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詐凍結比特幣 史上頭一遭
文.洪寶山
「去中心化、跨境、可自我保管」,這三項比特幣核心特質,本是金融去權威化的象徵,但在灰色世界裡,卻成了跨境轉移與分層洗錢的利器。2025年,美英聯手調查柬埔寨太子集團,查扣127,271枚比特幣,市值估計高達150億美元。這是美國司法部歷史上最大宗加密資產沒收案。主謀陳志操縱了包括礦企「魯班」在內的洗錢網絡,結合「殺豬盤」與強迫勞動等產業鏈,將加密貨幣化作黑金通道。
這次行動徹底刺穿了比特幣的「匿名神話」,美國執法單位透過鏈上分析,成功鎖定25個涉案地址,證明去中心化不代表不可追蹤,技術中立,但用途從不中立。
判決定讞可沒收加密資產
2025年3月6日,白宮發布行政命令,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與「數位資產囤積庫」,可依法沒收判決定讞的BTC與加密資產,不再拍賣,而是納入美國資產管理體系。換句話說,政府不再只是加密世界的「執法者」,而成為持幣的「參與者」,執法成果,成了主權資產。
現階段,美國政府已累積約36億美元等值的比特幣持倉,逐步形成「官方供給、處置」的新觀察指標。這種將「執法成果」轉為「主權資產」的制度化步驟,意味著主權國家開始以現實資產背書數位貨幣,是新型態的貨幣戰爭。
7月18日,《GENIUS Act》正式成法,為付款型穩定幣建立完整監管架構。法案要求穩定幣必須以短天期(多為93天內)美債或現金1:1儲備,表面上是金融穩定的護欄,實質上創造了龐大的「穩定幣版美債市場」,讓數位美元直接與美國財政命脈綁定。
川普讓美元霸權「技術升級」
穩定幣發行必須持有美債,直接拉高短票需求,需求成長壓低票面利率,降低財政融資成本,在外資撤出與高利率環境下,穩定幣成為美債新買方。對川普政府而言,這不只是數位貨幣框架,更是新一代「債務調節機制」。
當市場談「去美元化」,川普談的是「以穩定幣再美元化」,用數位美元重建對美債結構性需求,讓美元霸權完成一次「技術升級」。
比特幣被正式沒收並凍結,是一次監管的重磅示範,政府證明它可以封鎖、接管並再利用鏈上資產,這讓金融灰色地帶的估值重新定價,也讓法人機構持有比特幣的信任度提升。
比特幣進入「制度化重生期」
從市場結構觀察,一連串事件正在推進下一輪資金循環:監管重錘、黑天鵝事件引爆去槓桿,籌碼從非法領域流向合規機構,ETF、託管與主權基金進場,制度化資金接手,新題材出現,政策、區塊鏈技術與流動性共振。這場去中心化危機,實質上讓比特幣進入「制度化重生期」。
比特幣的價格歷史是四年週期。2011到2013年上漲,2014年回檔。2015到2017年上漲,2018年回檔。2019到2021年上漲,2022年回檔。2023到2025年再次上衝。每次監管的雷厲風行利空,都為下一輪多頭醞釀觸底反彈機會,例如2018年的交易所封禁、2021年的中國禁礦,都沒有讓比特幣消失,反而藉利空實現籌碼換手。
如果四年的規律有效,2025年的司法打擊,或許正是為2026到2027年多頭醞釀築底。當利率見頂、美元指數轉弱,而制度性資金(ETF、穩定幣、美債基金)逐步回流,新題材「被納管的比特幣」,將取代「走在灰色地帶的比特幣」,成為下輪上漲動力。
穩定幣×美債×ETF
機會其實正在成形,穩定幣×美債×ETF成為新的資金上漲循環引擎,大買家的作多邏輯已與2017與2021年不同,美國帶頭沒收非法數位貨幣轉為戰略儲備,意味比特幣地位獲得國家級別的承認,如果未來有明確會計與核銷機制,比特幣的「主權數位貨幣」的新題材,將從「投機」轉向「準貨幣儲備」。如此一來,當聯邦利率見頂反轉、美元轉弱,通常伴隨風險資產回溫,而礦工收入結構與鏈上出清過程,往往在利空兌現後三到九個月轉為多頭築底。
