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歐洲減排 中國賺錢?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日報》發表評論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前不久坦承,歐盟的氣候保護努力實際上幫助中國實現了綠色產業的快速崛起。《柏林日報》以《不惜一切代價實現減排目標?》為題,對德國和歐盟的氣候政策提出了質疑。
“當前,歐盟內的各主要經濟體,尤其是德國,都出現了衰退的勢頭。受歐盟燃油車禁令的影響,德國最重要的支柱性產業-汽車工業甚至不得不改弦易轍,嘗試投身軍火生產。綠色轉型導致電價和生活成本急劇飆升,通貨膨脹更是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
這種局面卻被中國所充分利用。作為巴黎氣候保護協定談判中的關鍵國家,中國在全球氣候保護戰略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中國的減排承諾非但沒有得到兌現,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在成倍增長,與此同時,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在全球光伏組件、電池以及其他綠色技術的市場中,中國的佔比已經超過70%。
德國和歐盟擺脫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卻隨即陷入了對中國綠色技術產品的依賴。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能源成本飆升,家庭負擔增重。九月份,歐洲央行經濟學家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歐盟推出‘綠色交易’制度以來,德國食品價格上漲了大約37%。肉類、奶制品以及其他基本食品價格大幅上升,大多數家庭的實際購買力大大滑坡。”
《柏林日報》寫道,德國總理梅爾茨在巴西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發言指出,收取碳排費是經濟界實現氣候中性的核心。但殊不知,為碳排費買單的恰恰是普通民眾,因為所謂的碳排費已經被計入了普通消費者的燃油、食品和取暖費用當中:
“梅爾茨在演說中呼籲:‘讓我們共同付出努力’。德國和歐盟在努力爭當氣候保護的楷模,而有些國家卻在暗中慶幸。德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氣候中性’,而多次承諾減排的中國,實際排放量卻在不斷上升,要知道中國本來就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德國堅決執行減排目標的同時,中國卻在利用氣候保護戰略賺得缽滿盆滿。
在德國,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已經流失,保時捷、大眾等傳統車企業績嚴重滑坡。但這一切都被視作為保護氣候而付出的必要代價。但這樣的氣候保護政策是否還能贏得民眾的廣泛支持,早已成了高度存疑的問題。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德國的去工業化進程已經開始。”
“依賴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隨著中國方面部分恢復安世半導體的對歐出口,德國車企暫時躲過了因芯片斷供而停產的危機。於是乎,企業高管們紛紛誇贊中國的善意舉動。《南德意志報》以《問題還遠遠沒有得到解決》為題寫道:
“德國企業高管們的這出戲是演給誰看呢?是演給北京,避免下次再被刁難?還是演給股民,讓他們看不出企業已深陷依賴的泥潭?德國企業高管們已經用盲目、傲慢和毫不負責的態度將他們的企業推入了這種依附關系,而事到如今,他們仍在一如既往地犯著同樣的錯誤。
無論如何,這種局面絕非正常。很多人相信,實際情況甚至更為糟糕。企業要向中國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證,但審批流程卻並不健全。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則是,北京會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出口許可證早已成為北京系統性操控西方供應鏈的工具。誇贊局面已經緩解,也許能在短期內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但卻絕不是長久之計。
北京注定會完善審批流程,但其目的卻是為了讓其施壓手段更有針對性和更加有效。一句錯誤的表態、一次旨在多元化的投資,都可能換來北京的下一輪刁難。對北京來說,出口管制也是一場時間賽跑。他們會抓緊機會獲取外國的技術,並阻撓西方重組供應鏈。
中國的這一戰略或許會被證實是決策失誤,同時它也應當成為喚醒歐洲團結一致、共同行動的警鐘。當民眾感受到依賴造成的經濟後果時,政界就會感受到相應的壓力。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但企業必須鼓足勇氣,說出真相。”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其他人也在看
客座評論:「悲喜交集」的中國獨立影像
紐約中國獨立電影節在開幕前夕因政治環境壓力被迫取消,這是具有時代象征性的一幕。華裔德籍漢學家呂恆君指出,「悲喜交集」,或許正是中國獨立影像在當下時代最貼切的注腳。
德國之聲 ・ 1 天前
政治冷、旅遊熱 ! 中國官媒狂籲「別去日本」陸客照飛 : 改動成本太高
[Newtalk新聞] 中日關係近期迅速惡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以「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的說法,引爆北京強烈反彈,中國外交部、駐日使館、軍方與官媒全面升高火力。解放軍報示警日本將被「推入災難」、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更以「斬首」字眼引起日本抗議,雙方互召代表,情勢不斷升高。中國媒體同步鋪天蓋地報導,從指責高市言論危險,到引用台灣藍營政治人物批日本,再到報導日本民眾「要求高市下台」,與新華社及時釋出的「日本流感疫情擴散」,整體社會氛圍被拉到前所未見的緊繃。 在官方警訊全面升級下,北京強調日本治安惡化、中民遇襲案件頻傳,提醒國人「近期暫勿前往日本」,三大國有航空也宣告日本航線可免費退改。教育部甚至發布留學預警,提醒在日與擬赴日學生提高警覺。中國整體宣傳口徑明確指向此刻的日本危險、動盪、不可接近。 然而,就在這股政治寒流最冷的時刻,上海浦東機場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景。16日上午,各家飛往東京、大阪、福岡的航班櫃台依舊人潮不斷,旅客手提行李、安靜排隊,彷彿與北京的高度警戒毫無關聯。許多旅客表示,政策宣布太晚,行程無法取消,酒店與交通費用也難以退回,成本太高,只能照計畫出發。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
