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思 日行萬步 運動量不一定達標
要活就要動!許多民眾將「每天走1萬步」當作運動標準,希望促進健康,不過國民健康署提醒,「走很多路」不一定等於「有運動到」,若是慢慢走、走走停停,或走不夠久,可能只屬於輕度活動,無法當作運動。
有人說「腳是第二顆心臟」,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周靖堯指出,下肢是大量血液儲存的部位,走路時肌肉收縮,將下肢血液帶回心臟,有助於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栓風險,也會活化自律神經,確實對於身體機能有好處,但若目標是增加心肺功能、強健體魄,光靠走路恐怕效果有限。
許多人力求每天走1萬步,周靖堯說,這比較偏向鼓勵性質,比起整天躺在家裡,當然還是有稍微活動到,這會刺激自律神經活化,讓心跳加速、呼吸變快。因此,走路可以當作暖身,但仍需要一定強度的運動,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也提醒,想要促進健康,需要進行中度以上的身體活動,例如健走、騎腳踏車、快走等,並且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每周累積達150分鐘,才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控制體重、減少慢性病風險。
國健署建議,健走就是很好的運動入門選擇,只要記住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就能輕鬆把運動融入生活中。
另外,可以在日常中加入一些「有強度的活動」,例如下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快步走回家,或改走樓梯不搭電梯,這些都是簡單又有效的方式,幫助累積運動量。
周靖堯則提醒,如為身體衰弱族群,或有相關病史如心臟衰竭、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風等,可能影響體能,因此較不適合做高強度運動,仍鼓勵病人多出門走走,以個人能承擔的強度為限,仍有一定的健康益處。
其他人也在看
冒充親友潛入各醫院病房區行竊 僅北市9月至今犯案11件
52歲傅姓竊盜通緝犯,涉嫌專門鎖定大台北地區各醫療院所,利用大白天冒充親友潛入病房區,利用病房內病患正巧外出檢查或者開刀的機會,偷走病房內病患錢包、手機、平板等等財物,作為平時賭博、生活開銷,初步清查僅北市9月至本月就犯下達11起竊案,盜得逾20萬元;案經台北市警中山分局中二派出所與北市刑事警察大隊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白內障手術險瞎2/新光醫院否認誤診 刑事醫事鑑定卡關真相難辨
有病患指控新光醫院眼科主任鄭成國施作白內障手術時誤診,提告醫療過失傷害,但新光醫院堅稱數據引用沒問題,否認誤診,醫病對簿公堂,據了解,士林地檢署受理此案後,認為有申請醫學鑑定的必要,但《刑事訴訟法》修法後,醫師參與鑑定的意願降低,需要醫事鑑定的醫療糾紛案也因此停擺,難以釐清真相。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白內障手術險瞎1/左右眼數據疑誤植倒置 眼科名醫遭控犯低級錯誤
台北市一名林姓男子今年4月因左眼白內障至新光醫院尋求該院眼科主任鄭成國治療,雙方約妥以飛秒雷射超音波乳化前置手術施作,手術完畢後,林男發現左眼角膜嚴重水腫,視力也越來越模糊,一個月後狀況未好轉,視力反而比術前更差,林男認為有問題,調出病歷資料後,赫然發現病歷中竟只有右眼水晶體試算數據,懷疑醫生將右眼數據植入左眼,憤而提告。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新北無差別攻擊!男持棍傷6旬路人夫妻 機車內查獲安非他命
新北市三重區今(22)日上午9時發生隨機攻擊事件,45歲顏姓男子持鐵棍無差別攻擊路旁一對6旬夫妻,2人頭部與手部出現挫傷、撕裂傷,緊急送往新光醫院治療,所幸目前均無生命危險。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一天收入4000元!「提款卡測試手」在家上班 彰化警方用這方法逮到
