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不斷清洗解放軍高層對未來攻台戰爭影響巨大
戰略風格/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主筆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解放軍內部經歷了一場自1970年代以來最劇烈的政治清洗,清洗的規模與深度堪稱罕見,重災區火箭軍歷任司令員有四位,前三任都被抓(李玉超、周亞寧、魏鳳和)、超過一半的副司令員被抓(李傳廣、張振中、劉光斌被捕、吳國華傳聞在調查期間自裁身亡)及多名高級將領遭到查辦。
國防部長李尚福在公眾視野中消失數月後,於2023年10月被正式免去國務委員與國防部長職務,其問題被倒查至其執掌的裝備發展部,與火箭軍貪腐案有關。
進入2024至2025年,清洗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持續深化,例如10月中旬公布9名上將被查辦,不但有最高領導機關中央軍委,更幾乎所有軍種都有人上榜:
名單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前主任苗華,軍委政治工作部前常務副主任何宏軍,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前常務副主任王秀斌,東部戰區前司令林向陽,陸軍前政委秦樹桐,海軍前政委袁華智,火箭軍前司令王厚斌,武警部隊前司令王春寧。
每一位高階軍官都有許多門生故舊,可以推估中階軍官也有很多人被查被抓,整肅規模空前,但應該不會絕後。
習近平以反腐為名義,發動這場「史達林式清洗」(後詳),其核心目標顯然已經超出了「反腐」的需求,而是清除任何潛在的政治不忠與利益集團,確保軍隊對其個人的「絕對忠誠」。
然而,這場旨在鞏固權力的清洗,卻對解放軍數十年來現代化建設的成果造成了巨大反噬。特別是針對其設定的「2027年具備武力攻台能力」這一關鍵時間節點(據美國情報與外媒報導),在指揮、裝備、士氣三個層面,都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內傷。
何謂史達林式清洗
「史達林式清洗」(Stalinist Purge)一詞,源於1930年代蘇聯獨裁者史達林為鞏固個人權力而發動的「大整肅」(The Great Purge)。這場清洗的核心特徵,是最高領導人出於極端的偏執(Paranoia)與對權力威脅的恐懼,對、政、軍高層進行的大規模、殘酷且系統性的政治清算。
其關鍵特徵有二:
1、「忠誠」凌駕一切: 清洗的標準並非官員的貪腐或失職,而是其對最高領導人的「絕對忠誠度」。任何被懷疑忠誠不足、聲望過高、或僅是「潛在」威脅的幹部(無論其功績或能力多強),都會被迅速羅織罪名並予以剷除。
2、製造普遍恐懼的寒蟬效應: 清洗的目的不僅是消滅對手,更是要透過秘密逮捕、公開羞辱乃至處決,在整個官僚體系中製造極端恐懼,迫使所有人「政治躺平」或相互攻訐,以換取自身安全。
這類清洗對軍隊的打擊最為致命。史達林當年為防範「軍事政變」,對紅軍發動了毀滅性清洗。在1937年至1938年的整肅高峰期,據統計,5位蘇聯元帥中有3位被處決、15位集團軍司令中的13位被清算、9位海軍上將中的8位被拔除、57位軍長中的50位被槍決。
高階軍官在軍中必有其派系力量或故舊下屬,史達林為了斬草除根,也有大量中階軍官遭到逮捕、流放或處決,這些人正是紅軍指揮作戰的中堅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上絕對可靠、但能力平庸的繼任者。
這場清洗的直接後果,是蘇聯紅軍的指揮體系與專業軍官遭到毀滅性打擊,其災難性影響首先在1939年的「冬季戰爭」(蘇芬戰爭)中便已暴露無遺,蘇軍雖擁有絕對的兵力與裝備優勢,卻因指揮系統癱瘓、戰術僵化,在芬蘭軍隊的頑強抵抗下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幾乎威信掃地。
其後在1941年面對納粹德國入侵(巴巴羅薩行動)時,再次暴露了指揮失靈、戰術僵化的致命弱點,在戰爭初期遭遇了災難性的慘敗,幾乎亡國。
習近平大規模清洗解放軍高層的整體影響
1、指揮鏈的即時危機:高層空缺與人事動盪
