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曝「3招」真的防癌、防失智!醫大推:很容易做到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癌症、失智是現代重要的議題。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指出,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有「反向關聯」,即癌症風險越高的人,阿茲海默症風險反而越低。而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特質,似乎也讓某些癌症風險下降。當人吃得對、睡得好、動得夠,身體會被拉回中間的平衡,就能避開癌症與失智上身。
台北榮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2025年發表在《Neurobiology of Disease》的研究就揭示了「癌症與阿茲海默症」間,有一種長期被忽略的「反向關聯」。此反向關聯顯示,生活中的飲食、睡眠、運動、腸道、荷爾蒙,都在決定身體會往哪一邊走。
當人吃對、睡好、動夠 身體會被拉回平衡帶,不易罹癌、失智
研究顯示,癌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聯並非偶然,而是因為它們分別走在細胞生長與細胞退化的兩條極端道路。癌症是生長訊號太強;而阿茲海默症是生存力太弱。
張家銘表示,當人吃得對、睡得好、動得夠,身體會被拉回中間的平衡帶,不容易走到增生或退化的極端。人最能在生活中調整的,就是調控身體在這兩股力量之間的位置。
他表示,因此,睡好讓神經細胞不再被迫進入異常的凋亡;吃對能調節免疫力;動夠能維持粒線體的能量穩定,避免大腦代謝崩盤。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59歲歌手罹「會走路的肺炎」逝!醫喊「1狀況」得插管搶命
不是高血壓!「晚上1現象」害猝死:增2倍心梗、中風機率
她起身「眼前一片黑」險摔! 醫揭「2原因」釀禍:不是中風
新研究曝「1類澱粉」穩血糖、降血脂、減重!讓人更聰明
其他人也在看

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 醫示警:5症狀別輕忽
近年醫學界發現大腸癌正在年輕化。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過去被視為中老年人疾病的大腸癌,如今在20至40歲年輕族群中發生率正快速上升,尤其台灣及韓國的年輕男性直腸癌每年增加率達4至6%,若以20年計算,增幅高達160%,相當於翻倍成長。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這些食物看似健康但其實超恐怖!蘇打餅乾、發酵乳都入榜 小心糖尿病
蘇打餅乾、麥芽可可飲,這些看起來營養的零食其實一點都不健康,千萬要少吃!初日診所減重主治醫師陳威龍指出,許多被視為健康的食品,如阿華田、營養口糧、發酵乳和蘇打餅乾等,實際上可能暗藏高糖、高碳水和高脂肪
健康2.0 ・ 1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18 小時前研究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 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
丹麥研究人員近期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該研究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大腦細胞會產生外泌體,即非常微小的顆粒。丹麥奧胡斯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顆粒似乎在阿茲海默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馬英九附和中國批日本躁進 學者轟:他是台灣的叛徒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讓中國相當不滿,前總統馬英九也批評,不歡迎日本政府有躁進的言行,兩岸問題不能假手外國介入,「兩岸的中國人有智慧,也有能力和平解決彼此的分歧」。成大教授李忠憲說,馬英九就是台灣的叛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攝護腺癌居「台男發生率第3名」 別輕忽頻尿、夜尿警訊!
台灣血腫權威醫師、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據了解,陳耀昌曾在64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外界猜測可能是癌症復發而病逝。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3高的癌症,民國111年發生人數高達9062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6人。專家提醒,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1 天前
逆轉脊椎老化3動作!改善腰背僵硬 仰睡不再雙手高舉
許多人認為肌力退化是老化的表徵,卻忽略了脊椎僵硬也是讓人加速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在《如果云知道》節目中,傳授3招軟化脊椎的椅子運動,有助改善腰背僵硬、身體緊繃不適。 脊椎僵硬的
健康2.0 ・ 1 小時前
救援畫面曝光!台中雙載機車遭物流車捲入 女騎士困車底倒血泊中死亡
台中市北屯區驚傳死亡車禍!今(18)日清晨6時許,一輛物流貨車行經松竹路一段,準備轉入526巷內卸貨時,不慎與一旁同向的雙載機車發生擦撞,女騎士、女乘客連人帶車遭捲入車底。警消人員獲報趕抵,立即將2人救出,不過女騎士因傷重當場死亡,女乘客全身多處遭壓傷,緊急將其送醫搶救中。至於事故發生詳情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獨家/媽媽已認不出他!羅志祥瞞母親病情10多年:還能陪伴就夠了
羅志祥(小豬)今年3月底首次向外界公開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消息。其實,這個難以對抗的疾病,已纏上羅媽十多年,他一直隱忍不說,就是不想外界對母親投以異樣眼光。隨著病情逐漸顯現,尤其母親與歌迷的互動出現異狀,他才決定坦然公開,並將羅媽患病後,母子間的相處點滴,記錄在新書《你可以笑我這個人,但請不要笑我舞台》裡。
鏡報 ・ 3 小時前
比健忘更早出現!醫揭「失智症6大前兆」 性情大變=大腦在求救
長輩若突然「性情大變」,恐是失智症前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失智症6大徵兆,分別是「突然冷漠、焦慮或恐慌變多、暴躁、疑神疑鬼、陰晴不定、什麼都不想做」,若想保護大腦,建議養成固定睡眠時間,多補充抗發炎飲食,還要保持社交,研究發現孤獨感會增加失智風險50%。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奮力抗病魔男星搭機心痛差點喪命! 醫警告:再晚2小時恐心臟休克
高慧君近幾年為甲狀腺低下併發眼疾所苦,近一個月更連開三次刀。不少藝人也與病魔對抗纏鬥,女星唐玲因胃癌切除胃,卻因此讓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胃傾倒症候群,也會導致胰島素抗阻而讓血糖不穩定,近日併發糖尿病前期,讓她十分沮喪。
鏡週刊Mirror Media ・ 4 小時前
振永《那張照片》脫衣! 宋柏緯「顧著看大胸肌」:害我NG
恰逢隔天是振永34歲生日,劇組特地準備蛋糕為他驚喜慶生。振永許願:「這是我連續兩年在劇組過生日,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電影很快就要上映了,希望可以大賣!」同樣是11月壽星的宋柏緯也超前部署,在現場許下破億生日願望:「希望賣破億!」電影預告中,振永一幕水中戲大秀...
CTWANT ・ 2 小時前石崇良:擴大抽驗雞蛋 一般籠飼生產為首要對象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避免問題畜牧場雞蛋再流出,擴大後市場稽查本週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說,後市場雞蛋擴大抽驗以「風險分層」方式進行,優先抽驗對象是噴印編號C蛋品,即一般籠飼生產。
中央社 ・ 22 小時前
帕金森氏症早期警訊!研究:走路時「一個變化」提早近9年預知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常見神經退化疾病,不只會手抖、無力,還會讓人走路變慢、姿勢不穩,甚至逐漸喪失生活能力。過去想早期發現,往往得等到顫抖、面具臉...
早安健康 ・ 20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6 分鐘前「腎絲球腎炎」不痛不癢 尿液變色別輕忽
小張是一名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某天卻驚覺尿液偏紅,原本以為是吃火龍果造成的,沒想到幾天後泡泡尿不散,顏色更為深沉。就醫檢查發現有蛋白尿和血尿,確診為「腎絲球腎炎」。由於腎絲球腎炎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人往往拖到腎功能受損,甚至演變成慢性腎臟病(CKD)才被發現。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