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痛到無法入睡 一週治療擺脫嗎啡
罹患攝護腺癌合併全身骨轉移的78歲男性病患,痛到輕碰皮膚都會痛,每天必須仰賴嗎啡才能止痛,幾乎無法入睡。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經醫病溝通,使用放射線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後,經過三個月,現在不需再靠嗎啡止痛,而且,原本病患必須坐輪椅看診,現在不需要家屬攙扶,可以自己走進診間。
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表示,患者在3年前診斷罹患攝護腺癌後於外院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病況穩定。然而在三年後因全身劇痛而被發現攝護腺癌復發並轉移至全身骨頭、甚至因為侵犯膀胱與輸尿管接口處而導致左側腎水腫。
儘管使用各種抗癌藥物與嗎啡治療,病情仍持續惡化,家人說,「幾乎要放棄,甚至做好準備。」今年7月初求診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經醫師評估後,判定患者的癌症疼痛來到最嚴重的10分,建議同時施予放射線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來改善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患者說,在接受治療三天後就不再喊痛,可以一覺到天亮,一週後可以下床走路,兩週後可以自己上下樓梯,不僅親朋好友看到都覺得不可思議,家人也可以好好睡覺,一直懸著的壓力也終於獲得釋放,覺得太不可思議,特別寫信感謝郭主任。
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指出,嗎啡抑制癌症疼痛的原理是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u-類阿片受體,提高神經對疼痛的感受與敏感度來達到目的,但是嗎啡無法控制癌細胞的生長與破壞,因此在臨床上常會看到癌症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必須漸漸提高嗎啡的用量來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但也因此會出現頭昏、嘔吐與便秘的困擾;癌症熱治療的原理主要是透過13.56Mhz的電磁波產生39~43度C高熱來破壞癌細胞、改善腫瘤微環境,進而達到疼痛控制的效果。
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說明,臨床實務上會透過嗎啡、放射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的相互結合來達到止痛的目標;對放射治療或深層熱治療有效果的病人就有機會減低甚至停用嗎啡藥物,從而減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生活品質也因此獲得改善。
更多新聞推薦
其他人也在看

冬天滑手機超傷身?醫曝「1疾病」風險暴增67%
迎接冬天天氣轉涼,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幫讓身體累積風險。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67%。(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5 分鐘前
賴清德稱「有錢有閒」看演唱會 黃國昌批:認知離年輕族群越來越遠
[Newtalk新聞] 南韓女團TWICE出道十年終於首度來台舉辦演唱會,22、23日接連在高雄世運演出,也是台灣成員周子瑜首次回家鄉開唱,總統賴清德日前受訪談及此事,竟稱有許多人有錢又有閒可買演唱會的門票,代表台灣這幾年經濟的進步,引發外界砲轟失言。民眾團總召黃國昌今(24日)批,政治人物盡量別幫人家貼上政治色彩,也別為增政治詮釋反而造成藝人非常大的壓力跟不方便;他也說,賴清德應注意更多年輕世代高工時、低薪、月光族,這代表賴的認知已離年輕族群越來越遙遠。 黃國昌上午召開「詐領千萬分十年還?罪證確鑿檢調沉睡!」記者會,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怎麼看賴清德說台灣人有錢又有閒?黃國昌指出,受歡迎的偶像團到台灣表演,相信把整個演出辦得熱熱鬧鬧,能讓所有歌迷享受到好的表演,這是大家共同期待的事。 黃國昌表示,當然在面對這樣子的演唱會演出時,他覺得政治人物盡量不要幫人家去貼上政治的色彩,因爲藝人的舞台,其實就是在表演台上,不要因為自己要去增加政治上詮釋,反而造成藝人非常大壓力跟不方便,「我想周子瑜的事情,從過去到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黃國昌說,至於台灣人的確有一些人是有錢有閒,但他希望提
新頭殼 ・ 31 分鐘前
新北市綠營能翻盤?蘇巧慧當選關鍵是這人
[NOWnews今日新聞]2026年縣市長選舉明年就要登場,民進確定派出立委蘇巧慧出征,角逐新北市長寶座,而國民、民眾則因合作關係,還沒有確定人選。但藍營呼聲高的是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新北市副市...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不用運動!日做「1事」就能降血壓、血糖、血脂:還保護大腦
走路不只是移動,醫師黃軒表示,人是一個高度依賴「步行」的生物,越走越健康,當人快走,血管會放鬆,進能預防硬化,且快走能護心。此外,快走能明顯降低血壓、血糖與低密度膽固醇(LDL)。另有研究發現,日行3,000~7,500 步是阻止大腦退化的黃金區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6 分鐘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2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2 小時前
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醫:很多人以為只是「腸胃不好」
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忽視預防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黃士維醫師分享大腸癌預防的五大正確觀念,強調飲食習慣、運動強度、篩檢標準、生活習慣及腸道症狀警訊的重要性。
中天新聞網 ・ 49 分鐘前
記憶力變強又抗老化!抗腦霧神食材每天吃「這一色」 醫師也在吃
你是否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腦袋卡卡、記憶力變差,甚至有時像「當機」一樣無法思考?這種狀況,不只是疲勞使然,背後可能與大腦慢性發炎、氧化壓力有關。醫師建議,多補充「1顏色」天然食材,讓腦袋清醒不卡關!
