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失真 3/中古屋越漂亮越要驗!看屋期、5%保留款、裝潢暗病全面剖析
文/朱福山
對多數人來說,「驗屋」常被當成買房時的加值選項,有預算再說、買新成屋再考慮。但實務上,真正讓買方痛苦的,往往不是牆面小裂縫或油漆瑕疵,而是那些交屋後才慢慢浮現的細節,例如滲漏水、排水不順、電線老化、冷氣排水錯位、裝潢掩蓋問題,甚至鄰里噪音。
驗屋早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掌握房屋真實狀況的關鍵一步。由於近年驗屋需求大增,相關糾紛也隨之而來,內政部近日更表示,現今驗屋多為業界自創,非法定規範範疇,現正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進行研究,將擬統一檢驗標準。
中古屋才更要驗
好日子科技驗屋營運長周昱存觀察,台灣長期存在一個奇怪現象,買預售屋、新成屋時大家搶著驗,但真正風險最高的中古屋、甚至外觀看起來最漂亮的裝潢屋,反而少人驗。「這完全是顛倒的風險排序。」他說。
預售屋、新成屋多半是在找施工瑕疵;中古屋則牽涉到多年使用的痕跡、材料老化,還得承受台灣地震頻繁帶來的未知結構風險。
以中古屋最常見的滲漏水為例,房仲多半只能問屋主「以前有沒有漏」。一句「修過了」或「印象中沒有」,就成了屋況說明書上的紀錄。但周昱存指出,就算表面重新粉刷、貼上磁磚,細縫、水痕往往藏在櫃體後方、天花板上方或管道間內,不刻意找,很難看到。
排水同樣如此。浴室坡度略微不對、陽台排水孔位置不良,看屋不一定發現,但入住後天天踩在微濕地板上,就知道問題多真實。
漂亮中古屋的「化妝風險」
如果說中古屋本身就存在風險,那麼「整修過的中古裝潢屋」風險又更上一層。
哲空間室內裝修設計總監吳宜哲說,外觀看起來最漂亮的房子,反而是他最提高警覺的類型。「拆開後才知道,前一手為了賣房,到底蓋掉了多少問題。」
他也實際遇過不少案例:老磁磚沒拆直接覆蓋、滲水牆面抹防水後立刻上漆、天花板封板掩蓋鋼筋鏽蝕等,「很多人買了『看起來像新屋的中古屋』,一動工才發現問題一堆。」
更棘手的是,裝修過程中責任界線也容易模糊。吳宜哲坦言,裝修公司最害怕處理的不是格局,而是樓下鄰居的反應。「如果沒先記錄樓下原本的裂縫、水痕,施工後對方一句『是你們弄壞的』,你怎麼證明?」因此他每接老屋案,一定先去樓下拍照留底,避免事後扯不清。
從驗屋角度來看,有些問題能提前降低風險,有些則必須坦承「看不到就是看不到」。例如牆裡的進水管、地板下的排水管、封起來的結構縫隙,不拆就永遠只能推估。驗屋不是拆房子,它能做的是在不破壞前提下,找到更多線索。
把握看屋期7至14天
周昱存提醒,很多人習慣在交屋後、甚至裝潢前才想到驗屋,但此時尾款已付、點交完成,要談修補或折價幾乎沒有空間。
他建議把驗屋安排在交屋前、尾款匯出前,驗出瑕疵,才有本錢和賣方或建商協調。更重要的是,中古屋交易通常會保留7至14天的「看屋期」。這段期間買方可以自由進出房子,本來就是為檢查屋況而設。但許多人不知道有這個權利,甚至他有過最後一天上午才去找他們說要驗屋的業主,下午要交屋,即便驗出問題,也錯失談判機會。
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則提醒民眾,新成屋或裝潢屋多半可依契約保留約5%尾款(注意是5%,不是5萬元),待建商修補完所有驗屋瑕疵、重新驗收後再交屋。「這筆保留款,是買方最實際的談判籌碼。」
中古屋則沒有保留款制度,因此更要在交屋前取得賣方同意安排驗屋;若驗出瑕疵,可要求修補或酌減價金。一旦點交完成,「買方幾乎只能自行承擔後續風險」。
驗屋同時也要兼管社區品質
買方往往把目光放在室內,但真正決定生活品質的,往往不僅此而已,還有「整個社區」。
