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吃加工食品恐傷胎兒?研究:乳化劑讓寶寶腸道提前失衡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根據科普媒體《SciTechDaily》報導,一項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通訊》的最新研究顯示,孕期與哺乳期若攝取含有乳化劑的加工食品,可能無形中影響新生兒腸道菌群的建立,使孩子在長大後更容易出現慢性腸道發炎與肥胖。
乳化劑是食品工業中最常見的添加物之一,主要用於讓油與水均勻混合、改善口感與延長保存期限,廣泛存在於冰淇淋、乳製品、烘焙食品、沙拉醬,甚至部分嬰兒配方奶粉之中。法國巴斯德研究院(Institut Pasteur)與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的研究團隊指出,乳化劑可能在母嬰接觸時改變後代腸道菌群,而非透過直接食用,這使其影響更值得關注。
研究以兩種普遍添加物進行動物實驗,母鼠在懷孕與哺乳期間持續攝取乳化劑。結果顯示,幼鼠雖然從未直接接觸,卻在生命最初數週內出現明顯菌相變化,包括促發炎的鞭毛細菌數量上升,以及細菌更緊貼腸壁。這些變化恰好發生在母親自然傳遞菌相給幼鼠的關鍵期,使得菌群差異更可能持續到成年。
研究更發現,這些菌群改變破壞了腸道免疫訓練機制。正常情況下,腸道黏膜上有微小開口,讓極少量細菌碎片穿過,協助免疫系統學習「哪些微生物是朋友」。然而,在乳化劑暴露的後代中,這些開口過早關閉,切斷了免疫系統的「學習機會」。
研究人員形容這種現象如同「免疫教室提早下課」,使得後代免疫反應過度敏感,成年後更容易出現慢性腸道發炎、體重過度累積與代謝調節異常。
研究主持人查薩英(Benoit Chassaing)表示,這項發現凸顯食品添加物可能產生跨世代影響,尤其嬰兒配方奶粉中部分產品含有乳化劑,這使問題更具公共衛生意義。他強調,了解母親攝食乳化劑如何改變菌相並傳遞給嬰兒,是目前研究核心。
團隊下一步將展開人體臨床試驗,直接比較孕婦有無攝取乳化劑、以及嬰兒是否飲用含添加物奶粉的影響。研究者認為,未來是否應調整嬰兒食品中乳化劑的使用標準,是科學界與監管機構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驚!瓷杯塞爆菊花 大叔3天難解便「破肚開腸」取出
健康網》瘦瘦針具抗癌潛力! 研究:大腸癌死亡率砍半
健康網》如何吃早餐穩定血糖? 專家提出4大訣竅
輝達財報超出預期!盤後股價強升
其他人也在看
美國明年赤字率恐飆破6%,小摩估未來五年現5.5兆美元融資黑洞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財政體質再度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焦點。摩根大通銀行(小摩)發表最新報告預估,美國2026會計年度聯邦預算赤字將放大至1.955兆美元,赤字率逼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2%,並在2026至2030會計年度間累積高達5.5兆美元的融資缺口。分析師指出,這意味著中短期美國國債將迎來新一輪發債「洪峰」,利率與風險資產恐面臨新一輪估值重評。報告指出,表面上美國2025會計年度赤字略收窄至1.775兆美元,但這主要反映學生貸款會計調整的技術性因素,若剔除相關項目,實際融資需求已在惡化。小摩提醒,未來赤字路徑還疊加關稅收入不確定性:若最高法院否決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的關稅,行政當局雖可能改以其他法條暫時祭出15%「全面關稅」,再透過301調查鎖定長期關稅框架,但退稅與法律程序的拉鋸,恐令實際淨關稅收入低於官方假設的3,500億美元水準。在融資策略上,小摩認為,美國財政部不可能長期只靠國庫券(Q-bills)填補缺口。借款諮詢委員會(TBAC)已在11月再融資會議中提醒,近期增加國庫券供給雖有助壓低平均籌資成本,卻明顯推升市場波動。基於其模型測算,報告
財訊快報 ・ 1 天前戒菸吧!日吸2支菸 心臟衰竭風險增5成
美國1項對近20項長期研究的廣泛回顧研究表明,即使吸煙量很少,吸菸者心臟衰竭風險仍然遠高於從未吸煙者,這種風險在戒菸後仍會持續存在。此研究被發表在PLOS醫學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卡羅內心血管疾病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來自22項對人們進行長達1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全台藥局破萬家 轉型銀髮照護站迎戰高齡社會
台灣藥局數量已突破1萬家,超越便利商店的分店數量,民眾在社區巷口幾乎都能找到藥局解決輕微健康問題。隨著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人年滿65歲,社區藥局正轉型為多元健康照顧站,除提供傳統藥事服務外,更擴展至慢性病管理與健康促進活動,成為銀髮照護的重要力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1 週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 天前
A-lin 42歲苗條身材驚豔陸網「竟然瘦成這樣」!3大減重秘訣曝光:主食吃燕麥
「天生歌姬」A-lin近日宣布參加大陸節目《聲生不息·華流季》,官方照片才剛公開就引起騷動,微博熱議「A-lin竟然瘦成這樣了」,纖細窈窕的身材成為焦點!她先前曾因懷孕、貪嘴等原因而幾度發胖,如今健康瘦下來,讓網友都好奇究竟用了什麼方法?
