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在即?中導彈設施大擴建「儲量4年增5成」 CNN示警:美防務供應卻陷困境
自2020年以來,中國正進行1場規模空前的導彈生產設施擴張。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的衛星影像、地圖與政府公告分析顯示,北京的行動正迅速增強其在區域內的軍事威懾力,並意圖在全球舞台上奠定超級強權地位。這場歷史性的軍事擴建,與美國面臨的供應鏈困境形成鮮明對比。
據《CNN》報導,在該媒體分析的136處與導彈生產或火箭軍相關的設施中,超過6成出現擴建跡象。這些設施涵蓋工廠、研究中心與測試場,自2020年初至2025年底,新建樓面面積增加超過200萬平方公尺。衛星影像顯示,多處新增塔樓、掩體與疑似武器開發的掩壘,部分地點甚至可見導彈零件陳列於場區。
「這是中國正在以超級強權的姿態重新定位自己,我們正進入一場新軍備競賽的初期階段。」總部位於檀香山的外交政策研究機構「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高級研究員、前北約(NATO)軍控部門主管艾柏克(William Alberque)指出,「中國已經在狂奔,且正在準備進行長期競賽。」
《CNN》的資料描繪出中國加速研製更精密導彈的迫切動能。多處新設生產基地取代了村落與農地,在短短5年間快速成長。這些發展由中國2大國營軍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CASC)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CASIC)主導。《CNN》透過公開資料、政府公告與地理空間分析,辨識出逾10處先前未被揭露的設施。
自2012年上任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投入數千億美元購置與升級軍備,明確目標是將人民解放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轉型為「世界一流軍隊」。其中,火箭軍(PLA Rocket Force, PLARF)是最具戰略性的部門,負責中國迅速擴張的核子與彈道導彈庫。習近平形容該軍種是「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中國的導彈工廠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軍隊、擁有超過200萬現役人員的解放軍,提供武器。《CNN》已就此發現向中國國防部尋求回應,但尚未獲答覆。
《CNN》的分析同時揭示,若中國對台動武,這些導彈將是關鍵武器。多位軍事專家指出,北京試圖以導彈形成「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防線,阻止美國海軍靠近台灣海峽。由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贊助的安全智庫「海軍分析中心」(CNA Corporation,CNA)研究員伊夫列斯(Decker Eveleth)指出:「火箭軍的任務,是摧毀任何能讓外部支援進入台灣的設施,包括港口、直升機基地、補給中心,全部都是潛在目標。」
《CNN》共辨識出99處與導彈製造相關的地點,其中65處擴建後的面積可能讓中國生產能力呈現指數級增長。另有37個隸屬火箭軍的基地中,有22處在過去5年內明顯擴建。美國五角大廈估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火箭軍的導彈儲量在4年間增加5成,而《CNN》的衛星分析顯示,相關生產設施仍在不斷擴張。
然而,與此同時,美國的防務供應卻陷入困境。美國在支援烏克蘭與以色列期間消耗了大量高端防禦系統,導致彈藥短缺。《CNN》報導指出,美軍在6月的以伊衝突中使用了約25%的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攔截彈,迫使政府追加20億美元合約給全球最大國防工業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以提升產量。然而每枚THAAD造價約1,270萬美元,建造週期長,使美軍的補給更顯吃緊。
專家警告,美國補給遲滯與中國導彈技術躍進的雙重效應,正使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CNN》的衛星影像分析顯示,俄羅斯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導彈基地的擴建速度幾乎翻倍。艾柏克指出:「中國正仔細觀察這場戰爭,這是2支具現代化能力的軍隊正面交鋒的實戰樣本,他們在其中汲取大量教訓。」
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的經驗顯示,最有效突破西方防空系統的方法,是以低成本無人機群消耗防禦能量,再以昂貴的彈道導彈精確打擊關鍵目標。這促使北京重新評估對台動武所需的彈藥規模。艾柏克透露,北京原估約需5,000至1萬枚導彈,如今的內部評估數字已呈「指數級上升」。
然而,中國軍隊並非沒有問題。持續進行的反貪腐行動已動搖火箭軍高層,2名前國防部長及多名高級軍官在過去2年間被免職。官方暗示,腐敗與武器採購有關。美國國防部1名高層官員指出:「腐敗已嚴重危及解放軍的政治忠誠與作戰能力。」
《CNN》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公開文件,追蹤到一系列政府公告中隱晦的建設項目,鎖定多處新設或擴建中的導彈生產地點。例如,陝西省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4研究院的某項建設工程,被揭露為固體燃料火箭主要承包商。雖仍在早期階段,但衛星影像已顯示典型的防爆牆結構。
