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就手腳冰冷?其實是身體在求救!中醫師教你分辨虛實體質差異,5招自救改善手腳冰冷
許多人一到冬天就被「手腳冰冷」纏身,手像冰棒、腳像冰塊,晚上得在被窩「預熱」半天才勉強睡得著。事實上,手腳冰冷不一定是單純的天氣低溫所致。亞灣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藍涵鐘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手腳冰冷不單是外在環境造成,而是體內陰陽氣血失衡的表現。造成常常腳冰冷的狀況有兩種。第一,陽氣不足,不管衣服怎麼穿都還是覺得冷的「虛證」;第二,氣血受阻,循環不良導致氣血沒辦法輸送到手腳的「實證」。他提醒,先正確分辨證型再對症調理,才是真正改善寒冷體質的關鍵。
陽氣不足暖不起來 虛證體質久寒不散
「虛證」為俗話說的「冷底」體質。藍涵鐘說明,中醫認為「陽主溫煦、陰主滋潤」,兩者平衡身體才能溫和順暢。 當陽氣虛弱、推動無力時,陰血就像枯竭的溪流,無法充分地去溫暖四肢末梢,這才造成手腳冰冷的症狀,也就是體內的火種太弱、氣血推動力不足。虛證常見表現如下:
手腳冰冷而且怕冷、怕風
臉色蒼白、精神疲倦
腰痠、腹瀉、容易頻尿
女生月經量少或經痛
藍涵鐘表示,針對虛證體質,中醫治療以「溫陽補氣、養血通絡」為原則。他建議,這類人日常調養時可留意以下2個小重點:
多吃溫熱性食物:平日飲食可多吃溫熱性食物,如老薑、蔥白、桂圓、紅棗、牛肉。藍涵鐘提醒,虛寒型的人最忌吃冰,冷飲、冰品、生菜沙拉都會讓陽氣受傷,越吃越冷。
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腹部、腰部、腳底的保溫,不讓寒氣從下侵。
氣血受阻熱鬱內閉 實證冰冷卻怕熱更要注意
有些人手腳冷得發抖,卻出現臉紅、口乾、容易煩躁等「外冷內熱」現象。藍涵鐘解釋,這不是陽氣不足,而是由於陽氣被困在體內,無法出到末梢而造成手腳冷的情況。這類患者多半壓力大、情緒緊繃,久坐少動, 若再加上飲食厚膩、熬夜失眠,就容易導致外冷內熱、手腳冰冷卻怕熱、胸悶煩躁的矛盾狀況。實證常見表現,包括:
手腳冰冷但怕熱、容易煩躁
口乾口苦、便秘、胸悶
情緒壓力大、易緊張焦慮
舌紅苔黃、脈數
藍涵鐘表示,實證治療以「疏肝理氣、化痰通絡」為原則,幫助氣血暢行,使鬱熱得洩、寒象自解。關於實證日常調養,以下2點建議:
調情志、助理氣:學會放鬆,深呼吸、散步、聽音樂都是幫助理氣的好方法。
運動: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快走、瑜伽、伸展),促進氣血循環。
改善手腳冰冷5個小撇步
中醫強調「通則不痛、暖則不冷」,只要掌握穴位調理與飲食補充,即使天冷,仍能從身體裡培養出穩定的暖度。藍涵鐘提醒,只要分清體質、對症調理,就能讓寒氣散去、暖意回身。只要掌握以下五個小撇步,就能將「溫暖」從身體裡面養出來。
關元穴:氣的發電站,補元氣的第一要穴
位置:肚臍往下約三指寬的地方。
功能簡述:溫養全身、補氣固本、強化下腹部循環。
操作:每天晚上睡覺前約5到10分鐘,將雙掌相疊輕輕地放在此穴位上,輕輕地往左右交替繞圈,每10圈就換個方向。
中脘穴:養胃的中樞站,胃一暖、全身暖
位置:肚臍往上約四指寬的地方。
功能簡述:調理脾胃、促進消化、舒緩脹氣與胃痛。
操作:每天早上起床後,兩手臂向內抱圓、腋下打開,雙手中指輕輕抵住此穴,配合深呼吸5到10分鐘。
大椎穴:身體的開關,啟動陽氣與免疫力
位置:低頭時,脖子後面最高的那一節骨頭下方。
