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低血糖發作差點暈倒 醫建議15/15法則救急
記者陳佳鈴/台中報導
75歲許姓老翁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多年,近半年常出現心悸、手抖、冒冷汗等症狀,有時候視線模糊、頭暈,甚至差點暈倒,經陪同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竟是低血糖作祟,除建議飲食運動及藥物調整及使用密切監測血糖外,也提醒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可採用「15/15」法則應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晶雅表示,許多長期與糖尿病共處的長者,常把「血糖太高」視為唯一敵人,卻忽略「血糖過低」其實隱藏更大危機,以上述阿公為例,過去就曾因夜裡視線模糊與虛弱差點跌倒,家人原以為只是疲勞,其實正是低血糖惹的禍,若沒有即時處理,未來恐怕會衍生更嚴重意外。
張晶雅醫師指出,許多高齡糖尿病患者同時具有多項低血糖的高風險因素,例如腎功能下降、需要使用胰島素、合併多重慢性疾病及多重用藥等,這些狀況會讓體內代謝藥物的能力下降,使胰島素或部分降血糖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血糖容易下降得過快或過低,如果再加上飲食不規律、運動過量,或偶爾忘記補充點心,低血糖就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發生,成為高齡糖友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危機。
所幸經調整飲食、運動計畫與控制藥物劑量,總算讓血糖終於回穩,醫師也建議阿公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追蹤血糖數據,終於讓阿公重新找回外出的自信,笑說:「他笑說現在出門散步、買東西都踏實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突然不舒服!」
張晶雅醫師提醒,當血糖降到 70 mg/dL 以下,身體就會發出警訊,包括心悸、冒汗、強烈飢餓感、頭暈、發抖甚至無力感,若血糖持續下降,可能導致語無倫次、意識混亂或昏迷,對高齡者更可能造成跌倒、骨折與住院風險。
因此她建議,一旦低血糖發生,務必記住簡單又有效的「15/15 法則」,立即補充 15 克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三、四顆葡萄糖錠、一小杯果汁或一湯匙砂糖、蜂蜜,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若仍低於 70 mg/dL,就再補充一次,當血糖稍微回升後,再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小點心,像是全麥餅乾配起司,避免血糖再度下降。
此外張晶雅也呼籲糖友務必規律用餐,不要空腹過久,避免因長時間未進食而突然掉入低血糖,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要均衡攝取,長者外出時更應隨身攜帶糖果或葡萄糖錠,以備不時之需,若於傍晚運動,睡前可適當加點心並依醫師指示調整夜間胰島素劑量,將可更安心維持日常生活品質,也能大幅降低緊急送醫的風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台中忠誠福德祠深夜付之一炬 縱火者竟是2未成年送少年法庭
AI守護市民健康! 台中東海、大甲火化場啟用智慧判煙系統
驚險!男童車陣中突竄出險挨撞 警:未滿14歲違規改由家長受罰
離奇巧合?!香港惡火釀44死 天空神秘粉橙長雲如天橋指向火場
其他人也在看

早安慈濟情│沙鹿長照百福學堂 老菩薩快樂上學去
今天的早安慈濟情,要帶您來到慈濟沙鹿聯絡處,這裡有個C據點長照站,取名"百福學堂"。長輩穿著制服、背著書包,走進活潑的樂齡課堂,就像真的去上學,彌補小時候失學的遺憾。雖然只有半天課程,但長輩們愛吃...
大愛電視 ・ 11 小時前糖尿病老翁頻心悸手抖差點暈倒 醫:15/15法則救命
台中市75歲許姓老翁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多年,近半年頻出現心悸、手抖、冒冷汗等不適,有時候視線模糊、頭暈,甚至差點暈倒。經陪同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竟是低血糖作祟,除建議飲食運動及藥物調整及使用密切監測血糖外,也提醒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可採用「15/15」法則應急。
自由時報 ・ 1 天前東北季風影響天氣偏涼 白天起水氣漸減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28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仍然偏涼,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約攝氏14至15度,南部及花東低溫約18度,雲量增加影響,北部及東半部約高溫22度23度,中南部約24、25度,外出要適時增添衣物;降雨方面,上午水氣仍多,西半部仍有零星降雨的機會,中午起水氣逐漸減少,但各地雲量仍偏多,降雨僅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 由於東北風偏強,台南以北、台東、恆春半島及各離島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風浪也較大,海邊活動請多加留意安全。 另外,今天(28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東北風挾帶境外污染物影響台灣及離島,影響情況視上游濃度累積及降雨情況而有所變化,中南部位於下風處,污染物易累積;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橘色提醒等級,西半部零星地區短時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至於花東空品區為「普通」等級。 (編輯:柳向華)
中央廣播電台 ・ 10 小時前
宏福苑外牆大維修釀災 揭施工疑點究責3/倖存者苦尋失聯家人 丈夫掉淚:妻子應該逃不出來
發生大火的大埔宏福苑社區,總共有八棟大樓,住戶超過四千人,在火災發生當下,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火燒起來了,加上火勢蔓延太快,根本來不及逃生!被困在裡面的住戶,第一時間打電話想要求援,而在外面的人,則急著打電話想要找到自己的家人,但卻都打不通,焦急的心情,備受煎熬。
鏡新聞 ・ 22 小時前

房市冷 波及中華郵政報酬率
國內房市景氣降溫,有「綠巨人」封號的中華郵政,不動產投資報酬率也未能達標。觀察2022年至2025年7月,中華郵政旗下壽險投資不動產,連年低於主管機關規定的不動產投報率門檻2.545%~2.97%之間,中華郵政對此回應,主因部分單位空置招租中,以及購置時符合規範,但之後央行升息,導致投資報率門檻提高所導致。
工商時報 ・ 13 小時前
研究證實!短期累積「抗膽鹼藥物」心臟驟停風險增2倍
