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釀腦中風!66歲男「突頭暈走不穩」竟腦幹梗塞
一名66歲許先生今年初寒流來襲時,起床後感覺頭暈但不以為意,仍前往教堂參加活動。教友發現他走路不穩,休息後仍未改善,陪同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腦幹梗塞性腦中風。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內科吳宇軒醫師表示,許先生是虔誠基督徒,身材高壯,雖有三高病史但病況穩定,平時注重飲食養生且固定登山健行。去年從公司卸下主管職務後積極投入教堂志工行列,不但參與課後輔導班課輔工作,每月還舉辦學子戶外教學活動,深受教會學子尊敬,未料一個寒流竟造成腦中風。
吳宇軒指出,患者到院時並無臉歪嘴斜、半邊偏癱、講話口齒不清等典型腦中風症狀,但出現走路不穩的情形。經神經理學檢查,並無手腳無力、言語不清與視力複視問題,但小腦神經功能測試卻發現右側辨識距離不良,懷疑小腦或腦幹中風,住院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果然發現腦幹右側、延腦外側出現明顯梗塞。
幸好梗塞面積不大,經啟動「腦中風團隊一站式治療」,神經內科給予抗血栓藥物治療,確定腦梗塞狀況緩解後,一週後轉入復健病房,住院復健期間同時接受中醫針灸科治療,住院兩個月後順利出院,目前病況穩定,持續門診追蹤中。
「每年秋冬季節交替之際,門診患者明顯增加2成。」吳宇軒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十大死因統計說明,包含腦中風在內的腦血管疾病為10大死因第4名,僅次於癌症,每年都奪走上萬人的性命,因為腦中風的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太疲倦,延誤黃金治療期造成遺憾。
吳宇軒提醒,最近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除了三高患者定期服藥,也要注意出門前戴口罩、圍巾、帽子加強保暖,避免冷空氣造成血管收縮,增加腦阻塞或腦出血的中風機率。
吳宇軒也提出初期腦中風徵兆口訣「befast」,包括「belance突然失去平衡走路不穩」、「eye突發性視力模糊或複視」、「face突然臉歪嘴斜」、「arm突然單側手腳無力」、「speech突然口齒不清或無法言語」、「time出現上述五種症狀之一就記下發病時間,立即送醫並告知醫師」,目前血栓溶解劑黃金治療期為發病後4.5小時內,希望大家對中風有基本認識,可以及時送醫接受治療,避免遺憾。
延伸閱讀
北港媽祖南巡唯一破例!腦麻兒獲准鑽轎 母親跪地哭泣
資深副總帶機密投靠英特爾台積電不吭聲? 專家:不能說的秘密
北士科T17、T18解約進度 新壽:下午開臨時董事會
其他人也在看

天冷不保暖意外恐上門!醫授6招遠離「心臟猝死」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冷空氣持續南下,氣溫下降,天一冷就忍不住流鼻水、打噴嚏,醫師黃軒提醒,這不是小感冒,而是可能引發心臟猝死的警訊!若是加上平時熬夜、抽菸壞習慣,更不巧有高血壓、心臟病史,更要注意,小心急性心血管死亡找上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3 小時前衛福部修特管辦法杜絕「直美」 醫美界憂醫師失業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沈佩瑤台北21日電)衛福部預告修法杜絕「直美」亂象,執業醫師也得補訓。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憂衝擊醫美診所,恐造成部分醫師失業。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表示,分級管理是為確保病人權益。
中央社 ・ 2 小時前
冬天迎腦中風高峰期!醫示警6類人:清晨、深夜最危險
陳彥秀指出,根據臨床觀察,冬季清晨與深夜是腦中風最常見的發作時段,這時氣溫最低,血管收縮劇烈,血壓突然升高,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或阻塞,「許多患者在半夜或起床後發作,若沒有及時發現,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就可能導致嚴重後遺症。」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壓、...
CTWANT ・ 1 天前
生育首胎年齡平均逾31歲! 高齡懷孕母嬰風險同步上升
根據統計,我國35歲以上產婦占全體產婦3成以上。國民健康署指出,女性在35歲以後、男性40歲以後,懷孕與胎兒健康風險皆顯著上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妊娠併發症等。即便透過凍卵等科技手段,亦無法避免高齡懷孕帶來的身體風險。因此,呼籲國人把握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生育計畫,若有試管嬰兒療程的需求,亦可善用最新「人工生殖補助3.0」方案,減輕生育負擔。
NOW健康 ・ 3 小時前
加權指數跌破季線 3種資金避風港誰最合適
台北股市十一月以來,加權指數下跌了1798點,跌幅6.37%,一口氣從歷史高點28554跌到了季線26470之下!店頭市場也很慘,櫃檯指數十一月以來跌幅6.94%,直接跌破了半年線246.78。
陳唯泰|Yahoo專欄作家 ・ 2 小時前利用晚上睡覺時腹膜透析 衝擊較小 如常生活
四十三歲住埔心鄉的黃女士在三個月前因天旋地轉的頭暈,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經一連串檢查竟是末期腎臟病,無奈接受洗腎,她選擇血液透析,卻又難以兼顧工作,再改成腹膜透析。她表示,腹膜透析沒有打亂她的生活節奏,還是能如常生活。彰化醫院副院長陳殷正表示,腹膜透析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時完成洗腎,時間彈性,對於生活的衝擊較小,也比較可以兼顧工作。陳殷正昨(二十)日表示,一般的洗腎患者大部分透過血液透析,每週到醫療院所三次,使用機器交換毒素和水分,另一種洗腎方式是腹膜透析,自行在家操作導管清潔及透析藥水進入腹腔,交換毒素和水分後再將藥水引流出來,大部分人會不放心自己的操作過程,所以大多選擇血液透析,但腹膜透析可自行決定洗腎時間,越來越多人採用。最重要的是「醫病共享決策」,洗腎者也是決策者 ...
