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揭「10大生活習慣」不慎攝入塑化劑恐傷腎 吃飯滑手機也上榜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現代人生活中充斥著塑化劑的威脅,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表示,近年多項研究更發現塑化劑與腎功能下降、蛋白尿等腎臟指標相關,不少國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包括:邊滑手機邊吃東西、使用錯誤容器微波加熱,以及熱湯、外帶食物直接裝入塑膠袋等,都可能讓塑化劑悄悄進入體內,造成腎功能慢性損傷。
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出歐美 研究揭傷腎疑慮
洪永祥醫師指出,塑化劑可能透過食入、吸入與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長期低劑量、多路徑暴露,不僅影響內分泌、代謝、性別發育,甚至與癌症相關。台北醫學大學與國衛院研究顯示,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2至7倍,推測與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塑化劑有關。
多項研究顯示,塑化劑可直接或間接讓腎臟功能受損。其中,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較高者,平均腎絲球過濾率(eGFR)較低、尿蛋白較高,也就是「接觸越多,腎功能惡化越嚴重」。塑化劑也可能引發氧化壓力導致發炎、誘導腎小管細胞凋亡,長期促進間質纖維化,也就是讓腎臟「硬化」,造成腎功能不可逆的喪失。此外,塑化劑被發現與肥胖、胰島素阻抗、高血壓等代謝異常有關,而這些本身就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因子。
塑化劑陷阱無所不在 手機保護殼、紓壓玩具也可能中標
洪永祥醫師也列出民眾最常見的10個生活習慣,可能讓人在不自覺之下暴露於塑化劑之中:
1. 邊滑手機邊吃東西
不少劣質手機保護貼與保護殼含有超標的塑化劑、重金屬等,手機因使用過久、溫度上升可加速塑化劑釋出,邊吃東西邊用手機,可能不慎將塑化劑吃下肚。
2. 微波加熱使用錯誤容器、保鮮膜
高溫讓塑化劑釋放污染食物,尤其油脂或酸性食物更容易帶走塑化劑分子,塑膠、美耐皿、金屬邊及保鮮盒等容器不應放入微波爐,建議改用耐熱玻璃、陶瓷與合格微波專用容器。使用保鮮膜接觸到含油與高熱食物也有風險,建議食物降溫後再蓋,食物不要接觸到保鮮膜。
3. 常喝熱飲與酸性手搖飲,且喝很久
塑膠杯身、封膜與吸管在熱飲或高糖、酸性飲料中,溶出風險可能提高。建議減少喝手搖飲的頻率,也可以自備不鏽鋼、玻璃保溫杯,或少點過燙、過酸的飲品。若無替代安全容器,盡量當場飲用,別讓飲料在塑膠杯中放置過久。
4. 熱湯、外帶食物直接裝入塑膠袋
外帶熱食使用塑膠袋,滾燙液體直接接觸塑膠也將提高風險,建議減少外帶頻率,或可自備玻璃陶瓷不鏽鋼等安全容器,回家倒出分裝或再加熱。
5. 冷水塑膠瓶裝熱水或酸性茶飲
冷水塑膠瓶不小心裝了熱水甚至酸性茶飲,溫度、酸度增加塑化析出,建議改用品質較佳的不鏽鋼或耐熱玻璃水瓶,使用過久的老舊塑膠冷水瓶也應汰換。
6. 常吃炸雞排等外帶油炸食物
塑化劑是親脂性物質,易溶於油脂。除了塑膠容器或保鮮膜接觸高溫的油性或高脂肪食物將促進塑化劑溶出,一次性免洗餐具或外帶包裝通常材質品質也參差不齊,高溫油炸的便宜劣等油往往含有塑化劑,因此脂肪含量較高的外帶油炸食物(如炸雞排等),塑化劑含量也相對較高。
7. 愛玩紓壓捏捏玩具
捏捏球、果凍泥、史萊姆、香味軟膠等紓壓玩具,材質常為PVC塑膠、聚合物凝膠、香精油等,若未符合安全標準可能含有害物質。建議選購有檢驗標章、品牌明確的產品, 避免長時間接觸,以及將玩具靠近口鼻或放入口中,使用後記得正確洗手。
8. 喜歡香味特濃的香皂、乳液、沐浴乳
塑化劑常被用作定香劑,常出現在洗面乳、沐浴乳、洗髮精、體香劑、洗衣精等,經皮膚吸收可能造成毒害,建議避免香味太濃、含有特定化學定香劑、塑化劑的產品,尤其肝腎衰竭、老人孕婦與幼童接觸更應謹慎。
9. 喜歡咬橡皮擦
大部分橡皮擦由聚氯乙烯(PVC)等含氯塑膠製成,通常會添加塑化劑以增加其柔軟度,啃咬橡皮擦可能攝入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等有害物質。
10. 坐在塑膠地墊吃東西
