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壓加工還可幫剝蚵仔殼 節省8成人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隨農漁村人口老化,台灣剝蚵仔的青蚵仔嫂早已是千歲團,隨缺工問題嚴峻,農業部水試所導入國外已經推行多年、國內也應用在果汁加工的「超高壓加工技術」,將該技術改用於替蚵仔剝殼,若該高壓加工儀器為500公升商用型,5~6分鐘就可剝3籠蚵仔,可節省8成人力。
不論是蚵仔煎或蚵仔酥,都是道地的台灣美食,不可或缺的靈魂食材就是台灣蚵仔清肉,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表示,過去要取蚵仔清肉都是靠人工剝殼,但隨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傳統剝殼作業常會遇到請不到工,也因台灣蚵農多是小農,也難以有專用機械輔助,該所和虎尾科技大學者合作,分享超高壓加工技術(HPP)如何用在去蚵仔殼取清肉。
水試所副研究員高翊峰進一步說明,超高壓加工技術的機器美國、西班牙等都有,以西班牙生產的機器為大宗,國外吃蚵仔多為帶殼吃生蠔,台灣則是以吃清肉為主,超高壓加工技術過去在國內主要都是用在果汁加工,該技術也可用在水產品,透過200~350 MPa的高壓環境,可使牡蠣殼、肉因膨脹係數差異而分離達到去殼效果,HPP技術應用在牡蠣開殼無需使用刀具,可有效避免人工剝殼造成的手部傷害及減輕人力負擔。
高翊峰表示,同時批次作業時間短可降低腸炎弧菌量及避免雜菌污染,取肉率達98%以上,並保持蚵仔的鮮度與風味,過去必須5個人力才能在5~6分鐘才能取3籠清肉,以國外商用500公升規模的HPP機器,可5~6分鐘就完成,並且只需要1個人力,不過這類的機器設備所費不貲,525公升的工廠及生產線設備約需9300萬元。
水試所表示,高靜水壓技術不僅可應用於牡蠣開殼,亦可延伸至蝦蟹脫殼、醃製貝類等水產品加工。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第一次看到!台南凶宅4個月內598萬漲到628萬 原因掀議
LTN投票箱》領錢囉!普發1萬元你打算怎麼用?
台鐵高雄綠之丘「新」字牌悄悄現蹤 民眾讚:好看太多
陳耀昌病逝!石崇良落淚:慟失恩師、首席顧問
其他人也在看

「國產牡蠣開殼人機協同作業工作坊」 展示超高壓加工技術 助攻產業升級
為解決牡蠣剝殼長期面臨的人力短缺與高齡化問題,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於日前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辦理「國產牡蠣開殼人機協同作業暨品質提昇技術工作坊」,藉由導入超高壓加工技術(HPP),推動我國牡蠣產業自動化與品質升級。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所長張錦宜指出,國人消費牡蠣的方式主要為牡蠣清肉,與他國以帶殼牡蠣販售型態不同,因此產業長期仰賴人工剝殼作業,尤其在雲嘉沿海地區「千歲團」剝殼工成為產業主要勞動力。然而隨著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傳統剝殼作業逐漸面臨瓶頸。根據媒體估算,國內帶殼牡蠣年產量約2億4千萬顆,缺乏專用機械輔助,使得國產牡蠣的市場競爭力受限。因此面對未來世代勞力逐漸流失,引進自動化設備與智慧加工技術,已成為產業永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水試所於虎尾科技大學辦理「國產牡蠣開殼人機協同作業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牡蠣剝殼工人力老化 農業部推自動設備「1小時開50斤」
國人消費牡蠣以清肉為主,但傳統剝殼作業在沿海勞動力老化、短缺的現在已逐漸面臨瓶頸,遂農業部辦理「國產牡蠣開殼人機協同作業暨品質提昇技術工作坊」,藉由導入超高壓加工技術,推動牡蠣產業自動化,農業部指出,6.2公升機台已可實現「每小時開殼40至50斤牡蠣」,且隨自動化規模化生產,人工開殼的單位生產成本可由每公斤約158元降至147元。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英國皇家鑄幣廠發行紀念幣 致敬皇后合唱團已故主唱