由蘇聯紅軍遭到清洗後參戰的前車之鑑,吾人可以理解,一場大型戰爭,尤其是攻台這種高度複雜的聯合作戰,其成敗繫於一個穩定、高效、專業且互信的指揮體系。而本輪清洗首先衝擊的,就是這個指揮大腦。
最顯著的即時危機,是關鍵領導層的「真空」與「錯配」。國防部長是解放軍對外溝通的門面與軍事外交的執行者,李尚福的倒台導致中美軍事高層對話長時間中斷,大幅增加了危機誤判的風險。
更致命的是核心作戰單位的癱瘓,例如火箭軍作為攻台「第一擊」的戰略打擊力量,其整個領導班子被連根拔起,接任司令員的王厚斌來自海軍、政治委員徐西盛來自空軍(但徐西盛又傳出可能在2025年被查落馬),這種極不尋常的跨軍種調動,被廣泛解讀為習近平在火箭軍內部已無人可信,只能派遣「外行」來「摻沙子」。
這種倉促的「外行領導內行」,導致決策效率必定斷崖式下跌:新任將領需要時間熟悉高度技術化的導彈系統與作戰流程,而原有的指揮默契與傳承被徹底切斷。
軍內因此瀰漫著恐慌與不確定性,各級指揮官為求自保,優先考慮政治表態而非實戰訓練,導致攻台所需的複雜演訓計畫被迫延遲或流於形式,造成了作戰準備的「系統性延遲」。
2、忠誠壓倒專業 軍隊全面退化
如果說人事動盪是短期陣痛,那麼對軍隊專業主義的扼殺,則是長期的毒素。
解放軍過去二十年的軍事改革,核心是效仿美軍,推動軍隊向專業化、聯合作戰轉型。然而這場大清洗釋放出一個毀滅性的信號:忠誠遠比能力重要。
不管官方如何粉飾,以人性來看,清洗必然引發嚴重的「寒蟬效應」,當將領們看到即便是像李尚福這樣由習近平親手提拔的「嫡系」也能瞬間倒台時,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政治躺平」:有能力的指揮官不敢提出創新的戰術,因為創新意味風險,風險或致失敗,而失敗等同政治不忠。
其結果必然是專業的軍事探討被政治學習所取代;複雜的聯合作戰演練,變成了「表演性」的效忠儀式。
3、貪腐問題從未被根治
此外整肅層級拉高到中央軍委副主席,也揭示了習近平「運動式反腐」的根本性失敗。表面上,這是為了肅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的殘餘勢力,但郭徐二人倒台已近十年,解放軍的反腐運動也號稱進行了十年。
然而理論上應早已清除積弊的軍隊,卻爆發了新一輪更嚴重的腐敗。特別是美國情報(經彭博社等報導)所揭露的,關於火箭軍「導彈灌水、發射井蓋無法運作」等駭人聽聞的細節,以及火箭軍相關的研發單位亦遭到大規模調查整肅,恰恰證明了貪腐問題從未被根治,而是早已滲透到武器研發與採購的根基。
因此這種高壓清洗更像是一種清除政治威脅的忠誠篩選,而非制度性的反腐。只要裝備採購與後勤補給的不透明體制依舊存在,「郭徐流毒」就會以新的形式變異、延續,並在關鍵時刻(如戰爭中)以致命的方式(如啞彈)爆發,持續掏空解放軍的真實戰力。
解放軍人事動盪對未來攻台戰爭的可能影響評估
1、東部戰區與火箭軍等攻台主力內傷
在解放軍中,火箭軍與東部戰區是執行攻台任務的絕對主力,火箭軍負責發動飽和式導彈攻擊,癱瘓台灣的防空、雷達、機場與指揮中心,並阻嚇美軍航母介入;東部戰區則負責海空封鎖與兩棲登陸。但兩個最關鍵的單位,恰恰是本輪清洗的「重災區」。
火箭軍領導層的覆滅,使其在攻台計畫中的可靠性被打上了巨大問號。如果其導彈系統因貪腐而效能堪慮,那麼解放軍「首戰即決戰」的戰略前提就已崩塌。
更值得注意的是東部戰區的震盪,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提拔的將領(被外界稱為「福建幫」)本應是執行攻台任務最受信任的「嫡系」,然而清洗風暴同樣刮向了東部戰區與相關將領,顯示習近平的信任圈已縮小到極致。
攻台第一線指揮官的頻繁異動或忠誠度受到懷疑,直接導致兩棲作戰、兵力集結與跨海投送的複雜計畫陷入停滯。這種核心戰力的「權力真空」,迫使解放軍必須重新評估甚至重擬作戰方案,這無疑將嚴重衝擊原定的2027年武統關鍵時程。
2、聯合作戰效能降低:跨軍種協同失靈
現代戰爭,特別是台海衝突,是「體系對體系」的對抗。攻台行動需要海、陸、空、天、電、網(戰略支援部隊)等多軍種的無縫協同,而這種協同,建立在長期演訓的默契與指揮官之間的互信之上。
大清洗徹底摧毀了這種互信:試想,一位新上任的東部戰區司令員,如何能信任一支剛經清洗、由海軍將領接管的火箭軍,在D日(決戰日)H小時準時摧毀指定目標?一位空軍指揮官,如何相信裝備發展部採購的戰機發動機在戰時不會出問題?
