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琉:中美地緣政治爭鬥下的太平洋島國
帛琉(Palua,帕勞)清澈海域上空的空氣瀰漫著鹽分與麵包樹的香氣。在帛琉商業中心科羅爾(Koror)的寧靜早晨,潛水船引擎的嗡嗡聲迴盪在海灣上空。幾年前,那些船隻滿載遊客——許多來自中國——被帛琉的潟湖和石灰岩洞穴吸引。飯店客滿,餐廳熱鬧非凡,漁夫們幾乎跟不上需求。
但這一切已成過去。
而且,當年的那波繁榮——以及突然崩盤——事實上並非意外。
2015年至2017年間,中國遊客佔據了該國約一半的訪客。然後,2017年,北京據報下令旅行社停止銷售前往帛琉的旅行套餐,嚴重削減了當時該群島的主要旅遊來源。
「我實際上買了新船來應對遊客突然增加,」科羅爾一位潛水店老闆告訴BBC,但在旅遊高峰結束後,這些船隻「閒置在海灣中」,花了好幾年才回本。
帛琉官員認為這個訊息很明確。他們說,中國利用龐大的出境遊人群,作為向台灣邦交國施壓行動的一部分,試圖讓帛琉轉向北京的懷抱。
BBC已聯繫中國外交部置評,但尚未收到回應。而北京過去曾一再否認自己將旅遊用作政治武器。
事實上,帛琉是僅存的十多個和台灣建交的國家之一。這挑戰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支柱——「一個中國原則」。北京一直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
但這不僅僅是外交拉鋸戰。
帛琉的位置使其成為世界強國尋求影響力的理想目標。它位於太平洋「第二島鏈」上,這是美國視為遏制中國軍事擴張並回應西太平洋任何侵略行動的關鍵前哨。
帛琉與美國有著悠久的夥伴關係:1994年獨立前,帛琉是美國管轄的領土。根據「自由聯繫協定」,帛琉授予美國獨家軍事進入權,換取華盛頓的廣泛援助,包括帛琉公民可在美國自由生活和工作。此外,根據協定條款,美國現正加強在該群島的軍事足跡。
因此,中國、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地緣政治權力鬥爭,正滲透到這個不到兩萬人口的小國日常生活中。
「無論我們做什麼,帛琉都會因為位置而成為軍事活動的中心,」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 蘇蘭格爾·惠普斯二世 )告訴BBC。
他表示,中國正利用旅遊作為政治工具,施壓自己的國家斷絕與台灣的關係。
太平洋上的獎賞
帛琉與台灣的關係根深蒂固。
台灣東華大學助理教授李政政(Li Cheng-cheng)解釋,帛琉1994年獨立時,台灣迅速行動以確保外交盟友。李政政對台灣及帛琉關係有深入研究。
他表示,台灣對該國援助非常務實:農業專家與當地人並肩工作、醫療團隊在小型診所服務、資助當地企業家,並邀請學生以獎學金前往台灣。對於一個人口稀少、以社區服務為核心的國家,台灣在這裡被官員描述為「可靠夥伴」和「值得信賴的朋友」。
台灣駐帛琉大使黎倩儀(Jessie Li)也向BBC表示,當地領導人向她保證,台灣與該國的關係「堅如磐石,直死不渝」。
但儘管如此,台灣仍有理由擔憂。
因為近年來中國已剝離了其幾個前盟友。僅在太平洋地區,自2019年以來,所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和諾魯已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並轉向北京。
北京視民主治理的台灣為自己的一個分離省份,未排除使用武力實現統一目標。
分析人士稱,控制台灣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逆轉所謂殖民主義強權「百年屈辱」的目標至關重要。