不少父母喜歡坐在塑膠地墊餵小孩吃東西,這些塑膠地墊材質常含塑化劑,容易污染雙手與食物造成大量食入。建議選天然材質或標示無塑化劑的地墊產品,不要在塑膠地墊上吃東西或餵小孩,使用後務必確實洗手。
資料來源: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延伸閱讀】
頭痛、焦慮可能是因「水喝不夠」!醫:缺水牽動全身 這些器官都受影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4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外銀三原因 推論AI沒泡沫
人工智能相關公司估值飆升,AI泡沫化疑慮再起。外銀從大型科技企業穩健獲利實力、AI用戶需求增長,以及本益成長比(PEG)合理性三層面研判,AI浪潮並非2000年網路泡沫重演,產業革命仍處於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工商時報 ・ 19 小時前
蛀牙增罹胰臟癌風險!「8大癌變警訊」曝光:腹痛、嘔吐也上榜
由於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8成患者發現時,幾乎已是晚期,存活率極低,因此此病被喻為可怕的「沉默殺手」、「癌中之王」。但其實透過一些潛在症狀,仍可觀察出可能罹患胰臟癌,此外牙周病患者及有齲齒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還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隻字不提10/25古寧頭戰役 羅文嘉:意圖併吞台澎金馬完全失敗
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今天(10/25)在臉書發文指出,中國今年把10月25日訂做「台灣光復紀念日」,但1945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還沒成立,羅文嘉指中國真正用意是說,「中華民國已經被它消滅與取代了。」但羅文嘉指出,1949年10月25日,共軍大舉侵略金門但完全失敗,卻隻字不提。證明七十幾年來的台海和平,從來不是靠敵人的善意,而是靠自己的實力。羅文嘉呼籲「前人的付出,待後人傳承,不要在我們這一代放棄了,那就辜負無數前人的犧牲與奉獻。」
太報 ・ 1 天前李強訪新加坡 強調全方位高品質夥伴關係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5日抵達新加坡,展開對該國的首次正式訪問行程,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舉行歡迎儀式。中國外交部指出,李強表示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5年來,兩國關係保持良好發展趨勢,雙方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成為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典範。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安美專案在二水 百戶長者感恩相聚
慈濟關懷長者,全台推動安美專案,其中在彰化二水鄉,從去年3月 到今年8月,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幫助485戶,裝設安全扶手、止滑墊或是改善照明設施,在地方上,早已是美談,今天上午,在二水國小,舉辦圓...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 啟航
由高市府文化局主辦,邀請蔡文汀、盧福壽及詹獻坤(阿卜極)等三位藝術家共同策展的《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即日起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三館登場,為全台巡展揭開序幕。(見圖)策展團隊盧福壽今(廿六)日說明,水墨創作的困難在於其無法覆蓋與加疊,挑戰極高,能以此為主題辦理巡展,顯示文化局對傳統媒材創新的重視;詹獻坤(阿卜極)則回顧二○一一年對於高雄水墨普查展,時至AI等新科技已深刻影響創作方式,在在展現水墨隨時代流動的生命力。文化局廖小玲處長表示,高雄是一座充滿創意與開放精神的城市,文化局致力於藝術文化的推動,同時重視城市藝術文化的交流,繼二○二三年《今浪潮‧高雄2020s》巡迴展吸引超過兩萬人次參觀,今年再度以城市為策展核心,以《墨光流變》將高雄水墨藝術帶到其他城市, ...
