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禁宰,吃不到豬肉怎麼辦?營養師教你「飲食4招」不怕少吃蛋白質
近期國內爆發豬瘟疫情,因實施禁宰禁運令,導致豬肉供應量下滑,引發民眾關注飲食上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反而是重新檢視飲食習慣的好契機。營養攝取不應僅依賴單一食物,只要適度調整飲食結構、選擇多元蛋白質來源,不僅能維持身體所需營養,也能讓飲食更均衡、更健康。
蛋白質是構成肌肉、器官、皮膚與免疫系統的重要營養素。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蛋白質來源優先選擇順序為「豆製品>魚肉、海鮮>蛋>家禽(雞、鴨、鵝)>家畜(豬、牛、羊)」。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宜真表示,在豬肉供應減少下,可依此原則調整飲食,從不同食材中補足蛋白質。
蛋白質順序:豆>魚>蛋>肉
豆類與豆製品類:黃豆、毛豆、黑豆、豆漿、豆腐、豆干等。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與膳食纖維,脂肪含量低,適合體重控制及心血管疾病族群。
魚肉與海鮮類:鮭魚、鯖魚、秋刀魚、蝦、貝類、小卷等。含有優質蛋白質與Omega-3脂肪酸,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並抗發炎。
蛋類:雞蛋是方便且完整的蛋白質來源,可與蔬菜搭配烹調,兼顧營養與美味。
家禽與家畜類:雞胸肉、雞腿、鴨肉、鵝肉等。其中雞胸肉屬低脂高蛋白,是健身族的理想選擇。牛、羊肉富含鐵質與維生素B群,但脂肪比例較高,建議控制份量並多搭配蔬菜。
多元烹調方式兼顧飲食均衡
營養攝取並非來自單一食物,而是整體飲食組合的結果,可嘗試多元烹調方式。吳宜真分享如「豆腐炒時蔬」、「魚片蒸蛋」、「雞肉拌麵」等料理,兼顧蛋白質攝取與飲食均衡。
蛋白質應平均分配於三餐,有助吸收與代謝穩定,避免集中單一餐次造成消化負擔,選擇替代食材時,也應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
腎臟疾病:控制總攝取量,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
膽固醇偏高:適當減少紅肉與內臟類攝取。
長者與孕婦:確保蛋白質攝取足量,維持肌肉量與促進胎兒發育。
兒童與青少年:正值生長期,蛋白質需求較高,除攝取充足,也應搭配蔬果、全穀與乳品類。
吳宜真指出,非洲豬瘟造成的供應波動是短暫現象,可藉此重新檢視飲食習慣。掌握「多元攝取、均衡飲食」原則,就能維持良好營養狀態。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蛋白質什麼時候吃最好?醫揪「3大時機點」有效增肌:還能增飽足感
蔬果怎麼吃最營養?專家教「多1動作」營養秒加倍:還加速體內代謝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豬肉禁宰,吃不到豬肉怎麼辦?營養師教你「飲食4招」不怕少吃蛋白質
其他人也在看

坣娜死訊強碰音樂會!好友阮丹青「闊別多年復出」忍悲獻唱緬懷
阮丹青(Denise Juan)曾入圍金曲獎,婚後淡出演藝圈多年,日前重返歌壇,以全新雙CD典藏專輯《走進春天的果園 Four Seasons》華麗回歸,上月29日於台北十方音樂劇場舉辦音樂會,當晚恰好強碰好友坣娜死訊曝光,她也特別獻唱給對方,送上最後的祝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瘦不下來不是意志力差!醫師解析4大生理路徑 助找出「減重卡關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為什麼努力了,還是瘦不下來?」許多人明明已經飲食控制、也有運動,減重卻仍卡關。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潔雯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讓身體進入「代謝防禦」與「能量保護」模式,她也從4條生理路徑為民眾解析,幫助大家了解背後機制。 1. 慢性壓力→皮質醇升高→腹部脂肪優先囤積 陳潔雯醫師說明,當交感神經長期過強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皮質醇會升高,促進肝糖新生、提高胰島素訊號需求,並偏向在腹部內臟脂肪儲存能量,久而久之形成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風險升高。 這個狀況的臨床常見表現包括睡不好、心悸緊繃、以及腹部脂肪堆積。陳醫師建議,應先穩定壓力源與睡眠時間;若懷疑為高皮質醇型肥胖,可評估晨昏作息、睡眠衛教,必要時安排皮質醇相關檢測。 2. 睡眠失衡→瘦體素下降、飢餓素上升→食慾與口慾增加 只要幾晚睡眠不足,就能測到瘦體素(Leptin)下降、飢餓素(Ghrelin)上升,陳潔雯醫師表示,此時主觀飢餓與對高熱量食物的慾望也會提高,這並非意志力不足,而是荷爾蒙被睡眠「改寫」了。 她提醒,應將睡眠視為「治療」而非奢侈,可以固定作息、睡前減少光線刺激、不在床上滑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125公斤男廚靠長期監測、瘦瘦針 甩32公斤變身型男
