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多用救缺地困境!太陽能轉換效率破10% 農電共生成新契機
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面臨土地資源有限的嚴峻挑戰,各種創新模式正在探索中。位於屏東高樹的40公頃大型太陽光電場,是將曾遭盜採砂石的廢棄土地再利用,每年可供應超過7萬個家庭用電。然而,光電場設置進度在2024年明顯放緩,主因是可開發案場不足。為解決土地稀缺問題,「一地多用」成為關鍵策略,包括運動場光電、漁電共生等多元模式正逐步推展。同時,半透明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突破,為農業與能源產業共存開創新契機,轉換效率已達10%,可精準過濾植物所需光譜,實現農電雙贏。
這片位於屏東高樹的大型太陽光電場,佔地近40公頃,從空中俯瞰可見大片光電板坐落在綠蔭植被間。這裡過去因盜採砂石形成大峽谷,土地利用價值極低,如今已轉型為光電示範區。寶島陽光共同執行長高治強表示,這個案場特殊之處在於它是早年砂石盜採區的廢地再利用,政府花了5年以上時間進行回填,目前每年發電量可供應超過7萬個家庭使用。然而,由於建在砂石區,塵土飛揚問題嚴重,光電板常被覆蓋一層灰塵,需要定期清洗。寶島陽光維運總監吳震麟指出,因為鄰近地區仍有許多砂石車進出做清淤工作,案場受到附近落塵影響較大,團隊必須找出最佳清洗時機,以改善落塵對發電效能的影響。除了清洗,工作人員也透過紅外線空拍檢查光電板是否異常,及時更換以維持發電效能。
太陽光電建置進度在2020年大爆發後,2024年開始變得緩慢,主要原因是缺乏可開發的案場。光電暨儲能安全協會理事長林志欣表示,從5年前到2023年這段期間建置量較多,但從去年開始明顯下滑,目前尚未達到預期目標。因大型案場難尋,除了持續從屋頂型光電著手,運動場也成為新興模式。透過架設9米高的棚架安裝太陽能板,不僅可發電還能遮擋陽光,這種風雨球場成為近年新趨勢。
鑫盈能源經理張有宏解釋,光電風雨球場屬於一地多用類型,政府推動的地面型光電主要著重於多元利用,結合籃球場、停車場甚至漁電共生、農電共生等模式,將土地效益最大化。根據估算,2025到2050年間,光電還需擴增20到60GW,約需2到6萬公頃面積,一地多用成為土地稀缺下的重要解決方案。
漁電共生也是重要發展方向。元融科技總經理吳俊澄介紹,他們在太陽能板屋頂下方進行白蝦養殖,運用導水支架、地下水引流和陰井循環打造養殖空間,光電架高設計確保養殖池仍有良好循環對流。這種設施型漁電經過測試,結構可承受9級地震而不會溢出水源。
然而,台灣太陽光電設置仍面臨諸多挑戰。2025年夏季一場颱風造成嘉義布袋新塭滯洪池近5萬片模組毀損,引發安全疑慮和民眾質疑。大城鄉反光電自救會簡佳萍和農民許國成都表示擔憂光電場會影響農田日照和農作物生產。在彰化縣大城鄉這樣的農業產區,如何讓光電與農地相輔相成成為關鍵挑戰。中興大學化工系副教授林玠廷正研發半透明太陽能電池技術,這種電池能過濾白光,轉換為植物葉綠素所需的紅藍光譜,同時發電。這項技術可為不同植物客製化,讓植物所需光譜穿透,其餘光能則轉換為電力。目前半透明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已突破10%,而一般太陽能的轉換效率約為15%至20%。位速光電科技業研發部副理施彥辰補充,第三代太陽電池包括有機光輻和鈣鈦礦兩項核心技術,可方便塗布在玻璃或軟板上,形成透光可撓曲的產品,應用於窗戶達到節能效果。面對土地有限的現實,台灣能源產業與農業需思考創造雙贏局面,為光電建置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更多 TVBS 報導
能源署3招衝刺屋頂光電 地面型強調土地複合利用
缺席考察! 次長拿「彭啓明立牌」:我們一起
互甩? 鳳山水電光電板 陳其邁:是韓國瑜許可
光電板回收場僅4家 彭啓明:南部有業者願投入
其他人也在看

台電高雄、鳳山區營業處致力防颱準備工作
[NOWnews今日新聞]台電公司高雄區營業處及鳳山區營業處為因應輕颱鳳凰來襲,今(8)日致力於防颱準備工作,針對高雄地區轄區內樹木進行修剪,盡可能降低強風一刮,樹木掃到架空線路,造成停電事故的機率,...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金融》跨平臺交易上線!中信銀啟動「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服務」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中信銀行今(7)日宣布,正式啟動「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服務」,即日起中國信託銀行客戶可透過集保結算所發行的「集保e手掌握」APP,串聯中國信託行動銀行APP。完成授權與驗證後,即可跨平臺執行臺幣轉帳、申辦定存等交易,讓客戶能在安全、可信任的環境中整合運用個人金融資料,提升服務效率。 