台灣醫學研究再登國際舞台!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國立成功大學共同發表最新研究顯示,短期內累積使用多種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會顯著提高院外心臟驟停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緬甸軍政府宣布大規模赦免 選舉遭西方斥為騙局
(中央社仰光27日綜合外電報導)緬甸官媒今天報導,軍政府將赦免或撤銷8665人的指控,允許他們在即將登場的選舉中行使投票權。不過,多個西方國家及人權團體已將這場選舉斥為「騙局」。
中央社 ・ 1 天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睡夢中安詳離世?醫揭「殘酷真相」:多與這1因素有關 凌晨3點到6點是高峰
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被許多人視為最完美的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在睡眠中猝死 大多源於心律不整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急診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睡眠中過世確實通常是安詳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臟節律異常導致血流突然中斷,腦部在數秒內失去意識。由於患者本身就處於睡眠狀態,從睡眠直接轉為昏迷再到死亡的過程中,幾乎不會察覺任何痛苦。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也顯示,夜間猝死案例中有7成5與缺血性心臟病相關,而致命性心律不整正是關鍵殺手。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凌晨3點到6點是心臟性猝死的高風險時段,這段時間人體的腎上腺素與抗發炎激素處於最低點,呼吸道也容易收縮,加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這個時段最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多重因素重疊之下大幅增加猝死風險。尤其有出現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的患者,因心跳每分鐘可能超過150下也可能因心搏過緩導致心臟驟停,加上心房顫動患者在發作時毫無症狀,就像體內的隱形炸彈,隨時可能在睡夢中引爆。 預防夜間猝死 日常心臟保健 雖然睡眠中猝死聽起來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常喝「這1種咖啡」黃斑部病變風險暴增7倍!國際研究證實 尤其2種人更危險
便利商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即溶咖啡,是上班族快速提神的救星。然而,2025年6月發表在國際期刊《食品科學與營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罹患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7倍。這項由中國湖北醫藥大學主導的研究,分析了超過50萬人的基因數據,透過孟德爾隨機化等先進統計方法,首度證實即溶咖啡與眼部退化性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因為製程差異 決定傷害程度 為什麼同樣是咖啡,偏偏即溶咖啡特別傷眼?研究團隊將參與者依飲用習慣分為即溶咖啡、研磨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等3組,結果發現只有即溶咖啡組顯示出與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顯著關聯,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飲用量,風險就增加6.92倍,而其他類型咖啡則未出現類似風險。研究顯示,其關鍵在於製造過程的高溫濃縮步驟,即溶咖啡需先萃取成濃縮液,再經噴霧或冷凍乾燥製成粉末,此過程會產生大量梅納反應副產物,包括丙烯醯胺和晚期糖化終產物等有害化合物;因此,即溶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平均達每公斤358微克,是新鮮研磨咖啡179微克的約2倍。這些物質會結合視網膜細胞上的受體,啟動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破壞血視網膜屏障,逐步損害負責精細視覺的黃斑部細胞。此外,還有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40歲起預防肌少症很重要!一旦肌少症找上門,連提菜籃、爬樓梯都會有困難,最終將臥床、坐輪椅,降低生活品質。遠離肌少症,高蛋白飲食、阻力運動缺一不可。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別花冤枉錢!狂吃保健食品恐弄壞身體 醫揭「3大常見」錯誤行為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之一,據統計全台破250萬人罹患,約每10人就有1人,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不過醫師也提醒,坊間偏方有些可能是錯誤且不實,並列出忽略產品標示等常見三大錯誤,若長期使用恐增加其他疾病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昆凌控制體態「減重早餐」這樣吃!營養師解析 7種人千萬別跟風
天王嫂昆凌近期分享維持體態的飲食方式,早餐吃蛋白搭配香蕉和黑咖啡,中餐正常但不過飽,晚餐以蔬菜蛋白質為主並減少澱粉。營養師表示,這種控制熱量的方式雖有其道理,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高蛋白早餐有效 但需注意體質 丹麥研究發現高蛋白早餐能增加飽足感並改善專注力,甚至讓人一天少吃100多大卡。蛋白質代謝需消耗較多能量,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更有助控制體重。劉怡里營養師提醒,現代人喜歡早起空腹喝咖啡,容易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加重胃食道逆流,長久下來更容易產生胃部疾病,若單純只喝黑咖啡也容易有低血糖現象。而這類早餐配置熱量偏低,容易疲倦,血糖調節能力較弱的族群並不適合。 低碳飲食效果有限 持續執行才是王道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確實能提升代謝率。當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低於130克時,對胰島素阻抗較高者效果更為顯著,每天可多消耗300到400大卡,這相當於慢跑4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劉怡里營養師強調,執行低碳飲食會經歷不同階段:初期的適應期,身體從燃燒葡萄糖轉為燃燒脂肪,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的「酮流感」症狀,包括頭痛和疲倦等;接著體重會明顯下降,平均每月可減少2至4公;每個人狀況不同,但是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