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健康巴士「四不一要」甩開抗藥危機
許多人以為感冒、喉嚨痛都該吃抗生素,這樣的錯誤觀念也讓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抗生素抗藥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花蓮慈濟醫院於「抗生素活動週」中以健康巴士加強對民眾的宣導,呼籲要落實「四不一要」,打造更安全的用藥環境。
為提升大眾對抗藥性細菌的認知,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18日至24日訂為「世界抗生素週」。花蓮慈院也於19日下午在門診大廳舉辦「健康巴士快上車,甩開抗藥危機」宣導活動,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民眾重新認識抗生素,打造更安全的醫療環境。活動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花蓮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朝雄、花蓮縣護理師公會理事長葉秀真、副院長王志鴻、院長室顧問王立信、護理部主任鍾惠君、檢驗醫學科主任張淳淳以及藥學部主任劉采艷等人,帶領團隊向民眾宣導,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
今年WHO主題為「立即行動,守護當下;保障未來」,強調落實「四不一要」的正確用藥守則,其中「四不」為:一、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增加抗藥性風險。二、不隨便自己購買抗生素來吃:不適當的用藥方式會加劇抗藥性風險。三、不吃他人的抗生素:每人病情不同,誤用藥物可能帶來副作用。四、不隨便停藥:療程須按指示完成,才能有效消滅病菌。「一要」則是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遵循專業醫療的建議才能保障療效與安全。
花蓮慈院感染科主任黃妙慧於臨床照護時發現,許多病人十分依賴抗生素。她提醒,抗生素主要用來抑制或殺死細菌,但抗生素不是萬靈丹,無法消滅病毒、黴菌、寄生蟲;若不依醫囑服用、濫用或服用他人剩餘藥物,都可能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未來一旦生病,治療將會更加困難。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政府與醫療體系必須攜手合作,加強衛教與監測。花蓮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朝雄也說,基層醫師是守住抗藥性防治的第一線,必須慎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處方。
院長林欣榮強調,花蓮慈院持續以人本醫療與社區照護為核心,期盼提升花東地區民眾對抗藥性的認知。並指出,花蓮在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是全台抗藥性細菌比例最低的縣市,除了歸功於花東地區優越的地理環境外,醫護同仁及民眾的配合也同樣重要。
活動現場反應熱烈,民眾透過巴士造型的互動裝置進行問答,重新釐清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方式。一位民眾陳小姐便表示,透過活動才知道原來抗生素也會有抗藥性,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日後生病時「無藥可醫」。花蓮慈院期望藉由這次「健康巴士」的出發,把正確觀念帶進社區每一個角落,讓抗藥性不再悄悄進化、讓疾病不再有機可乘。
撰文、攝影/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其他人也在看
醣聯攜手日本北海道大學醫院,進行GNX1021胃癌研究開發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台灣醣聯(4168)今(20)日宣布,與日本北海道大學醫院(Hokkaido University Hospital)正式簽署合作研究協議,共同展開次世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GNX1021的精準醫療研究。本次合作將作為醣聯2026年啟動日本臨床一期試驗的重要前導探索,找出具治療潛力的精準族群,並為未來臨床試驗設計提供重要依據。醣聯表示,此次合作主要深入探索GNX1021所辨識的醣抗原「分支型 Lewis B/Y(bLeB/Y)」在日本胃癌患者腫瘤組織中的表現特徵,並比較其與既有臨床生物標記(包括HER2、CLDN18、PD-L1)等的關聯性。藉此鎖定最有機會受惠於GNX1021治療的患者族群,推進以精準醫療為核心的臨床開發策略。根據日本國立癌症中心(NCC)資料,胃癌為日本第三大常見癌症與第四大癌症死因,2024年新增病例約11萬5,100人、死亡人數近4萬人。台灣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亦指出,胃癌為台灣第八大癌症死因,每年約有4,000名新診斷患者、逾2,000人因胃癌離世。透過本次合作,醣聯與北海道大學醫院將整合雙方在臨床研究與腫瘤生物標記分析的專業優勢
財訊快報 ・ 1 天前
秋日「危肌」拉響乾燥警報!資深護理師教「屏障修護」5大實用策略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俗話說:「秋日一場雨,天氣步步寒。」經過幾次秋颱後,氣溫漸降、濕度驟減,肌膚也悄悄拉響「乾燥警報」。在這個皮膚屏障轉換最緊張、也最脆弱的時期,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資深護理師郭貞君提醒,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焦點股:醣聯新藥臨床再推進,次世代ADC藥物明年正式啟動日本臨床重要里程