台灣新生報 ・ 21 小時前
一堆人都忽視!出現5症狀恐是「沉默殺手」找上門 早餐吃不下也要留意
直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被認定為「沉默」的器官,直到癌症發展到晚期才會出現明顯異常,不過,其實避免大腸癌有方法,若在醒來後的第二天早晨,遇到一些奇怪症狀就務必留意了,它們是「警告信號」,千萬別忽視。
鏡報 ・ 3 小時前
高醫舉辦「呼吸健康週」活動 守護全民呼吸健康
為響應「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WorldCOPDDay)」及秋冬流感高峰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於十九至廿一日舉辦「呼吸健康週」活動,以「呼吸健康,一氣呵成」為主題,結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與流感防治兩大重點,透過互動展覽、專題講座與現場衛教諮詢,喚起全民對呼吸健康的重視,強調「早期預防、積極治療、持續管理」的重要性。(見圖)高醫今(廿一)日說明,每年十一月第三個星期三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WorldCOPDDay)」,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阻塞」,是一種因呼吸道長期發炎所導致的慢性肺部疾病,可透過早期診斷與持續治療,有效延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高醫洪會洋醫師提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慢性阻塞性肺病位居全球十大死因第四位,與肺炎、肺 ...
台灣新生報 ・ 3 小時前
吸血產業?北市議員爆網路抽血詐騙 衛局:接獲陳情後已開罰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昨(20)於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指出,網路上有組織以醫療儀器實驗為由,向民眾非法抽血。他調查後發現,以形成「地下吸血產業鏈」,衛生局卻稱「這是中央職責」,後又說無法認定是否違法。「從5月陳情到現在11月,整整半年過去了!」張斯綱強調,事發地就在台北,衛生局責無旁貸。張斯綱呼籲,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高爾夫》利夫軍團席捲沙烏地國際賽,蘇拉特連兩天領先群雄
【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 圖提供/Asian Tour】今年的LIV Team Championship Michigan(密西根利夫團體錦標賽)的冠軍隊Leg
羅開Golf 頻道 ・ 3 小時前
診所做高風險醫美須經評鑑 衛福部邀醫學會討論 (圖)
衛福部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醫美醫師須完成PGY訓練,且醫美診所執行高風險手術,必須通過評鑑。衛福部長石崇良21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已請醫事司邀集相關學會溝通,預計下週開會討論。
中央社 ・ 3 小時前河濱縣本季首現流感致死 衛生官員促打疫苗
南加內陸河濱縣公共衛生局20日表示,西河濱縣一名年長居民成為今年流感季首例通報的與流感相關死亡病例,衛生官員呼籲民眾及早...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4 小時前「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之說 缺證據支持」CDC官網改說法 引發批評
疾病防治中心(CDC)官網19日修改內容,稱「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之說欠缺證據支持」,激怒許多公共衛生及自閉症專家、引發多...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4 小時前
身體會「記仇」!血糖回穩心衰竭風險仍在 掌握糖尿病前期5警訊做好預防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界糖尿病日」就是期望大家更專注這項慢性病。現在有研究指出,即使成功逆轉糖尿病、血糖控制穩定、甚至停藥,仍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最新研究,只要曾罹患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尤其肥胖是導致心臟衰竭的重要關鍵。 肥胖是心臟衰竭的關鍵 周建安指出,刊登於《Circulation》期刊的瑞典研究,分析了超過6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及260萬名健康對照者,追蹤長達20年。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若能良好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確實能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但「心臟衰竭」仍是例外,肥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進一步發現,光是體重過重,就可解釋糖尿病患者約三成的心臟衰竭風險。這是因為脂肪組織會釋放發炎因子,使心臟與血管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綜述指出,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壓力會在細胞中留下「代謝記憶」,即使血糖回到正常,細胞仍持續受損,導致心臟衰竭風險無法完全消除。 5個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
小三考題「1897-392」接近什麼數? 眾人「答1500」秒錯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有多難?家長抱怨,要學生判斷1897-392會最接近哪個答案,不少人直接都是1500,不過卻被告知答錯,讓家長非常傻眼。 #小三#數學題#整千
東森新聞影音 ・ 3 小時前
7成長者因牙口問題限制飲食!國健署推質地調整飲食解困
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質地調整飲食」計畫,解決高齡者因牙口不佳導致的營養問題。透過專業培訓、實務工作坊與大專院校課程導入,提升備餐人員專業知能,並與餐飲業者、共餐據點合作建立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地圖。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長者牙口不佳影響營養 國健署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呷飽沒?」問候暗藏長者牙口難題,近7成長者因牙齒、咀嚼或吞嚥等問題而飲食受限,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國健署培訓逾2000名人員推廣質地調整飲食,盼長者吃得開心健康。
中央社 ・ 3 小時前新澤西州呼吸道病毒肆虐 住院者多長者、幼童
新澤西州新冠肺炎(Covid-19)、流感(influenza)、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三種呼吸道病毒又開始肆虐,感...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