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插旗高雄亞灣!童子賢攜手傳產南進,設AI、5G第二研發基地
和碩斥資上看七億的「亞灣數位轉型研訓基地」正式啟用,瞄準AI、5G智慧製造。董事長童子賢不僅大讚當地景觀「心曠神怡」,高雄對和碩「南進」布局,也有著地利之便的重要意義。第二研發基地將與南港總部協作,負責在地化、導入與驗證,攜手台灣傳產加速智慧製造轉型。
10月28日下午,近年積極發展AI、5G智慧製造的電子代工大廠和碩聯合科技,在高雄舉行「亞灣數位轉型研訓基地」開幕儀式,正式亮相台灣的第二研發基地。
現場冠蓋雲集,不只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與高雄市市長陳其邁前來共襄盛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和碩總經理暨執行長鄭光志皆親自南下坐鎮。
「我剛才在辦公室探頭出去,窗外就看到海巡軍艦。」童子賢笑說,台北辦公室絕對看不到這樣的景觀,「看得心曠神怡。」當日台北陰雨綿綿,亞灣基地秋日暖陽煦煦,開幕過程中還可見「遊港」小火車從窗邊駛過。
這片海天一線的宜人景色背後,是和碩重押南台灣的決心。童子賢透露,目前啟用的僅是第一階段,已可容納約 200 名研發人才;接下來,和碩不排除啟動第二階段投資,總金額上看新台幣七億,「和碩在這裡設立基地,意味要往台灣南部充分布局。」
亞灣基地三大目標:算力、人才、實驗場域
「和碩在這裡設立基地,顯示要充分往台灣南部布局。」童子賢直言。除了鏈結當地產業,高雄亞灣基地也將成為和碩在南部的AI運算中心、人才培訓中心,以及「智慧製造的實驗場域」,支援和碩以台灣作為製造基地往全球布局的藍圖。
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許多台廠都從過去的「西進」轉為「南進」,具備「地利之便」的高雄,正是支援這股浪潮的最佳樞紐。「從馬來西亞、印度、印尼到越南,需要的智慧製造模式,先在這個地方研發、應證,成熟之後,我們再前進布局到東南亞。」
和碩第六事業群總經理馮震宇補充,台北南港總部負責核心功能與技術研發,而高雄亞灣則是前線,更貼近市場端,負責根據客戶需求,將核心技術進行在地化調整,「舉例來說,我們在南部目前16個場域,會根據不同的客戶的需求做調整,在這個地方測試、導入跟驗證。」
攜手中鋼、中油練兵,實戰5G數位轉型
「如果不知道該場域,以及用戶使用的模式,你怎麼把人工智慧應用進去?」鄭光志直言,而高雄亞灣基地可提供重要的「場域」,「這邊有中鋼、中油這種重工業。除了5G O-RAN是一個很好的場域,也是AI非常好的場域。」
童子賢則分析,重工業的數位化轉型中,即時影像傳輸至關重要。過去,工廠為了監測產線,往往需要拉設複雜的實體線路,缺乏彈性。如今透過5G O-RAN(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專網,不僅能提供高頻寬、低延遲的傳輸,更能讓產線設備具備「機動性」,隨時因應產能調配移動,這為實現「數位攣生」(Digital Twin)奠定基礎。
亞灣基地將成為和碩與這些傳產巨頭的合作核心,直接在工廠端導入5G AIoT應用,加速台灣重工業的數位轉型。
至於市場關注的AI算力布局,和碩高層也明確定調:亞灣基地不把與雲端巨頭競爭通用型算力中心,而是專注於「智慧製造」所需的利基型算力,用於模型應用與研發驗證。
2026推二代機器狗,高階自動化複製全美
在亞灣基地的藍圖中,也包含和碩對未來智慧工廠的想像。面對外界熱議的「人形機器人」,和碩選擇務實路線。鄭光志指出,通用型人形機器人並非現階段重點,2025年首度在Computex亮相的「機器狗」,期待明年推出的新一代機器狗,將實現商業化。
這款機器狗鎖定工廠巡檢需求,目的就在解決目前市面產品故障率偏高的痛點,未來可望率先應用於亞灣區的工廠場域中。「我們的機器狗,可以做這個亞灣的巡防、做AI模型訓練,」鄭光志補充,也更便於後續推銷機器狗至高雄在地的客戶。
此外,針對高歌猛進的AI伺服器需求,和碩也正以台灣為基地,研發高階自動化技術,未來當技術成熟,並經過驗證後,也計畫將這套系統複製、部署於美國工廠。
鄭光志指出,如輝達GB200 NVL72機櫃等重達數十公斤的AI伺服器放說,人工組裝極為困難,和碩正在研發能精準完成複雜布線的「自動插線」機器人手臂,目前技術成熟度已達90%。
從台北到高雄,從台灣到東南亞與北美,和碩亞灣基地的啟用,不僅是全新研發基地落成,更是這家代工巨擘在全球智慧製造棋局中,落下了關鍵一子。
其他人也在看

今年秋天最夯趨勢「大鎖定」:Z世代發起,改變不等新年、現在就開始
還在等新年才立下健康目標嗎?這個秋天,名為「Great Lock In」(大鎖定)的健康風潮正在社群上瘋傳,鼓勵人們從現在就開始調整作息、建立好習慣,為年底假期先熱身。「Lock In」是什麼?Z世代的專注行動力「Lock In」是Z世代的流行語,意指進入高度專注狀態,全力朝特定目標邁進。這股潮流起...