對此,澳洲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葛雷姆·史密斯(Graham Smith)告訴BBC,美國和台灣都對帛琉轉向感到偏執和緊張:「他們會投入大量資源確保這不會發生。」
帛琉和台灣官員表示,北京已利用各種槓桿來影響帛琉的外交立場。
2021年上任的帛琉總統公開聲稱,中國提出「100萬」遊客換取帛琉在這方面轉向,而他拒絕了。之後,2024年,中國外交部發布安全警報,建議中國公民前往帛琉時「謹慎行事」。
「若中國將旅遊用作武器,那麼這就是一個我們不應依賴的不穩定市場,」惠恕仁告訴BBC,「如果中國想與我國建立關係,是可以的。但他們不能告訴我們,不能與台灣有關係。」
中國否認將旅遊用作政治工具。
官媒《人民日報》去年在社論中表示,向帛琉旅客發布警報的意圖是鑒於「帛琉公共安全案件增加」,並保護其海外公民。該社論補充說,惠恕仁的指控是試圖抹黑中國並干涉內政。
在2017年被問及禁止旅行團一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未聽聞此情況」。
但在2024年,回應帛琉持續承認台灣,中國外交部敦促帛琉「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正確決定」。
雖然中國未對所謂的100萬遊客提議發表評論,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惠恕仁的評估。
BBC採訪的許多當地人並不同意總統對旅遊的看法。
「他對中國非常鷹派,」科羅爾一家飯店的台灣老闆白莉(Bai Li,音譯)對BBC說,「我不認為說中國將旅遊『武器化』是正確的——他們只是將其用作談判籌碼,就像人們下棋一樣,每個國家都會這麼做。」
無論如何,旅遊業突然遭遇轉變的後座力仍然顯而易見。旅行團停辦後的經濟衝擊嚴峻,但突然湧入的遊客造成的環境負擔同樣嚴重。
根據環保組織,帛琉尚未為大規模旅遊開發做好準備。
「中國旅遊爆炸結束後,我去那裡,珊瑚都死了。」當地非政府組織Ebiil Society主任安·辛格歐(Ann Singeo)告訴記者。
她又強調,「你會看到(數百人)在這個小海灣,他們全都站在珊瑚上。那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因為我們沒有制定規則來尊重使用這些資源。」
事實上,旅遊只是中國策略的一部分,北京還試圖加強與當地領導人的關係。帛琉官員表示,他們一再被邀請前往北京訪問。在一次訪問中,一位前帛琉州長說他問為什麼台灣不能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位官員憤怒地回應他。
美國因素
隨著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加劇,包括空中和海上巡邏,美國聲稱中國軍隊正在做好入侵台灣的準備。
為了遏制中國對台灣的潛在侵略以及西太平洋的整體軍事活動,美國已加速其在帛琉的軍事基礎設施建設。
多年來,華盛頓一直在升級機場跑道、建造用於監測太平洋軍事活動的戰術多任務地平線外雷達系統(Tacmor),並計劃擴建帛琉的主要港口馬拉卡爾港,以容納更大的軍事船隻。
然而,美國對土地交易這一特定漏洞表示擔憂。
BBC看到的文件顯示,幾家中國企業已租賃土地並在這些地點附近開發物業,涉及未開發土地到俯瞰港口和主要機場的飯店。例如,在帛琉南部州安戈爾,美國現在正在建造Tacmor的接收站——該計劃於2017年宣布。然而,在2019年和2020年,雷達建設宣布後,中國投資者租賃了超過35萬平方公尺的土地。