最後,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提醒,許多人看房只盯著屋內裝潢,卻忽略了公設狀況、電梯維護、管委會運作、公共管線與機械設備。「真正影響生活品質的,往往是這些社區層級的問題。」
室內瑕疵驗屋可以抓,但社區管理好不好、設備是否老舊,通常是買方更應該提前留意的。
延伸閱讀》
買房失真 1/看屋沒聽到、入住吵到爆:中古屋低頻噪音與震動成隱形殺手
買房失真 2/合約再厚也保不了:屋況書盲區、裝潢陷阱、海砂風險一次看清
買房失真 3/中古屋越漂亮越要驗!看屋期、5%保留款、裝潢暗病全面剖析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其他人也在看

買房失真 2/合約再厚也保不了:屋況書盲區、裝潢陷阱、海砂風險一次看清
買房這件事,很多人相信「簽了約就有保障」。但實務上,大多數糾紛的起點,往往是這個以為理所當然的期待。為了進一步搞清楚「合約到底保得了什麼、保不了什麼」,《住展》訪問律師、住保會與驗屋業者後發現,台灣住宅買賣契約雖然厚厚一疊,但真正能提供的保障,比多數買方以為的少。許多在住進去才浮現的問題,根本不是合約能決定的。
住展房屋網 ・ 1 天前
鄭麗文拜會北市團!戴錫欽豪言「2026藍營單獨過半」:國民一定提滿
國民主席鄭麗文今(19)日前往台北市議會拜會市議會團,鄭麗文致詞時強調,希望能夠在選票層面更上一層樓;據了解,鄭麗文在議會閉門會議時提到美中台關係時,提到美方跟她會面強調「希望台海能和平」,所以她的「台灣沒事、日本沒事、世界沒事」論述,也已獲得美國的認同;而台北市議長、北市部主委戴錫欽更發下豪語,2026年北市議員選舉,國民要單獨過半,不必在意民眾......
風傳媒 ・ 1 天前
別再嫌它舊!30 坪以下老屋翻新神改造,重點翻新與IKEA家具應用,預算內讓住宅價值瞬間翻倍
從2023年八月政府推出的新青安貸款方案,導致預售屋購買率暴增,到今年熱潮退缺,老屋房市逐漸上升,許多購屋族轉為選擇單坪價格較低的中古屋與老屋。老屋翻新在裝修工程與費用上,和新成屋有許多差異,在基礎工程中,老屋通常會需要水電管線翻新、根除漏水壁癌等問題,另一方面,老房子的格局通常會有比較大幅度的變動,拆除隔間、清運與重建等等工程。在新手屋主不清楚裝修細節與預算的狀況下,本篇採訪好和設計何佳翰總監經手的兩間老屋改造案例,彙整3大問題以專業角度分析評估是否需要更換管線,改造計畫中如何解決老屋與中古屋常見問題,以及透過實際案例了解改造前後的效果,發揮老屋的坪數優勢,重新找回老屋市場上的競爭力!
設計家 ・ 1 天前
央行利率暗藏壓力測試?呂崑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市場觀察期
當第七波信用管制讓房貸利率從「1字頭」躍升至「2.5%起跳」,市場一片譁然。然而,這場資金緊縮風暴背後,其實隱藏著央行的深層戰略。賣厝阿明分析,這波利率急漲實為央行對市場的「壓力測試」,需要時間觀察房市抗壓性。隨著壽險資金獲默許進場,排隊等候貸款的現象已見舒緩,顯示央行鐵腕政策正悄悄釋放調節訊號。
賣厝阿明 ・ 1 天前
〈國泰金經濟調查〉兩樣情!房市賣方意願續縮 股市風險偏好連6升
國泰金控今 (20) 日公布 2025 年 11 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景氣展望樂觀指數轉佳,大額消費意願續揚,不過,房市交易仍偏冷,賣房意願指數進一步下滑。此外,隨著全球股市震盪走高
鉅亨網 ・ 1 天前

用愛澆灌用心耕耘 培養出豐盛生命力
墨西哥提娃那的慈濟園區有塊農地,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產出。學生們會到農地幫忙,不僅有食農教育的意義,還能替全校師生加菜。吃過洋蔥,但有見過洋蔥開花嗎?慈濟在墨西哥辦的提娃那園區裡,開心農場每天開張。職...
