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大學生與在地教師協作,讓媒體素養成為生活技能
【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大學生與在地教師協作,讓媒體素養成為生活技能
發佈:2025-11-17
「在鄉下,資訊真的沒有城市那麼多,你們來對了。」宜蘭古魯部落活動中心,一位銀髮族下課後走向講台,握著講師的手,語氣認真又有點害羞。她剛學會用LINE查證健康資訊,小聲說道:「喝咖啡治癌……以後看到這種,我知道要怎麼查了。」
這堂課從設計到巡迴開講,是由兩位台大學生——廖芷瑩與周家瑤——從2022年一路摸索到2025年,逐步構思實踐,一次次前往桃園與宜蘭的偏鄉與部落。她們想做的是一件看起來很小、實際上卻很不容易的事:讓媒體素養從抽象概念走進生活。
從堉璘臺大計畫出發:把實習現場變成公益行動
故事要從「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說起。2022年,廖芷瑩與周家瑤分別獲選參與這項計畫,必須提出「公益創新方案」,結合理論、實作與社會需求。那時,廖芷瑩在《上下游新聞網》實習,跟著記者跑田野、寫報導;周家瑤則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學習如何拆解謠言、推廣媒體識讀。
在不同的實習現場,卻看見相似的缺口:大家都說要提升媒體素養,可是真正到教室裡,老師跟學生要怎麼做?查核中心有很多工具、很多案例,偏鄉學生、部落長輩要怎麼接觸到?
於是,兩人把「媒體素養」鎖定為行動主題,她們不只想做一份研究報告,而是想設計出一套真正能被老師利用的教學資源。
教案很多卻難上手:她們想做的不是「再多一個網站」
動手前,她們做了一件看來很「學術」的事:讀報告。從教育部的《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到《十二年國教課綱》,爬梳研究與政策文本,結論大都相似——學生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時數有限,對資訊爆炸感到焦慮。
她們接著拜訪國高中教師及傳播學者。老師們提到的困境,幾乎可以濃縮成「來不及」三個字。來不及排進課表:升學導向的制度壓力,導致媒體素養課程只能往後排。來不及跟上變化:媒體環境變化太快,從假新聞、網路謠言到AI生成內容,教學現場根本追不上。來不及生教案:坊間教案多但不好用,偏鄉常出現「一人身兼數科」的老師,連備課時間都不足,更別提從零寫教材。
兩人檢視多個媒體素養教案平台,發現以「學科」、「年級」分類看起來整齊,搜尋時卻不夠直覺;很少平台有實際教學的回饋機制;部分資源需要付費訂閱,對偏鄉或資源有限學校是實質門檻。
「我們不想再做一個『堆教案』的網站。」周家瑤與廖芷瑩把網站的角色定義為「以教學者為中心的入口」,列出三個重點:回饋機制、精準篩選、可用性。網站就這樣慢慢架起鋼骨,接下來一年半,前進教室與偏鄉、部落的工作坊,則逐步將高樓蓋起。
從學童到樂齡都聽得懂、用得上的識讀課
拆解、重組既有教材,加上兩人設計的互動與生活案例,收攏成四個主題:氣候變遷與環境假資訊、AI生成圖片與影像查核、身體界線與數位性暴力、健康資訊與保健謠言。教案在查核中心教育部門專員張育騰協助檢視和調整後,周家瑤、廖芷瑩開始到桃園和宜蘭巡迴,連辦7場工作坊。
「你覺得這是真的新聞,還是有人亂寫?」在氣候變遷課,她們用網路上蒐集到的圖卡當範例,帶學員討論。原本設想的教學對象是國、高中生,實際上來了不少國小的孩子參與,年齡落差逼著她們臨場應變,用更多遊戲與互動,把艱深的議題轉化成生活情境。
「後來發現,教案寫再完美,都比不上在現場看學生的表情。」周家瑤笑說,「(孩子)聽不懂,要立刻換個例子。孩子皺眉的那一秒,就是個提醒!」
AI圖與LINE查證:在偏鄉教室啟動新技能
在宜蘭利澤社區開設的AI課程,兩人設計分組活動,請大朋友帶小朋友一起檢視螢幕上的照片,是實景拍攝還是AI生成。