新頭殼 ・ 13 小時前
中國警告自家民眾暫勿赴日 CNN:日本難以和中國經濟切割
[Newtalk新聞] 中國與日本因台灣議題再度撕裂。《有線電視新聞網》 ( CNN ) 報導,北京 15 日罕見發布旅遊警示,呼籲中國公民暫時不要前往日本,將矛頭直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提及「中國攻台將構成日本生存危機」的說法。此舉成為北京迄今對此事件最具實質性的報復手段。 中國外交部在聲明中指控,高市早苗近來的「赤裸挑釁性言論」,已「進一步破壞中日民間交流的氛圍,並對在日中國公民的安全造成額外風險」。聲明並強調,各駐外使領館將同步提醒民眾「近期避免赴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圖:翻攝自中國外交部 《有線電視新聞網》 ( CNN ) 指出,這場連續一週的外交衝突源於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答詢時表示,若中國攻擊台灣,將可能構成「日本生存受到威脅的情況」,因此日本可能會採取軍事回應。此言立刻踩到北京紅線——台灣主權問題一向被中國視為不可碰觸的領域。 中國國防部 15 日另行發聲警告,日本若敢軍事介入台海,「必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根據日本《NHK》引用官方數據,今年 1 至 9 月間,共有約 750 萬名中國旅客赴日,仍為各國之最。旅遊警示將直接衝擊雙邊交流,也緊跟著雙方日前互相
新頭殼 ・ 1 天前
賴瑞隆找來藝人加持市場拜票 沿途民眾熱情歡迎
南部中心/曾依翔 鄧山田 高雄市報導民進高雄市長初選戰況激烈,立委賴瑞隆上午帶著藝人梁又南和阿龐來到岡山文賢市場迺市場,邊吃邊逛,沿途受到民眾攤商熱情歡迎,今天恰巧是賴瑞隆的生日,藝人特別送上蛋糕,賴瑞隆也許願,希望能心想事成,通過初選和大選,當選高雄市長。
民視 ・ 1 天前
下週「跳水式降溫」剩13度!鄭明典曬1圖曝:北極冷空氣南送台灣
入秋最強冷空氣將在明(17)日南下,最低溫可能來到13度。前中央氣象局鄭明典指出,北極上空極冷的空氣,目前有5個分支往外突出,其中1支將把冷氣南送到台灣,不過這波影響比較顯著應該是在日本北方。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冷空氣明殺到「冷剩14度」 3地區越晚雨勢越大
冷空氣明起報到,各地降溫明顯,氣象署預估北部低溫恐從20度跌至16度,東北季風挾帶水氣也將帶來降雨,基隆北海岸與宜蘭更有局部大雨。雖未達冷氣團或寒流等級,週三仍偏涼冷,週末冷空氣減弱後氣溫才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最強冷空氣「挑戰首波冷氣團」!明全台大降溫這天剩12度 濕→乾時程曝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溫方面,西半部高溫約27至30度,東半部則為25至27度,各地低溫普遍為19至22度,早晚感受較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北台灣剩最後一天太陽!專家:下周起溫度溜滑梯 2時段雨勢猛烈
在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摧殘過後,台灣迎來了短暫3天的好天氣,氣溫保持在舒適的20至25度左右,南部則是來到30度,不過專家提醒,周一(17日)起,隨著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壞天氣又將到來,呼籲北台灣的民眾把握周日最後一天暖陽,屆時下午與深夜兩時段雨勢較為猛烈。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變冷番薯!入秋最強冷空氣要來了 北部、東北部「這2天」恐探12度
別被現在溫暖的陽光給騙了!中央氣象署今(15)日表示,雖然今明兩天北部和宜蘭回暖,但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提醒,全台早晚仍偏涼,注意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此外,下週一(17日)開始,今年入秋最強冷空氣來襲,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冷空氣南下後,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將轉為有雨,氣溫也急速下滑,「下週二、週三(18日、19日)是這波冷空氣最強勁的時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把握今日最後暖陽!明起東北季風再增強 大雨炸5地最強時刻曝
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提醒民眾,把握週日最後暖陽,週一起東北季風將會再度增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週一迎入冬首波冷氣團 全台最低溫恐下探13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今天(16)艷陽高照,好天氣週一就會變調。最強冷空氣南下,挑戰入冬以來首波冷氣團,全台大降溫,周一入夜後,北部、東北部有感變冷,週二週三低溫下探15度,甚至沿海及空曠地區可能到13度,就連南部地區,低溫也只剩17度左右。
民視 ・ 13 小時前
好天氣只剩一天!東北季風增強全台轉濕涼 北部、宜花恐有局部大雨、低溫下探15度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東北季風稍減弱,台灣今(16)日迎來難得的穩定天氣,但早晚仍偏涼。中央氣象署提醒,雖然白天有機會見到陽光,各地體感舒...
