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言論為何觸怒中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為日本右翼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後,外界雖然普遍預期中日關系可能趨於惡化,但惡化來得如此之早,以如此方式被高市本人親手點燃,仍出乎絕大多數人的判斷。11月7日,高市在國會答辯中聲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日本在台海沖突中可能采取武力介入。這番言論隨即點燃中國的強烈反應。從反應的速度、覆蓋面到強度看,它顯然不屬於例行的外交摩擦,而是在短時間內觸動了中國政治體系中多條高度敏感的紅線,並觸及中日關系深層結構矛盾的臨界點。
過去幾天裡,中國對高市的批判力度絲毫不減。外交系統連續發聲,並罕見以“奉示約見”的方式向日本外務省提出抗議——這一措辭在中日外交史上幾乎從未出現過,它本身就意味著事件已被北京認定為准政治危機。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等核心喉舌密集刊發強硬措辭的評論性文章,警告日本不要在台灣問題上誤判形勢。社會層面,文旅部與教育部也先後發布提醒,要求游客和留學生“近期避免前往日本”。軍事上,海警明顯加強在釣魚島海域的巡航力度,解放軍宣布在黃海舉行實彈演訓,演訓位置靠近日本方向。
北京顯然還會有進一步的施壓動作。所有跡象都指向一點:北京不會輕易放過日本,除非高市以某種形式收回她的言論——但目前高市及日本政府均明確表示不會收回。
有人或許認為,高市是在回應一個“假設性問題”——正如她事後解釋的那樣,她並不是要武力保台,而是強調台灣穩定關系到日本的海上航道安全。如果中國武力封鎖台灣將影響日本的能源運輸和對外貿易,日本因此必須有所反應。然而,北京顯然不會接受這種解釋。在北京的理解中,高市以首相身份所發表的言論,是對中國內政的赤裸裸干涉,而且她的表述在四個方面跨越了中國最不能觸碰的紅線。
高市一句話同時踩中中國的四條紅線
第一道紅線:挑戰“一中原則”,暗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觸及核心利益
外界往往把“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視為日本保守勢力的慣常表述,但高市這次的說法比過去任何一次都更明確、更具“國家立場”性質。首先是她的首相身份——以往安倍、麻生這種發言均是在卸任後;其次,她是在日本國會這樣一個國家權力場域表達,而不是在內會議或媒體訪談。
這番話對北京來說包含兩層政治含義:
其一,她公開否定1972年中日建交的政治基礎。中日聯合聲明及此後的四個政治文件明確規定,日本“充分理解並尊重中國關於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高市的言論完全背離這一立場,在北京看來,這是對“一中原則”的直接挑戰,已超出外交分歧的範疇。
其二,她表明日本將在中國統一問題上由“可能協助美國”變為“主動介入”。若日本將台灣視為自身“存亡危機事態”,其法律後果等同於允許自衛隊在台灣問題上采取武力行動,阻擾中國的統一。這在北京的戰略判斷中,不亞於日本對台政策的根本性轉向。
從中國的反應來看,高市觸及的是中國對台政策的核心關切,而不是表面層的觀點沖突。
第二道紅線:激活侵略史的集體記憶,引發北京對日本軍國主義回潮的警覺
高市不是簡單重復“台灣有事”的口號,而是將其提升至“存亡危機事態”的層級。這個表述在日本國內具有明確的軍事動員含義,也非常容易喚起中國社會和政治層面對日本歷史的敏感記憶。對北京來說,歷史記憶不是情緒包袱,而是現實政策的一部分。
日本當年發動七七事變以及對美國的太平洋戰爭,都以“國家存亡受到威脅”為借口。高市此番說法在中國輿論中迅速被等同為“日本右翼借台灣問題重新包裝舊的戰略動員框架”,強化了中國的疑慮:以高市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是否正在設法重啟武力干涉中國事務的道路,復活日本軍國主義,從而在中國統一台灣時,不惜武力保台,和中國一戰?
