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專欄:在防衛與自由之間──歐洲的「民主防護盾」之爭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面對假訊息、外部干預與選舉操弄的陰影,歐盟除了已經開始在「數位歐洲計畫」(Digital Europe Program)項下投入500萬歐元支持歐洲當地的事實查核組織,日前於11月12日正式發布「民主防護盾」(European Democracy Shield)倡議方案,並被視為歐洲版的「民主韌性總體戰」。這項倡議方案的初衷,是希望在「資訊戰已成新常態」的世界裡,保護民主制度免於被外部資訊操縱所滲透、誤導與分化。
面對假訊息、外部干預與選舉操弄的陰影,歐盟除了已經開始在「數位歐洲計畫」(Digital Europe Program)項下投入500萬歐元支持歐洲當地的事實查核組織,日前於11月12日正式發布「民主防護盾」(European Democracy Shield)倡議方案,並被視為歐洲版的「民主韌性總體戰」。這項倡議方案的初衷,是希望在「資訊戰已成新常態」的世界裡,保護民主制度免於被外部資訊操縱所滲透、誤導與分化。
但在方案尚未成形之前,歐洲內部已出現頗深的裂痕。特別是法國與瑞典——兩個同樣信奉民主、卻對「如何防衛民主」有截然不同答案的國家——分別提出兩份被外洩的政策文件,透露著歐盟內部罕見的理念分歧。而歐洲議會的特別委員會,則嘗試在兩者之間調和,企圖讓這座盾兼具力量與開放。
法國:以「資訊主權」建構信任秩序
法國的構想延續其長期倡議的「數位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路線——認為歐洲不應繼續接受被美國科技巨頭主宰的數位命運。《Euractiv》披露的法國備忘錄明確指出,民主防護盾應該「強化公民社會抵禦假訊息的能力,同時促進可靠、優質資訊的流通」。換言之,巴黎想打造的是一套結合教育、監管與平台替代的歐洲公共資訊體系。
這個願景的第一步,是重建「可信資訊的生態系」。法國提出,要強化媒體識讀與青少年教育,培養公民在資訊洪流中辨識真偽的能力。第二步,則是透過歐盟層級的資金與政策支持,建立歐洲自主的搜尋引擎與社交平台,作為對矽谷壟斷的替代方案。第三步,是要求超大型線上平台與搜尋引擎(VLOPs與VLOSEs)主動「推廣可靠來源」,並以歐盟共同的標準認定「可信任媒體」資格。
在政治上,這是一次延伸至資訊領域的歐陸主體性重建運動。法國視「民主防護盾」為重塑歐盟媒體秩序的契機,意圖以制度化的「信任工程」抵禦美中資訊霸權。它不只是對抗假訊息,更是一種歐洲文化自主宣言。巴黎清楚知道,資訊戰不只是事實之爭,更是敘事之爭;要在全球輿論場重獲話語權,就必須讓歐洲人民能在歐洲主導的「信任平台」中交流、判斷與思考。
然而,這樣的思維也引發不少爭議。批評者警告,一旦「可信資訊」的定義由歐洲諸國政府或歐盟執委會主導,可能導致「制度化的真理」。當行政權力變成裁定真假的仲裁者,民主的批判與思辨空間反而縮小。法國以「抵禦假訊息」為名的信任工程,或許也可能成為未來歐盟言論監理的灰色地帶。
瑞典:協調而非擴權,心理防衛勝於內容審查
瑞典的回應文件題為〈防範外國資訊操弄與干預以保護民主〉(Protecting Democracy from 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不僅重申民主價值與言論自由的重要性,更對「制度膨脹」提出明確警告。瑞典指出,歐盟在過去十年已建立足夠多的防假訊息與混合威脅架構,包括《數位服務法》(DSA)、《混合威脅工具箱》(Hybrid Toolbox)、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的「東斯特拉特戰卓越中心」(STRATCOM East)等。問題不在於「還需要什麼新機構」,而是如何讓這些既有機制協同運作、不重疊、不內耗。
這正是瑞典的核心論點:「民主防護盾」應是一場協調工程,而非監管革命。文件強調應先進行全面盤點,找出歐盟層級在偵測、教育、外交與公共韌性上的現有工具,形成一套整合藍圖。其次,可以建立「常設協調架構」整合各國經驗,但所有經費應「在預算邊際內重分配」,不必增設疊床架屋的新機構。
瑞典的方案中最具特色的是「心理防衛」(psychological defense)。此一概念源自冷戰時期的防宣傳體系,近年在俄烏戰爭後被重新喚醒。瑞典於2022年成立「心理防衛署」(Swedish Psychological Defense Agency, SPF),負責分析針對瑞典遭受的外部資訊操弄,並強化公民的「防禦意志」。它的任務不是監控輿論,而是「培養社會的免疫系統」。SPF強調三項原則:第一,政府不干預媒體內容;第二,所有工作應促進、而非限制言論自由;第三,強化跨部門合作與教育,使心理防衛成為全民素養的一部分。