大愛電視 ・ 1 天前哪裡是台灣儲蓄王?第二名跌破眼鏡 專家:顛覆「南漂存更多」
主計總處最新調查顯示,2024年台灣家庭平均儲蓄金額達27.65萬元,再創新高。從各縣市來看,科技產業聚集的新竹縣市分別拿下全國第一與第三名,專家表示,這份排行讓人意外的是,苗栗縣位居第二名。
中時財經即時 ・ 23 小時前《娛樂世界》劉品言生了 連晨翔宣告成女兒傻瓜
【時報-台北電】37歲的劉品言今年6月帶球嫁小她4歲的連晨翔,兩人19日同步在社群宣布愛女「連TT」已出生,連晨翔更表示從看到女兒那刻就注定是女兒傻瓜,未來會用盡全力保護她們母女。據悉,劉品言其實約半個月前就已順產,只是夫妻倆都相當低調,但身邊至親好友都早已得知喜訊。 劉品言寫道:「歡迎妳來到這世界上,謝謝妳選擇了我們成為妳的父母,臉圓圓,鼻子高高,腳長長,應該是衝著漂亮來的吧,感謝所有守護,我們都平安」。連晨翔也發文:「從第一眼看到妳開始,我承認我已經是女兒傻瓜。我好愛妳們,最大願望就是妳們兩位公主都要平安幸福快樂。」 此外,自《我愛黑澀會》出道的玉兔,2022年與導演Howard結婚,同年底生下兒子姆姆。她18日深夜分享女兒出生、正式成為二寶媽的喜訊,「今天早上彌彌登陸地球了」,更謝謝老公在她懷孕期間一手包辦家事,照顧大兒子,也開心兩人兒女雙全的湊成一個「好」字,完成心中的人生里程碑。(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林淑娟、池宗玲/台北報導)
時報資訊 ・ 1 天前洪浦釗專欄》千沙式滲透:中國情報戰正全面逼近台灣與世界
日前,英國軍情五處(MI5)罕見發出「間諜活動警示」,提醒國會議員提防中國國家安全部假藉獵人頭、顧問或空殼企業身分,大規模接觸與國會、政府、智庫、經濟顧問有關的人士。英國國會上下議院議長並同時轉發警告信,直言此類滲透「具高度針對性,且規模龐大」。同時,台灣也爆出港籍男子丁小琥吸收現役、退役軍人刺探軍機的重大共諜案。檢調查出,丁男受軍委政治部聯絡局南寧工作站指示,多次假借商務與觀光名義來台,並以金錢利誘方式招募國軍人員,甚至要求下線在戰時「消極不抵抗」。兩地事件橫跨東西方,但指向同一問題:中國的滲透從來不是零星個案,而是一套成熟且系統化的情報作業。 千沙理論:中國情報戰的本質 若把英國與台灣的案例放在同一張地圖上看,就會發現中國推動的不是片段行動,而是一套橫跨政治、社會、科技與金流的「多軸化滲透體系」美國前情報局官員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Nicholas Eftimiades)在《間諜戰術全解析》中,用「千沙理論」形容中國的情報模式:不是派一名深度臥底潛入敵營,而是派出「一萬個人,每人帶回一粒沙子」。 這不是誇飾,而是中國情報戰的本質,透過大量接觸、分散蒐集、低密度滲透,再由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憂財政土石流釀災 卓榮泰喊話在野:支持政院版財劃法
行政院會今拍板政院版財劃法修法草案,預計整體挹注地方經費將達1兆2002億元,創歷年新高。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政院版是最能取得共識的修法版本,喊話立法院勿一意孤行,審慎看待並支持政院版本,若執行上周的再修正版本,形同坐上一部財政失速列車,那會是一場財政土石流,一定會釀成巨大災害。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畫面曝光!嘉義市議員黃露慧夫遭控偷摸按摩員小腿 業者還原:非首次
嘉義市議員黃露慧的王姓丈夫,遭越氏洗髮店控訴,趁著按摩員工作室偷摸小腿,對此,黃露慧坦承,丈夫有按摩習慣,造成當事人反感,感到抱歉。店家18日受訪時,也還原王男毛手毛腳過程,而讓業者決定PO網的關鍵在於,王男遭抓包被趕離現場時還咕噥了句:「別家店可以,我以為你們也可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沈伯洋選台北市、林佳龍戰桃園? 吳子嘉自曝:我聽完笑死了
綠委沈伯洋近日遭大陸公安局立案偵查,事情引發各界關注。而國民台北市議員楊植斗日前則舉政委陳時中為例,認為沈選台北市長的可能性愈來愈大。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則針對此事表示,自己聽完都笑死;至於有消息傳出外交部長林佳龍將選桃園市長,他也吐槽「這是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直言民進現在無將可用,根本亂點一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居家生活、工作模式輕鬆切換!實現 7 坪微型小宅的「剛好美學」,設計師抱回 2025 金點設計獎!
