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對更重要!每天3000至7500步可減緩大腦退化
走路不僅是單純的移動方式,更是一套複雜的分子訊號工程操作。根據近十年醫學研究發現,不同的走路方式能保護不同器官,而不走路則可能導致全身細胞提前衰退。
重症醫師黃軒表示,當人開始「快走」時,血管會發生一連串變化。快走會增加血流剪力,刺激血管釋放一氧化氮分子,這種物質能讓血管放鬆,防止硬化。研究顯示,持續快步走八週後,可顯著增加一氧化氮產生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快走還能使心臟負擔平均分散,提升心輸出量、減少動脈阻力,長期讓心臟工作更輕鬆。研究指出,每天走7000至9000步的中年人,總死亡率可下降50%至70%。此外,規律快走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壞膽固醇、提升好膽固醇,有效控制三高問題。
在護腦方面,黃軒醫師引述2024年發表於《自然醫學》的哈佛老化大腦研究指出,每天走3000至7500步是阻止腦退化的黃金區間。該研究追蹤296名有阿茲海默風險但大腦看似正常的人長達14年,發現走路越規律,腦內tau蛋白累積越慢,認知下降也越慢。
「如果每天步數為3001至5000步,在有Aβ負荷的中老年人群中,可見tau蛋白累積速率減緩,認知下降速率約減少40%至56%。」黃軒醫師解釋,若步數提升至5001至7500步每天,功能退化速率約減少34%至45%,但超過7501步後,增益開始趨緩。
走路之所以能護腦,是因為運動會啟動大腦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的修復模式,減少tau與amyloid的毒性。同時,走路能增加腦部血流量,提升負責記憶的海馬迴體積和神經新生速度,還能降低全身發炎指標,這些都是阿茲海默的風險因素。
黃軒醫師特別警告,久坐超過8小時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醫學界已將「久坐」列為慢性疾病的黑名單,與抽菸並列。久坐會導致血流停滯、血管僵硬,使死亡率增加20%至40%;降低腦部供血,影響執行功能;打亂胰島素訊號,提高大腸癌、乳癌風險;增加胰島素抗性,提高糖尿病風險。
對於如何正確走路,黃軒醫師建議,護心走法是每天快走30分鐘或6000至9000步,以稍微喘但能講話的速度為佳;護腦走法則是每天3000至7500步,規律比暴走更有效;防久坐則是每坐50分鐘,至少起來走2至3分鐘,讓血流重啟。
「走路不只是運動,它是人體的維修工程。心臟靠你快走修血管,大腦靠你規律走清毒蛋白,你的壽命靠你願意多走幾步。」黃軒醫師總結道。
延伸閱讀
央廣官網遭入侵案偵結!駭客竟是自己人 北檢起訴3人
外媒稱台美關稅協議將拍板 藍團要求政府一週內說明
慶謁陵兩蔣 鄭麗文盼:讓國民繼續捍衛中華民國
其他人也在看

「癌王」胰臟癌治療為何總慢一步 醫揭秘:從恐懼、否認到延誤
人人聞癌色變,其中胰臟癌又有「癌王」之稱,更是無聲殺手,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義大利男高音帕華洛帝、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等...
聯合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心肌梗塞5成無症狀 胸悶痛10分鐘「打119才能保命」
氣溫將自今晚起下降,26日甚至僅剩14度,醫師提醒高血壓等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風險。根據國外資料顯示,心肌梗塞患者僅約五成在發病前有症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千彝指出,若出現胸悶或疼痛往肩背放射等症狀超過10分鐘未改善,應立即撥打119,而非自行就醫,以把握黃金救命時間。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反聖嬰訊號增強!今年冬天會很冷?專家證實:東北季風恐發威凍全台
[Newtalk新聞] 美國國家氣象局最新研究顯示,反聖嬰訊號持續增強,今年10至12月發生機率已衝破80%,並將持續至明年2月。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指出,受此影響,台灣今年冬天恐迎來「冷冬」,發生機率約6成,且東北季風強度較強,北部及東北部冬雨機會增加,中南部春雨則偏少。 林得恩說明,依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今年11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自9月開始,發生反聖嬰的訊號續有增強的趨勢」。林得恩進一步強調,尤其在今年10至12月,「反聖嬰發生的可能性已經衝破80%以上」;且預測趨勢顯示可持續到明年的2月,發生機率都在50%以上,隨後再逐步下降,最後恢復中性正常特徵。 至於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林得恩表示,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冷季在北部及東北部的溼度增高,冬雨機會較大」。林得恩指出,與此同時,中南部地區的天氣型態則會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中南部環境轉趨偏乾,春雨(翌年2至4月)也會
新頭殼 ・ 6 小時前
不是運動!日做「1事」就能降血壓、血糖、血脂:還保護大腦
