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績優學校 融合文化自然與創意
教育部為協助學校營造兼顧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的校園,自105年起委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並引導師生共同思索「我們的學校,應該擁有怎樣的美感樣貌?」計畫執行至今已邁入第9年,全國累計共有859所學校申請參與,完成107件美感校園典範案例。
113-114年度完成改造的10所學校,在師生、設計團隊與計畫輔導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重新梳理了美感教育、地域文化與校園環境之間的定位與關係;並為鼓勵受補助學校持續推動校園美感環境,經由書面審查及實地訪視方式,選出1所特優學校、2所優等學校及2所甲等學校,獲獎學校為:特優獎「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優等獎「桃園市蘆竹區新興國民小學」及「臺中市新社區新社國民小學」、甲等獎「臺東縣立桃源國民中學」及「國立馬祖高級中學」。
本次改造成果凝聚4大主題亮點,包含「跨域整合x創意實踐」跨域整合與協力實踐,將戶外場域轉化為學生探索與創意實踐的基地;「學校意象x精神象徵」學校入口意象與教育空間的鏈結,強化校園識別度與師生歸屬感,讓我們一同看見校園美感環境蛻變後的嶄新風貌;「文化傳承x在地認同」校園美感改造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讓學生在日常中自然培養統文化自信;「自然共融x戶外教育」美感校園將自然與學習零距離串聯,延伸為環境教育的第二教室。這些改造成果不僅展現出美感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也讓校園空間與在地文化、自然地景相互共融,形塑出兼具教育意涵與地方精神的美感環境。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小校內建有「日治後期宿舍群」,是當地碩果僅存之歷史建築,與之相對的新建教學樓,形成強烈新舊對比。毀損嚴重的涼亭花架,阻隔了新舊場域之間的連結與整體性,同時降低校園空間的使用性。學校透過計畫拆除舊有木構造涼亭及花架,於生態池上重建一座戶外展演平臺,串聯新舊空間的視覺通透性,水岸轉化為創意與學習的基地,帶領孩子創造親水的活動與科學的探究,利用回收寶特瓶製造「水上浮舟」,創造校園內的水元素體驗。師生們在互動中協力合作、觀察、發現,實踐了與人共好、與自然共生的美感經驗,創造傳統日式宿舍群與校園教學建築群的共融。
桃園市蘆竹區新興國小穿堂為進入學校主要出入口,昏暗無鮮明色彩與代表性意象,後方中庭樹叢野草滋生,且歷史悠久的動物雕像隨意安置,讓學生難以親近。學校透過計畫,以細膩的環境感知,將「風」這一抽象元素化為可見的藝術語言,讓穿堂經由學生手作的「稻浪裝置」轉化為隨風律動的空間,微風吹拂間的沙沙聲,彷彿讓農田的節奏流入校園;新增的塗鴉牆提供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激發藝術表達與創意思維。學校更以減法設計改造中庭,結合地形高低與黃金比例鋪面,將雜草叢生的空地變成可遊可學的美感場域。
臺東縣立桃源國中緊鄰巴喜告部落(又稱桃源部落),是一所位於南橫山區的布農族重點學校。學校透過校園美感環境再造,將閒置的綜合教室外部地形重新整地,藉由植草、壘石、步道與平臺延伸,將原本的草坡蛻變為大地階梯教室,並從階梯平臺延伸出的步道,亦轉化為布農文化祭典植物生態體驗區,成為自然與文化交融的學習空間。此外,學校透過部落耆老協力,將布農族傳統染織技藝帶入課堂,讓學生親身體驗從植物採集、染料製作到曬布定色的完整工序,不僅培養美感經驗與文化傳承意識,更將布農族染織的紋理與色彩融入校園地景,深化學校與部落之間的關係美學。
教育部表示,校園美感環境的再造,不僅是修繕硬體的工程,更是喚醒校園中潛藏美感的行動,並將其融入空間的感知與設計之中,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啟發創意思考的「美感教室」。在校園改造的協作過程中,師生重新建立與環境、文化、社群的情感連結,孩子們從探索中學會看見美、感受美、創造美,最終,希望這些美感種子能成為以美改變世界的行動者。
(撰文、攝影:教育部)
其他人也在看
文大返校節逾千校友響應 林郁婷謝母校栽培掀高潮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今天舉辦「2025華岡校友返校節」,今年2月獲得傑出校友頭銜的奧運拳擊金牌得主林郁婷,與超過1000名校友一同慶賀,致詞時感謝母校栽培,為活動掀起高潮。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2025好友港節市集 華山文創園區登場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8日電)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與大陸委員會(陸委會)今天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2025好友港節市集」,由在台港澳人士擺攤,帶來港澳美食與文創小物,市集活動明天尚有一天。
中央社 ・ 15 小時前光寶創辦人宋恭源伉儷捐股設立恩慈愛鄉獎學金 扶助嘉義新港子弟