功能簡述:調節身體溫度、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
操作:早晚用熱毛巾敷在大椎處2~3分鐘,可幫助血液循環、減少肩頸僵硬。
茶飲:冰來薑
生薑2錢、參3錢、紅棗5顆,用水1200c.c.,煮滾10分鐘,分次慢飲。(喝完可再用熱水回沖)
藥膳:薑山薏改
乾薑2錢、山藥5錢、薏仁苡1,加半斤豬肋排,燉湯。一週一次。
資料提供:馬光中醫診所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20多年抗癌成功!陳月卿教你:「全食物」這樣吃,每天清除癌細胞
日本風月場所小姐的秘密:一個手法,讓男人在床上更有「活力」
其他人也在看

告別手腳冰冷!專家推薦「4大營養素」讓身體燃燒
天氣漸漸轉涼,許多人開始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對此,營養師張宜臻指出,想改善手腳冷吱吱,除應注意身體是否有其他疾病可能之外,日常應補充鐵、鎂、維生素B群以及維生素E等營養素,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問題。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冬天早上起不來?醫揭「5大原因」 出現這些狀況快去看醫生
冬天一到,很多病人都在門診說:「醫生,我最近早上好難醒,很怕冷?」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老實說,大部分情況根本不是「你怕冷」,而是你的身體,對於冬天 的冷氣,非常認真在執行我們生命的「原廠設定」!從血管到荷爾蒙,從體溫到大腦波,一到冷天,就集體嘗試恢復了原厰設定! 氣溫一降 你血管先「縮到不想理你」 人在受冷時,最先啟動的是 周邊血管收縮。皮膚、手腳的血管迅速縮小,讓血流往身體核心(心臟、肺、腦)集中,這是人體保住核心溫度的第一道防線。「周邊血管收縮+顫抖產熱」這是人類面對寒冷的基本反應。 冷環境下,不只是血管,連棕色脂肪、肌肉、心血管系統都會,一起往上場,這些生理反應,就是用不同方式幫你「省熱+生熱」,因為這種模式,你身體自然比較適合「活下來」,這個時候,反應的結果在行為上:你就不會一早上就會有精神抖擻,想去上班的。白話文就是,冬天早上你整個人懶洋洋,這是正常生理現象。身體把熱量,先拿去內在身體「保溫」你沒那麼多餘力,立刻跳下起床了! 為何冬天特別想賴床? 真正決定你醒不醒得來的,不是鬧鐘,是生理時鐘+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在「黑暗」的時候分泌,在「光照」下降低。冬天夜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男子頸部腫大竟是肺外結核!「盜汗、體重下降」是警訊
南投一名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就醫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患者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危險的迷思!服藥後喝酒「隔2小時也沒用」 藥師示警:嚴重恐引發休克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呂洪瑋/綜合報導不少民眾都有吃藥要避免飲酒的觀念,但部分人會誤以為服藥與飲酒只要「相隔2小時」就沒問題,但藥師提醒,此觀念是危險...