當將領們對彼此的可靠性、甚至對自己手中的武器品質都充滿懷疑時,「聯合作戰」便無從談起。解放軍內部因頻繁的跨軍種調動(例如用空軍填補陸軍空缺,或用海軍管理導彈),已造成了嚴重的「作戰不協調」。
在高強度的台海衝突中,任何微小的協同失靈(如登陸艦隊的空中掩護遲到、反介入導彈未能及時發射),都將是災難性的。這種因內部清洗而放大的協同風險,為台灣的防禦以及美日等盟友的介入,創造了寶貴的戰略窗口。
3、習近平的決策兩難:信任危機與資訊黑洞
此次清洗,最終的影響將反饋到最高決策者習近平本人身上。這場清洗雖然是習近平主動發起,但也將他推入了一個「決策兩難」的困境。
首先暴露了習近平對軍隊的「信任危機」:他發動清洗,正是因為他不信任自己一手提拔的將領(無論是出於貪腐還是政治忠誠),但在替換掉這些人之後,他面對的是一群因恐懼而更會偽裝的「新面孔」,以及對武器裝備效能的深層懷疑(例如,他無法確知還有多少導彈是「灌水」的)。
他也會陷入嚴重的「資訊黑洞」:在「寒蟬效應」下,軍隊中層為求自保,必然會「報喜不報憂」。提交給習近平的戰備報告,將充斥著虛假的訓練數據和誇大的裝備妥善率。
這導致了一個極具風險的悖論,一方面,習近平可能因為無法掌握軍隊的真實戰力,而對發動戰爭(這場將賭上他個人政治遺產的豪賭)變得更加猶豫,從而提高了軍事冒進的門檻;但另一方面,一個被蒙蔽的最高領導人,也可能基於錯誤的樂觀資訊,而輕率地發動一場準備不足的戰爭。
無論如何,戰爭決策的「軟性因素」(領導人的信任與資訊)已經崩壞,即便解放軍的「硬體」(軍艦、飛機數量)仍在增長,其發動戰爭的能力也已大打折扣。
更忠誠但更不能戰的軍隊
習近平的鐵腕清洗鞏固了指揮權,但也「拆解」了他為攻台戰爭所準備的精密機器,凸顯「政權安全」優先於「軍事擴張」。
習近平或許得到了一支政治上更「忠誠」的軍隊,但也同時造就了一支因內耗、恐懼和裝備疑慮而更「不能戰」的軍隊。
短期內,指揮鏈重組與裝備疑慮使戰備狀態下降;長期看,習的政治意志雖是關鍵,但解放軍已因內部的腐敗與恐懼,在真正跨越海峽前,先經歷了一場「不見血的潰敗」。
但台灣方面絕不能因此掉以輕心,一個被「報喜不報憂」所包圍的領導人,反而可能出於不專業的樂觀評估,而錯誤地推動戰爭,導致衝突「更快」而非「更晚」發生。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鄭紹鈺專欄:中國官僚政治走不出「黃宗羲怪圈」
紀永添專欄:川普不是胡言亂語—鐵甲戰艦重出江湖的理論與考量
何清漣專欄:川普將從APEC川習會收穫什麼?
其他人也在看
聯準會庫克:明年通膨恐居高不下 關稅發酵尚未完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理事庫克(Lisa Cook)今天警告,隨著關稅效應顯現,明年通膨可能持續維持高檔。她並說,儘管總統川普想將她免職,她仍會履行自己的職責。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科技股泡沫疑慮與美降息不確定性夾擊 亞股大多收低
(中央社香港4日綜合外電報導)投資人擔憂美國科技股泡沫正在形成,而對最新漲勢持觀望態度;加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官員釋出正負夾雜信號,令其下一步利率行動添不確定性,亞洲股市今天大多收低。
中央社 ・ 9 小時前台孤立無援 非潛艦管理不善藉口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日刊登「華府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廷禎發表的專文〈台灣潛艦困境的教訓〉,剖析台灣的國造潛艦(IDS)計畫。文章揭露台灣在推進雄心勃勃的國防自主計畫過程中,正因內部管理不善、資源匱乏與合約商內鬥,而面臨嚴重威脅。作者強調,允許台灣「拼湊式」造艦,恐非最佳選擇。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民調落後賴瑞隆20%?邱議瑩:跟我的內參民調差距極大
民進高雄市長初選激戰正酣,立委林岱樺岡山舉辦3萬人大型造勢活動;最新一份民調顯示,立委賴瑞隆在各項指標中領先,立委邱議瑩則是唯一對比式民調中敗給國民立委柯志恩的綠委;與賴瑞隆的差距更高達20%。對此,邱議瑩今(4)日受訪表示,該民調與自己做的民調數字落差極大,但還是會將它列為參考。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川習會後籲落實掌握商機 中駐美大使還畫下這 「四道紅線」…….