此一思維展現了北歐民主的獨特信仰:真正的防禦,不在控制資訊,而在培養自信的公民。瑞典認為,一個具批判力的公民社會本身,就是對抗外部干預與資訊操縱的最有效防護盾牌。對他們而言,「信任」不是靠法律產生的影響,而是民主文化長期培養的成果。
歐洲議會:在安全與自由之間尋找平衡
而在法國的積極與瑞典的克制之間,歐洲議會的特別委員會試圖走出一條中間道路。根據其2025年4月的工作文件(Working Document on Protecting European Democracy and Our Values),「民主防護盾」應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
一是預防(Prevention),建立早期偵測與風險評估機制;二是反應(Response),設立歐盟層級的快速應變中心,整合平台與各國行動;三是恢復(Recovery),支援各國媒體與事實查核機構,協助受資訊戰影響的社群復原;四是韌性(Resilience),將媒體識讀、教育與公民參與納入長期戰略。
歐洲議會建議成立一個「歐洲民主防護盾中心」(European Democracy Shield Centre),整合成員國、平台與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同時確保運作「尊重基本權利與新聞自由」。這是一種制度化的妥協:既要有安全的「盾」,也要留出自由的「呼吸」。
這份文件比法國版本更開放,又比瑞典版本更具可操作性。它承認民主社會的開放是弱點,但也強調開放本身是最重要的防禦資產。
從歐洲看台灣民主防衛課題
法國與瑞典之爭,其實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民主哲學。前者是「自上而下」的制度信任論,相信透過治理、法規與公共投資能重建公民信任;後者是「自下而上」的公民韌性論,認為唯有教育與心理免疫力才能真正守護民主自由。
這場辯論的背後,是歐洲對自身價值的再省思:在防衛民主的名義下,是否可能製造新的不自由?法國的方案具有雄心,但也隱含「由上定義真理」的危險;瑞典的模式則更謙抑,卻可能因為需要協調各方而缺乏執行力。這兩條路線的拉鋸,正象徵歐盟長期在「自由與安全」之間的內在矛盾。
對台灣而言,這場歐洲之辯提供了重要啟示。台灣處於資訊戰的前線,「假訊息」幾乎已成政治語彙的一部分。近年政府推動的《資通安全管理法》、《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確實有其防衛民主之必要性,但也引發社會對「國家化言論仲裁」的疑慮。當政府成為資訊真假的最終仲裁者,公民信任反而可能更快速流失。
民主防衛不只是抵擋外敵,更是抵抗我們內心對不確定的恐懼。法國提醒我們,民主需要制度支撐;瑞典告訴我們,制度不能取代信任;而歐洲議會則在告訴全世界:民主的防衛,必須同時防外部威脅,也要防內心的恐懼。
台灣若要要在風險時代中堅守民主自由人權,也許最該從歐洲經驗中學習的,不是「如何防假訊息」,而是「如何讓真實更有力量」。除了可學習的歐盟倡議中的「民主防護盾」,也應學習他們如何在不確定年代仍願意相信積極公民的力量,其中也包括以公共資源支持公民社會事實查核組織的具體行動。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羅世宏專欄:公民的誕生——期待肯.伯恩斯的《美國革命》
鄭任汶專欄:「普丁不獨裁」的下一句是「習近平不獨裁」
陳嘉宏專欄:鄭麗文呈上一本投名狀
其他人也在看
甲狀腺失調引發高血脂 耳穴療法助調脂降壓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紊亂,甲狀腺疾病越來越常見,不少患者在例行健檢中發現「高血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主因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專家指出,甲狀腺像「人體油門」,一旦失衡,脂肪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中醫強調「調氣血、顧臟腑」,能在西醫治療之外,協助身體恢復內分泌與代謝的平衡。
中時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季節交替易焦慮 中醫師圖示「吃好 心情好」
[NOWnews今日新聞]季節變化會影響情緒,尤其在秋冬交替時節,日照減少可能導致季節性情緒失調。台中市潭子區其澤中醫副院長李沛穎中醫師表示,近來常遇到情緒焦慮患者求診,詢問有無「食療」紓解法,他特別...
