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還會持續好幾天!鄭明典親揭驚人原因全說了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
今(23)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偏多,天氣依舊不穩定,其中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大台北山區及近山區有雨,並有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眼看天氣已連續好幾天沒轉好,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這樣的東北季風地形雨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天」,且雨勢比一般的東北季風地形雨明顯很多,並揭露背後原因。
今(23)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偏多,天氣依舊不穩定。(圖/民視新聞網)
鄭明典今(23)日透過臉書發文,開頭就感嘆「東北季風地形雨……持續!」坦言這幾天的雨勢,比一般的東北季風地形雨還要更明顯,「看彭佳嶼的探空,逆溫層下的東北季風厚度也比氣候值高,而且有蠻深厚的飽和層」。
鄭明典曬出今(23)日上午累積雨量,透露這樣的東北季風地形雨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天」。(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鄭明典進一步透露,會這樣是因為這股東北季風「出海源頭位置距離台灣遠,在海面上的時間長,加上現在海溫高,東北季風在海面上混合效率高,也吸收了較多的水氣」。正因如此,當東北季風受台灣地形舉升之後,降雨效率相對的高,鄭明典也在文中示警國人「累積雨量還是會相當顯著!」,並在文末強調「這種雨型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天,雨勢時強時弱」。
鄭明典示警國人「累積雨量還是會相當顯著!」。(圖/民視新聞網)
而在氣溫方面,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3)日北部、東北部整天濕涼,氣溫介於21至26度左右,其他地區早晚也偏涼,低溫23至25度,白天高溫約28至32度;離島方面,澎湖陰時多雲短暫雨,氣溫24至28度,金門陰短暫雨,氣溫21至25度,馬祖陰短暫陣雨,氣溫19至22度。
原文出處:大雨依舊下不停!鄭明典嘆「還會持續好幾天」揭驚人原因急示警:雨量相當顯著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北部雨量一片紫白!鄭明典示警「恐變颱風」全說了
普發1萬元「這425萬人」提早領錢!教你辨認2假網址
大媽逼孕婦讓座!怒嗆「別再生了」:反正也不會教
其他人也在看

光復節連假天氣曝!今明仍有大雨 下到這天才趨緩
明天就是光復節連假,受東北季風影響,今天(10/23)水氣仍多,桃園以北、宜蘭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明天水氣依舊偏多,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新竹以北山區有陣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必須等到周六東北季風減弱,降雨才會趨緩。
太報 ・ 11 小時前


雨彈狂炸 連假難放晴 小低壓恐成颱1/北台灣豪雨狂下「紫到發白」 鄭明典:小低壓恐生成颱風
北台灣連日暴雨狂炸,各地災情不斷,東吳大學旁的外雙溪溪水暴漲,淹進球場,文化大學也傳道路土石崩塌,但氣象署預告,這波雨勢至少一連下到周五,同時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更示警,在宜花外海上出現環流中心整合,不排除形成颱風,而且一生成就在家門口。
鏡新聞 ・ 1 天前天氣》桃園以北豪大雨不停!周五降雨趨緩 連假天氣3變化
由於東北季風影響、水氣偏多,明(23)日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新竹以北山區有明顯陣雨,並有局部豪雨,桃園以北及花蓮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竹苗、台東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氣象署表示,光復節連假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北部濕涼有雨,周五晚(24日)後顯著降雨趨緩,各地高溫下降、早晚稍涼。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社會》新一波東北季風這天到 大雨連炸4天又降溫
【時報-台北電】明(24日)起就是3天光復連假,氣象粉專表示,今、明東北季風持續偏強且環境水氣多,北部及東半部仍有大雨或豪雨;周六(25日)東北季風稍減弱,北部至東部有局部陣雨,但雨勢明顯趨緩,氣溫略回升;周日(26日)起新一波東北季風再增強,預計持續影響至下周三(29日),北部至東部要留意大雨,尤其東北角至宜蘭地區地形降雨最多,氣溫也會下降,北台灣白天高溫剩下23、24度。 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林孝儒今在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指出,今、明2天台灣附近東北季風持續偏強且環境水氣仍多,北部至東部還是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會,且氣溫持續偏涼;中南部陰或多雲,逐漸有陽光露臉,僅午後山側短暫陣雨。 林孝儒表示,周六東北季風稍微減弱,北部至東部仍有局部短暫陣雨,不過雨勢明顯趨緩,氣溫也略回升,早晚仍有涼意;中南部天氣好轉許多,大致晴時多雲、高溫悶熱,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機率。 林孝儒提到,周日將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增強,預計影響至下周三,迎風面北部至東部有短暫陣雨,大氣環境較本周單純許多,但仍須留意大雨,尤其東北角至宜蘭地區地形降雨最多,氣溫也持續偏涼;中南部晴或多雲,白天高溫
時報資訊 ・ 8 小時前
荷爾蒙失衡恐肥胖難瘦!營養師曝「這類蔬菜」有助調節雌激素
荷爾蒙失衡不只影響體重,更可能危及全身健康!正在飲食控制的江小姐分享早年為表演節食導致體重反彈的慘痛經驗,她現在透過均衡飲食控制體重。新光醫院方躍霖醫師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荷爾蒙失衡問題會導致中心肥胖、代謝變差,形成惡性循環。專家建議女性調整飲食、作息,攝取十字花科蔬菜改善荷爾蒙,避免肥胖及其他健康警訊。