「你覺得這張哪裡怪?」「這個人的手指頭,好像多了一根。」「這裡的影子,方向不太對。」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破綻,遊戲化的辨識過程,讓「AI生成」變得具體可見。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出現在宜蘭古魯部落的「健康資訊查核」課堂。長輩跟著一步步操作LINE查證機器人:輸入關鍵字、貼上文章、看回傳的查核結果。一位阿嬤學會後開心地說:「這個我要介紹給鄰居們。」
媒體素養不只關於「真假」,也關於「如何保護自己數位隱私」。在桃園的小草書屋,她們設計一堂談「身體界線與數位性暴力」的課程。學生透過遊戲學習說「不」;高年級學生則瀏覽真實案例,討論當有人在網路上強迫你傳照片或轉傳別人的隱私影像時,該怎麼應對。
兩人在教學現場與課輔老師、社工密切合作,老師在課後回饋說:「以前很怕談這個,覺得太敏感,但用遊戲跟故事帶,學生反而更願意開口。」
每堂課結束後,她們會記錄過程中踩過的地雷、學生反應好的橋段,並把修正版教材放到自己建置的網站《媒體識讀解碼室》,希望有更多老師與團體參考、使用並回報心得。
從文獻回顧到社區裡的笑聲與問答,兩位學生把「媒體素養」變成精彩的實踐與行動,在她們踏過的地方,已有許多人學會——在按下「轉傳」之前,先多查一查。
(本文根據計畫團隊撰寫之活動回顧改寫)
其他人也在看

月球科研大突破!嫦娥六號帶回月壤出現「鐵鏽」 或揭磁異常成因
大陸國家航天局、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16日聯合發布消息,大陸科研團隊通過分析嫦娥六號帶回的「土特產」,首次發現大型撞擊事件成因的微米級赤鐵礦和磁赤鐵礦晶體,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應機制。該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綜合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將為後續月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科學依據,深化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知。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前員工遭控虐犬「訓練中大量出血」 桃園動保處急澄清:狗因情緒過激自傷
前吉姓員工指出,動保處於10月聘請的蔡姓訓犬師,在南昌公園大犬區訓練時疑似以牽繩強力拉扯一隻白犬的頸部,造成白犬情緒失控並大量出血,事後訓犬師也立即清洗現場血跡。他質疑,動保處對相關行為未進行處置、未開罰亦未提告,認為單位處理失當。動保處表示,該犬於南昌動...
CTWANT ・ 12 小時前機械手臂結合自然孔手術取肌瘤 零傷口
45歲魏女士近半年來出現下腹部悶痛,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林玉珊醫師門診求診,檢查後發現有下腹部悶痛合併壓迫症狀,竟然有7公分的肌瘤。經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結合經陰道自然孔手術,於術後一週後即返家休養。由於手術並未在腹部留下傷口,讓魏女士感到非常驚訝,林玉珊醫師表示,傷口只是藏在看不到的地方,這不只是手術傷口變小,更代表病人能更快回到自己的生活與角色中。林玉珊醫師指出,經陰道自然孔手術是利用陰道作為自然通道進入骨盆腔,完全免除腹部傷口。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的高解析3D影像讓骨盆腔結構更清楚,機械手臂能在極狹小的空間中完成精細的分離與縫合。病人出血量少、疼痛感輕微,大多數人隔天即可下床,恢復速度比傳統手術明顯更快。林玉珊醫師說明,經陰道自然孔手術 ...
台灣新生報 ・ 12 小時前
粗暴壓制、強行鋸斷!動團直擊「殘忍血鹿茸」 養鹿協會:應要人道處理
PETA善待動物組織指出,被用於供應鹿茸的水鹿,終其一生被關在狹小且空無一物的水泥圍欄中,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而透過實際調查發現,鹿場內的部分鹿隻有感染皮膚病情況,摘取鹿茸時,也是將鹿隻的兩隻前腳和一隻後腳綑綁並強行拉開,隨即由工作人員鋸斷鹿茸...
