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合作模式的結構性差異:亞洲為何難以複製歐盟? / 李魚豪
李魚豪
歐洲與亞洲在合作密度、制度化深度與互信基礎上的巨大落差,是國際政治學界長期關注的重點。歐盟、北約等西方制度化架構已成全球標竿,而亞洲在主權敏感、威脅認知分裂與歷史記憶影響下,合作往往侷限在功能性與低政治化層面。這種差異並非文化評價,而是地緣政治、歷史互動與制度傳統交織而成的結構性產物。
一、共享規範的優勢:歐洲的結構性基礎
歐洲各國共享相似的政治與法律傳統,包括羅馬法、基督宗教倫理、封建制度演化的國族體制,以及啟蒙思想奠定的議會、法治與主權概念。這使歐洲形成一個「共享規範圈」,政策語言一致,制度設計邏輯相近。
英國脫歐更凸顯此一底層韌性。
即便英國選擇退出,歐盟制度整合並未鬆動;疫情後供應鏈調整與俄烏衝突反而促使成員在能源、國防與產業政策上更緊密協調。這說明歐洲合作並非出於政治意志,而是長期制度積累的延伸。
反觀亞洲,文明格局高度多元:漢字文化圈、印度文明、佛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並列,缺乏共同政治語言。東協(ASEAN)採共識制與不干涉原則,正是為在異質政治體系中維持最低合作,卻也限制整合深度。
二、歷史互動模式:均勢傳統與中心–周邊結構的差異
歐洲自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後,進入長期的多國均勢競逐。頻繁衝突促成條約、外交與協商成為基本互動方式,為二戰後的歐盟整合奠基。
亞洲的歷史路徑則以「中心 – 周邊」模式為主,包括中原帝國文明、日本島國文明、印度次大陸與草原文明,各文明間記憶體系不一致、秩序想像差異巨大,使「平等合作」的理解更具挑戰性。
日韓關係便是典型案例。
兩國皆為美國盟友,也都已高度現代化,但歷史議題與戰略不信任,在 2019 年出口管制爭端中全面爆發。雖然在 2023 年雙方領導人同意放下部分歷史爭議、重啟經濟與安全合作,但爭端並未完全消失。2024 年的教科書爭議與 2025 年韓國內部的政治緊張,再度考驗雙邊關係,顯示亞洲合作經常受到歷史記憶與國內政治牽引。
三、地緣結構的影響:力量均衡與不對稱的合作條件
歐洲國力大致接近,使合作具備可預測性與安全性,避免單一大國主導。亞洲則存在巨大的體量落差: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小國、印度與周邊國家、日本與鄰國之間規模懸殊,加上邊界問題與歷史包袱,使小國傾向維持戰略彈性,而非進入制度化架構。
RCEP 的成立,展示出亞洲經濟合作的潛力,但其制度深度與市場統合程度,仍遠低於歐盟單一市場。這反映亞洲在區域治理上,仍以「功能性合作」為主。
四、威脅認知分裂:東亞與南亞安全架構難成形
北約的核心力量來自「共同威脅」:冷戰時期的蘇聯與今日的俄羅斯。相較之下,亞洲威脅認知高度碎片化:日本與韓國將朝鮮視為首要安全挑戰;東南亞聚焦南海主權與灰色地帶行動;印度同時面對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威脅認知分裂,使亞洲難以產生集體安全架構。
南海地區便是具體例子。
即使部分國家因灰區行動感到壓力,但對威脅來源、風險容忍度與政策選項的理解不同,使東協難以形成統一立場。2025 年的中菲南海緊張,更凸顯東協雖努力維持穩定,但仍難超越最低共識。
五、主權敏感與制度整合的天花板
歐盟得以深化整合,是因成員國願意讓渡主權,包括:單一市場、歐元體系、歐洲法院、申根邊境制度。
亞洲國家則因殖民歷史與國家建構記憶,對主權特別敏感。「不干涉內政」是多數國家的底線。結果是合作止步於最低共同利益,避免觸及司法、邊境或安全領域。
這使東協與 RCEP 成為典型的「低政治化、功能性合作」,而非制度整合。
結論:權力結構下的亞洲合作模式:競逐與韌性
在印太戰略競爭白熱化的結構環境下,亞洲合作前景,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區域大國互動的持續形塑。只要美國及其盟友(歐洲)透過經貿、供應鏈與安全架構介入區域秩序的企圖不減,同時中國也維持其尋求區域主導地位的趨勢,亞洲合作就難以擺脫權力政治下的零和陰影。
這並非單純的國家意圖選擇,而是權力結構失衡的內生結果。
因此,亞洲合作模式的進展將是受限且不對稱的:各國將持續在經濟、能源與科技等功能性領域追求整合,以鞏固共同利益。然而,高政治性的安全與制度合作,將不斷受到大國競逐的拉扯與制約。對多數亞洲國家而言,合作的目標,已不再是建立類似歐盟的高度整合共同體,而是在大國競逐與拉鋸中,最大化自身的戰略彈性與生存空間。
在這個前提下,理解權力競爭的長期持續性,而非寄望於制度層面的快速突破,將是評估未來亞洲合作與秩序演變的唯一現實主義起點。(照片翻攝示意圖)
其他人也在看
