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握緊亞太「脈動」:川普政府的太平洋外交新藍圖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在亞太地區變局加速的時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試圖重新定義「美國在太平洋的角色」。這條外交路線既延續了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概念,也強調「美國優先」的現實主義取向。川普政府並非單純回到冷戰式聯盟,而是在安全與經濟的雙軌上重構新平衡。本文從戰略定位、政策操作、挑戰矛盾與區域啟示四個面向,分析川普政府太平洋外交政策的核心方向與意涵。
戰略定位與政策背景
川普政府承繼前期印太戰略的框架,但賦予它更具商業化與競爭性的色彩。「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原為日本提出的區域理念,後被美國擴充為結合地緣安全、經濟互惠與價值共享的戰略平台。川普團隊重新定義這一框架,將太平洋島國納入美國核心利益範圍,視為遏制中國影響的重要節點。
這條路線強調「美國優先但不孤立」。它顯示,美國在維持領導地位的同時,也要求盟友承擔更高成本。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被視為區域安全樞紐,而太平洋島國則被納入延伸戰略空間。川普政府在白宮聲明中多次提及:美國的安全承諾需與伙伴的「實質貢獻」相匹配。這意味外交關係正從「信任式」轉為「條件式」合作。
此外,政策重點逐漸從傳統援助轉向安全與經濟利益結合。根據國務院《2026財政年度國際事務預算》文件,美國對外援助帳戶縮減幅度超過四成,反映川普政府傾向以軍事威懾與經濟槓桿取代傳統援助模式。這項變化在太平洋地區尤為明顯,因為島國普遍依賴外援維持基礎建設與災後復原,外交策略的調整將直接影響其對美政策態度。
政策操作與外交實踐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路線顯示出「硬實力優先」的特徵。安全部署是政策的核心,軍事基地、情報共享與島鏈防衛網構建被置於首位。美國強化與澳洲、日本、菲律賓的合作,並加快與關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的軍事聯繫,企圖在第一與第二島鏈建立可快速反應的前置防線。延伸核威懾仍被視為美國維持區域信任的基礎,但學界警告:若政策走向過度交易化,可能削弱盟友對美國長期承諾的信心。
經濟外交則採取策略性互惠路線。川普政府主張援助不再是單向贈與,而應以貿易、投資與能源合作為主軸。商務部門鼓勵美國企業參與太平洋基建與漁業開發,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滲透。然而,實際落實進度仍有限。儘管美國在2023年重新開設所羅門群島使館,但大使職缺長期懸置,使外交接觸顯得斷續。
財政文件顯示這種「安全優先、援助次之」的傾向。美國財政部2026年度預算中,多邊開發銀行出資額下降約29%,外交操作與外援帳戶削減達四至五成。川普政府同時提出削減非防衛類開支約22%,意即政府把外交重心集中於國家安全與市場利益,而非廣義的人道與環境合作。這樣的調整使太平洋島國感受到美方重視防務卻忽略民生,導致信任基礎不穩。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仍積極維繫區域架構。印太夥伴關係被重新定義為多層次合作網絡,包括海岸警衛行動、反非法漁業、海洋情報共享及基礎設施韌性計畫等。美方企圖藉此平衡中國在島國的影響力,但仍受限於人力與經費。研究指出,美國駐太平洋島國的外交人員數量與中國相差數倍,反映其外交能量尚未匹配戰略雄心。
矛盾與挑戰的浮現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政策雖展現清晰戰略意圖,但內部矛盾同時顯現。首先是信任問題。美國退出氣候協定後,太平洋島國普遍質疑其對氣候行動的誠意。對於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島國而言,環境議題即是國家安全,美國若忽視此一面向,其影響力勢將受損。
其次是資源與目標的落差。援助縮減與外交經費削減,與川普政府強調「擴大影響力」的宣示形成反差。若缺乏充足資源支持,美國在島國推行的安全合作與經濟倡議恐淪為象徵性。再者,川普要求盟友「負擔更多」固然有助分攤成本,但對經濟脆弱的島國而言,這樣的條件並不實際,甚至可能削弱整體安全架構的穩定性。
中美競爭壓力進一步放大了這些矛盾。川普政府將中國視為印太主要威脅,政策主軸集中在威懾與圍堵。然而,太平洋島國對中國資金與市場高度依賴,若美國僅以對抗為主軸,容易使島國陷入兩難。中國經濟規模遠超該區主要盟友的總和,軍事投入亦不斷擴張,美國若僅依靠威懾手段,難以維持長期優勢。政策因此面臨如何在競爭與合作間取得平衡的考驗。