走路不只是移動,醫師黃軒表示,人是一個高度依賴「步行」的生物,越走越健康,當人快走,血管會放鬆,進能預防硬化,且快走能護心。此外,快走能明顯降低血壓、血糖與低密度膽固醇(LDL)。另有研究發現,日行3,000~7,500 步是阻止大腦退化的黃金區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12歲童喝雞湯出事!體重「飆破75公斤」險痛風
日前中國一家醫院揭露病例,有位12歲男童身高148公分、體重75.6公斤,他肚子腫大、體內尿酸嚴重超標,經詢問發現,男童把含糖飲料當水喝,家長還想幫他補營養,頻繁熬雞湯「吃補」,長期下來導致男童患上高尿酸血症,如果該症未改善,進而讓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就會造成關節疼痛甚至變形,惡化成痛風,所幸即時治療讓男童無大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喀」一下扳機指!台南8旬婦手指長期痛到崩潰 靠1招2個月成功緩解
台南一名83歲陳姓婦人雙手手指長期疼痛,吃飯、拿物都十分吃力,前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就診,診斷發現此為俗稱的「扳機指」,主要因手指肌腱過度使用導致發炎腫脹,使肌腱在滑過腱鞘時被卡住,經過針灸治療治療後,已經大幅改善,重拾日常自理能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天氣開始變冷,開始要拿出衣櫃裡厚重的羽絨外套,但為什麼有些人穿得像米其林輪胎了,卻還是喊冷?其實保暖的秘密不在於衣服有多厚,而在於「怎麼穿」。急診醫學科醫師呂慧君依據臨床經驗發現,許多因失溫送醫的患者,身上都只穿了一件厚外套,反而那些懂得層層疊穿的人,即使穿得看起來不那麼臃腫,卻能在寒風中維持體溫。
NOW健康 ・ 3 小時前
普洱茶助降血糖血脂有實證!出現「毛狀」恐藏赭麴毒素
普洱茶因其獨特的後發酵過程被譽為「歲月之茶」,不僅擁有獨特香氣,還含有茶褐素等特殊成分,臨床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患者連續補充3個月的普洱茶萃取物後,體重指數、血糖和血脂都有明顯改善。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不只暖身!薑茶這樣煮抗發炎、護血管效果更好
天氣一冷,手腳冰冷、四肢無力的感覺總讓人不舒服。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建議,泡一杯熱騰騰的薑茶,不只是溫暖身體,更對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好處。2024、2025 年的研究指出,薑除了暖身,還能抗發炎、抗氧化,對血管與代謝都有幫助。
鏡報 ・ 8 小時前
1個月沒大便!41歲男腹痛慘死…驗屍驚見「9公斤巨糞」撐破腸道奪命
美國俄亥俄州發生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患有身心障礙的41歲男子詹姆斯(James Stewart)在護理機構中,因長達1個月沒有排便,導致腹中累積超過20磅(約9公斤)糞便,最終因嚴重腸梗塞死亡。詹姆斯家屬指控護理機構明知詹姆斯因服藥出現便秘問題,卻放任情況惡化,未即時送醫或通知家屬,導致憾事發生,目前已委任律師提告求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到大埔鐵板燒想免費續菜「被多收80元」 內行揭吃免錢方法
連鎖餐飲「大埔鐵板燒」因高CP值深受不少民眾青睞,部分分店更提供免費續一次青菜的服務,但有一名網友表示,到大埔鐵板燒向店家提出續青菜需求後,結帳時被額外收取80元,令他困惑,貼文曝光後引發熱烈討論,有知情網友指出,大埔鐵板燒各門市規定不同,直營店多半能免費續菜,但加盟店則由店家自行決定,若想知道該分店是否提供免費加菜,建議先查看Google評論最準確。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

大順一路驚魂!22歲男突然頭暈暴衝 自撞輕軌號誌桿車頭全毀
警方指出,事發時間約在下午5時許,當時路段車流量不少,王姓男子的車輛突然失控偏移,先撞上輕軌軌道路面的石墩,再撞擊輕軌號誌燈桿,造成車頭嚴重凹陷毀損,號誌設備也被撞得傾斜變形幸運的是,王男僅臉部出現輕微擦傷,意識清楚、不需送醫,現場並無其他用路人受到波及,...
CTWANT ・ 1 天前
走路能防失智!哈佛研究揭「最佳區間步數」:超過好處也遞減
走路不只是動腿,還會影響大腦健康。醫師黃軒表示,人走路時其實要搖醒大腦,最神奇的是不同步數,大腦的變化完全不同。研究發現,每天步行3,000~7,500步,是阻止大腦退化的黃金區間,而且規律步行最重要,比暴走更有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88歲翁天公爐前點鞭炮臟器外露亡 居民洩近期異狀:一天來廟裡10多次
基隆市調和街一處宮廟,23日上午8時許傳出爆炸聲響,一名88歲湯姓退休漁翁將連珠鞭炮藏在夾克內,站在天公爐前點燃引爆,當場後仰倒地、腹部臟器外露身亡。據悉,老翁平日常騎車到這間宮廟泡茶聊天,當地住戶也揭露他近期異常舉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20 小時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11 小時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