亞洲央行外匯存底逼近8兆美元,捍衛本幣子彈源源不絕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亞洲的外匯存底已飆升至近8兆美元,為從東京到孟買等國政府提供了充足的彈藥,以便在需要時加強捍衛本國貨幣。根據金融媒體彙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亞洲地區主要央行的外匯存底增加超過4,000億美元,11個大型貨幣當局目前的外匯存底接近8兆美元。美元今年的下跌和金價的上漲推動了外匯存底的增加。紐約銀行駐香港亞太區宏觀策略分析師Wee Khoon Chong表示,亞太地區的各國外匯儲備充足。目前,該區域各國的進口涵蓋率處於非常有利的水準。隨著全球股市波動加劇,美元自9月以來出現反彈,區域貨幣普遍走弱,亞洲央行是否可能干預再次成為焦點。過去兩個月,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披索均創下紀錄低點,韓元則接近16年來的最低水準。
財訊快報 ・ 1 天前抗貶值 亞洲主要央行彈藥足
隨著美元不斷走強,亞洲各國紛紛面臨本國貨幣貶值的壓力。然而根據外媒彙整亞洲前11大主要央行外匯存底,估算目前總額已激增至近8兆美元,這也讓各國央行如日本、韓國以及印度等在必要時刻,有相當充足「彈藥」來捍衛匯市。
工商時報 ・ 21 小時前財報制度-「不合腳」的財報制度就該快改
台灣壽險業長年在「花大錢避險讓財報好看」、「省錢不避險但財報很慘」中掙扎,金管會多年來也數次為救壽險調整監理政策,今年更在新台幣強升的極端情境下,再度出手救壽險、推暫行措施。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極地渦旋擾動溢出 北半球多處現寒流
才剛進入11月下旬,英國已經出現今年冬天第一波寒流,德國多地氣溫降到零下8到10度。氣象學家說,這就是北極寒流。CNN也報導,極地渦旋正在擾動,有可能讓北極冷空氣,大量向南,極凍歐洲、美國和亞洲。...
大愛電視 ・ 1 天前《熱門族群》台股漲800點熱翻天 商丞、竣邦-KY跌停冷到結凍
【時報-台北電】今日台股在權值股強勢領軍下大漲逾800點,收復本週大部分跌幅,市場情緒明顯轉暖。不過,在大盤強彈之際,仍有多檔個股逆勢走弱,跌勢顯著,與盤勢表現形成鮮明反差。商丞(8277)今日再度成為盤面焦點弱勢股。櫃買中心公告指出,商丞第3季財報淨值已低於股本二分之一,自19日起列入全額交割股。受此消息衝擊,商丞今日續弱,開盤即跳空摜入跌停,整日賣壓沉重,為記憶體族群中表現最弱者。商丞近期股價已將先前記憶體多頭行情漲幅幾乎全數回吐,技術面與市場信心同步轉空。 運動與戶外機能布料設計廠竣邦-KY(4442)走勢戲劇化,漲停開盤隨後買盤轉弱,股價急速翻黑,並於10時附近觸及跌停,終場同樣鎖死。值得注意的是,竣邦-KY近日在法說會中對營運展望仍維持正向,公司表示已由專注先進機能布料市場逐步延伸至中高階產品線,以維持穩定毛利率並擴大營運規模;同時看好全球運動與戶外品牌對機能服飾需求的增長,並布局專業工裝及多元應用市場,搭配供應鏈升級,使中長期成長動能仍具可期性。然而,法說利多出盡,留一根長黑K。 此外,佳總(5355)、連展投控(3710)皆打入跌停,大略-KY(4804)、康控-KY(4
時報資訊 ・ 1 天前富邦標普500ETF(009814)11/24啟動募集 萬元入手布局美股核心選項
富邦投信旗下最新美股ETF-富邦標普500ETF(009814)將於11/24正式展開募集,是全台唯一追蹤標普500指數並採季配息設計的ETF,發行價格每單位10元。該檔基金擬任經理人謝恩雅表示,台灣投資人過去在資產配置上多著重台股,但隨著全球投資意識提升,美股已成為資產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009814正是為滿足此需求而推出的產品。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降息預期降溫美元走升,新台幣午後翻貶連8黑,以31.295元作收
【財訊快報/劉敏夫】台北外匯市場週四新台幣兌美元匯價午前維持升勢,午後走弱翻貶。聯準會會議紀錄顯示官員傾向於12月按兵不動,美國取消發布10月就業數據,交易員大幅降低年底降息押注,週四亞洲盤美元指數走升,令多數亞洲貨幣承壓,台幣表現也受到影響。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週四以31.295元作收,與前一交易日比較,台幣匯率貶值4.1分,為連續第八天下跌。銀行間新台幣兌美元最高成交價為31.205元,最低成交價為31.295元,成交量為11億8,300萬美元。輝達強勁財報紓緩人工智能泡沫擔憂,其股價盤後上漲,帶動週四亞洲市場風險情緒好轉。Global X Management的Billy Leung指出,輝達前瞻性指引的加強為市場2025年預期提供了更穩固的錨定點,這有助於在利率預期不斷變化的時期支撐更廣泛的股票市場。這應該有助於穩定近期回調後的風險偏好情緒,尤其是在韓國和台灣等此前出現去風險表現的市場。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的Gary Tan則是表示,對於亞洲半導體公司而言,這份報告提高了人們對明年是否繼續投資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關注度。