投資者莊慈中(Zhuang Cizhong,音) 計劃在那裡蓋一座度假村。
「我們去中國參觀他的公司,他展示了一個為富有的中國人建造養老院的計劃。」前安戈爾州長馬文·恩吉魯唐(Marvin Ngirangol)告訴BBC說。他認為帛琉政府應與中國更密切合作:「有設計藍圖的小冊子——看起來很合法。」
該項目從未建成。莊認為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但華盛頓仍保持警惕。記者無法聯繫到美國駐帛琉大使置評,但他先前表達過擔憂。
「周圍有各種地塊現在租給中國利益,」美國大使喬爾·埃倫德萊希(Joel Ehrendreich)告訴路透社:「我不認為這與我們的項目物理上接近是巧合。」
此類擔憂在帛琉當地亦有共鳴。
帛琉國家安全顧問詹妮弗·安森(Jennifer Anson)說。「我們擔憂是這些投資或租賃並非(來自)合法企業。也許表面上是合法企業,但當中國入侵台灣時,這些可能轉變為軍事地點。」
然而,中國媒體報導顯示,推動企業投資帛琉有合法理由。2019年,中國國有背景的媒體鳳凰新聞吹捧了購買帛琉物業的優點,強調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寬鬆的立法。
BBC無法聯繫莊姓人士。中國外交部未回應有關土地租賃的評論請求。
外交真空的陰影
根據帛琉當局,自2018年以來,與中國有關的有組織犯罪也已激增。惠恕仁向BBC表示,有一場「持續戰鬥」正在進行,他指出與中國有關的犯罪包括詐騙、非法賭場和網路攻擊。
一些官員聲稱,犯罪分子利用中國與帛琉缺乏外交關係的漏洞。
例如,臭名昭著的澳門14K三合會頭目尹國駒 (綽號「崩牙駒」)2018年以外國投資者身份進入帛琉。該犯罪集團後來在包括帛琉在內的國家從事賄賂、腐敗和線上賭博。
此外,美國財政部2025年制裁了帛琉的幾個人,因其與中國經營的企業集團太子集團(Prince Group)有關聯。該集團被指控詐騙、洗錢、工業規模的人口販運等犯罪。
目前太子集團未回應BBC的評論請求,但先前在美國制裁後的聲明中「斷然」否認從事「任何非法活動」。
許多相關人士已被列入帛琉的「不受歡迎外國人名單」,帛琉國家安全辦公室的安森女士說,他們仰仗的是中國缺乏外交關係無法追捕他們。
「當你搜尋柬埔寨的中國僑民網站,移居帛琉的好處時常被討論,你可以看到犯罪分子也被帛琉中國之間沒有外交關係所吸引。」澳洲國立大學的史密斯教授告訴記者。
強權的棋子
對許多帛琉人來說,高層級的地緣政治鬥爭感覺遙遠,但其漣漪無所不在。美國軍事擴張、中國投資以及隱藏議程的謠言,助長了日益增長的不安感。
「本屆政府對中國非常鷹派,我認為這很荒謔,」反對Tacmor建設的前安戈爾州長說,「我們應該專注於環境,而不是中美關係。」
最近幾個月流通的一份請願書要求華盛頓在戰爭事件中闡明其應變計劃——這顯示焦慮之深。它呼籲美國「安慰帛琉人民」,如果衝突爆發,平民將受到保護。
一位民眾告訴BBC:「我們知道中美地緣政治的情況,我們害怕我們的島嶼會被不想參與的戰爭摧毀」。
其他人也在看

緬甸軍政府公布「炸毀KK詐騙園區」畫面 壓路機碾碎手機、電腦
緬甸軍政府近期在泰緬邊境妙瓦底鎮,展開大規模掃蕩跨國網路詐騙。國營媒體 MRTV 公布的畫面可見,知名園區KK詐騙園區(KK Park)多棟建築物被爆破、怪手持續拆除;大量電腦與手機則被整齊擺放後,由壓路機直接碾碎。
Yahoo奇摩(國際通) ・ 22 小時前

不尋常!川習大談台灣問題後 高市早苗應川普邀約通話
綜合日媒報導,高市早苗表示,雙方就強化日美同盟、印太地區局勢以及共同面臨的安全課題進行廣泛意見交換。川普也在通話中詳述美中關係的最新發展,包括他與習近平在24日進行的通話內容。高市強調,在當前國際情勢下,能再次確認日美合作的緊密性「相當有意義」,並透露川普...