「小房子也能住得舒適嗎?」──面對價格昂貴而有限的都會住宅單位,許多屋主難免擔心越來越狹小的空間,會犧牲掉自己的生活品質。
設計家 ・ 1 天前
嚴管醫美! 醫師須完成PGY 石崇良:導正「直美」現象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近來醫美事故時有所聞,衛福部研擬修正「特管辦法」,嚴管醫美,未來要施行特定美容醫學處置的醫師,應該要要完成「畢業後綜合臨床醫學訓練」(PGY)才能執行。 衛福部長 石崇良表示,需要負擔的是人民的生命,要秉持慎重、恭敬的心情,來完成必要的訓練。不過醫界有質疑聲音,認為首當其衝會影響到過往畢業直接投入醫美產業的醫師,並且衛福部應該要提出相關資料、數據佐證,對此石崇良則回應,法規都會考慮信賴保護原則,會權衡民眾利益跟執業者的權益取得平衡,「能力訓練還是最基礎的,給予一定時間完成補正後,再繼續執行」。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23 小時前《傳產》限貸令重擊 房市、房地合一稅收同步探底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限貸令挾制下,2025(今)年房市急凍。富比士網路科技執行長陳高超指出,就算金管會以行政命令放寬銀行法第72-2條30%上限,不過,市場還是出現「十大亂象」,也導制中央稅收房地合一稅於今年前8月大減21%。 陳高超指出,「限貸令」政策造成房市買氣急凍、購屋者賠錢出場、換約違約等等問題,也傳出建商倒閉的消息,一系列實質傷害,都由購屋者承擔,一向有經濟火車頭工業之稱的房地產稅收,也大幅銳減。 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全國房地產為首的地價稅、土增稅、房屋稅、房地合一稅、契稅,總計高達4009億元,不僅凌駕股市證券交易稅,更佔整個中央政府總稅收3.76兆元的10.65%。 但是,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3季全國買賣移轉棟數19.5萬棟,較去年同期減少28.1%,創下2017年以來新低,另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前8月房地合一稅只達345億元、年減21%,雙雙出現財政缺口與產業蕭條市況。 限貸令之後,許多購屋人在政策溯及既往追殺之下,出現換約甚至違約亂象。陳高超指出,限貸令排除已購屋者,事實上相反,已簽約者被告知申貸不到款,反而被要求補足現金;而已有第一戶簽切結延長18個月,但房
時報資訊 ・ 21 小時前
鄭麗文找他組藍白智庫 李鴻源證實獲邀:希望能成為台灣智庫
國民主席鄭麗文與民眾主席黃國昌昨(19)日舉行藍白高峰會談,會中黃國昌提出藍白兩智庫對接提案,鄭麗文則回應已向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徵詢組成相關團隊事宜。對此,李鴻源證實已收到徵詢,並表示希望未來團隊成形後,不僅是國民的智庫,更能成為台灣的智庫,不分派均可尋求協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注意溫差!最猛冷空氣快走了 「這一天」高溫恐飆到30度
東北季風持續增強,全台有感降溫!今(19)日清晨最低溫只有11.8度,北部白天高溫也僅20度。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冷空氣將持續影響至後日清晨,隨後氣溫將戲劇性回升,「這一天」將出現一週中的最高溫,飆到30度,體感如同夏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客力挺「禁日旅遊令」!日網驚曝「車站1奇景」嗨了
國際中心/于士宸報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延續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既定路線,先前拋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強硬說法,展現出力挺台灣的明確立場。此舉讓中國外交部大為不滿,14日緊急發出聲明,呼籲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消息一出大批中國旅客紛紛取消、改期機票,避免赴日旅遊。沒想到,近日就有日本網友曬出街景照片,只見本該忙碌的車站前卻空蕩蕩,空氣相當冷清,引起原PO驚嘆,好奇表示「中國人都消失了嗎?」,貼文曝光後掀起一陣熱議。
民視 ・ 3 小時前
今起回溫!「最快這時」又一波冷空氣來台 強度曝光
今(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皆感受涼冷,清晨西半部及宜蘭低溫約15、16度,花東也只有17、18度,局部溫度會再更低一些,請注意保暖,白天起冷空氣逐漸減弱,北部及宜花氣溫稍回升,高溫約20至22度。氣象粉專也提醒,下一波冷空氣預估將在這時抵達。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