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長大就好?研究揭:家庭結構影響ADHD發展 隔代教養風險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孩子只是太調皮?等長大懂事就會比較好嗎?」其實沒那麼簡單!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江國樑醫師指出,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表現,與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密切相關。穩定、和諧、功能良好的家庭,能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兒童的神經發展更平衡;相對地,若家庭互動薄弱或照顧斷層,則可能增加心理與行為挑戰。江國樑醫師率領團隊分析近八萬名ADHD兒童健保大數據,並將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Children》,揭示「家庭結構」與「父母年齡」在兒童發展中的關鍵影響。
隔代教養若缺乏親子互動 孩子出現精神疾病機率較高
團隊將「隔代教養」定義為祖父母支付保費、且子女未與父母同住。研究結果顯示,這類孩子後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高於一般兒童。其中,人格障礙風險最高,高出9.23倍;躁鬱症約2.9倍、適應障礙則約2.2倍。江國樑醫師指出,雖然隔代教養能提供家庭支持,但若缺乏親子互動或教育觀念落差過大,孩子容易承受更高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情緒與人格發展。
雙親年齡兩端化 孩子出現躁鬱或自閉症機率也較高
若父親20歲以下者,其子女躁鬱症的發生機率為一般族群的3.58倍;母親20歲以下者,則約2倍。江國樑醫師說,年輕父母面臨經濟壓力、教養經驗不足及社會支持有限等問題,可能使孩子更容易出現情緒不穩與行為偏差問題。
而研究也指出,高齡母親(35歲以上)子女自閉症發生機率約高出1.5倍,語言發展遲緩比例也較高;高齡父親的子女同樣有自閉與語言遲緩傾向。江國樑醫師表示,這可能與年齡帶來的基因變化或遺傳風險有關,提醒社會應關注「父母年齡兩端化」對孩子神經發展的影響。
ADHD孩子不是愛搗蛋 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穩定成長
江國樑醫師強調,ADHD孩童不是故意搗蛋,而是需要被理解與支持神經發展狀況,家長與教育者要正視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若發現孩子情緒起伏明顯或行為失序,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江國樑醫師呼籲,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起點。唯有醫療、教育與社會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幫助ADHD孩子穩定成長,減少心理與行為風險。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考試不及格…醫師娘嘆小孩成績差難釋懷 網見年級傻眼:放過他
亞洲教育總是與「成績」脫不了關係。一位媽媽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小孩現在是私立雙語國小二年級,一年級時都有在全班前兩名,但日前考試有一科居然有好多題寫不完,結果不及格。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出生僅1408公克!早產兒靠「袋鼠式護理」救命 父母懷抱勝過藥物
一名體重僅1408公克的30週早產兒,經過專業醫療團隊照護,如今已健康成長至三歲半。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親餵與「袋鼠式護理」是早產兒照護的關鍵,父母的懷抱就像神奇良方,能幫助寶寶更穩定成長。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普發1萬變兩代戰爭!醫提醒:親子須溝通
[NOWnews今日新聞]政府普發1萬元首批「登記入帳」本月12日入帳,「ATM領現」則於今(17)日開跑,精神科醫師林博臨床觀察,近期門診發現有不少家庭因這筆1萬元與青少年子女鬧翻,父母覺得小孩錢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防蛀策略睡前刷牙後不再進食 孩子這年紀前需父母補刷
孩子到了睡前總是鬧著不想刷牙嗎?許多家長一時心軟想著「算了吧,就放過這一次」,但每一次這樣的讓步,其實都讓蛀牙菌多了一次攻擊牙齒的機會。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林君鴻指出,學齡前是牙齒健康的關鍵期,而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次刷牙,正是入睡前那幾分鐘。
NOW健康 ・ 12 小時前
71歲張善政累了?「只做一任市長」私下對話瘋傳 本人鬆口曝下一步
2026大選倒數一年,除了台北市長蔣萬安之外,桃園市長張善政也將尋求連任,鞏固國民地方版圖;針對流傳消息指出,張善政私下坦承「只做一任」的情況,張善政今(17)日赴桃園市議會備詢時嚴正否認,重申只要市民支持,一定會爭取連任。國民議員凌濤、林政賢質詢時指出,張善政帶領桃園市政府的這3年來,鐵路地下化、智慧城市轉型都是有目共睹的政績,民調滿意度更是突破七成......