CTWANT ・ 8 小時前
滿滿繁體中文!川普Threads新貼文流量突爆發 留言的竟全是台灣人
[FTNN新聞網]記者陳献朋/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自從X帳號被停權後,分享新動態或公布政策普遍都以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Social)為...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六親等禁婚擬放寬/醫界多反對:若無檢測配套 遺傳病患恐增
立法院法制局有意建議修法將近親結婚限制從六親等放寬至四親等,法界人士認為,從優生學來說,現代醫學雖看似有能力克服,卻無法...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台中焚化爐進場塞600米 垃圾車司機:等4小時
台中市 / 綜合報導 台中市的文山焚化廠,一大早就有將近30輛垃圾車,排隊排到馬路口。司機苦等4個小時還進不了焚化廠,原來是焚化廠傾倒口突然「滑坡」堵住,垃圾滿到無法再收,司機透露,垃圾車大排長龍的狀況,自從開放焚燒廚餘2、3天後,天天上演,非常困擾,民進籍台中市議員在議會質詢,台中市每天至少500噸的垃圾加廚餘,到底怎麼處理。市長盧秀燕回應,會積極研議中長期規劃。 文山焚化廠外面,數十輛垃圾車全部塞住,一動也不動,排隊隊伍太長太驚人,司機說:「這邊排到巷子口。」、「等至少4小時,大概8到10小時。」垃圾車司機來倒垃圾,從大門口排到文山南巷轉角,排了大概600公尺無法進場,從白天等到晚上到底怎麼回事。環保局說,因為廚餘太濕,瀝水滴到中下層的垃圾,發生垃圾滑坡堵住儲坑口,才導致暫時無法再收納垃圾,司機說:「燒廚餘後2、3天後就開始這樣。」一早8點多回到文山焚化廠,外面排了大約30輛垃圾車等候進場,司機說每天都等很久很困擾。台中市議員(民)江肇國說:「如果這些廚餘量,沒有辦法找到新的去化方式,傾倒口溢滿出來的相關情形,一定會不斷發生。」江肇國擔心,如果無法找到新的去化方式,同樣情況一定會上演,這樣成為成為議事堂質詢話題,台中市議員(民)謝志忠說:「500噸,500噸的垃圾廚餘,沒辦法處理。」綠議員抨擊,台中3座焚化廠,去年垃圾處理量能,每天約有208噸垃圾無法消化,加上現在的廚餘,每天300噸需要處理,台中市一天就有最少500噸需要消化,抨擊盧市府過去7年垃圾政策不及格,質疑難道要規劃到明年卸任。台中市長盧秀燕說:「這個中長期是個大計畫,也因此,我們有的東西要去建置。」台中市長盧秀燕強調,目前垃圾短期調度沒問題,會積極做中長期規劃,預算也在調度中,希望解決垃圾廚餘焚化問題。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5 小時前
騎機車遭"蜜蜂攻擊"! 女子眼眶染蜂窩性組織炎
南部中心/綜合報導高雄有一名江小姐,因為騎機車的時候,蜜蜂跑到安全帽裡,還在她的眼皮上扎了針,導致她眼睛腫一大包,找上眼科醫生求救,初步被診斷是眼眶前蜂窩性組織炎,醫師說這名女子平常都會噴香水,可能因為香味招來蜜蜂。高雄一名江小姐騎車戴安全帽,眼睛卻被螫傷。(圖/翻攝畫面)民眾騎機車上路,都得戴上安全帽確保安全,不過高雄有一名江小姐,日前配戴全罩式安全帽騎車,卻有蜜蜂跑到安全帽裡。右眼變得紅腫,而且幾乎打不開,一開始江小姐還不以為意,只是沒多久,眼睛就痛得受不了,趕緊找醫師求救。眼科患者江小姐:「就脫下安全帽才發現,以為是癢癢的,可是才發現有一隻死掉的蜜蜂。」江小姐經過治療後,眼睛視力已經恢復。(圖/翻攝畫面)不僅眼睛腫脹,視力也變得模糊,眼球無法正常轉動,最佳視力一度只剩下0.7,眼科醫師發現,居然有蜂刺卡在眼皮,初步判斷是眼眶前蜂窩性組織炎。眼科醫師洪啟庭:「那她眼皮上面就真的有兩個蜜蜂針的針刺,那我們就把它移除掉。」原來這名25歲的江小姐,有噴香水習慣,而且穿搭亮麗,事發當下正是穿著紅色外套,可能是光鮮亮麗加上香味四溢,才會引來蜜蜂,從安全帽隙縫中鑽進去。眼科醫師洪啟庭:「一般來說蜜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身體有一些香味,那因為蜜蜂牠有一些色盲,牠很容易把紅色的衣服,當成黑色的,然後去攻擊它。」