FTNN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冬季紅斑性狼瘡復發高峰!中醫師分享飲食與循環保健重點
紅斑性狼瘡常見於年輕女性,尤其冬天更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臉頰泛紅的情形,若一再誤認為只是天氣冷或氣血循環不佳,可能忽略背後病程變化。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提醒,冬季是紅斑性狼瘡容易波動的季節,因氣溫驟降會使表皮微血管收縮,造成末梢循環不良,不僅手腳容易腫脹、冰冷,甚至出現類似凍瘡的紅斑。而若在此時冬令進補,食用如麻油雞、薑母鴨、當歸鴨等溫燥食物,反而可能刺激體內熱象,讓原本穩定的情況再度惡化。手腳冰冷不一定只是天氣冷 需留意自體免疫徵兆賴睿昕中醫師分享,臨床上曾有位三十多歲女性,冬季感到四肢冰冷、疲憊感明顯,觀察到她指尖發紫、關節僵硬,原以為只是循環問題,後檢查才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因此賴睿昕中醫師提醒,若手腳冰冷伴隨關節疼痛、口腔潰瘍、不明原因發燒或臉部紅斑等,就要提高警覺,不一定只是末梢循環不佳。中醫觀點:體質差異會影響季節表現中醫典籍中,紅斑性狼瘡症候類似「陰陽毒」、「溫毒發斑」與「蝴蝶丹」。急性期常屬火熱偏盛,慢性期則以肝腎陰虛為主;冬季寒氣入體,熱毒易變寒而造成氣血運行卡滯。血滯氣阻者可考慮血府逐瘀類方以理氣化瘀;脾腎陽虛型可用腎氣丸補益腎氣。不過補益類藥物多偏溫燥,仍應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入冬手腳冷得像冰棒?中醫教你分辨是「火力不足」或「循環卡住」:5招升溫自救,每天暖回來
入冬後不少人開始「手像冰棒、腳像冰塊」,晚上躺在床上要先在被窩裡預熱一陣子才能睡著。亞灣馬光中醫診所藍涵鐘醫師提醒,手腳冰冷不只是天氣冷,而是身體在提醒你「循環有問題」或「體力不夠」,若分不清狀況,怎麼穿、怎麼補都暖不起來。
幸福熟齡 ・ 1 天前退休後健檢空窗期 檢查三關鍵
許多長者退休後,因為少了公司健檢的機會,加上自身對健康檢查抗拒或無感,反而成為「健檢空窗期」的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高齡者的健康狀況與年輕人不同,健檢項目不是做得多就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對,若忽略身體的幾大變化,可能錯過關鍵病徵、延誤治療時機。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剛吃飽又想吃?大腦一直在想食物? 醫揭「這因素」害的:不是嘴饞
面對天氣轉涼、以及即將而來的年末聚餐,大腦中想進食的念頭從未停歇,對於下定決心減重的族群而言可謂「如臨大敵」。若發現自己即使剛用完餐,大腦中仍充斥著「等一下要吃什麼?」、「我該不該吃甜點?」的拉扯性思緒,科學上將此現象稱之為「食物噪音」(Food Noise), 可說是不少減重者「卡關」的原因之一。 食物噪音和嘴饞有何不同? 打瘦瘦筆竟能讓雜念「關靜音」 診所院長陳君琳醫師受訪指出,食物噪音與單純的「嘴饞」(Craving)不同,是一種持續的、非特定的內心辯論與難以控制的侵入性思緒,例如「我吃這個健康嗎?」、「蛋白質夠不夠?」、「還是明天再吃?」;嘴饞則是針對「特定食物」的強烈渴望,例如深夜滑到美食短影音、內心產生「我現在非常想吃炸物」的強烈衝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值秋冬交替時節,氣溫下降會刺激「下視丘」,引發「生理性飢餓」(大腦想吃飽),目的是增加熱量攝取以維持體溫。再加上聚會、尾牙等慶祝事件頻繁,很有可能連帶導致「享樂型飢餓」(大腦想吃好),即便有飽足感仍想繼續進食,導致腦內的食物噪音越發明顯。談到食物噪音,首先可釐清何謂「CIRO模型」,也就是人體從接收訊號至產生飲食行為的完整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台人1年狂嗑近5億顆安眠藥!醫揭3大疾病隱憂「5族群」恐有罹癌風險
國人使用安眠類藥物逐年增加,年用量已近5億顆;令人關注的是,用藥族群已不再侷限於中老年人。醫師表示,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而且仍持續上升中,長期睡眠不足會使身體進入慢性發炎狀態,導致代謝與荷爾蒙調節失衡,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不過,若長期依賴傳統安眠藥物也有失智等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藍營擬修法保障中配參政 沈伯洋稱「緊急事態」:大罷免就說過
立法院國民團擬修《國籍法》保障中配參政權,同時將入籍年限自6年縮短至4年,引發討論。民進立委沈伯洋昨(24日)表示,國民打算開放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配參政已經算緊急事態,他早在立委大罷免期間就提出相關疑慮,但多數人並不在意。
鏡新聞 ・ 8 小時前
中日關係惡化 香港取消多場涉日交流活動