今日新聞NOWNEWS ・ 38 分鐘前

鏡論/電力與豬肉都聽凱因斯的話
總體經濟學裡,有一派學說稱為「凱因斯學派」。學說原意為:需求創造了供給,政府應增加支出,擴大需求,繁榮經濟。「需求創造供給」之說,也能用於其他領域。最近,二件農工大事,都印證了凱因斯學派說法:核電返場,指日可待;廚餘退場,遙遙無期。
鏡報 ・ 8 小時前
工商社論》經濟學人論「台灣病」 見樹不見林
《經濟學人》日前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為題,指出我央行為維持出口競爭力,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已讓台灣埋下經濟嚴重失衡的風險,文中還說長期匯率偏低,雖有利於出口,卻侵蝕一般民眾的購買力,形同對全民開徵隱形稅,總的來說,新台幣匯率的低估已形成「台灣病」。
工商時報 ・ 10 小時前
營養師教你「升級」哈佛抗癌蔬菜湯!添加3食材更營養3種人喝湯要注意
最近哈佛大學教授推薦的「抗癌蔬菜湯」爆火,只需要4種常見蔬菜,就能輕鬆製作,不僅美味可口,更富含多種植化素,還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三高風險及促進體重管理,營養師教你把蔬菜湯「再升級」,營養補充更
健康2.0 ・ 6 小時前
「台灣有事論」的弦外之音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11)月7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她還列舉了可能控制台灣的手段,如海上航道封鎖、使用武力,或是網路宣傳等。
美麗島電子報 ・ 17 小時前
2026潛在對手同框? 蘇巧慧、劉和然新北中醫嘉年華同台|#鏡新聞
新北市長選戰提前熱身,今天(11/16)一早,有意參選的民進立委蘇巧慧和新北市長劉和然同框出席活動,但兩人幾乎零互動。相較於綠營人選定於一尊,藍白還得看雙方怎麼去整合,但傳出李四川的競選團隊已經組建完成。今天劉和然也強調,這不算什麼壓力,自己跟李副互動也很自然。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小時前日本旅館品質降級?日網紅稱台灣旅遊大勝利 兩派人戰翻
台灣旅遊業近期萎縮情況明顯,今年1至9月觀光逆差達805萬人次,大票國人每到假日就出國。不過在台日本網紅「日本人的歐吉桑」近期發文指出,很少看到日本人來台灣時會不滿,但常常看到台灣人在日本旅遊時候的抱怨,推出來的答案就是台灣旅遊品質比較好。文章曝光後,引發大量網友熱議。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好萊塢「真實版神奇女俠」:挑戰死亡、逃過火劫、打破紀錄
基蒂·奧尼爾在職業與個人生活中不斷打破障礙。她是1970年代好萊塢備受推崇,知名度數一數二的特技女演員;她自幼失聰,但拒絕讓這成為其人生障礙。
BBC NEWS 中文 ・ 3 小時前
日本網紅逛九份老街!嘆「就是在山坡上的商店而已」 台灣人反應曝
台灣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國外的觀光客,其中又以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國的遊客居多,其中「九份」更是許多外國遊客來台灣必去的景點之一,然而近日就有日本遊客拜訪九份後,直言「就一些商店在山坡上而已」,引發台灣網友討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陸勸阻赴日旅遊 上海機場赴日旅客仍多
大陸外交部近日公開提醒民眾避免赴日旅遊,中日關係因此陷入緊張狀態。儘管如此,上海機場飛往大阪的航班仍有許多旅客排隊辦理登機手續。大陸對日本的不滿已從觀光層面擴展至軍事與外交領域,包括在黃海進行實彈演習、派遣海警編隊巡航釣魚台,以及以罕見的「奉示」形式召見日本大使,顯示中日關係急速惡化至冰點。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鹽埔、里港 派系整合決勝負
屏東縣鹽埔、里港鄉2鄉長二任任期明年屆滿,明年大選將面臨新局面,目前僅縣議員陳明達表態參選里港鄉長,其餘觀望中,對此,地方政壇人士認為2鄉地方派系濃厚,不管誰參選,能否整合地方派系成為勝選關鍵。