《CNN》量測自2020年以來各設施的新增建築面積,並比對其用途。專家指出,這些額外的廠房空間足以使特定型號導彈的年產量倍增。例如,北京1處擴建近50%的工廠與「東風-26」(DF-26)中程彈道導彈生產有關。該導彈因能打擊美國關島(Guam)而被稱為「關島殺手」。其改良型「東風-26D」(DF-26D)搭載高超音速滑翔體,首次於2025年閱兵中公開亮相,具有更高機動性與攔截穿透力。
《CNN》指出,部分導彈廠位於城市住宅區旁,另一些則隱於偏遠山谷。許多場區有防爆土壘與混凝牆包圍,以降低生產風險。某些場區甚至可從影像中看到報廢的火箭殘骸與新導彈部件並列。
例如,陝西三原縣的航天測試中心外觀平凡,卻由1所因軍事合作而遭美國制裁的大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共同建設。根據公告,該基地可模擬高超音速武器飛行環境。這些例子顯示,中國的航空航天科技與國家安全體系緊密結合,難以區分。
中國軍工體系的急速擴張,已讓軍控專家發出警訊。太平洋論壇主席桑托羅(David Santoro)警告:「我認為新冷戰已經開始,涵蓋所有領域,而最大的風險是它會演變成熱戰。」
這場以衛星影像揭示的導彈擴建,不僅重塑亞太軍事平衡,也象徵著全球安全秩序的轉折,一場沒有硝煙卻充滿火藥味的競賽,正在東方悄然展開,而台灣很有可能成為這場潛在軍事衝突的戰場。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求救無人理!71歲女絕望殺害102歲失智母 自首心碎喊:我不行了
太子集團建立全球犯罪網!律師嘆「現在抓的都是人頭」:幕後掌門人難抓
日本熊害頻傳!他質疑「台灣為何沒有」:台灣的熊比較乖?
其他人也在看
馬習會十周年 國台辦強調「九二共識」:攜手開創統一
今天是馬習會十周年,前總統馬英九在臉書發文,呼籲民進改變「抗中保台」政策,回到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國民主席鄭麗文今天出...
聯合新聞網 ・ 19 小時前
蕭美琴驚喜現身IPAC演講 強調全球繁榮仰賴台灣
副總統蕭美琴昨天(7日)驚喜現身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對中政策跨國會議聯盟IPAC峰會,發表專題演說。蕭副總統向在場的與會來賓強調,台灣的自由和強大,對國際社會而言,非常重要。來聽聽看她的說法。
鏡新聞 ・ 16 小時前英中外長通話 中方籲「加快解決」緊迫問題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7日專電)英國外交大臣古柏(Yvette Cooper)6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話,中國外交部發布的談話紀要稱王毅是「應約」通話,王毅並側重就「加快解決」影響雙邊關係的「緊迫問題」表明立場。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高市早苗挺台力道升級!承諾台灣有事「將出動自衛隊」 他分析:武統機率下降
日本挺台力道再升級?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昨(7)日前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指出,若台灣遭受武力攻擊,日本自衛隊可藉此行使自衛權。對此,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分析,這不僅延續前首相安倍晉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理念,更是將挺台力道採取更實質的行動。
鏡報 ・ 13 小時前德國挺台要員包瑞翰:歐洲與台灣關係正根本性轉變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7日專電)德國挺台重量級政治人物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在布拉格的「歐洲價值高峰會」上表示,歐洲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在過去6年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歐洲以更地緣政治的方式思考全球局勢,逐漸意識到台海安全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蕭美琴赴歐洲IPAC演說 外媒分析北京反應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副總統蕭美琴,7日現身歐洲議會,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期間,發表專題演說,強調國際體系的完整性和全球繁榮,有賴強韌而自由的台灣。對此,有外媒分析稱,恐...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
「福建號」航艦採電磁彈射起飛 專家:共軍飛行員恐有戰力間隙
海軍「福建號」航空母艦日前正式入列服役。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福建號使用傳統動力,如何維持電磁彈射器持續作...
聯合新聞網 ・ 17 小時前
花蓮403強震中繼屋落成 受災戶預計12月「拎包入住」
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除捐助2800萬元建屋經費外,還加碼家具家電,讓受災戶搬入新居時,感受到有溫度的重建。紅十字會總會長潘維大表示,動土後持續關注工程進度,今天見到建物落成、家具陸續進駐,深感欣慰,這不只是建築完成,更是人心安定的開始。縣政府建設處表示,組合屋...