商業周刊 ・ 1 天前
別讓問題上新聞才知道!一個A4文件夾,為何能讓企業危機提前拆彈?
為什麼一間多次獲得最佳雇主、幸福職場的企業,擁有功能齊全、便利的員工申訴App,定期對員工進行人權教育訓練的公司。一起性平事件,從發生後超過一年,高層才得知?最後,還演變成巨大風暴:罰款百萬,創性平法最高罰款;民眾抵制該品牌,品牌重傷,有員工因此考慮離職。這個月《商周CEO50失敗學》課程,主持人問...
商業周刊 ・ 1 天前
人形機器人Digit已上工一年!為何最怕它「摔倒」?
美國人形機器人獨角獸Agility Robotics研發已久的得意產品「Digit」,即將在2026年再更新升級。在專訪中,共同創辦人赫斯特為何直指「安全性」是未來關鍵?在Digit成為業界首款商業部署的人形機器人路上,曾歷經哪些挑戰?在美國物流巨頭GXO偌大的倉庫裡,體型修長的藍綠色身影正忙進忙出
遠見雜誌 ・ 1 天前
中美同時降火! 稀土、晶片、關稅三重鬆綁
白宮最新公布的「美中貿易事實清單(Fact Sheet)」為市場帶來久違的緩和訊號。文件顯示,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分別在關稅、出口管制與企業制裁方面同步放寬,顯示中美在經貿議題上願意尋求「穩定共存」。然而,專家提醒,這次協議雖能緩解短期供應鏈壓力,但長期「去中化」趨勢仍難逆轉。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原本是亞洲...美國鄉村變身外包基地:小鎮居民年收300萬、翻3倍
長期與貧窮、高失業率劃上等號的美國鄉村地區,如今竟成為外包產業發展的新沃土。 企業常將其非核心業務委託給外部專業公司代為處理,藉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過去外包產業的大本營都在菲律賓、越南、墨西哥等低成本國家,但標榜100%本土的美國外包公司Provalus,正把這些工作機會帶到美國鄉村。 Prova...
商業周刊 ・ 1 天前
AI伺服器需求狂增 瀚宇博、精成科動能全開
今(3)日利屬於華科事業群的PCB大廠瀚宇博(5469)以及精成科(6191)皆有出現資金同步流入跡象,內資積極布局市場,可期待後續是否能持續帶量成為市場焦點主流之一。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醫美是投資或消費? 亞洲偷走美國的工作? 一堂顛覆迷思的總經課
你對總體經濟課的想像是什麼?艱深?枯燥?飄在雲端不落地?或者,你對總經概念已經滾瓜爛熟,心想不就那幾個變項,何必再聽?政大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郭炳伸,人稱「大郭老師」,他的學識與地位雖然驚人,卻非常幽默親切,但這不代表課堂輕鬆。這堂課既紮實又燒腦。課前預讀資料厚得驚人,課堂上更是一連串辯證問答,必...