這起「比特幣洗錢案、政策轉骨、制度化再生」的劇本,就像從網格挖礦一路編織進了華府財政的神經。整個事件,從柬埔寨詐騙園區被剷除,到美國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再到《GENIUS Act》制度化穩定幣與美債掛鉤,這不是單純的幣圈風暴,而是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重組。
※理財周刊1313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奧特曼率聯軍衝鋒 AI供應鏈迎大商機
◎發行人語>打詐凍結比特幣 史上頭一遭
◎新聞熱線>中原土木工程學系七十年:見證臺灣建設的脊梁
◎新聞熱線>立彩大里新案,熱銷開工! 台中獨創!『自住彈性大升級』備受自住客好評
◎理財我最大>配息達人MK郭俊宏:投資成功80%是心態!現金流的最終目的 是找到你人生的Happiness
◎理善大家來>共築幸福家園:台灣之心守護生命四大行動
◎飆股鑫天地>AI伺服器高成長 外資調升目標價
◎解碼房市>輝達用地成恐怖大魔神 政治與利益的角力賽
◎封面故事>奧特曼率聯軍衝鋒 AI供應鏈迎大商機
◎許江鎮博士解法說>AI伺服器機櫃整合部署 神達獲利添助力
◎財經趨勢透視鏡>結構轉型資產重估 多頭行情龍頭領漲
其他人也在看

■OpenAI一兆美元大餅隱藏版受惠股 奧特曼率聯軍衝鋒 AI供應鏈迎大商機
OpenAI開槓桿大搞AI基建,吹皺一池春水,美國科技大咖爭相合作,捲起千層浪,既競爭又合作的空前AI大聯盟,準備獨霸全球。細數相關台廠供應鏈,重疊度最高的受惠機率也高,到底賺多少還得精算一下。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資金偷偷進場車用 堤維西營收創高還在底部
今(23)日加權指數向下開低出現走跌,隨後跌幅收斂向上收紅,市場有著只要下跌就是買點的氛圍,今日可以注意到整體相關車用概念股包含東陽(1319)、帝寶(6605)、耿鼎(1522)、堤維西(1522)…等開始出現成交量逐步放大跡象,使得投資人可以特別留意。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川普甩中國稀土禁令?美澳簽署85億美元關鍵礦產協議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於台灣時間昨(20)日晚間,在美國總統川普的白宮首次會晤。《路透》報導,簽署了一項旨在抗衡中國的關鍵礦產協議。在中國本月稍早進一步收緊對全球稀土金屬出口管制,引發國際股市震盪之後,艾班尼斯利用澳洲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專業知識,將澳洲定位為一個可靠、獨立於中國的關鍵礦物供應鏈來源。此舉目意
遠見雜誌 ・ 1 天前
■配息達人MK郭俊宏:投資成功80%是心態!現金流的最終目的 是找到你人生的Happiness
這次很榮幸能訪問到人稱配息達人MK郭俊宏老師,感受到的不是急於展現獲利數字的囂張,而是一種深沉的、由內而外散發的安穩與哲思。他身為「配息達人」,卻不以技術自居,而是將成功的80%歸功於心態和邏輯。這段專訪,為我們揭示了他從科技業到金融業轉型後,所確立的顛覆性理財價值觀。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共築幸福家園:台灣之心守護生命四大行動
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以「絕育、教育、倡議」為基礎,運用創新積極的解決方案,溫柔務實地創造改變的契機。優先從源頭處理遊蕩犬貓問題,秉持開放胸懷,逐步為生活在台灣的動物,尋找各自適合的生活方式,期盼「有一天,台灣成為人與動物和平共存的土地」。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又是華為!深圳半導體國家隊大反攻,台灣晶圓獨霸格局會變嗎?