此外,川普外交的個人風格亦帶來不確定性。太平洋島國傾向尋求穩定、可預測的合作關係,而美國政策若頻繁變動,將削弱其信任感。這種政策搖擺在長期將影響美國的戰略可持續性,也讓區域國家在中美之間更傾向策略性模糊。
對台灣與區域安全的啟示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路線對台灣具有雙重意涵。首先,它強化了台灣的戰略地位。作為第一島鏈的重要節點,台灣在印太戰略中被視為維持自由航行與區域平衡的關鍵。川普政府的軍事部署與安全協議,使台美合作具更高戰略價值。
但這同時也是風險來源。若美國外交日益交易化、短期化,台灣可能在大國博弈中被當作籌碼。川普政府偏重利益交換,對盟友的安全保證有時以條件掛勾,這可能使台美關係在政治風向轉變時承受不確定性。此外,美國若持續縮減非軍事援助,將削弱其在島國的軟實力,而島國正是台灣外交空間的重要支撐。
面對這種情勢,台灣應積極行動。一方面強化與美國在科技、供應鏈及國防領域的合作,以確保在印太戰略中扮演實質角色;另一方面,主動深化與太平洋島國的雙邊交流,包括氣候、醫療、教育與基礎建設合作,形成「民生外交」的補位。如此可在美國安全主導下補足其外交不足,同時鞏固自身區域形象。
此外,台灣可與日本、澳洲等印太主要盟友共構多邊合作機制,強化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互助。川普政府政策雖傾向安全主義,但若台灣地區能以靈活策略融入多層次合作體系,反而能在新架構下取得更大戰略縱深。
結語
川普政府的太平洋外交路線,是一場兼具競爭現實與權衡實用的戰略實驗。它重申美國在印太的主導地位,強化軍事威懾與經濟槓桿,卻同時削減傳統援助與外交資源。此舉在短期內或能提升美國的地緣靈活度,長期而言卻可能削弱其軟實力基礎。
對台灣而言,這條路線既是挑戰亦是機會。若能順勢而為,深化安全與經濟合作,同時積極經營太平洋夥伴關係,便能在大國博弈的波濤中穩住自身立場。川普政府的太平洋政策揭示一個事實:未來的區域秩序將不再由單一霸權塑造,而是由一連串靈活且相互制衡的合作網路構成。台灣唯有在此變局中主動出擊,方能確保在新太平洋格局裡,既不邊緣化,也不被動依附。
其他人也在看

2028不一定推盧秀燕?鄭麗文:還有這兩人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準主席鄭麗文即將上任,面對2028大選,過去多人都認為台中市長盧秀燕是最強母雞,不過鄭麗文卻說,「恐怕不只一位」,引發議論。鄭麗文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表...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曾喊「我是中國人」 蔡正元:若不改2026多人落選
國民主席朱立倫卸任前,最後一次中常會上,特別提到,率領200多名工總辭,是為保留最大人事空間給新任主席,不過外界質疑,這狀況史無前例,是有意讓鄭麗文陷入無人可用窘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謝龍介掛看板喊「光復台南」 民調揭南市長「藍綠差距」
台南市 / 綜合報導 台南市長初選熱,國民立委謝龍介今(31)日掛出和議員們的首波聯合看板喊話要光復台南,讓台南翻轉變得清新,同對手前立委陳以信表示祝福,提到選前各自努力選後會團結合作,至於民進兩位選手陳亭妃和林俊憲,依舊是討論度很高,最近民調拿藍綠來PK,分別以陳亭妃、林俊憲和謝龍介組合比較,結果陳亭妃、林俊憲都贏了謝龍介。國民立委謝龍介手握拳看起來朝氣滿滿,今日掛出和議員們的首波聯合看板喊話支持者,如果接到電話民調要唯一支持謝龍介,說自己很期待台南翻轉,立法委員(國)謝龍介說:「我們要光復台南市,台南市要清新,民進在這裡32年,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讓台南市(改變),替你打掃乾淨。」前立法委員(國)陳以信說:「(謝龍介掛看板),表示祝福,選前各自努力,選後團結合作,國民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台南中間選民的認同跟支持。」而同同志前立法委員陳以信,日前也表態要投入內初選,強調把餅做大,對於謝龍介掛看板表示祝福,藍營台南市長初選熱,民進有意角逐的立委陳亭妃、林俊憲,討論度也很高。有最新民調,陳亭妃對決謝龍介組合中,陳亭妃獲得52.6%支持,謝龍介24.9%,陳亭妃大勝超過27個百分點,至於林俊憲對決謝龍介的話,林俊憲42.3%,謝龍介37.2%,林俊憲略勝一點,立法委員(國)謝龍介說:「有一些是比較明顯的操作,我們也都給予尊重,整個民調顯示一個現象,就是台南不再是綠營的鐵板一塊。」立法委員(民)陳亭妃說:「相信民調都是參考,亭妃會繼續努力,而且亭妃已經蹲點37區,8年了,會爭取人民對我的認同度。」立法委員(民)林俊憲說:「大家就來競爭吧,我更歡迎跟龍介兄,台南市的藍圖規劃,我們可以來做比較。」針對最新民調,林俊憲以文字回應保持尊重,會繼續爭取市民認同,也和謝龍介下戰帖搶奪市長大位,有意者各自努力,和選民搏感情也拚吸睛,藍綠內初選誰過關出戰台南市大家都很關注。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小時前