商業周刊 ・ 1 天前
台灣GDP成長率今年「保五」穩了!Q3為何暴衝7.64%?主計總處認2因素:原本預估太保守
全年GDP成長率保五穩了!主計總處週五(10/31)公布第3季GDP概估值,年增率衝上7.64%,較8月間的預測大幅增加4.73個百分點。主要受惠AI熱潮持續,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備貨需求增所致。 由於第3季經濟表現遠超預期,也讓主計總處官員坦言,8月間因為對等關稅、232調查影響,讓預測變得過於保守,預料接下來在11月底提出的經濟預測,將會大幅提高,「預料至少保五」。
今周刊 ・ 1 天前
建築世家第三代不賣坪效,改賣「情緒價值」
談到宏國建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台北101」的建造者。最新一集商周MEGA TALK的節目來賓,是宏國的第三代,林柏源。他的阿嬤林謝罕見女士,是宏國集團創辦人林堉琪的遺孀,丈夫早逝後接掌事業,撐起一片天,更曾是台灣百大富豪、女性首富。背負著這樣的家族光環,又是38歲的年輕第三代,我原以為會見到一個...
商業周刊 ・ 1 天前

鴻海從牛皮股變「大象跳舞」!搭電動車與AI順風車 外資喊衝400元 鴻家軍能跟著一起飛?|盤點概念股
鴻海(2317)過往一直被稱為「牛皮股」,股本大、漲得慢、籌碼沉重,2024年開始股價拔地而起,「大象跳舞」也讓鴻家軍受到市場關注。從iPhone到電動車、又搭上AI,鴻海的營運項目看似包山包海,鴻海到底是做什麼的公司?被稱為「鴻家軍」的集團股有哪些?能跟著鴻海一起吃香喝辣嗎?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帶你了解鴻海與集團股的前景,同時也不忘觀察潛在的風險。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 1 天前
台積電股價「華爾街也低估」? 外媒曝合理水準:2027能翻倍
隨著AI產業蓬勃發展,台積電以獨步全球的技術獲利,市值已經來到大約1.5兆美元,外界看好有望在2027年達到3兆美元,但即便在AI供應鏈舉足輕重而且市值看漲,根據外媒報導,市場普遍還是低估台積電股價,並提醒該股票仍有看漲前例,更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標的。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盤前/11月首盤將開 台股可望上衝的四大利多
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郭明玉指出,在晶圓龍頭大廠10月強勢上漲近15%,股價站上1500元大關,激勵台股10月同步大漲2412.81點,為史上最佳10月表現,亦為台股史上單月第二大漲點,不僅站穩28000點大關之上,本週指數持續改寫歷史新高,大盤也維持5日均線之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半導體》聯發科「已無犯錯空間」 外資示警2026年恐續走毛利谷底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聯發科(2454)法說會後,兩家美系外資陸續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整體看法趨於保守。其中一家指出,聯發科如今「已無犯錯空間」,第三季毛利率表現不佳可能只是開端,2026年仍存在下行風險,維持目標價1,288元與「中立」評等;另一家則認為,聯發科2026年獲利成長有限,在2027年大幅改善前將面臨獲利能力下滑挑戰,將評等自「買進」下調至「中立」,12個月目標價由1,620元調降至1,400元。 外資報告指出,聯發科管理層對AI ASIC業務展現強烈信心,訂下積極成長目標,但執行力將成為關鍵。該外資認為,股價短期恐呈盤整格局,主要因第三季毛利率不如預期,顯示後續每股獲利(EPS)可能遭下修;不過,管理層對AI ASIC發展的樂觀態度仍有助提振市場信心。 外資分析,聯發科第三季毛利率為46.5%,低於其預估的47.5%,第四季毛利率指引為46%,亦低於公司長期平均47%的水準。造成毛利率不如預期的三大因素包括:高階智慧手機晶片難為終端客戶創造新價值;低階SoC市場競爭加劇,中國紫光展銳(UniSoC)已成為小米新一代5G SoC供應商;以及公司第四季毛利率指引下修,恐意
時報資訊 ・ 1 天前
獨家/全力衝刺先進製程 台積電成熟製程將逐漸轉交世界先進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全力攻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業界傳出,台積電將逐步把部分40-90奈米訂單外包給子公司世界先進,除了宣布竹科6吋晶圓二廠停產、2年內逐步退出氮化鎵(GaN)代工業務,先前已經將部分機器設備出售給世界先進與恩智浦(NXP)在新加坡成立的合資公司VSMC,台積電將資源重點轉向毛利更高業務的方向已定。
鏡報 ・ 11 小時前
收盤/台股創高後拉回重挫218點 櫃買殺近2%中小型股慘綠一片!
