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一坐就睡、躺床卻完全睡不著?醫揭「真正原因」超中肯 很多人中招
有沒有這樣的夜晚——在客廳看劇時,眼皮才打兩下就睡著;可一回到床上,卻開始數羊、翻身、盯著天花板,甚至懷疑人生?沙發彷彿有催眠功能,床卻成了「反睡神器」。真有這麼玄嗎?
沙發的「溫柔陷阱」:放鬆無意識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在沙發上,人不會對自己說「我要睡覺」。那是一個用來放鬆、發呆、滑手機的地方。沒有壓力,睡意就自然流進來。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情境聯想」,大腦會記住每個場域的情緒標籤。
沙發的標籤是「放鬆」,床的標籤卻常被我們貼上「努力睡著」。有研究指出,人對睡眠環境的主觀感受——是否安全、舒適、安靜——會顯著影響入睡速度與睡眠品質
在一項刊登於《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當受試者對環境抱持「放鬆與安心」的感受時,其入睡時間明顯縮短,整夜覺醒次數也減少。這代表,環境帶來的情緒氛圍與心理暗示,可能比床的軟硬更重要。
同樣地,在《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的研究中也發現,居家睡眠環境的主觀品質(光線、溫度、噪音與安全感)與睡眠效率呈正相關。
換句話說,當我們覺得「這裡好安心」、「這個地方屬於我」,身體與大腦就會自動進入副交感神經的放鬆狀態。
床的詛咒:越想睡,越清醒
對失眠的人而言,床久而久之變成「戰場」。你越焦慮「今晚又睡不著怎麼辦」,交感神經越被點燃,心跳變快、腦波變急。睡眠被逼成一場任務,而不是自然的沉睡。
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的最新版指南中,刺激控制法(stimulus control)被列為一項建議治療選項,其內容確實包含「若無法入睡,離開床/臥室」。如果在床上超過15-20分鐘仍清醒,請起身離開房間,直到有睡意再回來。這叫「睡眠再制約法」。它的核心理念很簡單——讓大腦重新相信:床是夢的入口,不是焦慮的舞台。
沙發的秘密:被包圍的安全感
沙發的包覆感、略高的溫度、較窄的空間,會讓人本能地感到被「安全包圍」,這種微妙的安撫,讓副交感神經(掌管放鬆)啟動。同時,人體核心體溫下降、皮膚溫度上升,正是入睡的生理信號。
體溫變化是觸發睡意的重要開關。沙發剛好營造出這種「入夜前的溫柔坡度」,所以你才會在毫無防備中沈入夢裡。
想在床上,也能秒睡? 試試這3招
1、只把床留給睡覺與親密時光:別讓床變成追劇場、辦公桌。讓大腦重新學會:「床=放鬆」。
2、提前半小時調暗燈光,關掉螢幕:螢幕光線會誤導褪黑素分泌,關燈比吃安眠藥更有效。
3、睡不著,就別硬撐:起來做點無聊的小事——摺衣服、看紙本書。等真正有睡意,再回床上。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睡覺有一點聲音就醒?醫揭關鍵 睡前1習慣讓你睡更深
·一直失眠、半夜易醒?醫曝「床單顏色」恐是真兇 這3種最破壞睡眠
其他人也在看

出國「不辦網路」掀論戰 網友狂推1功能:超好用
生活中心/王靖慈報導出國不買網路是省錢嗎? 一名女網友近日分享了男友「出國奇葩行為」,指男友從不購買網路卡,只用免費Wi-Fi,即使兩人同遊國外,男友依然沒買,快最後原PO才幫忙下單網路卡,讓她感到十分無奈。
民視 ・ 1 天前
你的身體比嘴誠實!專家:壓力寫在血管與頭髮上
一位追蹤治療四年的患者,原本已改善腸胃、睡眠及體力問題,卻因父親過世後的遺產爭議,導致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出現血壓飆升、胸悶及白髮增多等症狀。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14歲學生突中風倒地!心臟竟藏7公分「炸彈」 醫搶救黃金10分鐘
一名14歲學生日前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聯新國際醫院,為迅速釐清病因,急診團隊緊急安排檢查,確定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栓塞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左心房還有近7公分的巨大黏液瘤,情況相當危險,所幸經治療後,並未留下後遺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失智第一徵兆不是健忘!醫示警「6大個性變化」注意 焦慮、易怒都算
你以為失智症是一開始忘東忘西?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真正的第一個裂縫,往往不是記憶,而是「個性先變」了!就像一盞燈泡,在變暗之前會先「忽明忽暗」。大腦也是——在記憶開始掉線前,它會用情緒與行為偷偷示警。 一個最常被忽略的徵兆:輕度行為障礙(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MBI) 有些長輩原本每天嘻嘻哈哈,突然變得沉默;有人原本很穩重,開始易怒、猜忌、焦慮;有些人沒什麼動力,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家屬常以為是:「他最近脾氣不好」、「年紀大了就是這樣」、「心情不好吧」。但科學告訴我們,這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最早、最早、最早的訊號。大型系統性回顧指出,有MBI的長者,即使記憶正常,大腦裡其實已經出現阿茲海默病變。包括: .類澱粉蛋白(Amyloid-β)沉積上升.tau蛋白病理改變.海馬體萎縮.神經絲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升高.管理情緒的邊緣系統出現異常 這些變化都比記憶衰退提早好多年發生。所以——脾氣變了,比健忘更值得警覺。 失智症的6大早期行為信號 以下每項若「新出現」且「持續 6 個月以上」都值得注意: 1、突然冷漠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日本近百歲奶奶健康長壽祕訣!持續50年早上必做1件事 活化大腦
日本奶奶玉置泰子近百歲仍身體十分健康,甚至還在公司上班!她曾分享自己健康百歲祕訣,除了均衡飲食外,每天早上必做1件事,以下是她的說明: 玉置泰子連續50年每天早上做瑜伽 我每天早晨練習瑜伽,至
健康2.0 ・ 7 小時前
「2類蔬菜」最髒!醫揭「除農藥秘訣」:吃香蕉、龍眼要先洗
不少人擔心蔬果洗不乾淨,農藥殘留可能危害健康。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蔬果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有助於解毒,但若未清洗乾淨,可能吃下農藥,建議選擇當季蔬果、以流動水清洗、向可靠通路購買、高溫烹煮,有助於避免攝入農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2025農曆十月運勢出爐:「這生肖」事業運大滑落 3生肖準備發大財
想發財千萬別錯過!2025農曆十月(國曆11/20~12/19)「補財庫」最強吉日即將到來!這個被稱為「小陽春」的開運月,是向水官大帝懺悔、扭轉運勢的絕佳時機。恭喜屬虎、龍、狗的朋友,本月運勢旺翻天!