支持林岱樺選高雄市長!林佳龍力挺「不貪不取」 陳其邁發聲了
即時中心/黃于庭、魏熙芸報導民進近期陸續拍板2026縣市長人選,其中高雄綠委賴瑞隆、林岱樺、許智傑、邱議瑩,將面臨「4搶1」提名大戰。正國會掌門人、外交部長林佳龍昨(29)日震撼表態,力挺同派系林岱樺,並為其宣傳造勢晚會,引發討論。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今(30)日回應,尊重初選機制,也尊重選對會布局與協調。林佳龍昨晚突然於臉書發文,表態支持林岱樺,並誇讚其「深耕基層,勤政愛民,有為有守,不貪不取」,獲得大高雄鄉親的愛戴與支持。因此,他邀請市民站出來為高雄加油,更幫忙宣傳林岱樺將於岡山舉行的造勢晚會。對此,陳其邁表示,尊重內民主制度,且幾位候選人表現很有風度,最近都提出非常好的政策。他也強調,幾位立委過去在立法院是好同事,皆認真爭取並支持高雄預算。陳其邁認為,初選過程當中,隨著選舉節奏難免有快、有慢,也有不同布局,中央選對會則會負責協調相關事項。因此他尊重初選機制,也尊重選對會的布局跟協調。原文出處:快新聞/支持林岱樺選高雄市長!林佳龍力挺「不貪不取」 陳其邁發聲了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挺林岱樺參選高市長惹議 林佳龍:盼給她空間好好向支持者說明中國、北韓慘了?川普批准南韓造核動力潛艇 總統李在明談判成功行政院出手修法!故意殺人、兒虐致死判處無期或逾10年 不得假釋
民視影音 ・ 1 天前
替林岱樺站台引炸鍋!王義川:不出席造勢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內派系正國會成員日前相繼宣傳民進立委林岱樺的造勢晚會,引起外界批評,「正國會」民進發言人卓冠廷今(31)日下午向民眾致歉,並收回他的表態,而綠...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堅持普丁非獨裁者 鄭麗文:他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
[Newtalk新聞] 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日前接受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及俄烏戰爭,鄭麗文稱,俄羅斯總統普丁「並不是獨裁者 」,而是民主選出來的領袖。鄭麗文今(31日)下午再重申,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很快就進行民主化的轉型,民主選舉已經行之多年。 《德國之聲》專訪期間,鄭麗文說道,她認為俄烏戰爭不應該爆發。就《德國之聲》記者談到:「歐洲人已經認清了,今天如果一個戰爭要爆發,當面對的是一個獨裁者的話,能夠決定的是這個獨裁者,而不是其他的民主政權。」鄭麗文則說:「普丁並不是獨裁者,他是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德國之聲》記者質疑說:「普丁不是獨裁者,你這是開啟了一個新的國際理論,你認為普丁…」。鄭麗文則重申,普丁是民主選舉產生。 面對引起於輿論爭議,甚至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期間,與記者辯論交鋒。鄭麗文下午回應,的確,這可能跟熟悉的媒體訪問非常不一樣,很特別也很有趣,但她去接受訪問前,內人士就提醒,這個媒體的記者的行事風格比較特殊一點。 鄭麗文接著說,不過,這沒有關係,不管大家的態度是什麼,對他們有什麼樣的成見或誤解,她都希望能有越來越多溝通對話的機會,讓更多的朋友更了解國民的主張
新頭殼 ・ 4 小時前
有信心贏何欣純 林家興宣示再戰屯區立委
[NOWnews今日新聞]年前4名年輕人組成「台中F4」參選區域立委,當選的3人後來被稱為「盧媽3子」,唯一落選的林家興,昨晚在臉書發500字長文,表態爭取參選2028台中立委,有信心戰贏已被提名參選...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溫朗東稱難挺林岱樺退選惹議 綠營批自知選不上反踩同志「忘恩負義」
溫朗東昨日晚間指出,自己想了一整天,應該怎麼幫夥伴說話。想來想去,還是過不了自己這關。「我只能退出派系,退出選舉。」林岱樺過去涉貪被起訴、反同婚、偏向宗教的法案,這些爭議,自己可以尊重她捍衛自己的清白與信仰,但無法為她背書。她可以自己努力,自己不批評,但...