所幸經過治療後,毒素消退,江小姐視力恢復,眼睛也能正常打開,只是醫師還是要呼籲民眾,若真的被蜜蜂螫傷眼睛不能大意,因為輕微的話局部疼痛,嚴重的話可能全身毒性反應甚至有死亡風險,務必及時就醫,避免症狀愈演愈烈。原文出處:騎機車遭「蜜蜂攻擊」! 女子眼眶染蜂窩性組織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清心福全諧音梗玩上癮!「吉霸芬、蜜吉恐懼」笑翻全台新北雙溪灣潭步道傳蜂螫人事件! 3民眾遭虎頭蜂攻擊23歲藥頭毒品藏千坪倉庫角落 緝毒犬「雲斯頓」立大功嗅出隱藏K他命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哈密瓜被誤標成蘋果"要價3465元" 全聯:消費者惡搞標籤
生活中心/林詠琪、嚴文謙 台北報導有民眾在網路分享,全聯內湖ikea店,發現一顆哈密瓜,售價高達3465元,引發熱議,而且標籤還寫著"日本青森蘋果",讓網友直呼,這哈密瓜應該是鑲了黃金蘋果。對此,全聯強調,這是消費者在自助貼標區,惡意輸入錯誤品名跟價格,不排除依法追究責任。一顆台灣網狀哈密瓜,竟然賣到3465元,有網友在臉書社團PO出這張照片,引發熱議,但仔細看標籤,上頭寫著"日本青森土岐蘋果",讓他直呼這哈密瓜,是鑲了黃金蘋果嗎?民眾:「我不會注意這種奢侈品,對某些人來說不會(貴),啊我會。」很貴的哈密瓜,或許有人見過,但品名打日本蘋果,就怪怪的了,而且數量99顆,也不對欸,原來是有人在超市的自助貼標區,惡搞哈密瓜。超市的自助貼標區。(圖/民視新聞)民視記者林詠琪:「滿滿的水果想吃幾顆,或想吃哪一顆,都可以任君挑選,因此業者提供民眾,可以自助秤重,放上去簡單點選,就會有標籤可以結帳,只是沒有想到,有人因此惡作劇。」正常來說,挑完蔬果放上秤重,點選品名就會出現價格標籤,但有人惡作劇,選了99顆日本青森蘋果,拿到標籤後,跑到台灣哈密瓜區亂貼,造成民眾誤解。超市提供消費者自行挑選蔬果,並設自助貼標區。(圖/民視新聞)民眾:「我有想過這種問題,會有這種人,這樣其實是不應該的,欺騙的行為等於是詐欺嘛,每次都用(自助貼標)很方便啊。」消費者方便卻有人當隨便,全聯表示針對蓄意操作、影響其他人權益、或損及公司名譽的行為,不排除依法追究責任。另外,針對價格標示管理,已經深切檢討流程,將逐步全面更改為電子價卡。減少外界疑慮。原文出處:有鑲金?哈密瓜誤標成蘋果「要價3465元」 全聯:消費者惡搞標籤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新北人小確幸!「這停車場」正式啟用 今起試營運1個月「免收費」新華社單方面稱川習通話談台灣 王定宇揭中國慣用伎倆:真偽有待觀察柯黃拍「兄友弟恭」影片?她酸:越是強調就越缺什麼
民視影音 ・ 5 小時前
美聯社調查:美國祕密監控百萬駕駛 「壓到白線」都可能被盤查
美聯社調查發現,美國邊境巡邏隊正在運作一項祕密的「預測情報」計畫,鎖定全國上百萬名駕駛。透過偵測行車軌跡、過夜地點或移動模式,只要被演算法認定「行蹤可疑」,駕駛就可能在路邊遭警方攔查,理由甚至可能只是壓到白線、沒打方向燈或超速。
Yahoo奇摩(國際通) ・ 3 小時前
畢書盡父親涉逃漏稅遭通緝 今出庭喊冤:身分被冒用、自己也不知道
藝人畢書盡的父親畢福鬢因涉入假發票逃漏稅案,多次遭檢方發布通緝,今(25日)下午現身台北地法應訊。他面對媒體時強調,自己多年居住在中國,不知道身分早被登記成公司負責人,更不知道相關稅案遭通緝,強調「是誤信友人,身分證被偷用」,對案件內容並不了解。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小時前
驚!阿嬤入棺4小時 火化前突「死而復生」
泰國彭世洛府一名65歲阿嬤瓊地洛特(Chonthirot)在本月23日凌晨2時多,被家人發現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床上,家人深信阿嬤已經過世,並將阿嬤入棺。之後家人將阿嬤的棺木帶往郊區的一座寺廟,準備進行喪葬儀式,但就在阿嬤要火化前一刻,突然在棺木中蠕動「死而復生」。
鏡報 ・ 6 小時前
明年還有普發現金嗎?卓揆、綠委不同調