CTWANT ・ 12 小時前
拆解「人類間直肺炎致死率43%」謠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獲醫療報導獎肯定
拆解「人類間直肺炎致死率43%」謠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獲醫療報導獎肯定 發佈:2025-11-17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破解公衛類謠言的專業再獲肯定!「114年臺灣醫療報導獎」11月8日頒獎,查核中心製播的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以作品《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專題報導》榮獲新媒體類佳作。評審肯定此報導在公衛謠言流傳之際,迅速提供專業、清楚且具科學根據的內容,透過多元的媒體形式,有效安定民心,展現媒體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 本次獲獎作品聚焦於113年底於中國北方省份流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10 小時前
這還是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風格大暴走,從軍事寫實變迷幻打巨人
動視(Activision)最新作品《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已經正式推出,但單人戰役模式卻引發了玩家社群的各種批評,稱其為「史上最爛的決勝時刻戰役」,導致遊戲的玩家評分很快就崩盤。其中,最讓玩家感到錯愕的,是戰役中一段與巨大泰坦巨人戰鬥的迷幻關卡,這個超現實的設計與系列作寫實的軍事風格大相逕庭,被認為是非常突兀又荒謬的敗筆。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8 小時前日本大使館發郵件 提醒在陸日本人注意安全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發中日關係緊張。日本駐華大使館17日向在中國大陸的日本人統一發送電子郵件,呼籲大家外出時注意安全防範措施。
中時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國票證券霸凌案》調查報告被推翻引內部人士怒批 陳冠如發4點聲明回擊
國票證券職場霸凌案延燒,副董事長陳冠如被爆料以權勢霸凌壓迫下屬,《風傳媒》今(17)日報導指出,內部調查結果原先認定霸凌案成立,雖然審計委員會推翻霸凌決議,但國票證券董事會不同意審計委員會決議,針對此消息,陳冠如也發出4點聲明。國票內部一名不具名人士接受訪問時表示,「審計委員會調查報告從成立開始就有問題,程序不合法、內容失衡,整個過程是對制度的嘲諷」,所以官......
風傳媒 ・ 10 小時前
挨揍皮肉痛/獨家!好友口角變動手動腳 劉書宏被蔣政打到骨裂
劉書宏9月初突然在臉書上公布肋骨骨裂的消息,光是簡單起身與躺下都讓他痛不欲生,對於受傷原因,他絕口不提;本刊接獲線報,指劉書宏與健身教練好友蔣政8月底因小事起爭執,大打出手,但劉書宏體力遠遠輸給對方,導致受重傷。劉書宏不想此事曝光丟了面子,也不願提告蔣政,雙方談判後,劉書宏決定收下醫療費及誤工費「私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4 小時前
曹錦輝、林益全爆加入中國棒球聯賽!2人「有意願」 已在台參加測試會
中國棒球聯賽CPB即將在2026年正式開打,日前網路上謠傳有上海兄弟一隊,且隊徽和中信兄弟相似,對此,亞洲棒球總會也發出聲明闢謠並無上海兄弟隊。不過CPB聯盟規章明定每隊「台港澳球員至少10人」在台引起討論。如今網路體育媒體報導,前大聯盟投手曹錦輝和前統一獅「神全」林益全有望西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館長對決大師兄「過一天風向變了?」 鄉民揭他1敗筆:根本豬隊友