彰化縣一名逃逸外勞阮男,被詐團吸收,擔任的是「提款卡測試手」,他的工作幾乎是「在家上班」,用筆電結合讀卡機,把人頭帳戶的提款卡插入,確認是否為警示帳戶、可否領錢,再交還給詐團,一天收入4000元。過去這種工作都在公開場所的ATM,常因多次提領被銀行或超商店員識破報警,風險超高;但近年詐團技術提升,可
自由時報 ・ 1 天前肺動脈高壓恐猝死 不建議懷孕
肺動脈高壓是每百萬人僅15至50人罹患的罕見疾病,今年41歲的羽君,10年前懷孕時因突發狀況送醫,原以為是羊水栓塞,轉送成大醫院發現右心臟已嚴重腫大,且壓迫到左心臟,隨時可能猝死,最終確診罹患罕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200萬人B肝帶原 醫籲高風險群篩檢
台灣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者破萬人,並以B型肝炎帶原人數最多,目前推估約200萬人。醫師指出,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進而發展至肝硬化、肝癌,呼籲B肝疫苗斷層世代、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追蹤與治療。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新北毒蟲街頭揮鐵棍隨機砸人 三重6旬夫妻散步遭狠擊頭部重創
新北市三重區一對六旬夫妻今(22日)上午散步途中,突然遭陌生男子手持鐵棍追打,雙雙頭部受傷倒地。警方即刻出動,在附近巷內逮捕45歲顏姓男子,並在其機車查出疑似安非他命,懷疑他吸毒後精神失常才動手,全案已依傷害及毒品罪偵辦。
鏡報 ・ 1 天前

彰化銀髮換數師拉密大賽 500位祖孫檔快樂動腦
【記者林玉芬/彰化報導】彰化縣政府為鼓勵長輩持續維持腦力運動、提升認知活力,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22日共同舉辦「銀髮換數師-拉密大賽」。 縣長王惠美表示,活到老、學到老、快樂到老,弘道老人基...
自立晚報 ・ 19 小時前
倫理 Podcast第五季開播!回應永續核心問題
[NOWnews今日新聞]面對永續議題,組織與個人應如何作出選擇?全台第一檔以企業倫理為核心的Podcast節目《士說新語,秀倫理》第五季正式上線,預計推出十集以上,由信義文化基金會與中華企業倫理教育...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高慧君險失明 罹病7年學會跟自己和解
歌手高慧君多年前因甲狀腺功能低下引發罕見單眼斜視,近期連動3次手術卻爆出恐失明。2021年時高慧君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引發眼睛斜視等病狀,她曾2度手術治療單眼斜視,術後未完全痊癒,視力僅恢復8成,近日連動3次手術驚爆恐失明,因而學會釋放壓力與甲狀腺亢進共存,面對命運她選擇勇敢面對。
自由時報 ・ 19 小時前
金馬62/放膽讓導演「摧毀我的臉」 范冰冰首登金馬影后寶座
第6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22日晚間登場,最佳女主角最終由重返華語影壇的范冰冰以《地母》奪下影后。范冰冰雖未出席頒獎典禮,但仍隔空「現聲」感謝金馬獎肯定外與導演張吉安信任;代為領獎的張吉安也透露,范冰冰為了爭取出演機會,曾跟著他回家鄉、下稻田,只因為「她想重新來過」。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台語女歌手「動手術變植物人」臥床285天後亡 家屬控醫療疏失
石琇惠長年受重症肌無力所苦,去年確診胃癌第1期後選擇接受手術治療。原本術後恢復良好,卻在隔日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情況急轉直下。第五天更出現心跳停止情形,經搶救雖恢復生命徵象,卻陷入植物人狀態。家屬表示,石琇惠自術後即無法自主呼吸,長期臥床未能清醒,過程中全靠...