CTWANT ・ 11 小時前
川習會登場 會談前紅毯握手 川普稱習「強硬談判者」習近平感謝促成加薩停火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上午在南韓釜山金海空軍基地舉行會談。兩人會談前在紅毯上握手,兩側矗立著美中兩國國旗。 川普對習近平表示:「很高興再次見到你。」他並說兩人彼此十分熟悉,形容習近平是「非常強硬的談判者」,但相信這場會談會「非常成功」。 之後,川普與習近平及雙方幕僚進入會議室,桌上擺放著白藍色花卉裝飾,兩國國旗並列。 出席的美方官員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商務部長魯特尼克(Howard Lutnick)等人。中方與會者則有外交部長王毅、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 習近平會談前感謝川普「為近期加薩停火協議的達成作出重要貢獻」,但也坦言中美兩國「看法並非總是一致」。他強調雙方應「堅持正確方向」,確保中美關係這艘巨輪能「穩健前行」。 這是自2019年日本大阪20國集團(G20)峰會以來,川普與習近平首次面對面會晤,預計將持續三至四個小時。美國資深官員表示有信心,川普在會談中不會被迫對台灣議題表態,並強調本次焦點將放在中國以關鍵礦產出口管制「挾持全球經濟」。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
鄭麗文務布局1/任用「老幹新枝」打組合拳 藍新生代將掌發言體系
國民本週六(11月1日)召開全代會,新任主席鄭麗文當天將正式就任,鄭近期已公布兩波務人事,但相關任命多是熟面孔,包括前祕書長李乾龍、前組發會主委李哲華等人皆回任。本刊調查,鄭所率領的中央,一級主管以「老幹」為主,其他像是青年部、新媒體部、對外發言系統等才會啟用「新枝」,由內青壯世代來擔任。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6 小時前
林佳龍挺林岱樺選高市長 邱議瑩:國家利益擺第一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外交部長林佳龍也是現在民進正國會派系掌門人,29日晚間發文力挺民進立委林岱樺,更表示她是「有為有守不貪不取」,包括其他正國會成員也先後發聲。對此,民進立委邱議瑩表示,從政者國家利益應放第一,最後才是派系跟個人,林岱樺則喊話,不要傷害我的朋友。一句「台灣加油」在深夜發酵,外交部長林佳龍在社群上公開支持,同屬正國會系統的林岱樺參選高雄市長,還寫下「有為有守不貪不取」,喊話高雄市民參加11月1日的造勢晚會,更在留言區分享林岱樺的主題曲「心酸的告白」。外交部長林佳龍說:「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而且很保障人權的社會,所以我們支持林岱樺委員,捍衛她自己的一個權利。」即便林岱樺深陷詐領助理費風波,但不只林佳龍全力相挺,同為正國會的立委黃秀芳八點半率先轉發,之後王義川陳秀寶也通通跟進,另外還有多名議員通通跟進,更打算出席造勢晚會。立委(民)邱議瑩說:「身為一個從政者,國家利益,台灣利益永遠要擺在第一位,接下來才是政,最後才是派系跟個人。」立委(民)林岱樺說:「岱樺可以接受任何的考驗,但請不要傷害我的朋友,萬千磨難終將還我清白。」正國會動作積極除了要替林岱樺周六造勢之外,攤開民進2026選對會第一波縣市首長提名。台中市民進推出的,何欣純屬於新潮流,宜蘭縣則是有親賴的律師林國漳,嘉義市民進立委王美惠,屬於英系,至於台東縣陳瑩雖然屬於正國會,卻是各派系共識,另外新北雖然還沒公布,蘇系的蘇巧慧也幾乎訂於一尊。只是林佳龍發文時間點,隔天就是川習會登場再加上又身兼外交部長,也一度惹議,立委(民)賴瑞隆說:「這部分我們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一些思考跟他的交情。」綠營港都初選四搶一,有志大位者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中國立案調查沈伯洋 民進怒斥「紅色恐怖」:威嚇台灣、危害區域和平