財訊快報 ・ 1 天前壽險公會:調整匯率會計制度非「蓋牌」 年省900億避險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5年11月21日電)壽險業過去10年投入新台幣2兆元避險,業者盼調整匯率評價會計制度,減少避險成本。壽險公會今天表示,希望透過15年的外匯會計暫行措施,目前4方案都已送到金管會,若可以實施調整,壽險業每年可減少避險支出900億元,也解釋並非匯率「蓋牌」,而是希望可以降低損益波動影響。壽險公會日前成立外匯小組蒐集業者意見,就匯率議題希望減輕壽險業避險成本負擔。壽險公會今天提出3大轉骨措施,包括外匯會計暫行措施、自我保險機制與資產負債調整結構等。不過,外界對於外匯會計暫行措施有不同意見,質疑暫行措施形同將匯損「蓋牌」,讓壽險業美化帳面等。壽險公會副理事長林昭廷表示,公會已將調整匯率評價會計制度的4個提案送至金管會,至於在配套部分,公會提出把每年稅前淨利5%,提存至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或特別盈餘公積等,由主管機關做最後定案。林昭廷解釋,一般產業避險是因1個月後有美元貨款要支付,但壽險業匯率避險並非實際現金流避險,而是為了財報做避險。林昭廷指出,壽險業投資20年期國外債券,實務上沒有長達20年的遠期匯率工具,而是在債券到期前1、2年才去做遠匯,鎖定到期時匯率。今年5月
中央社財經 ・ 5 小時前
預期ETF需求強勁 瑞銀上調明年中黃金目標價
MoneyDJ新聞 2025-11-21 08:21:10 黃文章 發佈金拓新聞報導,瑞銀(UBS)將其2026年年中的黃金目標價從每盎司4,200美元上調至4,500美元,理由是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財政憂慮,以及央行與ETF投資者的強勁需求。瑞銀分析師表示,惡化的美國財政前景可能支持央行與投資者的黃金買盤,並預期ETF的需求在2026年將保持強勁。 瑞銀分析師也引用了世界黃金協會的第三季《黃金需求趨勢》報告,該報告確認央行與個人投資者的買盤「非常強勁並且加速」。報告指出:「央行今年購買了634公噸黃金,雖然比去年步伐慢,但正在第四季加速,符合我們對2025年購買900–950公噸的預測。」此外,當季黃金ETF的222公噸流入,以及連續第四季超過300公噸的金條與金幣需求,顯示投資者胃口也有所增強。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策略師薩加爾·坎德爾瓦爾(Sagar Khandelwal)報告表示,較低的實質利率、走弱的美元、增加的政府債務以及地緣政治動盪,可能在2026年第一季將金價推升至每盎司4,700美元,而金礦股的表現將更佳。他警告,美國實質利率可能在聯準會降息、通膨仍偏
Moneydj理財網 ・ 16 小時前
年省900億外匯避險成本!壽險公會籲調會計評價制度 15年打下3大鋼釘
壽險公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調整匯率評價會計制度,預估每年可節省900億元的外匯避險成本,未來15年,可增加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和壽險業資本,共約1.3兆元。
品觀點 ・ 12 小時前
「拋售日本」才正開始?高市政策恐引爆三殺 日元指向160、股債警鈴大作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正面臨上任以來的首次重大市場考驗,當局即將在周五 (21 日) 宣布的刺激計劃引發市場不安情緒,有可能破壞她當選後點燃的股市上漲行情。 市場擔憂高市早苗的支出計畫會加劇日本的財政困境,導致政府公債價格暴跌,日元疲軟的局面也進一步惡化,日元匯率已進一步跌入潛在干預
鉅亨網 ・ 1 天前