台灣新生報 ・ 6 小時前
智庫團出訪蒙古爆叛逃 隨行口譯投奔韓國「北韓撤換駐蒙大使」
根據《共同社》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後,北韓政府已下令撤換駐蒙古大使。雖然官方未明言調動原因,但外交圈普遍認為,此舉極可能與口譯員叛逃案有關。該名人員的具體身分與所屬單位尚未公開,不過由於北韓對國民出國與駐外行動有嚴格控管,外界推測此人應屬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
CTWANT ・ 1 天前
不滿加盟金太貴!辣妹烤玉米被告詐欺獲不起訴
高雄市知名辣妹烤玉米店,發生加盟糾紛,加盟的業者,不滿簽約時付出的55萬加盟金太貴,控告總部業者詐欺,不過最後獲不起訴處分。 #高雄市#辣妹#烤玉米店#加盟糾紛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鶼鰈情深! 結縭73年形影不離 90歲妻子透露維持婚姻「4字」關鍵
九九重陽節將到,雲林縣府今(26)日舉辦表揚大會,共有26位模範老人、19對鑽石婚夫妻接受表揚。其中年逾90歲的李添財、李許目莉,兩人結縭73年,至今如膠似漆,始終恩愛。李許目莉透露「理性溝通」是結縭長久最重要的關鍵。縣府社會處表示,此次重陽敬老表揚,共表揚26位65歲以上模範老人、19對結婚滿60
自由時報 ・ 9 小時前
環境毒素肆虐!從罐頭到沙發全被污染 醫師傳授保命簡易秘訣
高雄初日診所院長李唐越近期曾發文警示,體內累積過量的「環境荷爾蒙」會擾亂內分泌系統。這些有害物質常見於一次性包材、罐裝食品和塑膠容器中,其中,具致癌性的「戴奧辛」主要源自塑膠燃燒,可能滲透至周邊土壤、雨水,進而汙染食物,最終被人吃下肚。李唐越強調,這些環境毒素可能干擾人體正常的荷爾蒙合成,削弱或抑制其作用,其中部分劇毒物質甚至可能導致癌症等嚴重健康問題。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傳上市百年「救命神藥」將退出台灣 健保署回應了
知名藥廠拜耳宣布,因為國外製造、運輸成本持續上升,將暫停部分不敷成本的藥品從海外進口,包括「阿斯匹靈腸溶膜衣錠100毫克」、「醣祿錠50毫克」及「醣祿錠100毫克」,引發藥品短缺擔憂。對此,健保署說明,藥品退出台灣是全球性的,並非針對台灣且都有替代藥物可使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鄭麗文探視花蓮災區 籲賴「良心發現」與地方聯手重建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已1個月正積極重建,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26日到花蓮縣部參加「團結大會」,她說花蓮縣長徐榛蔚念茲在茲災民,從沒一句怨言,國民團總召傅崐萁也在立法院努力推動「堰塞湖潰決災後重建條例」,相反的全民都在等賴清德總統良心發現,賴政府在災難面前仍充滿政治算計和鬥爭,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聯手幫助光復鄉重建。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東北季風明增強 北部.宜蘭仍溼涼
東北季風明增強 北部.宜蘭仍溼涼基隆北海岸.東北部 雙北山區有雨中南部多雲到晴 午後注意雷陣雨星期二水氣再增 宜蘭防局部大雨北部周四雨緩 宜蘭花蓮仍短暫雨北.東溼涼到周四 中南部高溫防曬早出晚歸...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台灣名店/競爭對手曾只有漂白水 她在客廳創業如今滾出千坪工廠 臭味滾
在競爭激烈的寵物市場,環境清潔用品曾不被當作一個品項,但「臭味滾」從競爭對手是漂白水時就早早布局,一路走來13年,是台灣目前唯一自建工廠的寵物環境清潔品牌,一支除臭噴霧年賣40萬瓶,去年營收1.6億元。創辦人夏綾那並非化工背景或富二代出身,她甚至有個非常缺錢的青春期,曾在網上賣過二手漫畫、講義、盜版光碟。本來只是為了解決愛犬異味,她自己在家調料、裝瓶,順便送網友的去狗味清潔劑,開啟了她的創業路。她土法煉鋼開疆闢土,中國剛解除狗牌令時,便到上海打天下,曾年跑20場寵物展打知名度。從手作坊到千坪工廠,用堅持滾出了線上線下品牌王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7 小時前
鏡論/蔣萬安的頭痛時間
立法院三讀通過普發一萬元預算案,中央定錨,地方起鬨,一堆縣市議會各燃火苗,唧唧叫,別別跳,也要普發現金,鬧得諸縣市長一佛出世,二佛涅槃。這裡頭,台北市長蔣萬安尤其尷尬。
鏡報 ・ 16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小時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