FTNN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東北季風轉強!氣溫溜滑梯一週天氣先看
多雲到晴舒適溫暖,迎風面降雨漸增多 近日天氣多雲到晴舒適溫暖,迎風面降雨漸增多,目前有一高氣壓1032百帕,在北緯36度,東經141度,即在日本東方海面,向東移動,時速20公里。週一開始東北季風增強,各地天氣轉涼,各地低溫從19至22度,降至15至日夜溫差大,請留意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一週天氣概況先看。
景點+ ・ 9 小時前
非洲豬瘟導致廚餘囤積 永豐餘一招解決!
永豐餘投控(1907)14日召開法說會,說明2025年第三季營運概況。2025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84.98億元,季增1.7%,年減7.9%。受惠於股利收入及權益法認列,業外收入為新台幣20.2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約為新台幣15.08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為新台幣0.91元。面對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公司持續推動多元化業務與產品組合,推動綠能轉型,持續強化獲利體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暖陽剩今天!11/17東北季風增強降溫 宜蘭5地區迎大雨
東北季風將增強,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週一(17)宜蘭局部地區將會迎來一波大雨,同時北台灣也有下雨機會,全天感受濕冷,低溫將下探15度。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把握周末好天氣 吳德榮:下周一入秋最強冷空氣南下 低溫探13℃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15日)各地為晴到多雲、溫暖穩定的天氣,僅東半部偶有零星降雨。氣象專家吳德榮說,下周一(17日)將有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開始南下,下周三、四(19、20日)清晨苗栗以北低溫下探攝氏13度。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東北季風報到轉濕冷!北台灣愈晚愈涼 迎風面留意局部大雨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東北季風今(17)日增強,中央氣象署指出,強度將比過去幾波來得強,北台灣氣溫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桃園以北及宜蘭上半天氣溫約21到24度,到了晚上會降到19、20度,晚歸的朋友建議多添加衣物。由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將愈明顯,將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雨。
民視 ・ 58 分鐘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一 (11/17) 週一起北部東部變天,全臺逐漸降溫
明天天氣如何? 週一清晨,東北季風南下,北部東北部會轉為陰陣雨天氣,氣溫從早一路下滑。中南部及東南部天氣沒太多變化,還是晴時多雲,氣溫也會逐漸下滑。 這波進入秋冬以來最強的冷空氣,週一各地低溫大概19-23度,到了週二晚間,北部東北部低溫剩下17度,中南部低溫17-19度。東南部低溫在20度上下。週三晚間,北部東北部低溫15-16度,中南部低溫16-18度,東南部低溫20度左右。要到週四以後,冷空氣減弱,各地低溫才會以每天一度的速度回升。高溫部分,北部東北部週四前高溫17-18度,中南部高溫大概還有21-24度。 這波冷空氣水氣多,北部東北部都會是陰雨天氣,感受起來比較溼冷,而且要濕冷到週四。中南部地區較不受水氣影響,都維持晴時多雲天氣,但日夜溫差稍大。要多注意保暖,不要感冒著涼。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 廖于霆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6 小時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報到!最低溫下探至15度 週三涼意全台有感
全台今天大多為多雲到晴,白天舒適溫暖、早晚偏涼。中央氣象署指出,未來一週氣溫將如「溜滑梯般」明顯下降,北台灣週二(18日)率先感受到涼意,全台週三(19日)將迎入秋以來最明顯的降溫,氣溫預計週末才會逐
台視新聞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