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其臉書表示,胰臟癌的致癌的原因包括高糖、高油飲食、抽菸、喝酒、遺傳、糖尿病、肥胖和慢性胰臟炎。許多胰臟癌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史,是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但有些患者沒有糖尿病,也沒有油膩物會腹瀉等常見胰臟癌患者的症狀,但卻在健檢時發現胰臟癌。
抽菸者得胰臟癌增1.5倍 兒童時期吸二手菸多1.47倍風險
他表示,法國日前發表了一篇長達24年的追蹤研究,分析9萬6,594 位成年女性的抽菸習慣及是否有吸二手菸,和胰臟癌的相關性。吸二手菸的定義是每天有幾個小時的時間處在有吸菸的環境。
結果發現,抽菸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多1.5倍。 在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的風險則多1.47倍。 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有吸二手菸的人,罹癌風險最高,多2.8倍。 有抽菸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吸二手菸的人,罹癌風險次高,多1.68倍。 成年人吸二手菸未明顯增加罹癌風險。
錢政弘表示,抽菸會導致胰臟癌,主要是因為煙草中的化學物質和重金屬,如鎘,進入人體後會堆積在胰臟,吸引巨噬細胞進入,誘發慢性胰臟發炎。如果在兒童時期就吸到二手菸,毒素會提早累積,導致日後胰臟癌。
他表示,這個研究結果說明了有些女性罹患胰臟癌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小時候生長在有吸菸的環境所致。有些癌症,例如大腸癌、胰臟癌的發生年齡在下降,與青少年時期吃含糖食物和飲料有關,在青春期時期,甜食會增加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分泌,導致器官慢性發炎和癌變。
「所以在成長發育的時候,吸入或吃入毒物對細胞的影響特別的大,可謂種下罹癌的病根。」錢政弘表示,因此,該研究顯示,「小時候吸二手菸」跟「成年人吸菸」的罹癌風險接近一樣。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曝「1病」增加19倍罹癌風險
59歲坣娜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59歲坣娜「紅斑性狼瘡」逝!醫嘆:無法治癒 致死率極高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其他人也在看
婚後淡出演藝圈 阮丹青再回歸音樂會獻坣娜
入圍過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的阮丹青,婚後幸福淡出演藝圈多年,近期帶著新作品《走進春天的果園 Four Seasons》回歸,日前也在台北十方音樂劇場舉行音樂會,剛好得知好友坣娜罹癌過世,音樂會當晚她也特別獻給天上的好友坣娜,為她送上最後的祝福。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台電設備故障致!南投緊急「大停水15小時」 影響範圍曝光
據了解,停水時間為上午7時至晚間10時,停水範圍為水里鄉全鄉、集集鎮全鎮、信義鄉全鄉(11:00起)、南投市鳳山里、鳳鳴里、福山里、嘉和里、三和里、漳和里、南投里、漳興里、康壽里、仁和里、三民里、彰仁里、龍泉里、崇文里、千秋里(部分)、嘉興里、振興里、平和里、永興...
CTWANT ・ 1 天前
不是含糖飲料!他每天狂喝「這飲品」慘了 醫:終生洗腎
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在台灣廣受歡迎。然而,隨著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有些民眾開始好奇是否可以用茶來替代咖啡。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過去就曾在節目分享專業見解,提醒民眾在選擇飲品時需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地瓜葉是減重、抗炎好幫手? 醫師提醒:「這2類人」不適合多吃
地瓜葉是日常常見的蔬菜之一,中醫師羅珮琳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地瓜葉不僅助通便、低熱量,還含有豐富多酚、花青素與黃酮類,具備潤腸、抗發炎、防癌潛力。不過她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或需要低鉀飲食者不適合大量食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0 小時前
股民「補充保費」收定了! 石崇良:謝謝高股息、 高股利者貢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擬明年啟動修法,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首當其衝就是存股族、定存族以及包租公們,480萬人荷包恐大失血,消息曝光一天,網路上滿滿民怨反彈,怒批政府是土匪搶錢,拿中產階級開刀。拋出政策的衛福部長石崇良今(6)日中午臨時召開記者會,親上火線,強調改革是為了健保的付費公平性,健保是全民最大的資產,「謝謝高股息、...