一家成立不到4年的中國本土公司,為什麼能攪動大陸整個半導體行業?原來,不只它旗下子公司有自行製造曝光機的潛力,還推出長期由美企壟斷的EDA軟體和高階示波器,背後則是深圳市政府攜手華為,祕密組建的半導體國家隊,或將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帶來麻煩」。10月15日早上10點,2025 灣芯展正式在深圳開幕,展
遠見雜誌 ・ 11 小時前
日本首位女首相出爐!高市早苗當選後,聯合政府的考驗才開始
高市早苗21日在日本國會投票中獲勝,以237票成功當選首相,正式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她的勝利是在執政的自民(LDP)與日本維新會達成協議、結成聯合政府之後實現的。這位強硬的保守派人士將接替因選舉失利而辭職的前首相石破茂,然而,新政府正面臨自民支持率低迷和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反應。聯合執
遠見雜誌 ・ 11 小時前
■中原土木工程學系七十年:見證臺灣建設的脊梁
10月18日於桃園舉辦的「榮耀70.中原永續」晚宴,由中原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四區系友會聯合主辦,現場聚集逾一千五百位系友與貴賓,桃園市長張善政也親臨致詞祝賀,共同見證屬於中原的榮耀時刻。這場活動不僅回顧學系七十年的發展,也體現中原人在國家建設中的長期角色。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銷量最慘時上任!VOLVO帥總裁地獄開局,祭3大新政能翻轉頹勢?電車要拚3成市佔率
「我是7月1日上任,當天晚上就有人告訴我『我紅了』,那一周媒體報導聲量好大,可能討論我的外型、身家背景,也有人說我太年輕、資歷太淺,對我來說好壞參半,於是我把社群媒體關掉,保持安靜,等有成效再面對大家。」VOLVO(國際富豪汽車)台灣區代理總裁林裕凱不諱言。
今周刊 ・ 21 小時前
匯率大震盪,想避險企業增6倍,少做這一步,避險變豪賭!
「今年上半年就是在做白工!」一位上市公司老闆這樣苦嘆。罪魁禍首,正是2025年5月起的新台幣暴力升值。攤開第二季財報,602家上市櫃公司已公告外幣兌換淨損益數字,近9成企業慘吞匯損;台股上櫃公司上半年獲利大減近3成。不只外銷業者首當其衝,消費、內需產業也挫著等。一位營建業高層直言「我們是海嘯第二排,...
商業周刊 ・ 1 天前
推掉代工,靠三種口味稱霸全台!七坪小攤販起家的商用貢丸霸主
簡單的生意,怎麼做到極致?讓小攤販成為全台商用貢丸霸主。在彰化交流道旁有一座廠房矗立,乍看像科技工廠,實則是台灣最大B2B貢丸製造基地,每天早晨七點,一塊塊豬後腿肉被送上運輸帶,工廠人員身著無塵衣,一片片檢查有無多餘油脂,就立刻手工切除,一塊也不能留。接著,豬肉被送進絞肉機,加入水、調味、打漿,全程...
商業周刊 ・ 1 天前

李勛靠「犒賞帳戶」翻轉理財心態!資金分配得當 讓你花得開心、存得更多
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當人們為了存錢而壓抑消費欲望時,往往會感到沮喪,甚至讓存錢變得痛苦。此時不妨建立一個專屬自己的「犒賞帳戶」,一點一滴地滿足短期願望,為漫長的儲蓄過程增添動力。 以前存錢的時候,我都會說自己是「暴力存錢」,因為當初會存錢是源於自卑,所以每次花錢時,我都覺得既...