【財訊快報/徐玉君】專注於開發針對癌症相關醣抗原創新免疫療法的醣聯(4168),繼與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合作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之停經後女性的生物相似藥SPD8將於明(2026)年第二季解盲,搶搭日本生物相似藥加速審批列車之後;其次世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新藥GNX1021,今(20)日宣布,與日本北海道大學醫院(Hokkaido University Hospital)正式簽署合作研究協議,共同展開GNX1021的精準醫療研究,特別針對GNX1021所辨識的醣抗原「分支型 Lewis B/Y(bLeB/Y)」在日本胃癌患者腫瘤組織中的表現特徵,並比較其與既有臨床生物標記(包括HER2、CLDN18、PD-L1)等的關聯性。除將於2026年正式啟動日本臨床一期試驗重要前導里程碑外,更強化GNX1021在胃癌治療領域的臨床發展潛力,明確鎖定適合GNX1021的胃癌族群,為無法接受HER2或CLDN18標靶治療的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機會,可持續關注。股價今日開平盤後向上攻擊,需守穩昨日低點21元並站穩五日線始有機會向上反彈,11/14向下跳空缺口高點22.15元需儘速回補,有利股價向上攻擊。
財訊快報 ・ 1 天前

肺癌化療中斷危機!醫師揭白血球數值低下風險 如何聰明補充營養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潘昱僑報導】現在肺癌的治療方式多元,包括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醫師表示,化學治療對患者來說,往往是最艱辛的過程。 白血球數值低下 成治療延遲隱憂 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白血球數值下降、體力衰退、食慾不振等,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進行下一個療程。這些副作用是肺癌化療中不容易克服的關卡。 化學治療會抑制骨髓功能,導致白血球的生長變慢。張晟瑜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肺癌患者在化療後,白血球數值會逐漸降至低點,這時感染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可能引發體力不佳、容易疲勞沒精神。 為了讓治療順利進行,醫護人員也希望患者在下一個療程開始前,白血球數值能夠恢復正常。然而,隨著治療次數持續累積,骨髓抑制作用會越來越強,白血球數值難以恢復,體力也會越來越弱,導致治療被迫延遲,甚至需要降低劑量,進而影響病程,這是醫師和患者都不樂見的狀況。 化療仍是重要角色 充足營養是持續療程關鍵 面對化療的副作用,除了藥物與劑量調整外,張晟瑜醫師提到,還有幾種方法,有助於維持體力,幫助白血球數值回升。首先,臨床上可以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時代下的意外結晶!台灣獨創「豆棗」紅到日本 他讚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味道鹹甜又有嚼勁的「豆棗」,是台灣人吃稀飯必備的配料。網紅菜販廖炯程近日發文分享豆棗好吃的祕訣,並透露豆棗其實由台灣人獨創,是日治時期下的創意結晶,在他看來,豆棗根本可以拿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帶狀皰疹像被火燒!神經科醫師警告:劇痛先來、延誤恐留後遺神經痛
「醫師,我這幾天背後痛得像被火燒!」當病人掀開衣服,一條沿著肋骨排列的紅疹與水泡映入眼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一看便確認,是典型的帶狀皰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 徐廷儀指出,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化所致。人體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沿著神經復甦,引發皮疹與劇烈疼痛。 50歲以上、慢性病患及高壓族群最易發作徐廷儀表示,帶狀皰疹好發於 50歲以上族群,免疫功能較弱者更為常見,包括:*糖尿病、癌症患者 *腎臟、肝臟疾病患者 *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 *壓力大、睡眠不足者 「年齡愈大,病毒再度活化的機率愈高。」徐廷儀提醒,許多上班族因壓力與睡眠不足,也屬於高風險族群。 帶狀皰疹的痛來自神經發炎 可能比皮疹更早出現徐廷儀表示,帶狀皰疹的疼痛不只是皮膚表面不適,而是神經發炎造成。許多患者在皮疹出現前,就開始出現: *灼熱痛、刺痛 *宛如電流竄動 *酸麻與觸痛 若神經損傷嚴重,皮疹癒合後仍可能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痛感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治療要快!初期使用抗病毒藥最關鍵徐廷儀說明,越早治療越能降低後遺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8 小時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這種蝦子超毒不新鮮!吃多恐傷腎、骨鬆、血管鈣化 4招選好蝦
美味新鮮的蝦子,大家都愛吃!只是你知道看似肥美飽滿的蝦仁,可能暗藏健康風險。營養師表示,市面上有些肥嫩飽滿的蝦仁,實際上是經過磷酸鹽處理的膨發蝦,長期食用超傷健康。 蝦子泡過磷酸鹽,吃多恐傷腎、
健康2.0 ・ 1 天前
台語歌手石琇惠胃癌開刀成植物人! 女兒控名醫害命 醫院駁疏失
知名台語歌手石琇惠因胃癌一期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胃黏膜剝離手術後,竟出現嚴重併發症,手術隔天呼吸困難,五天後一度斷氣成為植物人,最終在285天後離世。家屬質疑醫院有醫療疏失,女兒甚至到院外舉牌抗議,要求給予解釋。醫院否認手術與重症肌無力風險導致呼吸衰竭,強調「醫療團隊都是依照專業常規進行」,目前已將資料提交司法單位評斷。
TVBS新聞網 ・ 6 小時前
進補別亂吃!大學生吃羊肉爐突「中風」 醫揭「1元凶」釀禍
隨著天氣轉冷,許多人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食物進補,不過北榮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醫師張清貿提醒,食補並非人人適合,若本身有免疫疾病,恐越補越糟。他的門診曾出現一名大學生因吃羊肉爐而中風,檢查才知是紅斑性狼瘡釀禍,由於羊肉爐屬熱補食物,容易活化免疫系統,進而攻擊血管,若有血栓恐導致中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