CTWANT ・ 1 天前
台大雲林分院取經北歐3國 將智慧人本醫療導入6大策略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本月13日至22日完成「北歐智慧創新醫療參訪」,院長馬惠明23日表示此行跨越挪威、瑞典、丹麥3國,走訪9個世界級醫療與公共衛生機構。在衛福部與外交部協助下,將當地的智慧醫療、人本服務與永續治理經驗,全面導入院內6大核心策略,更進一步呼應國家「健康台灣深耕計畫」。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人工關節可能越換越糟?醫:掌握術前2關鍵 降低翻修機率
77歲林先生,去年因退化性關節炎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但術後卻出現膝蓋歪斜、反覆積水、行走困難等症狀,生活大受影響。後來他轉至台中慈濟醫院,接受關節中心骨科趙子鎔醫師診治,經電腦斷層精密評估,發現原手術關節角度偏差,導致軸線錯位。醫療團隊為他進行「人工關節翻修再置換」手術,重新校正角度與受力方向。術後第二天林先生就能下床走路,一個月後已能獨立回診,突顯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患者,術前精準評估與手術規劃,才是避免治療失敗的關鍵。換人工膝關節非萬能 近1成患者術後仍不滿意趙子鎔醫師指出,對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人工膝關節置換並非一勞永逸,國內外統計發現,約有一至兩成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其中還有約1%至5%的病人,因角度偏差、骨質問題或受力不均,面臨得再次翻修手術的困境。像林先生這個案例,就正好是因人工關節未與身體重心軸垂直,才會造成術後步態歪斜、反覆發炎。術前評估+精準導航 人工關節手術成功關鍵趙子鎔醫師強調,人工關節置換並非越快開刀越好, 為了避免「換關節比沒換更糟糕」的窘境發生,術前評估與精準規劃才是治療成功關鍵。他表示,現代關節手術已能利用電腦導航輔助,可在術前模擬骨骼角度與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總統宣布成立兒家署 朝野盼整合業務與預算人力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作為兒童照護的專責機關,並將強化醫療、早療到身心發展等面向,統整0至18歲兒少核心政策,推動全方位健康照護。對此,立法院朝野立委都表示「樂觀其成」,但期盼能釐清業務整併及預算、人力等配置。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兒少權益,政府逐步強化政策整合。為提升政策層級、整合跨部會資源,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於衛福部轄下成立「兒童及家庭署」,將從醫療、身心發展、家庭支持到早期療育全面深化,讓每位兒童都能獲得穩定、連續、系統性的照顧。 民進立委陳培瑜表示,總統成立「兒童及家庭支持署」,反映政府對兒少議題的重視,尤其近年虐童案、校園事件、早療與特教需求日益增加,更需有統籌機關整合醫療、教育與社福政策。 陳培瑜表示,兒少在各階段需求不同,她提醒政院及衛福部務必釐清跨部會分工,避免責任推諉,並可召開公聽會,聽取學者、民團與兒少代表的意見,協助制度完善落地。她說:『(原音)所以兒少署之後要回應的,其實是從...以0到6歲更多的是醫療、6歲到12歲是教育、12歲到18歲進入升學階段的教育,每一個階段孩子跟家長都會遇到不同的議題,但是過往是分散在各個部會,而且是比較低的層
中央廣播電台 ・ 17 小時前

「藍牙耳機」不怕掉水溝! 北市換裝「新溝蓋」
台北市近期推出的「第三代溝蓋」設計,大幅改善了民眾常見的掉物困擾,特別是針對最常掉入水溝的藍牙耳機、鑰匙及手機等貴重物品。這款新型溝蓋將開口寬度從舊款的2.5公分縮小至1.3公分,不僅有效防止物品掉落,同時也為育兒族群、輪椅使用者及穿高跟鞋的女性提供更安全的行走環境。雖然新溝蓋的排水效率略有降低,但北市表示只會在行人動線處進行更換,對整體排水影響有限。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做死人生意的喪葬業!被朋友歧視、家裡擺棺木⋯喪葬職人談工作辛酸
你知道喪葬業都在做什麼嗎?記者、自由工作者井上理津子於《做死人生意這一行》一書中,親訪從遺體防腐、修復、葬儀、火化等與「死亡」相關的工作現場,除了帶領讀者了解這些行業、見識當今喪禮的多樣與可能性,更透過職人之眼,看見生命如何被尊重、哀悼的實踐、以及遺憾的出口。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