Money 錢 ・ 19 小時前
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嘉義市獲永續城市特優獎,黃敏惠:永續成全球共識「每次災難都是進步的契機」
《今周刊》第六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結果周三(10/22)揭曉!綜觀整體調查結果,今年度有3個縣市連續五年蟬聯「永續城市特優獎」(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及1個新進榜縣市(嘉義縣)。 六都「永續城市特優獎」由台北市、桃園市奪得,十五縣市部分,特優獎為嘉義縣、新竹市、新竹縣、嘉義市。 嘉義市今年獲得非六都組的「永續城市特優獎」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今周刊》這份調查對各縣市來說,是壓力也是前進的動力,更是給嘉義的「+1力量」,如此的鼓勵非常正向,也讓台灣看見良性競爭的力量。 黃敏惠表示,環境變遷帶來的挑戰,使「永續」成為全球共識。她坦言嘉義市7月遭逢重大災害,導致嘉義史上首次災害準備金全數用罄,衝擊巨大。 不過她也說,每次災難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嘉義市總在人民的需求中找到政策著力點,目標是經濟共榮、社會共創、環境共生。
今周刊 ・ 1 天前
管碧玲拜託藍白委別刪預算,卻被剪成惡搞影片「沒出息」…她親發3張圖:預算少1萬元我也會哭
立法院日前朝野協商「韌性特別預算案」,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為守住國海院海洋科學調查預算,求藍白立委不要刪預算時,脫口說出「如果刪了會哭」,被網友惡搞剪成影片。 對此,管碧玲在臉書發文強調,中國多次派出科研船圍繞台灣做海域調查,而這筆經費關乎台灣海域安全,最終雖保住預算,但仍被刪5千萬、凍結1億4千5百萬。她並PO出中國科研船航跡圖,表示「這些預算,就算少一萬元,我也會哭」。
今周刊 ・ 1 天前
順藥創新藥重大突破!中風黃金治療期從4.5小時拉長到24小時,驚艷巴塞隆納世界中風大會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登場的世界中風大會(World Stroke Congress)上,順天醫藥(6535)的重要合作夥伴——北京天壇醫院於台灣時間10月22日的晚間,由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姝雅進行發表,公布中風創新藥LT3001在中國執行的第2期臨床試驗(202)完整數據。本次發表為順藥首次正式公開 LT3001 的關鍵臨床成果,引起醫學界與產業界高度關注。
今周刊 ・ 1 天前
《中文怪物》咪蕾想在台當兵 感嘆韓國薪水高「混不下去就回去」
近期在《中文怪物》以流利中文令觀眾驚艷的韓國YouTuber咪蕾,在節目《Yahoo x 咪蕾》中展現主持魅力,咪蕾說:「我比較低調,不太習慣成為焦點,希望未來能更專注於主持與文化交流,想成為台韓之間的橋樑,讓更多人看見生活中的真實貌。」最新一集節目中,她特別邀請韓國綜藝節目《鋼鐵部隊W》中爆紅的陸軍女軍官Sunny一同遊台灣,規劃了登山、逛夜市等貼近台灣日常的生活體驗。
鏡報 ・ 16 小時前
川普砸77億將白宮變「金宮」千坪豪華宴會廳曝光,稱「實現歷任總統150年心願」…這筆錢誰出?
近期美國政府陷入停擺,大批公務員面臨裁員之際,總統川普卻斥資2.5億美元(約新台幣77億元)建造全新的宴會廳,計劃將其打造成「全國最美宴會廳」,消息一出,引發各界熱議。
今周刊 ・ 1 天前
退休金準備1500萬才夠?專家揭退休生活費用不用怕 薪資6成替代過好日子
從35歲就開始退休規劃的保險業務賴俐汝,分享了她的「631法則」:60%用於必要支出、30%投入投資理財、10%配置醫療保險。有媒體統計,台灣人平均認為退休需準備約1500萬元,而退休金規劃不僅涉及資金準備,更應將醫療和長照納入考量。此外,透過投資型保單長期累積,再轉換為月配息保單,每月可增加2至3萬元收入。專家強調,退休規劃要及早開始,定期檢視調整目標,並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才能為未來退休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台企賺翻卻不加薪?WTW預期明年調薪幅度
受惠AI需求,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可望成亞洲四小龍之首,儘管總經數據亮眼,企業在「人力資源決策」上卻出現保守訊號。外商顧問公司WTW指出,與去年底相比,凍結、遞延及決定不在今年調薪的公司比例皆呈上漲趨勢,整體而言預期明年台灣企業調薪幅度比起今年的3.8%微增至4%,惟科技製造業的今年固定薪首次超過產業平均值,反映市場對科技人才需求仍旺。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