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健康中心/林昀萱報導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時常在臉書分享個案並衛教的林相宏醫師,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表示,肚子不舒服合併腰背症狀就要小心是胰臟癌,這是因為胰臟位於身體的後腹腔,比較靠近背部中間脊椎的地方,「說大痛也不至於,就是不舒服那種」。林相宏表示,個案是一名年約55歲男性,平時有糖尿病規則服藥,症狀來得非常突然,最近一週開始拉肚子、一天上個3次,比較特別的是還合併右邊的腰背酸,且小便顏色變得有點深褐色。感覺不對勁急診抽血,發現除了黃疸以外,胰臟發炎指標也上升,進一步做斷層掃描發現胰臟頭部有一個腫瘤,且侵犯到膽管所以黃疸,肝臟居然也有腫瘤陰影,切片診斷是胰臟癌第四期。
為什麼平時沒有症狀一診斷就是末期?林相宏表示,個案的故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本來就大約七成的早期胰臟癌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有症狀的病患被診斷8成都已經3期以後,無法手術,這就是胰臟癌最恐怖的地方。林相宏提醒,糖尿病病患要格外小心,「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胰臟癌會造成胰臟分泌胰島素下降,也會造成身體胰島素阻抗性,造成高血糖,血糖和胰臟癌是互為因果的兩個東西。簡單來說,「血糖高可能引起胰臟癌,胰臟癌也會造成血糖高」。根據研究,在胰臟癌診斷的三年前就可能出現高血糖的徵兆,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如果又合併體重下降,未來3年內要非常小心,有1%風險會得到胰臟癌,這個風險是一般人的8倍,不可輕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修杰楷、陳柏霖、坤達認「假高血壓」閃兵!醫揪貓膩曝可能2手法
不只顏志琳涼山特勤隊退役!台灣8男星「兵種超猛」掀網熱議
T17、T18卡關!北市府給輝達「北投秘密基地」曝 條件好到爆
孫安佐爆恍惚不雅片被兜售!片中還有「1女入鏡」 孫鵬震怒發聲了
其他人也在看

坣娜不敵「肺腺癌」辭世!醫:7成確診已是末期
知名歌手坣娜14日病逝,其丈夫薛智偉透露坣娜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同年12⽉確診為肺腺癌第4期。長安醫院指出,肺腺癌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感冒,確診時超過7成的患者已是末期。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離世 丈夫薛智偉承受兩任妻病逝傷痛
坣娜因胰臟癌在10月16日辭世,據傳她低調要求親人封鎖消息,去世時丈夫薛智偉陪伴在旁。而薛智偉先後兩任妻子都不敵病魔,比他提早離開人世,讓人鼻酸。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小貓受困牆縫喵喵求救!動保員與工廠員工合力拆牆救出 闆娘感動收編成新成員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呂洪瑋/綜合報導新北一間工廠近日上演溫馨救援行動,員工上班時聽見牆內傳出微弱貓叫聲,發現一隻小貓疑似受困牆縫,立刻通報動保處前...
FTNN新聞網 ・ 1 小時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醫列3地雷食物
[NOWnews今日新聞]歌手坣娜傳出罹患「癌王」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點名3類危險食物「愛吃甜食是高危險族群」,因為胰臟本身功能是控制血糖,讓油脂能消化吸收,而胰臟癌跟高...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飲食清淡、不喝酒罹大腸癌!醫點日常3習慣惹禍:大家常忽略
癌症長年來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大腸癌因為早期沒有明顯徵狀,更容易讓人忽略。有報導就指出,雖然大眾大部分認為大腸癌的原因是飲食,但是有三個日常習慣恐也是養成大腸癌的警鐘,分別是久坐、早餐缺乏膳食纖維、經常憋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傳坣娜「因胰臟癌病逝」 中研院團隊揭:癌王元凶是它
藝人坣娜傳出低調抗胰臟癌病逝,親友感嘆她善良美麗。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早期難發現、復發率高。中研院研究指出,血糖代謝異常、糖尿病與胰臟癌高度相關,高糖飲食恐提升罹癌風險,專家提醒控制糖分攝取、降低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虛擬貨幣境外交易無法管?金管會:專法草案留「國際合作」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30日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表示,如果在台灣發行穩定幣,要先獲得主管機關同意,若國外發行的穩定幣要在台灣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平台進行交易,平台業者也要先申請獲得金管會同意才行;不過,有些民眾自行轉換或交易,確實無法控制,草案也有加上「國際合作」預留空間,這也是全世界共同面對問題。
中央社 ・ 1 天前
被拱2026參選台北市長 沈伯洋「感謝支持」:現在重要的是做好立委工作
各派正緊鑼密鼓迎戰2026選舉,傳出民進在北市長人選有考慮苗博雅、吳怡農或王世堅等人,還有媒體則報導公民團體人士正與民進高層接觸,探詢立委沈伯洋的參選意願。對此,沈伯洋今(30)日受訪回應,昨天...
華視 ・ 1 天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8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8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5旬女額頭「長硬塊」沒理!檢查才知竟是骨瘤 醫示警:見4症狀快就醫
身體上出現任何警訊都千萬別忽視,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新竹台大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張晏誠分享,有一名50歲的小姐,近年來額頭左側出現一顆不痛不癢的硬塊,一開始未加理會,卻發現額頭外觀有點腫起來,經檢查後發現竟是「額部骨瘤」。對此,張晏誠提醒,若出現「4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