延申閱讀:日本是因為原子彈而投降的嗎?
這一點在北京並非情緒化反應,而是基於現實政治格局的判斷。過去幾年,日本右翼確實不斷通過台灣議題突破“戰後體制”限制,高市既是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也一直采取行動推動日本與台灣的政治接觸:主動會見台灣政要,高調授勳謝長廷,上台後立即發表如此刺激性的涉台言論。北京因此相信,高市的言論是蓄謀戰略布局的一部分,而非即興發言。
在這樣的框架下,北京所警惕的不是一句話本身,而是日本可能正在醞釀一套“借台灣問題解禁自衛隊,實現國家正常化”的路線圖。
第三道紅線:在習近平面前承諾穩定,回國即挑釁,被視為蓄意背刺和政治羞辱
這一點外界極少討論,北京更不會提,因為涉及習的政治權威,但實際上是最能解釋北京如此激烈的一個原因。
在釜山中日峰會上,高市向習近平作出承諾——希望穩定雙邊關系,堅持1972年的建交立場。但回到國內才一周,她便在國會發表了與承諾完全相反的表述。對中國最高領導人而言,這種“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的行為不僅是外交上的無誠意,更觸及政治權威本身。
“奉示約見”這一外交措辭正可說明問題的敏感性和嚴峻性。
在中國外交體系中,這意味著交涉指令來自更高層級,甚至是習近平本人,而不是外交部的正常業務操作;這類詞匯一般只在領袖認為“必須掙回面子”的事情上才會出現。
對任何中國領導人來說,外國領導人這樣前後不一的言行,在中國政治語境中等同於對最高領導人權威的挑戰,而對擁有高度權威的習近平,對其個人政治尊嚴的觸犯尤其不能容忍。北京對高市的憤怒在相當程度上是對這種“背刺”的反應,而非單純的政策分歧。
第四道紅線:破壞中國對外威懾的示範效應,推動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
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一個根本目標,是保持問題的“可控性”,並防止其被國際化。如果日本首相在國會層面公開宣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北京卻反應溫和,那麼西方國家必然會認為,可以用類似語言突破“一中”政策的限制。
實際上,英國議會部分成員已經多次提出類似表述;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歐盟體系,都有可能將日本的做法視為“可模仿的範本”。這正是北京最擔心的局面:台灣問題從當前的中美間角力,變成廣泛的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多邊對抗。未來西方國家甚至個別非西方國家也可以按這個方式公開支持台灣,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就會被踩破。
北京絕不可能容許日本成為“示範效應”的源頭,因此必須強硬回應,以阻斷台灣問題國際化的鏈式反應。
北京的反制力度大概率不會下降
對高市本人而言,她可能認為自己只是延續日本政府數年來在涉台議題上的立場。但她似乎忽略了政治語言的效果取決於三個關鍵變量:說話者是誰、在哪裡說、在什麼國際結構下說。她既是日本首相,又是在國會發言,且是在剛向習近平作出承諾的背景下發表這番言論,同時日本右翼勢力正全力推動所謂“國家正常化”。結果便是,她一句話同時踩中了中國的主權紅線、歷史紅線、政治權威紅線和戰略紅線。
任一條紅線都可能引發北京的強烈反應,四條紅線疊加,北京的回應只會更為系統、更為堅決。
未來幾周,北京的反制力度大概率不會下降,而會繼續升級。若高市堅持不收回言論,中日關系將很可能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陷入一個難以逆轉的新階段。
接下來真正值得觀察的,不僅是北京的反制動作,還包括日本國內是否會因高市的冒進而出現政策層面的分歧。如果日本內部的安全政策路線因此右移,中日關系的長期走向可能比目前所呈現的更加復雜。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志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鄧聿文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有事」反應激烈 分析:觸犯習近平政治權威
(中央社台北18日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引起中日關係緊張。旅美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指出,最能解釋北京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為觸犯政治權威,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感到背刺與政治羞辱,「必須掙回面子」。