歐商會:移工仲介費不取消 歐洲恐跟進美國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自行車大廠巨大(9921)因涉及強迫勞動,9月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發布出口美國的暫扣令(WRO),成為我國製造業因勞權議題被美國查扣產品的首例。歐洲商會今(2...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金融》壽險公會爭取匯率評價調整 強化保險業自我保險機制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今年5月台幣大幅升值,衝擊台灣整體壽險業,不但持續陷入「過度避險」泥沼,也導致壽險業帳上獲利失真。壽險公會近期也已將匯率改革方案送交金管會,壽險公會副理事長林昭廷今天以三大鋼釘做比喻拚壽險業轉骨,第一根鋼釘期盼能將匯率會計準則適當調整,讓財報如實呈現壽險業長期經營特性,從而發揮壽險業自我保險機制的第二根鋼釘及調整負債結構的第三根鋼釘,提升壽險業長期經營韌性。 林昭廷指出,2000年之後利率快速下滑,台灣找不到好的固定收益市場,導致國外投資占比持續攀升,但也面臨必須承擔匯率風險。自2019年來保險業支出避險成本1.6兆元,高於獲利1.3兆元,預估未來10年尚須支出避險成本達3兆元,侵蝕壽險業長期經營韌性。 但投資人只看損益表、本益比等,導致匯率波動時損益變動相當大,壽險公司必須放大衍生性商品的投入,但也大幅提升避險成本,這種「過度避險」長期弱化公司清償能力。 台灣明年將接軌IFRS 17,但林昭廷指出,債券被分類為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其利率變動入OCI(淨值),但匯率變動卻進入損益,短期匯率波動迫使業者大量採取短天期CS/ND
時報資訊 ・ 12 小時前
勞動部火速提修法版本 政院拍板勞保基金撥補入法、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
勞保撥補是否法制化,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本週一審查「勞工保險條例」條文修正草案,朝野立委都有相關提案,唯獨勞動部尚未提出版本,也遭到自家立委質疑,未料,行政院在今(11/20)日的院會中臨時增列勞保條例修正案,部長洪申翰強調,勞動部跟行政院持續研議將政府負最終責任以及撥補法制化入法,「不算是突然的狀況」,修法旨在擴大勞保基金規模,提升投資效益。
太報 ・ 1 天前

鄭黃會後火線延燒!黃國昌選新北動向遭質疑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鄭麗文與民眾主席黃國昌昨(19)日首度會面,全程1.5小時完全公開、痛批執政,並未深入談及藍白合。綠營則針對這點痛批,這場會談淪為藍白合攻擊民進的批鬥大會,既...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台幣〉股匯大逃殺!連9貶摜破31.4關卡 11月以來已狂貶6.81角
台北股匯今 (21) 日同步跳水,加權指數重挫 991 點,收在 26434 點,外資狂賣 915 億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亦摜破 31.4 元關卡,終場收在 31.43 元,重貶 1.35 角
鉅亨網 ・ 5 小時前
「無蚊淨土」冰島失守!暖化促蚊蟲擴散 美展開防治戰
冰島因為氣候極寒,曾是地球上少數沒有蚊子的地方,不過科學家近期證實,在南部市鎮奧佛斯及首都雷克雅維克周邊地區,出現了兩種不同品種的蚊子,顯示在暖化衝擊下,當地生態不再穩定。然而,這股蚊蟲擴散趨勢不只在冰島出現,美國佛州邁阿密近日首次出現本土傳播的登革熱病例,當地政府於是與科學家一同進行防治,除了清除積水的孳生地點外,也開展基因研究,力求從根本上解決蚊蟲增生威脅。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再跳腳!賴清德吃壽司登日本地鐵 2官員跟進「暴點日料」挺日
中日緊張情勢未歇,為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台灣有事」假設性情境的答詢說法,中國近日連續出招,日前喊停才剛恢復的日本水產品進口及牛肉進口磋商。對此,總統賴清德20日午間率先貼出午餐吃壽司、味噌湯的照片,外交部長林佳龍晚間則秀出「暴點日本干貝刺身」的照片,正在歐洲出訪的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駐歐盟暨比利時代表謝志偉也前往日本料理店用餐,表態挺日本。高市早苗7日......
風傳媒 ・ 8 小時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引發中國全力反制 國際社會有何反應
中國接連出招企圖迫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撤回防衛問題言論,台灣總統賴清德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但歐美政府普遍保持沉默。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