國台辦去年10月將立委沈伯洋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本月28日,紅色恐怖再度出手,透過重慶公安局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懲獨22條」以沈伯洋透過建立「台獨」分裂組織「黑熊學院」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為由,對沈伯洋立案偵查,隨後國台辦還聲稱這是「反對台獨、維護統一」的正義之舉。對此,民進中國部今(30)日表示,這真是荒謬至極、非常可惡的行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綠營內部開撕?溫朗東宣布退選北市議員、退出派系 原因與林岱樺有關
2026年選舉還沒到,民進初選就打得火熱,外交部長林佳龍與民進王義川昨(29)日晚間在社群平台表態力挺林岱樺角逐高雄市長提名,引發各界熱議,也讓部分綠營支持者感到不滿。深綠名嘴溫朗東原計畫參選2026年台北市議員,今(30)日晚間發文宣布,因無法支持林岱樺,他決定退出派系並退出選舉。溫朗東在臉書貼文中表示,昨晚發生的「林岱樺事件」讓他思考了一整天,應該怎......
風傳媒 ・ 20 小時前外交部組團赴瓜地馬拉貝里斯考察 擬推旅展方案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30日電)外交部邀集12家旅遊業者組觀光踩線團,赴瓜地馬拉、貝里斯考察,與當地旅遊業者互動交流,拓展海外合作商機,外交部規劃在11月舉行的台北國際旅展與旅行業者合作推出邦交國旅遊及促銷方案。
中央社 ・ 1 天前

立院三讀「馬太鞍重建條例」 經費增至300億協助花蓮
花蓮縣 / 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造成19人死亡,立法院今(31)日三讀通過「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協助災民,所需經費也從原先的200億,增加到300億元。對此,國民立委傅崐萁喊話加速執行,民進立委沈伯洋表示,不要進地方人士口袋。立法院長韓國瑜說:「馬太鞍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制定通過。」敲下議事錘朝野立委通通拍手鼓掌,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經過朝野協商3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立委(國)傅崐萁說:「希望此次不幸的事件,能夠在最快的速度,行政院完成相關重建的工作,讓光明早日回到這些受困的鄉親,能夠回到原有的安定生活。」身為花蓮在地立委三讀通過後,傅崐萁不忘喊話中央加速執行,未來主管機關將是,行政院工程委員會經費上看300億,內容包括堰塞湖調查,受災民眾安置,以及清淤修繕農田泥沙清運,施行日期2027年3月31日,不過像是光復鄉聚落型 污 水處理中心,馬太鞍溪超級堤防從10公尺延伸到50公尺,較困難的工程可以展延2028年12底,這也是台灣第一個堰塞湖釀災重建條例。立委(眾)張啓楷說:「雖然文字刪除,潰壩的事實不容抹滅。」潰壩的事實不容抹滅民進不要把手申到媒體。立委(民)沈伯洋說:「我們必須要確保這300億,實實在在的用在花蓮災民的身上,實實在在的用在花蓮災民的身上,不是只是把金錢框列出來,結果重建遙遙無期,金錢最後只是進到地方政治人物的口袋,我相信這絕對不是台灣人民所樂見的。」即便為災區重建的心有志一同,但朝野紛爭卻沒因此停歇。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8 小時前
川普亞洲行展現權力也暴露限制 與習近平會晤達成有限休戰
根據《BBC》的報導,川普此行先後造訪馬來西亞、日本與韓國,所到之處皆受到隆重接待。在馬來西亞,他確保了美國對關鍵礦產資源的取得權,並推動東南亞多國進一步的貿易合作,同時促成一項緩解泰柬邊境緊張局勢的條約,被川普稱為「和平協議」。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則以隆重...
CTWANT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