[Newtalk新聞] 在 10 月 30 日的川習會後,中美貿易衝突短暫休兵,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今 ( 4 ) 日指出,謝鋒大使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2025 年度中國運營大會交流晚宴上發表了致辭。並在演講中對美國指明了中國的「四道紅線」。 謝鋒首先表示,今年以來,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 3 次通話、多次互致信函,每次都是在緊要關頭為中美關係掌舵領航。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舉行川習會。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其次,謝鋒稱,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視彼此為夥伴,有問題也能找到解決辦法;把對方當對手,沒問題也會整出新問題。我們要胸懷大格局、多算長遠賬,探索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謝鋒表示,不衝突、不對抗是必須堅持的底線。中美難免有分歧,時而也會有摩擦,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謝鋒強調 : 台灣、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的四條紅線,希望美方不挑事、不越界。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零和好,穩定比折騰好。關稅戰、貿易戰、產能戰、科
新頭殼 ・ 17 小時前洛克希德馬丁:正努力加速向台灣交付延遲的F-16V戰機
路透社報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今天(4日)表示,正努力加速向台灣交運已延遲的新型F-16V戰機。台灣國防部先前表示,這個項目因為供應鏈問題而遭到推遲。 台灣面臨著來自北京與日俱增的軍事威脅,並抱怨向美國訂購的武器屢次延後交運。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與武器供應國。 台灣國防部3日向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提交的報告指出,原本預期將在2026年底交運的全部66架F-16V戰機,由於生產線搬遷重啟和供應鏈中斷,交運期程已被延後。 洛克希德馬丁在一份電郵聲明中說,他們致力透過F-16機隊向台灣提供關鍵作戰能力、以強化台灣的防空戰力。 這包括66架新型F-16V戰機、以及已在2023年12月完成的台灣F-16 Viper(蝮蛇)升級計畫。 聲明指出,「我們將持續與美國政府密切合作,儘可能加速交運的進度表,並在同時確保產品的安全與合規」。(編輯:宋皖媛)
中央廣播電台 ・ 16 小時前
楊宏基觀點》台海的不定時炸彈:共軍權力真空下「爭功績的冒進」
[Newtalk新聞] 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這場會議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更暴露嚴重的權力清洗與軍事領導層的動盪。根據官方公報,全會出席中央委員僅168人、候補委員147人,較二十大時減少37名中央委員與20名候補委員,合計近60人缺席,缺席率約 15.32%,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紀錄。 其中,9名上將遭開除籍與軍籍,包括何衛東、苗華等習近平親信,凸顯軍中反腐運動的深度與廣度。中央軍委原7人(主席習近平、副主席張又俠、何衛東,委員李尚福、劉振立、苗華、張升民);其中何衛東(副主席兼委員)、李尚福、苗華三人因案被撤籍,實剩4人(主席1、副主席1、委員1)。10月23日全會閉幕當日,張升民由委員晉升為中央軍委副主席,接替何衛東,形成『一正二副』(主席習近平,副主席張又俠、張升民)格局,劉振立仍為委員。張升民,1958年生、火箭軍上將出身,被視為過渡性人物,因其年事已高(67歲),與習近平同為陝西籍,雖於四中全會閉幕日緊急晉升副主席,但未入政治局,難以填補權力真空。 國安局局長蔡明彥10月29日在立法院表示,國安局密切掌握軍政情勢動態,研判習近平
新頭殼 ・ 1 天前F-16最新電戰套件與AESA雷達整合成功 電戰戰力提升直逼「五代機」
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10月27日宣布,美國空軍已完成一系列飛行測試,將為F-16戰機研發的AN/ALQ-257「整合蝮蛇電戰套件」(IVEWS),與AN/APG-83「可變敏捷波束雷達」(SABR)完成整合,可讓電戰套件運作時,不會干擾雷達偵蒐運作,使F-16真正「攻防一體」,電戰能量「直逼第5代戰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黃仁不滿最強戰車「紀念臂章」有Taiwan 顧立雄:一定為台澎金馬而戰