數位金融快速發展趨勢下,中信銀行自2021年啟動開放銀行第二階段服務以來,以「資料自主權回歸消費者」理念,運用財金公司標準化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成功串聯「集保e手掌握」APP,讓客戶能在APP中同步確認個人不同銀行帳務資訊,建構跨金融機構的資料整合生態圈。今年8月再獲金管員會核准開辦「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服務」,進一步導入「轉帳」、「活存轉定存」、「定存解約」等金融交易功能,使得服務由原先單向的「資訊查詢」,轉化為雙向的「實質交易」,打造一站式跨平臺交易新體驗。 為進一步回應客戶對金融資料安全與操作便利的雙重需求,中信銀行同步升級「開放銀行第二階段」資料查詢與授權機制。客戶除了可整合查詢臺幣、外幣活存及定存帳戶資產資訊,更將授權有效期限由90天延長至一年,大幅降低用戶頻繁
時報資訊 ・ 1 天前
連晨翔穿吊嘎化身兄弟人!自曝唸書時「跳過八家將」 內化展現兇狠一面
台劇《舊金山美容院》最新一集,章廣辰透過拯救即將熄燈的門市,企圖以實力證明自己擁有接班集團的能力。連晨翔則與他裡應外合,化身在江湖打滾,號稱能「躲過米格魯」查緝的梟雄,以新人之姿進到早餐店上班,兩人展開反擊的第二步。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普發現金1萬元"怎領?怎用?加碼活動懶人包 教您小錢變大錢!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針對普發現金政策,各大銀行都推出了各種加碼活動,像是元大銀行推出了領萬元、抽萬元,最高抽11萬的回饋金活動,想換手機的朋友,可以留意富邦、玉山、華南、核庫金等等銀行,達成指定條件就有機會讓你把iPhone 17帶回家,永豐指定ATM提領普發現金,也有機會抽中沖繩雙人來回機票,靈活運用就能讓小錢變大錢。《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原文出處:"普發現金1萬元"怎領?怎用?加碼活動懶人包 教您小錢變大錢!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花蓮洪災「報廢郵筒」竟被撿來拍賣!郵局急回應了曾馨瑩出席永齡銘馨盃 哽咽談婆婆「把我當女兒疼」30歲還沒買房很廢嗎?網搖頭曝1真相:不用太自責
民視財經網影音 ・ 9 小時前
舊太陽能板正面臨汰換期 專家:導入新技術時機成熟可大幅提升
中研院關鍵中心研究團隊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成功將其與矽基太陽能電池疊層結合,光電轉換效率可望超過31%,遠高於目前市售產品22至24%的效率!專家指出,鈣鈦礦材料具有極高吸光係數,僅需幾百奈米厚度即可完全吸收太陽光,與矽基材料互補。這項技術若成功商業化,將能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情況下,提升台灣太陽光電產量約50%,為台灣綠電供給帶來顯著幫助。
TVBS新聞網 ・ 4 小時前


西非馬利恐怖組織猖獗 5印度公民遭武裝分子綁架
西非國家馬利局勢持續惡化,恐怖組織活動日益猖獗。據當地一家公司代表及安全消息人士證實,有5名印度籍員工遭到武裝分子綁架,事發地點位於馬利西部科布里附近。目前尚無任何組織宣稱對此次綁架事件負責。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黃仁勳旋風訪台 魏哲家:來要更多晶片
[NOWnews今日新聞]台積電今(8)日盛大舉行一年一度的運動會,董事長魏哲家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現身同框,而現場早已擠滿了員工,人潮多到像在舉辦「演唱會」。外界好奇兩人聊了什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邁入「零核家園」!台灣能源轉型面臨3大挑戰 專家揭關鍵
台灣正式邁入零核家園時代!隨著核三廠2號機於5月17日停機除役,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廠正式畫下句點,面對核能發電缺口,台電積極擴建天然氣發電設備。台灣因半導體製造及AI產業發展,預計2024至2033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達2.8%,2033年用電量將高達3641億度,使能源轉型面臨更大挑戰。台灣用電分布與科技產業密切相關,台中市因「中科園區」位居全台用電量第一,台南市和高雄市分別因「台南科學園區」和「路竹科學園區」而位居第二、第三名。專家指出,台灣六成用電來自產業和能源部門,未來產業變動將決定電力需求結構,能源轉型之路依然充滿挑戰!