姊妹淘 ・ 14 小時前
220萬人注意了! 衛福部開放「終身一次免費篩檢」來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20萬人注意了!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健署今年8月1日起全面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只要是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國健署指出,新措施預估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而透過擴大篩檢能提早發現潛...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台語女歌手「動手術變植物人」臥床285天後亡 家屬控醫療疏失
石琇惠長年受重症肌無力所苦,去年確診胃癌第1期後選擇接受手術治療。原本術後恢復良好,卻在隔日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情況急轉直下。第五天更出現心跳停止情形,經搶救雖恢復生命徵象,卻陷入植物人狀態。家屬表示,石琇惠自術後即無法自主呼吸,長期臥床未能清醒,過程中全靠...
CTWANT ・ 5 小時前
進補別亂吃!大學生吃羊肉爐突「中風」 醫揭「1元凶」釀禍
隨著天氣轉冷,許多人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食物進補,不過北榮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醫師張清貿提醒,食補並非人人適合,若本身有免疫疾病,恐越補越糟。他的門診曾出現一名大學生因吃羊肉爐而中風,檢查才知是紅斑性狼瘡釀禍,由於羊肉爐屬熱補食物,容易活化免疫系統,進而攻擊血管,若有血栓恐導致中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醫療突破!三指爸迎來十指健康女兒 北醫阻斷「龍蝦爪畸形」罕病基因
出生時只有3根手指、走過50多次手術的李先生,從未想過有一天能抱著一個「10根手指」的孩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今(20日)分享,團隊成功阻斷導致「龍蝦爪畸形」的TP63罕病基因,協助李先生與妻子誕下健康女嬰,成功終結「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的遺傳傳遞。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名醫會客室/女性頭號殺手不是乳癌 這個疾病病癥不同更可怕
文/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 圖:潘韶甫醫師 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主訴上腹部疼痛。先前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
好醫師新聞網 ・ 19 小時前
第四期肺腺癌奇蹟逆轉 物流司機靠免疫療法存活6年 腫瘤幾乎看不見
吳先生在6年前、39歲時摸到右頸鎖骨旁有個約5公分的大硬塊,就醫竟是罹患第四期肺腺癌,癌細胞已轉到腦部、骨頭及淋巴,基因檢測沒有突變,接受腦部放療與化療,效果不佳,後來檢查出免疫指數(PD-L1)表現高,採取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至今,成功控制腫瘤,幾乎看不到腫瘤,體力也恢復,重回職場擔任物流業司機養家,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印尼分娩孕婦連遭4醫院拒收 轉送第5醫院途中「母子雙亡」引起全民公憤
綜合當地媒體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11月18日凌晨。來自森塔尼縣(Distrik Sentani)霍邦村(Kampung Hobong)的孕婦艾琳‧索科伊(Irene Sokoy)在凌晨約3點時感到腹部劇烈疼痛,懷疑即將臨盆,於是由家屬緊急用快艇將她送往最近的約瓦里醫院(RS Yowari)。然而,約瓦里醫院的...
CTWANT ・ 14 小時前
1蔬菜健康又美味…日研究顯示具「抗癌潛力」
生活中心/翁莉婷報導許多人上班忙碌經常將「泡麵」當作三餐的選項之一,是快速解決飢餓感的方便選擇,不過單吃泡麵可能不太有飽足感也不健康,為了補充更多營養不少人會往裡面加肉、蛋等配料。醫師邱筱宸近日在臉書分享1則貼文,在白飯或泡麵中加入「1蔬菜」可有效減緩血糖波動,吃完後也不會太快感到飢餓。
民視健康長照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