健康2.0 ・ 3 小時前
民國75年前出生看過來 全台220萬人免費肝炎篩檢一次到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健署宣布重大政策調整,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年齡至79歲的民眾,即日起都能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國健署施預估可讓全台約220萬人受惠,協助更多國人提早掌握肝臟健康,降低肝病與肝癌帶來的威脅。
壹蘋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術前偷吃一口也不行?醫示警「禁食原因」:可能救不回來 連一口水都有危險
手術前醫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要禁食,若是輕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尤其是老人家與小朋友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分享術前禁食的5大重要觀念,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手術安全知識! 1、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 這可能是術前禁食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核心概念!術前禁食的作用是「預防」麻醉併發症,不是醫師「故意刁難」患者。很多人一開始只覺得禁食幾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全身麻醉會抑制正常的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種保護機制失效通常持續到完全清醒,不像清醒狀態那樣能自主控制嘔吐。患者可能會發現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很難受,但這是「預防致命併發症」而不是「無謂的折磨」! 2、誤吸風險差異很大 為什麼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完全不同!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所有手術都一樣,但實際上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當然差很多。 ・全身麻醉手術:需要禁食8-12小時,因為完全失去意識和反射能力 ・半身麻醉手術:禁食6-8小時,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 ・局部麻醉手術:禁食4-6小時,主要預防緊急轉全麻的風險 3、胃排空時間有科學根據
常春月刊 ・ 1 天前

12歲童喝雞湯出事!體重「飆破75公斤」險痛風
日前中國一家醫院揭露病例,有位12歲男童身高148公分、體重75.6公斤,他肚子腫大、體內尿酸嚴重超標,經詢問發現,男童把含糖飲料當水喝,家長還想幫他補營養,頻繁熬雞湯「吃補」,長期下來導致男童患上高尿酸血症,如果該症未改善,進而讓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就會造成關節疼痛甚至變形,惡化成痛風,所幸即時治療讓男童無大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哈佛大學推薦5種運動!走路也入榜 改善頻尿、降膽固醇快試試
運動有益健康,尤其年紀漸大更需要運動調節身心。哈佛大學醫學院推薦5項適合一般人的健康運動,不但可瘦身減重、強健骨骼、改善平衡,還能延緩記憶力衰退,年長也適合。 哈佛大學醫學院列出有益健康的5項運
健康2.0 ・ 1 天前
蔬果汁加「1水果」慘了!研究:大減84%關鍵營養素
很多人會喝蔬果汁來補充營養,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蔬果汁的營養吸收其實深受配方影響,而「香蕉」這個營養又常見的食材,竟然會讓關鍵營養素「類黃酮」吸收量大減8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帕金森氏症不只缺多巴胺?醫師揭大腦發炎真相:出現這四徵兆快自救
[Newtalk新聞] 一般人普遍認為帕金森氏症的主因是腦內多巴胺不足,治療多著重於補充藥物。然而,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其實是大腦「抗氧化力」與「發炎開關」的失衡戰爭。根據2025年最新研究,關鍵在於體內Nrf2與NLRP3兩大路徑的拉鋸,若出現腦鈍、腸胃慢、睡眠差或手抖這四徵兆,恐是隱性發炎警訊。透過深色蔬菜與運動等方式,即能有效自救。 張家銘在社群平台分享,門診中常有家屬感到無力,詢問為何長輩明明按時吃藥且天天運動,手抖症狀卻仍愈來愈明顯。他解釋,帕金森氏症絕非只有「多巴胺變少」這麼簡單,大腦真正的戰場是氧化壓力與神經發炎彼此糾纏的長期拉鋸,就像一對「互相牽動的開關」,一旦失衡就會讓原本能自我修復的大腦陷入退化。一篇2025年發表在《Molecular Neurobiology》的綜論,深入探討這背後的分子機轉,特別是「抗氧化總指揮」Nrf2路徑與「神經發炎開關」NLRP3發炎小體之間的拉鋸戰。 針對大腦退化的成因,張家銘說明,許多人其實早有「氧化壓力太高」的身體警訊,例如動不多但一直覺得累、晚上睡再多早上還是醒不來,或是情緒變得低落。這些不只是壓力或年齡問題,而是大腦的能量系統
新頭殼 ・ 1 天前
不想吃毒下肚?醫示警:帶皮水果最易誤食農藥
蔬果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若清洗不當,可能讓農藥殘留物隨著食用進入體內。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及木瓜等帶皮水果,也需徹底清洗,避免在剝皮過程中,手上的農藥殘留轉移至果肉,影響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治療為何總慢一步 醫揭秘:從恐懼、否認到延誤
人人聞癌色變,其中胰臟癌又有「癌王」之稱,更是無聲殺手,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義大利男高音帕華洛帝、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等...
聯合新聞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