健康2.0 ・ 7 小時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1 天前
缺工! 「機器人」取代手工刀削麵 顧客曝:口感相同
高雄、屏東部分麵館為解決嚴重缺工問題,引進機器人取代手工刀削麵師傅,甚至有業者開設全自動無人麵館!這些機器人能精準削麵,效率堪比40年資歷老師傅,顧客驚訝口感與人工無異。業者花10幾萬元引進機器人後,一人即可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大幅減輕人力負擔!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7 小時前

好市多「黑色購物週」Day2優惠曝!Dyson吹風機降800、65吋電視折1.29萬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年度盛事「黑色購物周Black Friday」今(24)天起連續7天登場,共計超過500件商品特價,總優惠金額突破百萬元,期間全門市提前至上午8點營業。業者稍早公開第二天、25日折扣品項,包括SAMSUNG 65吋電視折12900元、ASUS R7電競桌上型電腦現省9000元,SHARK 手提無線吸塵器現省2600元,還有DYSON吹風機也下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未來4年走大運!「3生肖」與財神結伴喜事環繞 想窮都難
狗:忠誠可靠,幸福美滿屬狗的人以誠實守信著稱,這份品格在未來4年將成為事業成功的堅實基石。服務行業、教育、諮詢等領域的朋友,憑藉專業能力與良好的口碑,容易贏得客戶的長期信任和合作機會,推動業務穩步向上,職業地位名聲漸起。家庭層面也會迎來更多和睦與溫暖,親人...
CTWANT ・ 1 天前
吃錯纖維如同「砂石車堵隧道」 恐讓便秘更嚴重!
許多人認為「便秘就是要多吃菜」,但這觀念可能錯誤!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若攝取錯誤類型的纖維,反而會讓腸道「變成停車場」,造成更嚴重的便秘問題。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逾54萬張中國赴日機票取消!傳日本飯店降價了 鬧區照樣人擠人?他揭真相:效果有限
近期日本與中國的關係緊張,中國呼籲公民減少赴日,傳出已有超過50萬張赴日機票被取消,網路上更有人發現最近日本的旅館出現降價的趨勢,可能與中國遊客減少有關。但也有人指出,大阪的心齋橋商店街這幾天一樣人山人海,旅日達人「林氏璧」翻出數據分析表示,就算把中國旅客的比例都拿掉,在鬧區會感受到人少的效果可能很有限。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首波低溫報到!入夜下探14度 「準天琴」挾雨影響半個台灣
北台灣今(25)日起明顯轉涼,首波低溫將在今晚到明晨報到,台南以北及宜蘭最低可下探14度。中央氣象署預報科長劉宇其表示,明晚至週四受熱帶性低氣壓外圍中高層雲系北移影響,北部、東半部、南部及中部山區都可能出現降雨。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七旬翁便秘「一天一半時間待馬桶」 竟7公分大腸癌塞腸子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雲林一名七旬老翁,日前開始出現腹脹、排便困難卻又頻頻有便意的狀況,一天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待在馬桶上,只能苦中作樂自嘲「還好家裡是坐式馬桶,不然一定會倒下去。」就醫才發現,罹患乙狀結腸癌,腫瘤約七公分,造成腸子幾乎完全阻塞,也導致他一進食就會肚子又脹又痛。 收治病人的雲林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譽耀表示,老翁是被家人...
匯流新聞網 ・ 4 小時前
1常見零食竟能降壞膽固醇、改善便祕、顧心血管!醫揭選購關鍵
當你嘴饞想吃點零食時,會選擇什麼?餅乾、洋芋片,還是堅果?醫師推薦一款零食,富含膳食纖維與抗發炎成分,日常適量攝取,有助降膽固醇及保養心血管,還能改善便祕、降低腸道發炎風險,替腸道打造一道天然防線。
健康2.0 ・ 7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偷吻女性友人雙峰辯遭硬塞 胸口唾液DNA與對話現「狼形」
1名吳姓男子於凌晨時約關係不錯的成年女性友人到他家聊天,女方先後服下5顆助眠藥說要睡覺,她在睡意朦朧中覺得吳男對她上下其手,隔天醒來發現衣衫不整,雙峰乳頭驗出有吳男唾液的DNA;吳男狡辯說是女方把雙峰塞到他的嘴巴。法官調查男方體型大於女方甚多及雙方對話等事證,認定吳男涉乘機猥褻罪。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