症徵兆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建議大家若發現相關狀況持續,應就醫評估是否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