陸軍裝甲584旅完成換裝美製「最強戰車」M1A2T,近日由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成軍典禮。國民立委黃仁今(4)日在立法院院會質詢,不滿M1A2T成軍「紀念臂章」上面有台灣與Army(陸軍)字樣,甚至援引「憲法」砲轟質疑國軍放棄金馬。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答詢強調,M1A2T的T就是台灣,該臂章紀念性質,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防範中國軍事擴張 澳大利亞防長:各國都必須回應
[Newtalk新聞]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今(4)日稍早指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軍事擴張來自中國,這種擴張缺乏戰略保障,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和許多其他國家都必須做出回應。」 路透社(Reuters)報導,馬勒斯在雪梨舉行的海軍會議開幕致辭中表示,保障南海和東海的貿易航線等海上通道暢通無阻,是澳大利亞的核心國家利益。由於中國的軍事擴張,保障航路「這項工作充滿挑戰,而且實際上風險越來越大。」 上個月,一架中國戰鬥機在南海附近向一架正在執行監視任務的澳洲海上巡邏機投擲照明彈,澳大利亞就此向北京表達了關切。這是近期一系列類似事件中的最新一起,澳大利亞斥責中國此舉「不安全且不專業」。 馬勒斯表示,澳大利亞正在增加軍事開支,以打造一支「更強大、更具殺傷力、更遠程的海軍」。 這包括從日本採購護衛艦、與美國安杜里爾公司合作開發無人潛航器,以及擴建面向印度洋的海軍造船廠。 數十名海軍和海岸防衛隊指揮官,包括來自美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和太平洋島國的指揮官,正在雪梨參加這場會議。多家以色列公司也參加此次防務會議。 澳大利亞正準備透過「美英澳同盟」(AUKUS)合作計畫,
新頭殼 ・ 20 小時前
台灣明年APEC峰會安全疑慮 中國外交部回應!
中國外交部回應台灣對 APEC 峰會安全的擔憂,表示作為主辦國將保障安全,但台灣能否參與取決於是否遵守「一中原則」。本屆峰會於中國深圳舉行,兩岸關係緊張再成焦點。
鉅亨網 ・ 17 小時前

遭「政客爽」攻擊 黃敬平:願退換團結
[NOWnews今日新聞]挺藍粉專「政客爽」日前點名國民桃園市議員黃敬平,在大罷免期間上綠營政論節目,一起訕笑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黃敬平回應,選後應團結,不過風波未平息。黃敬平今(4)在臉書再嗆,...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快訊/ 國民縣市部主委出爐!鄭麗文點名「這4人」:有很重要使命
國民主席鄭麗文今(3日)上任後第一個工作日,即宣布各縣市部新任主委人事案。鄭麗文於中評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強調,有關各地方部主委人事案,高度尊重地方的生態與需要,相信是充滿戰鬥力的團隊,期望以此團隊於2026年能夠順利贏得大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國民將上演殘酷的現實 他揭:侯友宜卸任時,就是跟政壇說再見之日
台灣政壇話題不斷,電商企業家486先生陳延昶近日撰文分析,殘酷的現實即將在國民內上演:「侯友宜的卸任之路,很可能就是他政治生命的句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鄭麗文稱國防預算太多!蔡正元怒嗆「大嘴巴」 蕭旭岑:他在激勵國民
國民主席鄭麗文近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直指國防預算超過3%的GDP已經「太多了」,若兩岸和解就不需要把錢投資在軍備上,引發前立委蔡正元痛批「嘴巴那麼大幹什麼?」對此,國民副主席蕭旭岑今(3日)表示,蔡正元的本意在激勵鄭麗文與國民,「抗中保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家應該思考兩岸穩定與台灣安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反烏托邦式的假和平論述 鄭麗文的真正目的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中一番無稽之語「普丁不是獨裁者」,成功占領...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長照3.0升級卻「甲錢顧牢牢」?六都怨:地方負擔暴增近3億!
長照3.0預計明年正式上路,但隨著財劃法修正後,中央政府不僅減少對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更削減長照補助經費,導致全台各地方政府面臨沉重財政壓力。台北市政府表達嚴正抗議,質疑賴清德總統今年9月才發文宣稱「甲你顧牢牢,長照3.0全面升級」,行政院卻是「甲錢顧牢牢」,連照顧弱勢與長者的經費都要縮減,是否打臉總統承諾。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