中時新聞網 ・ 10 小時前總統盃街舞賽跳上凱道 總統肯定民主場域變全民賽事
總統盃街舞決賽今天(16日)上午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登場,賴清德總統親自出席開場記者會,並表示,街舞是一種自由的語言,他很高興看到決賽場合在過去追求民主政治場域的總統府前廣場,現在則是獻給全國人民舉辦運動賽事。 經過全台各分區賽事後,2025總統盃全民運動街舞大賽在16日於總統府前凱道上舉辦決賽。賴清德總統及運動部長李洋都親自出席開賽記者會。 賴總統表示,街舞是一種自由的語言,只要給予一個空間、一段旋律,舞者就有辦法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宇宙。政府推廣街舞一方面也是鼓勵創作。總統更表示,這次決賽辦在總統府前廣場別具意義。總統:『(原音)我們要推廣街舞一方面也要鼓勵創作,所以我們舉辦總統盃街舞大賽,而且決賽地點特別在總統府前廣場,就是把這個過去追求民主的政治場域來獻給全國人民來舉辦運動賽事,大家贊成嗎?』 總統也指出今年街舞大賽有分U15、U18還有社區媽媽以及長輩,因為總統盃就是全民運動的主場,「要比賽就來總統盃比」。他也感謝運動部跟文化總會以及評審老師和所有參賽者一起參與,希望未來賽事一年比一年盛大。 運動部長李洋則表示,從總統盃就可以看到賴總統對運動的重視,從去年孫振擔任奧運掌旗官到
中央廣播電台 ・ 3 小時前

2026超高國防預算最新民調出爐!多數國人力挺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6日)早上發表「國人對2026超高國防預算的態度」即時民調。民調結果顯示,對於賴政府 2026 國防預算編列 9495 億台幣,佔全年 GDP3.32%一事,四成九贊成;顯示多數國人願意為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支持2026超高國防預算。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以前手機的確有我自己的A片」館長指控十年前影像被挖 背後推動者成全網焦點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創辦人「館長」陳之漢近日遭三名資深員工指控涉及性騷擾與不當行為,引發 […]
引新聞 ・ 1 小時前
川普政府擬嚴格限制「旅遊禁令國家」人士取得綠卡與簽證
[Newtalk新聞]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稍早根據其所掌握的美國國土安全部內部文件,指出川普政府正計劃一項政策調整,可能會使來自旅行禁令所涵蓋國家的移民更難獲得綠卡和其他簽證。 根據《紐約時報》查閱的草案文件顯示,作為預期調整的一部分,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將在審查許多移民申請時,將川普總統旅行禁令中包含的所謂「特定國家因素」視為「重大負面因素」(某些例外情況除外)。該政策仍在最終確定中。 這項政策調整是川普政府打擊來自其聲稱缺乏足夠審查和核實官方文件的國家的移民行動的重大擴展。這一轉變將使在旅行禁令生效前抵達美國的人更難留在美國。 這項政策變化也是川普政府收緊合法移民途徑的最新舉措。上個月,川普政府削減了本財年美國接收的難民人數,拒絕了數千名逃離戰爭和迫害的難民,同時將名額主要留給了南非白人阿非利卡人。 這項政策變化是在川普總統6月簽署針對12個國家(主要位於非洲和中東)的旅行禁令之後發生的。該禁令禁止阿富汗、查德、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海地、伊朗、利比亞、緬甸、索馬利亞、蘇丹和葉門的公民前往美國。 這項禁令也對另外七個國家
新頭殼 ・ 5 小時前
效法鏟子超人熱情 園遊會義賣援光復
光復鄉堰塞湖溢流,掀起全台到花蓮當鏟子超人的狂潮,不過有人因為工作跟上學員因無法參與,桃園武陵高中慈暉社同學們就決定事後彌補,利用學校園遊會機會跟慈濟合作,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愛心。 「油飯 ...
大愛電視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