(中央社倫敦1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皇家鑄幣廠( Royal Mint)發行新的紀念幣向皇后合唱團已故主唱佛萊迪墨裘瑞致敬,紀念他在「拯救生命」(Live Aid)演唱會的經典演出40週年。
中央社 ・ 1 天前
今天啥日|11/18 迪士尼《汽船威利號》紐約首演 全球第一齣有聲的動畫作品
每年11月18日,被視為「米老鼠的生日」,源自1928年經典動畫《汽船威利號》的首映。這一天象徵有聲動畫的誕生,也開啟了迪士尼的傳奇旅程,讓Mickey Mouse成為全球歡笑與創意的象徵。
鏡報 ・ 1 天前
剝牡蠣殼自動化 老人家喊麥相害
國人消費牡蠣以清肉為主,但傳統剝殼作業在沿海勞動力老化、短缺的現在已逐漸面臨瓶頸,遂農業部辦理「國產牡蠣開殼人機協同作業暨品質提昇技術工作坊」,推動牡蠣產業自動化。蚵農對剖蚵自動化能否完全取代人工抱持疑問,也擔心能否負擔費用;也有靠剖蚵殼賺錢的老人家擔心沒頭路,希望「麥相害」。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北市118年自駕公車北士科「首發」上路? 市府:持續規畫中
近年北市公車駕駛離職率高,人力缺口不僅導致脫班,更衍生超時駕駛問題,使自駕公車議題備受關注。議員指出,北市府規畫在民國118年在北士科至捷運芝山站路段商轉自駕公車上路,雖可協助輝達發展AI產業鏈,但仍應加速拓展更多其他路線。北市交通局表示,市府已與部分公車業者達成共識,待中央自駕車相關法令明確化後,由業者投入示範營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酒醉清晨開瓦斯大鬧 警消破門壓制46歲男送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附近,今(18)日清晨5時27分左右,傳出一起男子醉後大吵揚言開瓦斯洩憤的事件。桃園警分局表示,轄區中路派出所接獲縣府路1處公寓居民報案,指稱3樓1戶住家內傳出吼叫聲,疑似屋內發生爭吵,而46歲陳姓男子,酒後情緒失控,揚言要開瓦斯洩憤。警消到場果斷破門攻堅,合力將他推後用門板夾住,再噴灑辣椒水等,合...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牡蠣剝殼人力老化 水試所導入超高壓自動去殼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8日電)台灣西南沿海是重要牡蠣產區,因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長期仰賴的人工剝殼正面臨瓶頸,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導入超高壓技術,可自動幫牡蠣去殼,提高效率與食安。
中央社 ・ 1 天前華爾街日報踢爆!法國售烏百架「飆風」戰機 雙方都沒錢
法國17日高調宣布將協助烏克蘭強化空防戰力,但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一項數十億美元的軍備計畫正面臨根本問題,也就是「錢從哪裡來」?分析直指,無論是烏克蘭還是法國,目前都沒有足夠資金支付。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7日訪法,簽署了購買多達100架「飆風」(Rafale)戰機、SAMP/T飛彈防禦系統等的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財劃法再修高雄計畫型補助恐縮水 藍綠互批「誰在出賣高雄」
立法院14日三讀通過藍白版本《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讓高雄最關鍵的「計畫型補助」遭到實質壓縮。高雄市議會民進團嚴厲譴責國民智庫執行長柯志恩、國民團總召傅崐萁與主席鄭麗文,直指國民二連修完全是「北部利益優先」的政治工程,讓高雄在明年轉型關鍵期面臨經費斷鏈,市民權益大幅受損。
品觀點 ・ 20 小時前野外染狂犬病鼬獾案例持續往北 獸醫所檢測通霄一接觸犬隻陰性
野外鼬獾染狂犬病病例一路持續北上,最新在苗栗通霄檢出一鼬獾狂犬病陽性,該鼬獾更和一常被餵食的遊蕩犬隻有接觸,農業部防檢署今(19日)表示,經獸醫所檢測,該犬隻為陰性,並未染疫,也將與苗栗動防所加強相關區域的狂犬病疫苗註冊與衛教推廣。依防檢署統計,野外鼬獾陽性率已約1成,而染疫鼬獾近年已突破天然防線大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航警局破跨國走私毒品集團 刑期逾50年通緝犯落網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機場18日電)航警局攜手台北關破獲跨國走私毒品集團,循線逮捕林姓在台主嫌等6人。經查發現林男為刑期逾50年通緝犯,桃園地檢署依毒品罪起訴。