「館長」陳之漢近日遭元老級員工「大師兄」李慶元、高階主管小偉毀滅式爆料,稱館長曾要求小偉陪睡老婆館嫂,以及投資內幕等。一名網友表示,一開始不少人都在嘲笑館長,感覺對方聲勢應該會下跌,沒想到才過一天風向竟然180度轉變,好奇其中原因,掀起眾人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百萬小學堂》小西瓜長大了!近照曝光變正妹中醫師 網驚呼:門診要爆了
「選我!選我!選我!選我!」綜藝節目《百萬小學堂》昔日人氣「小學生智囊團」成員小西瓜(廖書嫺),在節目播畢後一路專注課業,如今已經是林口長庚中醫師。她的近照今(16日)曝光,網友看了驚呼「門診要爆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親媽教得好!汪小菲妻Mandy首洩「大S生前託付」:我一直在做
大S(徐熙媛)2月於日本病逝後,留下的一雙兒女「玥兒」、「箖箖」目前由生父汪小菲及現任妻子Mandy(馬筱梅)照顧。Mandy對姐弟倆的悉心照顧外界有目共睹,她也被網友盛讚是「後媽最佳人選」。Mandy近日在直播罕見提起大S,大讚對方將孩子教得很好,也透露自己一直在做大S生前委託她的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WBC》韓國投手2戰多達23次四死球 韓媒批判:與日本實力差距很大
韓國隊昨天在與日本隊的強化試合比賽打成7比7平手,中止對戰10連敗,2場比賽以1勝1 和作收,韓國隊2戰出現23個四死球,讓韓媒大力檢討。
TSNA ・ 19 小時前
林口房價盤整「這區」出現接盤勇者!4字頭卡位明星學區 雙北小家庭外溢移居|房價狙擊手
近兩年新北市林口區新案價格來到相對高點後,市場迅速轉入理性盤整,自住買方重新成為主力,然而位於林口新市鎮西側、以低密度住宅為主的南勢國小生活圈,因具備相對親民的房價、完整學區與寧靜居住環境,反在盤整期中顯現出更強承接力,根據統計,南勢國小生活圈近10年房價漲幅高達66.9%,領先林口區全區52.4%,相較於林口新市鎮其他區位,低基期、低總價優勢更具爆發力。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 天前
披薩店公審台人惹義大利市長震怒!她見1事驚「台灣國際地位」變了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日前一群台灣遊客飛往義大利一間披薩用餐,沒想到疑似因為16人只叫了5份披薩、3杯啤酒,讓當地披薩店老闆直接把整群團客的清晰面貌全錄下,甚至直接在現場公審、但由於台灣旅客聽不懂老闆所說的外語內容,還對鏡頭比YA、豎起大拇哥,老闆最後卻不留情喊「台灣滾吧」,影片公開後大炎上、讓餐廳老闆緊急道歉,可當下老闆又喊出自己跟「中國、台灣」道歉,讓網友再度看傻眼,事態持續延燒更讓蒙特卡丁尼市的市長德羅索(Claudio Del Rosso)出面緩頰、透露將見「台灣代表」一起解決這次事件,對此台灣財經網美胡采蘋就感歎台灣現在國際地位「稍微有點太高了」。
民視 ・ 22 小時前
MLB/大谷翔平續穿金標球衣!全聯盟僅6人享殊榮
道奇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下季將續穿「金色大聯盟Logo」的金標球衣!大谷翔平蟬聯國聯年度MVP,因此得以享有全大聯盟僅6人的殊榮。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雞排之亂疑本尊道歉了!坦承自己並非台大生 這週五發雞排、現身說明
上週鳳凰颱風襲台,一名自稱台大大氣系的網友在匿名粉專「黑特帝大」發文預測「台北至少放2天颱風假」,若預測失準就請雞排和珍奶,不過最後卻放鳥數百位前往現場等待的民眾。事後有數篇自稱是原PO的網友發文道歉,昨日晚間還有一篇貼文自稱「我是這次雞排之亂的罪魁禍首」,坦承自己並非台大生,並表示將於11月21日中午12點半在公館捷運站2號出口外發放雞排,不過再度被質疑是假的。
太報 ・ 22 小時前
他爆「發雞排跳票是淡X畢業生」 被台大女友戴綠帽報復:想毀了大氣系
日前一名台大網友在臉書「黑特帝大」發出祭品文,喊話賭上台大大氣系招牌,預測「台北至少放2天颱風假」,如果都沒放就各請300份,祭品文強調16日中午兌現,現場湧入400人排隊卻被放鳥。就有人爆料,其實這名男子是因就讀大氣系的女友讓他戴綠帽,才出招報復,再度引起討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