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停止與日本駐港總領事館的官方交流活動,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香港投資推廣署原定 18 日舉辦的一場企業交流活動,主辦方要求日本領事館人員不得出席,活動隨後宣告延期舉辦。
鉅亨網 ・ 9 小時前
頭暈、拉肚子、睡不好...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能不吃藥改善?醫師曝4件事比吃藥更重要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胃不舒服先找腸胃科、胸悶去心臟科、胸腔內科,做了一輪檢查都「還好」,醫師說吃點藥、休息就好,你卻還是頭暈、心悸、拉肚子、睡不好…最後被貼上一句:「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和焦慮、憂鬱有什麼關係?需要吃......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9 小時前痛風不是只痛腳!他腰痛一年才知「痛風石」長進脊椎,醫:愛吃●●要特別小心
49歲居住於臺東的張先生,過去一年多飽受腰痛與右腳麻痛困擾,尤其夜晚常痛到睡不著,隨著疼痛逐漸加劇,就診檢查發現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合併脊椎解離的問題,在進行脊椎微創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張先生的脊椎關節內竟布滿「痛風石」,這正是造成異常劇痛的原因。張先生回憶,一年多前開始出現腰痛與腳麻情形,「有時痛、......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9 小時前
享年56歲!黃志明泰國嚴重車禍亡 親友悲慟證實:遺體將運回大馬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藝人黄志明(PaulWong)是馬來西亞娛樂活動界重量級幕後推手、演唱會企劃人,不料昨(24)日其家屬證實,黃志明在泰國發生...
FTNN新聞網 ・ 4 小時前桌球》17歲郭冠宏再度貢獻2勝 台灣隊粉碎中國隊U19男團5連霸美夢
今年六月底,17歲小將郭冠宏從中國隊手中拿下2勝,但台灣隊在2025年亞洲青少年桌球錦標賽男子團體4強賽,仍以2:3落敗,無緣爭冠;今晚郭冠宏在世界青少年錦標賽U19歲組男團8強賽,連續擊退李和宸、溫瑞博,再度貢獻2勝,終於率領台灣隊以3:1扳倒中國隊挺進4強。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經典賽》大谷翔平宣布出戰WBC 韓媒直言「我們是不是該放棄對日本的比賽了?」
洛杉磯道奇日籍球星大谷翔平,今天(25日)宣布將出戰2026第六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此消息一出,日本球迷為之振奮,但同組的韓國球迷卻是兩樣情,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更以「是否該放棄對戰日本的比賽」為題撰文,文中充分感受到韓國媒體對於經典賽的擔憂。
Yahoo奇摩運動 ・ 2 小時前
誰點的海陸大餐?服務生送錯崩潰「薪水都不夠賠...」 謝金燕一句話幫解決太霸氣
「姐姐」謝金燕雖已50歲仍又酷又辣,時常與網友分享生活,昨(23日)晚她透露近日出門用餐遇到服務生送錯餐,還是該店最貴套餐,讓服務生險些爆哭,但最後謝金燕的舉動超霸氣!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女星採訪到一半出事了!無預警失血「馬志翔出手救援」 記者會突中斷
開播廣受好評的大愛劇《我們六個》改編自駭人聽聞的「李月桂案」,近日將在華視播出,演員馬志翔和黃薇婷今(25)日出席餐敘,馬志翔劇中演出大渣男,與小三搞婚外情最後又被小三用電鍋砸死,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表示這陣子播岀之後壓力很大,因為害怕觀眾太入戲不敢出門,飾演大姐的黃薇婷坦言到現在還是不敢把劇看完,情緒激動到在記者會上突然流鼻血。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冬盟》台灣史上首次完封日本社會人 林振賢談一點可惜:年輕投手沒有企圖心搶先發
台灣海洋25日澄清湖球場4分差完封日本社會人,這是台灣球隊首次在AWB冬季聯盟完封日本社會人,總教練林振賢賽後受訪表示,「沒有打不敗的對手,通常自己被自己打敗,投手表現很好。」不過林振賢認為比較可惜之處是近年來年輕投手對於爭取先發的企圖心較低落,希望年輕選手要提升用球數與局數。
TSNA ・ 2 小時前
陸客不來!北海道景點擠爆 業者:台客超多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上旬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並祭出一連串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呼籲中國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旅遊。距離這項呼籲發布已超過10天,...
今日新聞NOWNEWS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