匯流新聞網 ・ 5 小時前
癌末患者家人求隱瞞病情 暖醫秒回3字!結局超動人
癌症為人恐懼,許多患者家屬會懇求醫師隱瞞患者病情。醫師蘇一峰表示,他日前發現一名患者有10公分肺部腫瘤,極可能是肺癌末期,但家屬請求隱瞞患者,他短暫沉默後回答「不可能」,因為病人有權得知自己病情。蘇一峰仍告知患者,患者最後決定回家過完人生最後的3個月,過程相當平和,讓人感受到病患自主的重要意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70歲呂良偉「生理年齡」才39歲!早晚餐這樣吃,輕鬆甩開老態
70歲香港男星呂良偉不僅身價百億,外表也超級凍齡,堪稱高富帥!他日前秀出檢測報告,生理年齡竟然僅39.9歲。他曾分享自己的養生祕方,除了勤練深蹲和氣功,也會吃煎毛豆,並且吃玉米、木耳幫助排便。
健康2.0 ・ 10 小時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 天前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營養師推「3飲品」:可延緩血管老化
維持血管健康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但隨著年齡增長與作息失衡,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愈來愈硬,導致「血管年齡上升」,也提高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對此,營養師點名「3飲品」每天喝1杯,可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並延緩血管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痛風別怪豆製品!醫點名「番茄、鵝肉」才是真地雷
全台約有百萬名痛風患者,許多人深信豆製品會使其發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誤會,雖然黃豆本身的普林含量確實偏高,但研究顯示,大豆中的異黃酮具強力抗發炎作用,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機率,「真正容易使其發作的,反而是番茄與鵝肉」。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坣娜肺腺癌辭世!中醫揭「肺部5大健康殺手」,教你「生活+飲食」保養秘訣
藝人坣娜於10月中旬辭世,其美籍猶太裔丈夫薛智偉於10月31日發表聲明證實噩耗,並透露坣娜因罹患肺腺癌離世的消息。薛智偉在聲明中回憶,坣娜於2021年演唱會後出現咳嗽症狀,卻因疫情期間就醫不便而延誤檢查,直到同年底才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坣娜的病逝消息曝光後,也引發社會對肺腺癌的關注。
姊妹淘 ・ 7 小時前
熱血環島每天騎車8小時 23歲男慘淪「腳不舉」全因一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3歲的林先生,日前熱血騎重機環島,整整8天,每天騎車7到8小時以上,沒想到順利返家之後,卻忽然間右腳無力,右腳尖無法抬高,走路時感到乏力,但並沒有腰痠背痛的現象,經診所醫師建議至醫院進一步安排神經傳導暨肌電圖檢查,原來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收治病人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檢查發現,林先生右...
匯流新聞網 ・ 7 小時前
只是「血糖高」而已?追蹤45萬人研究:「糖尿病前期」讓失智風險多54%…控血糖最簡單的3方法
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6萬人,並以每年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其中18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12%,男女患病比率分別為11.4%及8.9%;且每4人就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許多人以為,僅是「血糖偏高」,又還沒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裡!」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現在更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糖只是略高,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幸福熟齡 ・ 1 天前
久坐害中風、糖尿病!研究曝「日做簡單1事」風險大降 心梗也少10%
你是否天天黏在椅子上呢?小心坐出糖尿病和中風!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只要少坐30分鐘,用來做簡單的家務,或是飯後快走,就能大幅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如果所有成年人每天都少坐30分鐘,每年可望減少10%的心肌梗塞的新發病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Lisa愛用「泰國神物」出事了!鴻泰鼻通驚爆細菌超標下架!批號「000332」快丟
許多人赴泰國旅遊必買的伴手禮、連BLACKPINK成員Lisa也隨身攜帶的鴻泰(Hongthai)草藥「鼻通」,驚傳部分批次遭微生物污染!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hai FDA)緊急公告,要求消費者
健康2.0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