明年是否仍會有普發現金?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即使稅收超過預算數,也不應該定額放在普發現金,國家有更重大的需求,應依照國家最需要的實際用途做全盤性規劃。此番發言是回應民進立委吳琪銘詢問,若明年財政及還債都沒有問題的前提下,是否優先考慮普發現金。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中國用旅遊施壓 日媒:重振國旅即可彌補缺口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5日專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中國政府陸續反制,勸阻中國民眾赴日旅遊。「產經新聞」記者撰文表示,中國用1.7兆日圓旅遊年消費額施壓,只要日本人每年多一次國內旅行,就足以彌補缺口。
中央社 ・ 2 小時前
南韓20多歲男子越南遇害 屍藏行李袋 疑同鄉殺害
越南胡志明發生一起袋屍案,一名20多歲的韓國男子,屍體被裝在一個大行李袋內,因為運屍過程發出惡臭,引起保全懷疑,兩名涉案的南韓嫌犯一度棄屍逃逸被逮捕。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跟進中國反制!日媒:香港政府「暫停」與日駐港總領事館官方交流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相關答詢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中日關係緊張,而這股外交緊張已延伸至香港。多項港日官方交流活動近期遭到臨時叫停,外界普遍認為香港政府此舉是在配合北京對日施壓,使港日關係同時也面臨降溫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警匪追逐惹禍!東京展示車暴走衝撞行人 釀1死1命危9傷
綜合日媒報導,事故發生在24日12點半左右。事發前約2小時,足立區1間汽車銷售店報案,稱1輛無車牌的展示用白色轎車遭竊。警方接獲通報後展開搜尋,巡邏車在案發地點附近的道路上發現該車,並鳴笛追逐。就在追查過程中,白色轎車突然在足立區梅島的國道上撞上斑馬線上1名20多...
CTWANT ・ 10 小時前烏俄和平方案大幅修訂 衛報:28點減為19點
知情談判人士透露,烏克蘭已大幅修改美國提出的烏俄戰爭和平方案,刪除部分俄羅斯的最大化要求,原本的28點減為19點。英國「衛報」24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可能在本週稍晚,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基輔與華府之間在此期間將密集協商。此外,烏克蘭也爭取讓歐洲參與談判。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台灣大哥大孵育海洋知識AI ChatBot「AI布魯」攜手藍色脈動啟動「AI Ocean 2.0」
台灣永續創新能量正式輸出國際!台灣大哥大基金會「Tech The Dreamers 科技‧夢想+」孵育的新創團隊BlueTrend藍色脈動,在台灣大提供技術陪跑、雲端資源與研發支援下,升級打造「AIOcean數據海洋 2.0」,啟動全台首個生成式AI海洋知識平台「AI布魯」(AI Blue)。
中時財經即時 ・ 4 小時前
英國議員質詢BBC高層人物的五個關鍵時刻
一份洩漏的備忘錄引發了人們對英國廣播公司(BBC)內部存在偏見的質疑,隨後包括董事長在內的五位BBC高層人士接受了議員們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質詢。
BBC NEWS 中文 ・ 5 小時前
北市大女排》王妤婷雙學士念完碩班換專業 盼運動專長跨界發揮
在臺北市立大學或臺北鯨華女子排球隊陣中,舉球員分別有陳莉鎔、定海神針廖苡任,加上後起之秀蔡旻軒,延畢1年王妤婷出賽空間受壓縮,但她另闢蹊徑,除把握有限上場時間盡力幫助球隊,場外也即將取得球類運動、衛生福利系雙學士,並已錄取休閒運動管理所。她表示,希望能把運動與所學其他領域結合,提升更多人健康。
TSNA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