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員榮醫院中西醫整合醫療 逆轉患者腎功能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中醫部與腎臟科合作,採用中西醫整合醫療模式,透過中藥調理、針灸輔助以及個別化的西醫監測,成功讓部分患者腎功能穩定甚至改善,逆轉患者腎功能,延緩腎病惡化為慢性腎臟病治療帶來新契機。
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平均每8人就有1人患有腎臟慢性疾病,據統計,目前全台有近10萬人接受洗腎治療,且以每年1萬人的速度增加。
▲員榮醫院中醫部與腎臟科合作減緩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惡化,中醫會針炙腎俞、百會及足三里等穴位。 (圖/員榮醫院提供)
林親怡部長指出,慢性腎臟病是一種常見且持續進展的疾病,若未及時介入治療,腎功能會逐漸下降,嚴重時可能發展至腎衰竭而需透析或腎臟移植。臨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每年平均退化約6%,非糖尿病患者則約4%。
慢性腎臟病的分期主要依據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
第二期(eGFR 60–89 ml/min):腎功能仍屬輕度損傷,多數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若合併蛋白尿、糖尿病或高血壓,未加控制則病情可能持續惡化。
第三期(eFR 30–59 ml/min):可再細分為三A(GFR 45–59)與三B(eGFR 30–44),患者常出現貧血、水腫、血壓升高等症狀,這個階段很有尋求中醫協助的價值,甚至有機會回到第二期,屬於必須積極介入的重要時期。
第四期(eGFR 15–29 ml/min):腎功能已嚴重受損,患者可能出現顯著的尿毒症症狀,若再惡化需洗腎或移植腎臟。
林親怡部長分享數名經中醫治療後,避免洗腎的案例,王姓患者因免疫系統問題導致慢性腎病,就醫時腎功能已位於三B期,接近第4期。經醫療團隊安排中藥調理與針灸治療,搭配腎臟科王奕中醫師定期檢測與雲端藥例調整,其腎絲球過濾率由40上下逐步提升至57,成功逆轉至三A期,並穩定維持。
另一例來自鹿港的施姓患者長期受糖尿病及高血壓困擾,且使用精神科藥物,血糖及其他代謝指數頑固且難以控制。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後,不僅腎功能穩定於第三期,有時甚至可提升至第二期,血糖與血壓用藥皆得以降階,精神壓力與睡眠品質也有所改善。
林親怡部長強調,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於能針對患者體質及疾病特性量身訂製治療計畫,中藥與針灸可協助全身調節,西醫檢測與藥物治療則確保療效與安全性。除延緩腎功能惡化外,更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三高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慢性腎臟病雖然進展緩慢,但若及早接受治療與生活管理,仍可維持穩定甚至有些案例可逆轉。
eGFR 是「估計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的縮寫,是衡量腎臟過濾血液中廢物效率的指標,可評估腎臟健康狀況並輔助診斷慢性腎臟病。透過血液中的肌酸酐、年齡、性別及種族等因素計算得出,用於篩檢早期腎損傷,並協助追蹤腎臟功能進展。
其他人也在看

診所做高風險醫美須經評鑑 衛福部邀醫學會討論 (圖)
衛福部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醫美醫師須完成PGY訓練,且醫美診所執行高風險手術,必須通過評鑑。衛福部長石崇良21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已請醫事司邀集相關學會溝通,預計下週開會討論。
中央社 ・ 1 小時前
高醫舉辦「呼吸健康週」活動 守護全民呼吸健康
為響應「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WorldCOPDDay)」及秋冬流感高峰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於十九至廿一日舉辦「呼吸健康週」活動,以「呼吸健康,一氣呵成」為主題,結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與流感防治兩大重點,透過互動展覽、專題講座與現場衛教諮詢,喚起全民對呼吸健康的重視,強調「早期預防、積極治療、持續管理」的重要性。(見圖)高醫今(廿一)日說明,每年十一月第三個星期三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WorldCOPDDay)」,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阻塞」,是一種因呼吸道長期發炎所導致的慢性肺部疾病,可透過早期診斷與持續治療,有效延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高醫洪會洋醫師提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慢性阻塞性肺病位居全球十大死因第四位,與肺炎、肺 ...