TVBS新聞網 ・ 4 小時前
「鳳凰颱風恐撞進台灣!」超巨真面目曝光 專家:2地天氣肯定爛
鳳凰颱風即將來襲,可能在下週北轉接近台灣。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分享,鳳凰颱風最新動態,直呼「真的很巨!」也透露颱風幾乎一定北轉,將在週二、週三距離台灣最近,「十一月有這種東西真是見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鳳凰颱風恐鬼轉侵台!是否放颱風假北市府回應了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台北報導中度颱風「鳳凰」恐將鬼轉直奔台灣而來,根據最新的颱風暴風侵襲機率預測,台北市未來120小時遭暴風侵襲機率為45%。對於是否...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鳳凰轉中颱「身體胖一倍」 估12日深夜登陸台灣 3縣市首當其衝
第26號颱風「鳳凰」已在今天(8日)凌晨2時增強為中度颱風,且暴風圈足足長胖一圈,中心結構也明顯紮實不少,目前暴風半徑已來到200公里,氣象署最新預估,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就會登陸台灣西南部地區,嘉義、台南與高雄首當其衝,且由於路徑再度西修,甚至不排除從中部登陸的可能性。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鳳凰颱風又大又強!專家揭最新路徑示警:來者不善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熱帶性低氣壓「TD29」已在今(6)日凌晨2時形成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恐成為威脅台灣的首個秋颱,其路徑也備受國人們關注。對此,氣象專家吳聖宇分析了鳳凰颱風的路徑,透露「這天起」將北轉接近台灣,提醒「經過台灣上空的可能性頗大」,並強調鳳凰颱風「來者不善」。
民視 ・ 1 天前
鳳凰颱風將登陸台灣 下週有機會停班課?北市府回應了
中颱鳳凰持續增強,且路徑逼近台灣,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颱風暴風圈侵襲機率預測指出,有14縣市超過5成,其中台北市達45%,不少民眾關心,台北市是否會納入陸上警戒範圍?有機會放颱風假嗎?對此,北市府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今立冬大太陽!諺語「立冬暖冬天冷」 氣象署數據揭可信度
中央氣象署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有貼文指出,有關立冬節氣諺語是否真的貼近台灣氣候,以台灣4個代表測站和全台測站平均數據分析,南部的立冬日幾乎都是大晴天,23年間有21年沒有下雨,台北和台中則有20次。至於花蓮和平地11站的平均值相對少些,但晴天的...
CTWANT ・ 1 天前
鳳凰不是鳥!此颱風3特點罕見 專家直呼:歷史分析太難
【陳靜文/綜合報導】鳳凰颱風來勢洶洶,預估將登陸台灣!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鳳凰」颱風,由香港命名,不是鳥,而是山;而此次的鳳凰颱風有3項特點實屬罕見,要從歷史颱風個案選取來做對應分析,真的是太難了!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估下週一海警!鳳凰「這2天」不排除登陸中部 「下到發紫」地區曝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持續逼近,今(8)天凌晨2時已經增強為中度颱風,目前持續朝西北西方向前進,預估登陸呂宋島之後北轉接近台灣。氣象署表示,若路徑上沒有太大變化,預計下週一(10)上半天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下週三(12)將會是影響最劇烈時間點,並不排除登陸中部地區。
民視 ・ 18 小時前
鳳凰颱風「準備開眼」恐轉強颱!鄭明典:又是一個大災難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颱風「鳳凰」來勢洶洶,生成才2天今日(8)就升級為中度颱風,至今仍持續增強中、有機會變成強颱;氣象署預計下週一(10)開始,颱風外圍環流開始影響台灣,下週三(13)最接近台灣,不排除會在台灣中部一帶登陸,屆時也會陸續發布海、陸警,後續路徑有待觀察。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點名1國家,直言「對菲律賓又是一個可能的大災難!」
民視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