CTWANT ・ 6 小時前
「應紀念為中華民國犧牲的前輩」 鄭麗文:蔣萬安說的沒錯!
國民主席鄭麗文今(8)日出席白色恐怖受難者追思大會,因追思對象包含地下員及情報人員吳石引發爭議,台北市長蔣萬安直言「應紀念為捍衛中華民國犧牲奉獻的前輩」。對此,鄭麗文下午受訪附和表示「蔣萬安說的沒錯」。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母親面前砍死姊!爭家產揮刀 回過神懊悔
新北市三重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凶殺案,一名60歲陳姓男子因爭奪千萬元信託財產,在母親面前殺害親姊姊並砍傷妹妹。嫌犯得知母親與姊妹到銀行設立信託卻未將自己列為受益人,憤而持刀攻擊,導致姊姊死亡,妹妹腿部受傷,連試圖阻止的妻子也被劃傷。事發後,嫌犯於7日早上被警方押送至地檢署時,臉上流露出懊悔之情,但為時已晚。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武統倒數?CNN揭中國「導彈生產」4年增5成 儲量「指數級上升」
一場規模空前的導彈生產設施擴張正在中國境內悄然進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獨家調查報告,透過對136處導彈相關設施的衛星影像、地圖及政府公告進行全面分析,揭示自2020年以來,中國解放軍(PLA)的武器產能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其導彈儲量在短短四年間已增加五成,且擴張腳步未停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華航旅展首日 機票銷售張數年成長1成
華航(2610)在2025台北國際旅展首(7)日銷售開紅盤,機票銷售張數較去年同檔旅展成長10%,新會員人數增加逾2,000名。華航看好,接下來三日旅展買氣續旺,迎跨年、寒假及春節出國潮。
中時財經即時 ・ 3 小時前
俄羅斯頻繁挑釁增風險!歐盟全面收緊對俄簽證 取消多次入境許可
據《德國之聲》7日報導,歐盟宣布,將全面停止向俄羅斯公民發放多次入境簽證,未來俄國人若想造訪歐洲,必須「每次都重新申請簽證」。歐盟此舉被視為對俄羅斯持續威脅歐洲安全的回應,目的是防止「破壞行動與簽證濫用」等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正處於二戰後最危險時刻?波蘭啟動「40萬公民志願軍訓」,參加者每月還可領8000津貼
波蘭身為北約(NATO)東境最前線位置,歷史上又與俄羅斯存在難解的國仇家恨,近幾年眼見莫斯科單方面攻擊烏克蘭後,隨即擴大其軍隊採購和建設計畫,而在砸下多筆重金補足陸海空軍事裝備後,最新消息指出,華沙即將推行「全民軍訓」計畫,希望能號召足夠多公民、志願入營接受相關訓練,甚至每月還能獲得小額津貼。根據外媒報導,雖然從性質上一直被視為「強制參與」,但是波蘭政府不斷......
風傳媒 ・ 1 天前美大幅擴建飛彈生產設施 似為攻台創造條件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對衛星照的最新分析顯示,中國從2020年以來大規模擴建跟飛彈生產相關的設施,有專家說,這些舉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想要「為入侵台灣創造條件」。CNN對於...
自立晚報 ・ 9 小時前
誰來挑戰張善政?凌濤、徐巧芯都挺「這人」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布局2026年九合一選舉,台北市長與桃園市長人選尚未確定,傳出民進立委王義川可能被徵召參選,但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也在勤跑基層。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說,他期盼立委王義...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南台灣重現藍天?吳子嘉斷言:高機率他出線
[NOWnews今日新聞]2026年台南市長選戰持續升溫,民進內部由立委陳亭妃、林俊憲兩人激烈角逐提名權;國民方面,原本僅立委謝龍介表態,但前立委陳以信也傳出有意投入參選,使戰局更添變數。對此,媒...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出席白色恐怖秋祭挨批 蔡正元揭真相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今(8)日將舉辦「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國民主席鄭麗文也受邀參加,不過綠營質疑,主要追思對象包括是1950年所破獲安插在國府內...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2026高雄市長內初選民調出爐 "邱賴對決"機率大
南部中心/曾虹雯、謝耀德 高雄市報導2026年高雄市長選舉明年年初即將登場,根據綠營內部流傳最新民調,四位選將分別對上國民的柯志恩通通完勝。其中又以賴瑞隆和邱議瑩分居一、二名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兩人間的支持度差距只有1.7%,明年一月的內初選,極有可能會是邱賴對決的局勢。
民視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