中央社 ・ 1 天前2025亞洲新媒體高峰會11月24日登場,四大核心主軸聚焦翻轉策略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台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主辦,由文化部指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及文策院協辦,台灣最大泛內容產業盛會「2025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即將邁入第七屆,訂於11月24、25日舉行。亞洲新媒體高峰會自2019年首屆舉辦以來,年年吸引超過2000人次專業人士實體參與,自2022年起啟動同步線上直播,累計已超過20萬人次線上觀看。本屆主題「RESILIENCE:韌性 · 突圍」,正視當前全球影視娛樂產業正處於結構翻轉的臨界點,從串流平台競合與權力再分配、生成式AI引爆的創作革命,到觀眾注意力被碎片化內容瓜分,市場規則幾乎在一年之內重寫。面對這些動盪,「如何永續成長」已成為內容產業的共同焦慮。NMEA規劃四大核心主軸「台流轉型、跨界共創、影視創新、商模躍進」,從內容創作到商業模式,從文化出海到跨域生態鏈,全面剖析產業關鍵課題與未來發展方向。NMEA理事長暨台灣大哥大新媒體事業副總經理李芃君指出,全球產業變動主要受到三股力道的衝擊,地緣政治的風險、科技典範的轉移(例如生成式AI的應用),以及氣候與疫情等帶來的自然挑戰,而這些因素同樣影響台灣的文化內容產業。面對一連串
財訊快報 ・ 1 天前6現退役軍人涉洩機密予港籍人士 高檢起訴求重刑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林長順台北18日電)香港籍陸男丁小琥假借觀光名義在台發展組織,吸收、利誘王文豪等6名現退役軍人,刺探收集軍事、國防等機敏資料,台灣高等檢察署今天起訴丁男等7人求處重刑。
中央社 ・ 1 天前
免靠人工剝牡蠣 農業部推新技術「1小時開50斤」
農業部為解決牡蠣產業面臨的勞動力老化與短缺問題,推出自動化開殼設備,透過高靜水壓技術協助牡蠣開殼作業。該技術已實現每小時可處理40至50斤牡蠣的效率,且隨著自動化規模化生產,人工開殼的單位生產成本可從每公斤約158元降至147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賴清德演講超親民!方格恩驚「背後有車子經過」:這樣安全嗎?
全民街舞賽14日起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重慶南路周邊舉行,凱達格蘭大道全天候雙向封閉。16日總統賴清德出席賽事記者會同框運動部長李洋,賴清德在致詞時說,「我們要鼓勵街舞,也要鼓勵創作,所以我們舉辦組總統盃街舞大賽」。但是定睛一看,總統賴清德此番演講是在開放空間,國際政治觀察家方恩格表示「這樣安全嗎?」
鏡報 ・ 1 天前
剖蚵機器每時開50斤 蚵農質疑效果與成本喊「麥相害」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所長張錦宜說明,國內帶殼牡蠣年產量約2億4千萬顆,但由於國人偏好牡蠣清肉,因此仍須仰賴人工處理,尤其在雲嘉沿海地區,「千歲團」更成產業主要勞動力,然而也凸顯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困境,引進自動化設備與智慧加工技術,已成為產業永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CTWANT ・ 1 天前
館長黑料連環爆但卻漲粉? 他曝真正主因
館長與資深團隊成員的內部爭議越演越烈,也讓他在週末連開三天直播反擊。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隨著討論度攀升,觀眾抖內金額也同步飆高,三日累積超過27萬元,而且每日金額都有成長。對此桃園市議員詹江村(村長)就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