中央社 ・ 1 天前中國報復高市早苗挺台 韓媒:習近平面子問題 最高層拍板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時的「台灣有事」發言,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接連採取一連串報復行動,兩國關係迅速惡化。南韓「朝鮮日報」17日報導,日中關係正走向建交53年來的最差境況。報導指出,這次衝突之所以更加罕見,是因為高市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甫於上月底在南韓慶州重申「戰略互惠關係」,不料半個多月後,情況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高市早苗挺台「遭中強硬報復」!韓媒:習近平面子問題
國際中心/于士宸報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延續前日相安倍晉三路線,先前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一說,挺台立場堅定;而此舉讓中國外交部直跳腳,14日急發聲呼籲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引起雙方關係緊張。對此,南韓《朝鮮日報》指出,中日關係正走向建交53年來的最糟境況,而「習近平的面子」也被視為中國強硬攻擊的原因之一。
民視 ・ 1 天前東吳課程融入雲端服務技術 助學生考取國際證照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8日電)東吳大學資管系舉辦專題講座,邀企業團隊分享全球雲端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系上也將雲端服務技術納入大四核心課程,助力學生考取國際雲端證照。
中央社 ・ 1 天前日成長戰略大臣城內實稱,將密切關注長期殖利率走勢和金融市場動態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成長戰略大臣城內實表示,日本長期債券殖利率是由市場根據多種因素決定的。城內實週二在東京向媒體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長期殖利率走勢和金融市場動態。城內實拒絕評論首相高市早苗即將推出經濟方案的規模。不過,他表示,將會密切關注中國針對日本的措施對宏觀經濟的任何影響。城內實指出,現在評論這種影響可能朝那個方向發展還為時過早。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台灣有事」踩中國4條紅線!專家:習近平視為政治羞辱
國際中心/張予柔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提及「台灣有事」,語氣強硬、立場明確,引起中國強烈不滿,中日的關係也變的緊繃。旅美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指出,北京反應之所以如此激烈,並非單純因觸及敏感議題,而是踩中中國政治文化中最不能挑戰的部分「最高領導人的面子與權威」。他形容,高市此言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形同「背刺與政治羞辱」,因此北京必須掙回面子。
民視 ・ 1 天前
閃兵集團喊冤只收260萬!王大陸出庭交代「360萬去處」 給錢方式、地點全說了
[FTNN新聞網]記者吳雨婕/綜合報導王大陸涉嫌以360萬透過「閃兵集團」主嫌陳志明偽造假體檢閃兵,不過閃兵失敗,日前依舊服了替代役,新北地院今(18)日傳喚...
FTNN新聞網 ・ 1 天前聯合國通過美版加薩20點計劃 川普將成立過渡機構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主導的加薩和平「20點計劃」,授權在加薩成立過渡治理機構、部署國際穩定部隊,接管戰後重建與去軍事化。此決議被視為推動加薩和平進程關鍵一步,並重新開啟巴勒斯坦自決與建國的討論。
德國之聲 ・ 1 天前北京為何對高市談話反應如此強烈?專家:踩中羞辱習近平紅線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言論引發中國異乎尋常的強烈反應,旅美大陸政治評論員鄧聿文分析,高市此番言論同時踩上中國大陸...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F-35賣不得 猶太復國組織警告川普:沙烏地與中國的軍事關係急劇升溫
美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Zionist Organization of America, ZOA)在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賓.薩勒曼即將訪美前夕,公開向川普政府發出強烈譴責與警告,指美國正計畫批准向沙烏地出售最先進的F-35匿蹤戰機,此舉將直接違反美國法律規定的「以色列質化軍事優勢」(Qualitative Military Edge, QME),並讓極度......