光寶科技集團創辦人宋恭源與夫人阮豊瑛心繫故鄉新港的教育,慨捐個人持有光寶科技股票15萬股(市值約新台幣2600萬元)委由新港文教基金會設立「恩慈愛鄉獎學金」,以「拔尖扶弱、教育均等」為理念,每年提供就讀嘉義高中、嘉義女中及嘉義高工符合資格新港兒女每人3萬元獎學金。8日在新港文教基金會舉辦首屆獎學金頒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豬隻禁宰令解除 農業部:價格平穩、交易熱絡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8日電)豬隻禁運禁宰令解除,今天為肉品市場交易第2天,農業部表示,毛豬交易價格為新台幣97元至117元間,拍賣價格平穩、市場交易熱絡;而各項監測工作至下午5時止,均為陰性。
中央社 ・ 15 小時前陽明交大校友辦熱音趴 跨半世紀樂團接力搖滾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陽明交大校友發起「跨世代熱音演唱會」,今天由11組老中青樂團在台北輪番登台搖滾,譜出一場難得的世代對話音樂節,讓音樂成為跨越年齡的語言,資深音樂人余光也到場相挺。
中央社 ・ 19 小時前李遠訪視宜蘭百大基地 看見世代對土地熱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宜蘭8日電)宜蘭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白米木屐村等5處場域為文化部「百大基地」,文化部長李遠今天訪視時表示,這群中壯世代返鄉工作,認同土地,而且都堅持了10年以上,讓他很感動。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台7線90.7K落石砸車 工務段長: 若施工路段將賠償
宜蘭縣 / 綜合報導 宜蘭台7線90.7公里處發生落石意外,有輛車停在當地一處廟宇時,被掉下來的石頭砸到。車窗當場被砸破,所幸人只有受到驚嚇、都沒有受傷。至於賠償方面,工務段段長表示目前還在了解是否是施工路段,如果是一定會賠償損失,也呼籲民眾大雨過後行走山路要特別小心。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20 小時前

現代教育行政學之父黃昆輝90歲 強調老師要有熱情和信念
「台灣現代教育行政學之父」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今(2025)年90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今(8)日舉行「桃李滿門、澤被社稷」新書發表暨90嵩壽祝壽會。黃昆輝表示,同學曾帶他去算命,預言說他活到77歲,他現在90歲,鄉下赤腳孩子一路公費求學,感謝國家公費栽培,學成後當然要為國貢獻。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秋鬥遊行30日登場 訴求反高關稅霸凌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8日電)一年一度秋鬥遊行將於30日登場,主辦單位今天表示,今年訴求包含反高關稅霸凌、反空污等,台灣為出口導向國家,高關稅造成經濟衝擊,政府不應態度曖昧,應具體說明影響及方案。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柏林看見台灣特展 紅點副總裁:是台灣設計忠實粉絲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8日專電)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展出歷年台灣學生在德國紅點設計獲獎作品。紅點副總裁喬瓦賽克在開幕式表示,他是台灣作品的忠實粉絲,認為台灣學生作品獨特之處,在融合文化傳承與創新,具人文厚度。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高雄某國中導師涉不當管教 捏學生肩害瘀青 教育局出手了
高雄市某國中傳出導師疑涉不當管教,有家長指控,孩子被導師留置校內未通知家長,甚至遭老師用手捏肩導致瘀青,還被要求若不當班級幹部就要記小過;目前本案高市教育局已經介入調查,將依法召開校事會議,研議後續處置。
中時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吳明賢喊話「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 (圖)
「2025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開幕典禮8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台灣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圖)致詞最後,對著坐在台下的總統賴清德、衛福部長石崇良,喊話「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
中央社 ・ 22 小時前颱風鳳凰逼近 花蓮災區初步警戒範圍逾2700個門牌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8日電)颱風鳳凰預計下週影響台灣,花蓮堰塞湖災區提高警覺,花蓮縣府依目前林保署劃設警戒範圍,套出2720個門牌,正在清查戶籍資料。水利署預布抽水機、挖土機、消波塊及太空包。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北埔「有柿來找茶」百人擂茶揭幕 新品牌「東方韵」發表
秋日的北埔山城好熱鬧!新竹縣北埔鄉「有柿來找茶」產業活動,結合在地石柿與膨風茶兩大特色農產,今天在俥亭停車場以「百人擂茶」拉開序幕,現場同步發表全新北埔在地茶品牌「東方韵」,也為明天登場的膨風路跑活動打頭陣。北埔鄉長莊明增表示,「2025 北埔有柿來找茶農特產品暨產業文化活動」,今年以「茶香四溢,有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