台灣新生報 ・ 1 小時前河濱縣本季首現流感致死 衛生官員促打疫苗
南加內陸河濱縣公共衛生局20日表示,西河濱縣一名年長居民成為今年流感季首例通報的與流感相關死亡病例,衛生官員呼籲民眾及早...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小時前
7成長者因牙口問題限制飲食!國健署推質地調整飲食解困
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質地調整飲食」計畫,解決高齡者因牙口不佳導致的營養問題。透過專業培訓、實務工作坊與大專院校課程導入,提升備餐人員專業知能,並與餐飲業者、共餐據點合作建立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地圖。
中天新聞網 ・ 42 分鐘前長者牙口不佳影響營養 國健署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呷飽沒?」問候暗藏長者牙口難題,近7成長者因牙齒、咀嚼或吞嚥等問題而飲食受限,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國健署培訓逾2000名人員推廣質地調整飲食,盼長者吃得開心健康。
中央社 ・ 1 小時前
天冷不保暖意外恐上門!醫授6招遠離「心臟猝死」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冷空氣持續南下,氣溫下降,天一冷就忍不住流鼻水、打噴嚏,醫師黃軒提醒,這不是小感冒,而是可能引發心臟猝死的警訊!若是加上平時熬夜、抽菸壞習慣,更不巧有高血壓、心臟病史,更要注意,小心急性心血管死亡找上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小時前
腸病毒來勢洶洶!1個月大女嬰感染併發重症亡 加強防護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疾病管制署11月18日表示,國內新增一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一個月大女嬰,11月上旬因食慾及活力不佳,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上升,11月9日至15日門急診就診計11,223人次,較前一週(10,806人次)上升3.9%,達流行閾值(11,000人次),研判已進入流行期。 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且病程快速 需留意重症前兆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且病程發展快速,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可能威脅生命,因此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五歲以下嬰幼童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留意嬰幼童健康狀況,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落實手部衛生四要點 成人務必留意以免傳染給幼兒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吸血產業?北市議員爆網路抽血詐騙 衛局:接獲陳情後已開罰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昨(20)於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指出,網路上有組織以醫療儀器實驗為由,向民眾非法抽血。他調查後發現,以形成「地下吸血產業鏈」,衛生局卻稱「這是中央職責」,後又說無法認定是否違法。「從5月陳情到現在11月,整整半年過去了!」張斯綱強調,事發地就在台北,衛生局責無旁貸。張斯綱呼籲,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新澤西州呼吸道病毒肆虐 住院者多長者、幼童
新澤西州新冠肺炎(Covid-19)、流感(influenza)、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三種呼吸道病毒又開始肆虐,感...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小時前

寒流來襲釀腦中風!66歲男「突頭暈走不穩」竟腦幹梗塞
一名66歲許先生今年初寒流來襲時,起床後感覺頭暈但不以為意,仍前往教堂參加活動。教友發現他走路不穩,休息後仍未改善,陪同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腦幹梗塞性腦中風。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小雪禁忌一次看!命理師:「4生肖」小病痛纏身 冬進補「3類人」注意
今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初三)迎接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命理老師楊登嵙提醒生肖屬鼠、蛇、猴、狗者這半個月要注意健康,小病小痛頻繁,忌吃濕熱的食物,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另提供小雪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與禁忌,供民眾參考。(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老化!久坐像「壓彈簧」 醫揭1招救腰痛:比運動更有效
腰痠背痛不一定是老化,可能是久坐所致。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久坐對於腰椎的影響,就像用力壓住彈簧不放,累積久了,腰部肌肉、血流、脊柱周邊組織都可能失衡。民眾可以嘗試「坐30分鐘、站15分鐘」,有助於減少椎間盤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專注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5 分鐘前
中國犯罪團夥走私輝達晶片被逮 美國安部門:將持續打擊技術黑市交易
美國司法部20日宣布,佛羅里達州中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已對兩名美國公民及兩名中國籍人士提起刑事起訴,指控他們涉嫌從2023年9月起至2025年11月止,透過偽造文件、假合約及第三國轉運方式,非法將輝達(NVIDIA)先進人工智慧(AI)圖形處理器(GPU)走私至中國,嚴重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並可能危害國家安全。被起訴的四名被告分別為:‧何漢寧(Hon Nin......
風傳媒 ・ 43 分鐘前
醫美新制掀反彈!醫美醫:千家診所受影響 醫師恐被迫失業
衛福部預告修正「特管辦法」全面收緊醫美執業門檻,不僅「直美」醫師將被完全排除,高風險醫美手術也將限由特定專科醫師執行,並強制通過診所評鑑,引發基層反彈,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批評,此次修法程序粗糙未充分溝通,恐讓全台近千家診所、上萬名從業人員受衝擊,部分合法執行手術多年的醫師也將因科別限制「被迫」失業。
自由時報 ・ 57 分鐘前
57歲男施工後太渴「猛灌200ml腐蝕劑」!心臟驟停26次
使用化學藥劑注意!一名57歲高姓男子日前為了方便,在工地將用剩的200ml大理石拋光劑倒入飲料罐中,未料幾日後凌晨,施工後順手拿起該飲料瓶猛灌,隨即喉嚨出現灼熱劇痛,緊急送達醫院時已經昏迷,更在手術時心臟驟停26次,所幸最終後康復出院,沒有引起併發及後遺症。
鏡報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7 小時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