風傳媒 ・ 1 天前

館長遭毀滅式爆料! 四叉貓曝「直播抖內金額」 網傻眼:越罵越賺
「館長」陳之漢近日爆發爭議,他被元老級員工爆料涉及性騷、收中國資金等指控,社會輿論一時沸騰,但根據網紅「四叉貓」(劉宇)透露,館長在事件爆發後短短3天內,抖內收入合計超過20萬元,意外掀起網友熱議。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高市早苗挺台「為何被中國強硬報復?」 韓媒:為習近平面子問題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有事」表態力挺台灣,遭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嗆聲:「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中日外交關係受到嚴重影響。中國採取一連串報復措施,不僅發布旅遊警示,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還於17日起連續3天在黃海中部實施實彈射擊,及18日至25日,一連8天在黃海南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等。對此,韓媒《朝鮮日報》點出背後原因,為了「習近平的面子問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年底新股申購熱潮啟動 永豐金證券推「智慧申購」
普發1萬元陸續進帳,市場資金動能也持續增溫,台股2025年在AI 與科技雙引擎驅動下,投資人除了關注指數行情外,也積極參與年底「新股申購」熱潮,期盼透過抽籤機會再添進帳小確幸。為落實普惠金融並打造更優質金融服務,券商科技領頭羊永豐金證券聆聽用戶的需求,於今年重磅推出的「智慧申購」功能,解決股民因忙碌錯過抽籤時機的痛點。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口角演變拳腳相向! 17歲女無照又酒駕 當街毆打同性伴侶
社會中心/莊立誠 胡崇恩 新北報導新北市土城區,週日晚上11點多,一名17歲的顏姓女子,不僅無照騎車,還酒駕上路。她當時載著16歲的女友,行經中華路一段時,倆人爆發口角,當街大打出手,巨大聲響,驚動附近民眾。警方獲報到場,兩人的情緒,都還是相當激動。
民視 ・ 1 天前

北台灣整天濕冷! 今晨新北石門最低溫僅16度、晚上各地溫度再下降
[Newtalk新聞] 今(18)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氣溫逐漸下降,中央氣象署指出,整日溫度介於16至19度,感受濕冷;中部及花東清晨低溫為19、20度,高溫也略下降到22至24度,而南部天氣變化仍不大,清晨為20、21度,高溫為27、28度,不過到晚上各地溫度會再下降。 今日平地最低溫出現在馬祖測站,今晨6點15分測得15.1度,台灣本島平地最低溫則出現在新北市石門區的富貴角測站,今晨6點6分時測得16度。降雨方面,今日迎風面水氣偏多,桃園以北及宜蘭為陰雨的天氣,尤其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較持續、明顯,有局部大雨。竹苗、花東及恆春半島則有零星降雨機率,而中南部地區仍為多雲到晴。 空氣品質部分,竹苗、宜蘭及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中部、高屏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雲嘉南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週三中部以北及宜花天氣明顯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水氣逐漸減少,北部、宜花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雨,台東及恆春半島亦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 週三低溫方面中部以北、宜蘭及金門15至17度,南部、花東及澎湖17至18度,馬祖12度;高溫預測北部及宜蘭1
新頭殼 ・ 1 天前
高市早苗台灣言論與中日外交風波:中國旅遊警示會給日本帶來甚麼?
中國持續抗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及台灣安全的言論,對日本頒布旅遊禁令。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大陸赴日遊客可能急減60%。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傳高市政權對中國無溝通管道 對立恐長期化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台灣有事」的發言,引發中國強烈不滿。在中國對日本加強經濟施壓之際,日中兩國外務省的局長級官員在北京面對面展開會談,也未能達成共識。有日本外務省高層表示,...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
小野田紀美警示應驗!中國不只禁海鮮 恢復和牛進口談判也喊卡
日本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再度緊繃。中國政府不只禁觀光,今(19日)正式透過外交管道通知日本,將重新停止日本水產物輸入,理由表面上是「需評估福島處理水監測」,但日方普遍認為,此舉與高市早苗首相日前在國會提及「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的答辯息息相關,疑似為報復性反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