風傳媒 ・ 1 小時前
停車起爭執!屏東男子毆打鴨肉店女店員 警方出手了
【記者凃建豐/屏東報導】昨(15)日19時15分屏東市建豐路某鴨肉店前發生糾紛,一名男子疑持木製武士刀造型棍棒攻擊店家員工,男子母親一直勸阻,男子放下木劍後,又多次徒手攻擊女員工。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以為只是累?夜間盜汗、牙齦出血…當心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醫示警6症狀:60+熟齡族最常見血癌
藝人沈玉琳日前證實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引起社會關注。急性白血病進展迅速,治療必須與時間賽跑;相較之下,另一種「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病程較緩慢,但仍是65歲以上長者最常見的血癌之一。特別是當病人帶有某些基因變異時,傳統化療常常力有未逮,這時候標靶藥物就成了關鍵選擇。
幸福熟齡 ・ 5 小時前
瘀青後怎麼辦?冰敷還是熱敷?這些藥物成分有助舒緩瘀青
作者 / 張中維藥師瘀青是由於皮下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至皮膚下的組織,最初會呈現紅色,接著轉為藍紫、綠色,最後轉為黃色,並在一至兩週內逐漸消退。瘀青的產生通常是外力撞擊所引起,例如跌倒、碰撞等。不過,有些人即使未受到明顯撞擊,也容易出現瘀青,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血小板功能異常或數量不足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使用抗凝血藥物(如:aspirin、warfarin、heparin)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當瘀青反覆發作或持續不退,就有必要尋求醫師進一步檢查,排除潛在健康問題。撞到後第一時間的處理原則:前兩天冰敷,三天後再熱敷面對剛出現的瘀青,許多人直覺會熱敷舒緩,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可能讓情況更嚴重。急性期(受傷後 48 小時內):冰敷為主冰敷能夠讓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與腫脹,建議的冰敷方式如下:每 1~2 小時冰敷一次,每次約 15 分鐘使用冰袋並以毛巾隔開避免凍傷次急性期(48 小時後):溫敷助循環當皮下出血已穩定,可透過溫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血塊吸收,建議:使用熱毛巾或熱敷袋,一天數次,每次 15 分鐘搭配抬高患部,有助於靜脈回流,減輕腫脹藥物治療能夠幫助治療瘀青嗎?常見瘀青用藥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7 小時前
把握機會!全聯限時2天祭優惠 衛生紙、餅乾買一送一
全聯福利中心推出LINE官方好友專屬優惠,15日、16日限時兩天提供四款民生用品買一送一,包括桂格高麗人蔘滋補液、好麗友O'RICE米餅、雀巢美祿可可球及Scott可麗舒3層柔厚抽取衛生紙等商品,消費者需出示折價券條碼才能享有優惠。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普發一萬17日開放ATM領現 超商出手助攻!憑小白單咖啡6折
普發一萬元自11月17日起正式開放ATM領現,便利商店成為許多消費者取得現金與補充生活物資的主要場域。OKmart統計,過往民生利多政策(如補助、普發、生活補貼等)均能使門市人流明顯上升,平均增幅約在一成以上;本次補助釋出後,全台門市出現相同趨勢,帶動生活補給、飲品與鮮食等品類成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中男倒「知名打卡復古超商騎樓」亡…死者身分曝光
台中市中區昨(15)日發生一名男子倒臥街頭身亡的案件。不少熱心民眾當時看到該名男子躺在某便利商店騎樓下、一動也不動,驚覺有異,隨即報警;救護人員到場後,確認該名男子已經明顯死亡、未送醫。據了解,男子倒臥的便利商店是知名的拍照打卡聖地,而死者的身分也曝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與周杰倫聚會被民眾感動 山下智久讚台灣是「好吃的味道」
去年周杰倫大巨蛋演唱會時,山下智久到場力挺,才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好交情,山下智久說先前來台北時,周杰倫帶他去喝咖啡,雖然被民眾認出,但大家都很體貼沒來打擾。山下智久也說周杰倫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前輩,在對方身上學到很多事情,希望之後有機會能在音樂上合作。明年山...
CTWANT ・ 2 天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9 分鐘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23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吃飯皇帝大!腸胃權威吳明賢拒絕「邊吃便當邊開會」:靠三好一心養生,曝最推薦早餐水果
臺灣成年人當中,約有15%會得到潰瘍。早年醫界普遍認為胃潰瘍與壓力、飲食或體質有關,直至1980年代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透過篩檢與治療,大幅降低國人胃潰瘍與胃癌發生率。國際胃腸科權威吳明賢指出,許多人仰賴胃藥舒緩胃痛、胃脹氣等毛病,其實該檢討的是飲食習慣:「你有沒有好好吃飯?」身為腸胃科醫師,他給大家最好的建議就是「寧可把食物當藥物吃,也不要把藥物當作食物吃」。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
少吃多動也沒用?她半年胖6公斤好冤枉!醫揭「圍更年期」真相:10招穩胰島素、甩脂不復胖
台灣女性平均約在50至53歲左右進入更年期,但往往步入40歲、尚未停經之前,就會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身心疲憊、變胖加速,甚至「少吃多動」的減重鐵律都不適用,堪稱是女性特別辛苦的時期。減重醫師鄧雯心指出,這段時間被稱為「圍更年期」(Perimenopause),是女性由生育年齡過渡到停經的自然階段,涵蓋未完全停經、但已有熱潮紅、情緒起伏、失眠與掉髮等更年期症狀,或是剛停經1~2年的女性。處在這個階段的女性或許會覺得「呼吸也會胖」,但其實重點不是「少吃」,而是「吃對」。面對失控的體重、體脂肪與腰圍,她建議10要點管控飲食,包括餐與餐之間空腹、每天至少喝2000c.c.純水、咖啡盡量控制在1~2杯、避免奶製品等。持之以恆,就能健康瘦下來。
幸福熟齡 ・ 1 天前
血液如檸檬汁!他自行停用胰島素 血糖飆至850險喪命
一名54歲男子因工作忙碌壓力大,自行停用胰島素一週,結果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至850 mg/dL,為正常值的8.5倍,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高滲高血糖狀態。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