TVBS新聞網 ・ 20 小時前今明只剩東北季風影響 光復節連假下雨狀況曝
「風神」颱風遠離、已降為熱帶性低氣壓,且台灣附近的熱帶擾動也已離開,今、明兩天只剩東北季風影響台灣。中央氣象署預報,今天水氣偏多,東北部地區、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近山區有陣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今天、明天(23日、24日)的天氣型態都是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宜蘭、大
自由時報 ・ 8 小時前
國家級警報狂響!7縣市雨彈狂炸 雙北慎防超大豪雨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中央氣象署表示,東北季風及低氣壓影響,今(21)日台北市山區、新北市山區(汐止五指山)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基隆北海岸及宜蘭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地區及桃園市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桃園、新竹及花蓮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短延時強降雨及強陣風,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山區請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暴漲。
民視 ・ 1 天前
明天雨勢終於趨緩「2縣市除外」!一圖看懂雨區分布
雨勢快趨緩了!中央氣象署表示,今(22)日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及低氣壓雙重影響,天氣仍不穩定,明天東北部地區、基隆北海岸、新竹以北山區仍要留意局部大雨或豪雨,不過北部山區降雨將逐步趨緩。至於位於台灣東邊的低壓帶,發展空間不利,預估明天逐漸遠離台灣,未來將往南朝巴士海峽移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北部風強雨驟! 文大學生站不穩 東吳大學網球場慘淹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中部雖然雨勢比較小,但卻颳起11級強風,讓人根本站不穩,而首當其衝的北部地區今天仍風強雨驟,像陽明山上的文化大學,學生搖搖晃晃拚了命行走;東吳大學邊的外雙溪水勢迅速上漲,還淹沒網球場。另外,淡江的瀑布階梯、輔大積水,有學生開玩笑調侃,可以來組"北部水樂園"。
民視 ・ 14 小時前
雨何時停?氣象專家曝光復節連假天氣:10/25水氣減少
東北季風及低氣壓影響,今(23)日宜蘭縣、新北市地區及台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不過光復節連假即將到來,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24日水氣仍多,北部、東部仍有大雨發生機率,25日起環境水氣開始減少,降雨趨勢緩和。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光復連假天氣曝光! 雨下到「這天」趨緩、氣溫再轉涼
雨還沒停!今(23)天仍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偏多,雙北及宜蘭持續發布「豪雨特報」,接下來就是3天光復連假,中央氣象署預報,顯著降雨到週五(24日)晚起有較為有感的好轉,但北東還是較容易下雨,只是雨勢較小
台視新聞網 ・ 12 小時前
豪雨警報明天解除!氣象署估雨勢將緩 未來一周天氣一次看
連日豪雨造成北北基宜桃多地傳災,好消息是明(23)日氣象署預計解除豪雨警報。氣象署資深預報員葉致均指出,雖然仍有降雨,但雨勢已明顯趨緩,今晚過後將停止加強作業。不過,他也提醒,東北季風仍強、沿海風浪偏大,民眾海邊活動務必注意安全。(陳韋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雨還沒結束又傳壞消息 鄭明典:台灣旁邊小低壓恐生成颱風
受東北季風及位於臺灣東方海面的低氣壓影響,桃園以北及宜蘭整天都有陣雨或雷雨,雙北地區雨勢極度明顯,不過雨還沒下到盡頭,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2日)在臉書發文預告,那塊小低氣壓,有可能會形成颱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台北暴雨不停!氣象粉專揭「輸水怪獸」路徑 10/24前仍偏濕涼
受到東北季風及低氣壓影響,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豪雨特報。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也表示,台灣東邊近海的低壓擾動97W,不斷為東部、北部沿海輸送水氣,24日前仍會是偏濕涼的天氣型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1圖看「光復3天連假」天氣 東北季風減弱時間曝光!
生活中心/江姿儀報導今(23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狀況仍不穩定,今、明(24日)水氣偏多、氣溫濕涼。24日開始放光復節連假,由於剛好碰上週五、加週末形成3天連假,不少人都規劃出遊來慶祝。對此,氣象專家特別分享連假天氣,親曝東北季風「這1天」減弱,雨勢將會趨緩。
民視 ・ 10 小時前
半路殺出程咬金!北部強降雨時間延長 大雨一路下到這時
半路殺出程咬金!今日(10/22)北部及東北部持續降下豪大雨,氣象署一早也針對7縣市發布豪雨特報,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廖于霆指出,受到台灣東方近海低氣壓影響,北部、東北部強降雨減緩時間將往後延,預估週四、週五雨勢略緩,但仍有大雨到豪雨,週六、週日水氣才會明顯減少。
太報 ・ 1 天前
台中非洲豬瘟哪來? 陳駿季:最可能是「違法帶肉品入境」流入養豬場飼料
台中市梧棲區一間養豬場日前爆發豬隻大量死亡事件,經檢驗確認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為台灣本土首次檢出病毒核酸陽性案例。消息震撼全國,農業部今(22日)宣布,全國豬隻即日起禁運、禁宰5天,並全面禁止廚餘餵豬,以防疫情擴散。不過,病毒究竟從何而來,成為防疫單位當前最關鍵的問題。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