美股主指在11月的第一個交易日漲跌互現,道瓊收跌226點,輝達等大型科技股再度領漲,亞馬遜創歷史新高,標普500、那斯達克與費城半導體指數續收紅。不過,美股的科技榮景未能延續至今(4)日台股,台股盤中一度創高28554新高點,投資人逢高獲利了結、賣壓傾巢而出,拖累大盤終場重挫218.03點,以28,116.56點作收,跌幅0.77%,成交金額5848.92億元。代表中小型股的櫃買指數更慘,下跌1.76%,收在261.00點,成交金額1401.85億元,失守短期均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台肥董事會全票選出張滄郎接董事長、吳音寧沒出席
[Newtalk新聞] 台灣肥料公司原本內定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接任董事長,不過,外界反彈聲音甚大。昨晚臨時發布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董事,並於今(4)日董事會全票選出張為董事長。而吳音寧今日沒有出席董事會,選擇在臉書發文稱,「政治的口水,是一時的,很快就過;不管在什麼位置,我們都要一起,繼續努力,勇往向前!」 台灣肥料公司於10月31日晚間公告,大股東農業部改派法人董事代表人,原代表人李孫榮改派為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吳音寧,自10月31日生效。外界推定,吳音寧將接任董事長,原任董事長李孫榮則提前卸任,人事布局引發外界質疑。吳音寧則透過臉書表示,不管下禮拜董事會召開後,誰擔任董事長,最重要的,還是農民和員工的權益。台肥是一家上市公司,所有人事安排,都必須依照公司法的規定。 不過,台肥昨天深夜9點多公告台肥法人董事代表人異動暨董事變動,其中台肥總經理張滄郎接法人董事,吳音寧董事長任命似乎生變。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上午受訪表示,國營事業的董事長選任都有法定的程序,台肥公司今天會召開董事會。董事會的最後的決定才是該公司最終的決定。 台肥公司也於今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董事長,
新頭殼 ・ 3 小時前雲端四雄大投資總額上看3,800億美元 鴻海、廣達等營運可望衝一波
亞馬遜AWS、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Meta,以及微軟等北美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不約而同...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台股創高28527點 外資反手賣991億!內外資追捧「這些熱門股」
[Newtalk新聞] 台股10月加權指數大漲2412點,月K線連六紅並創下新高 28527點。分析師張貽程表示,10月雖然大盤強勢,但外資同步賣超991億元,顯示「籌碼面背離」的隱憂。櫃買指數則相對穩健,未出現明顯籌碼異常。 國際與總經面,美國聯準會(Fed)如期降息1碼,但主席鮑爾對12月再降息持保留態度。美股方面,蘋果與亞馬遜財報亮眼,帶動美股四大指數震盪反彈。張貽程表示,美中地緣政治關係趨緩,有助全球市場情緒回穩。 展望11月行情,張貽程表示,過去歷史顯示:近7年11月有6次上漲紀錄,季底與年底作帳行情可期。本周(11/3~11/7)看盤重點:大盤與外資籌碼背離,可能出現技術性回測,月線支撐約在27500點附近。觀察外資11月是否由賣轉買,以化解去年高點24416點以來的反轉壓力。 關鍵國際數據與事件包括:11/3(一):美國10月ISM製造業PMI;11/5(三):AMD公布財報、美國10月ISM服務業PMI、美國ADP就業報告;11/6(四):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11/7(五):美國10月失業率、非農就業數據、11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特斯拉股東會。 以下是張貽程盤點熱門股
新頭殼 ・ 1 天前
台肥董事長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 吳音寧僅任董事回應了
台肥公司上月底發布重訊改派法人董事代表人,原代表人、台肥董事長李孫榮調整職務,改派吳音寧,吳接任董事長輿論四起,不過,台肥昨(3日)晚連發3則重訊,其中另一法人董事代表人、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改派台肥現任總經理張滄郎,今(4日)董事會則選出張滄郎擔任董事長。
鏡新聞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