42歲的王姓男主廚原本重達125公斤、BMI指數38,去年腳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天要打4針高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後對血糖連續監測並打瘦瘦針。3個月後,身高181公分的王男停用胰島素、6個月後體重降到93公斤,成為型男主廚。
自由時報 ・ 1 天前數字看中國|陸互聯網企業市值 騰訊控股5.55兆居冠
QuestMobile最新公布大陸互聯網企業市值TOP10名單,截至今年9月底,騰訊控股以人民幣(下同)5.55兆元市值居首,年增48.1%;阿里巴巴30,821億元,年增61.8%居次;拼多多以13,187億元,位居第三。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20多歲女染新冠住加護 Novavax疫苗11/12開打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4日電)國內COVID-19疫情微幅上升,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新增重症中,有20多歲免疫低下女性10月底發燒、呼吸困難,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另Novavax疫苗預計11月12日起開打。
中央社 ・ 1 天前
臺東健康嘉年華「FUN心~醫起動起來」 歡迎來闖關
一年一度的臺東健康嘉年華將於11月8日下午2點至6點,在臺東市南京路市民廣場熱鬧登場,今年活動以「FUN心~醫起動起來」為主題,打造充滿挑戰與驚喜的健康探險之旅,歡迎民眾來闖關六大主題島嶼,並集章參加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醫揭「5大原因」恐造成假性失智! 焦慮、睡眠障礙都是兇手
許多人在照顧長輩時,會困惑「變健忘」是否就是失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正常老化多是偶發性忘記、提示後能想起;失智則涉及「功能受影響」,例如重複問同一件事、計畫與判斷下降、影響工作或社交。辨識失智症的關鍵,在於健忘是否已干擾日常生活,若有影響,就應及早到醫院評估。 退休族群缺少生活重心 仍是失智症好發族群 蔡睿蘋醫師表示,臨床上65歲後的族群仍是失智高風險者。近年健康意識提升,50~65歲民眾只要出現「腦霧、健忘」便會主動求診,但真正在客觀測試顯示認知缺損者,仍以退休後族群較多。這可能是由於離開職場後,缺乏生活重心與社交刺激,規律作息被打亂,「退縮、少互動」會加速腦部功能下滑。蔡睿蘋醫師建議,長者維持「被需要的感受」,穩定維持生活目標與人際交流,能延緩退化。 早期失智以非藥物介入為主 中度病程僅能延緩惡化 在早期或主觀認知下降階段,以「非藥物介入」為主:地中海飲食、有氧運動、認知訓練、社會互動與規律作息,蔡睿蘋醫師提到,一般來說,這樣能穩住病程曲線。但進入中度後,神經細胞萎縮明顯,僅能延緩惡化,難以逆轉,因此「及早就醫」尤其重要。 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 醫親
常春月刊 ・ 1 天前中市府稽查健康食品 1件未依規定標示裁罰3萬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4日電)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今天公布針對健康食品、國產維生素錠狀膠囊狀食品及特殊營養食品啟動專案稽查,共查驗43件產品,查核28件產品標示,其中1件遭裁罰新台幣3萬元並回收。
中央社 ・ 1 天前
本周流感脫離流行期!疾管署警:12月下旬迎「更凶猛」高峰
流感疫情預估本周脫離流行期!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總計10萬6829人次,較前一周下降4.9%,預計本周脫離流行期,但仍新增63例重症及9例死亡。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預估12月下旬將迎來另一波流感高峰;另外,疾管署11月12日起將再新增提供22.5萬劑Novavax JN.1疫苗供高風險民眾接種。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普發1萬現金今登記 經長親曝「私下打算怎麼花」
普發1萬現金登記今(5)日正式開跑,外界關注是否能進一步拉抬內需、推升經濟成長率。經濟部長龔明鑫上午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前受訪時表示,普發現金確實會對內需有正面效果,但要避免「替代性消費」。他也強調,今年台灣經濟表現良好,「保五應該沒問題」,甚至比預期更樂觀。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擺脫失眠困擾!專家教你打造涼爽安靜臥室,睡前儀式助入眠
進入更年期後,不少女性會面臨失眠的問題。白天雖然感到疲累,晚上卻難以入睡,經常翻來覆去,甚至數羊、看時鐘仍等不到睡意。婦產科醫師嚴絢上表示,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進一步造成情緒低落與專注力下降。理解更年期失眠的原因與調整方式,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情緒與心理皆受影響女性大約在45至55歲之間,會逐漸經歷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量下降。嚴絢上醫師指出,這些荷爾蒙原本能幫助放鬆入睡,當濃度減少時,睡眠週期容易受到干擾。再加上夜間盜汗、熱潮紅及心悸等身體不適,常導致淺眠或頻繁中斷,讓夜晚休息品質大幅下降。除了生理變化外,更年期女性常同時面臨工作壓力、家庭責任與身分角色轉換。對健康衰退的焦慮與對未來的不安,可能進一步加劇失眠。嚴絢上醫師提到,焦慮與抑鬱症狀在更年期女性中發生率明顯升高,這些心理因素與荷爾蒙變化相互作用,使失眠問題更為複雜。打造涼爽安靜環境 建立睡前儀式感為了改善入睡困難,建議養成規律的睡前習慣。嚴絢上醫師建議,睡前一小時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改以泡溫水澡、聆聽輕音樂或進行伸展運動,協助大腦與身體進入休息狀態。這些固定的「睡前儀式」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居家血液透析納健保 新冠抗病毒口服藥臨床指引放寬 洗腎患者照護更全面
我國洗腎人口近9萬人,其中超過9成選擇血液透析(註一)。健保署推動「全民健保居家血液透析試辦計畫」(註二),且自今年6月起,將居家血液透析納入給付,支付標準比照醫院,並額外提供居家訪視費、視訊診療費。不僅洗腎病人有更多元的選擇,也象徵我國醫療照護模式將邁向去中心化,回歸社區的「自我居家照護」模式(註三)。
每日健康 ・ 1 天前高溫假入法?職安署:國外以保護勞工作業為主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4日電)因應極端氣候,立委提案修氣象法將高溫列為災害性天氣,勞動部職安署今天說,國外針對高溫危害都以保護勞工作業安全為主,台灣已公告相關指引保護戶外作業勞工健康。
中央社 ・ 1 天前北京|香港成為對外投資首選
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楊蓓蓓3日表示,截至2025年8月,北京在香港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556.12億美元,占北京市對外直接投資存量49.04%,是北京市對外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地。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普發一萬今開跑!經長龔明鑫曝用法:帶家人去國旅
普發一萬元今日起開放預登記,最快11日可以現金入帳。經濟部長龔明鑫今(5)日表示,希望不要有替代消費的情況發生,額外消費才能為經濟成長更加溫,他自己則打算帶家人一起國旅,配合經濟部推廣的商圈活動,放大普發現金1萬元的經濟效益。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交通部下修機師檢定年齡 擴大飛行人才來源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4日電)為了擴大飛機駕駛員來源,交通部公告修正航空人員檢定給證管理規則,將商用駕駛員申請檢定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民航運輸駕駛員也從23歲放寬為21歲。
中央社 ・ 1 天前
59歲坣娜胰臟癌逝!常被當「腸胃病」,9成確診已晚期…誰是高危險族群?醫:罹糖尿病5年要留意
女星坣娜傳於本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據悉是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不適,也常被誤認為腸胃病,等到明顯出現黃疸、體重驟減等警訊時,往往已是晚期、甚至喪失手術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超過5年,胰臟癌風險是無糖尿病者的2倍,因此控制血糖與三高至關重要。
幸福熟齡 ・ 1 天前
美網球名將「超真實徵婚條件」爆紅 矮的不要!想當小女人「歡迎附上銀行對帳單」
美國網球名將柯林斯(Danielle Collins)因為「超直白交友自介」網路爆紅,再次展現她一貫的強勢作風。這位31歲的女將上月與男友基普(Bryan Kipp)分手,恢復單身後隨即投入交友市場,以一份火辣的自我介紹引發眾人熱議。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藥華藥前三季獲利逼近一個股本!每股大賺9.66元
藥華藥(6446)受惠血癌新藥Ropeg全球銷量持續成長,繼前三季營收一舉突破百億元,以達107.5億元交出年增61.14%佳績後,4日晚間公告,前三季獲利也逼近一個股本,每股稅後純益(EPS)達9.66元,營收、獲利同步提前改寫年度新高紀錄。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