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感冒拖一週竟變心肌炎 29歲男插管險喪命
一場普通感冒,差點讓年僅29歲的男子命喪病榻。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近期接獲一名年輕男性患者求診,他在感冒一週後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與胸口疼痛,伴隨噁心與腹痛等症狀,送醫檢查後竟發現是急性心肌炎。經醫療團隊搶救與加護治療後,病人從心因性休克中脫險,最終康復出院。
這名男子起初以為只是「感冒拖太久」,直到胸悶感越來越明顯、呼吸變得急促,才前往急診。院方檢查發現,患者的心肌酵素異常升高、左心室射出分率僅27%(正常值約在55%以上),顯示心臟功能嚴重受損。心導管檢查並未發現冠狀動脈阻塞,醫師據此判斷為病毒性心肌炎,立即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與密切監測。
然而情況並未如預期穩定。當夜病情急轉直下,患者突發心因性休克,醫師緊急插管、投與強心及升壓藥維持血壓,同時召集心臟外科團隊待命,準備隨時啟動體外膜式氧合(ECMO,俗稱葉克膜)以支援心肺功能。
部桃加護病房團隊展開分秒必爭的搶救行動。護理人員幾乎每半小時即與醫師共同評估病情,根據血壓、心跳、尿量等變化即時調整藥物劑量;任何如低血壓、心跳過快、四肢冰冷或尿量減少的警訊,都被視為可能再度惡化的徵兆。
經過三天不眠不休的治療,病人血液動力學逐漸改善;一週後順利拔管,心臟超音波顯示射出分率回升至68%,幾乎恢復正常。兩週後,他帶著感激之情平安出院,親口向醫療團隊道謝:「謝謝你們救了我一命。」
部桃加護病房醫師張懷仁指出,急性心肌炎是心臟肌肉層發炎所引起的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但特別常見於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多數患者初期症狀僅似感冒或腸胃不適,往往被誤認為小毛病,直到病情惡化才送醫。
張醫師進一步說明,心肌炎最常見的成因為病毒感染,當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時,可能誤攻心肌細胞,使心臟收縮力下降,導致胸悶、氣促、甚至猝死等嚴重結果。「症狀輕微者只會感到疲倦,但重症可能在短時間內進展為心因性休克。」他強調,只要及早診斷、及時治療,多數患者仍可完全康復。
部桃內科加護病房護理長程盈溎則提醒,感冒時若出現「持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或極度疲倦」,務必提高警覺並立即就醫。她指出,病毒流行季節應養成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環境通風的習慣,降低感染風險;平時也要維持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讓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年輕就免疫。」程護理長特別提醒,許多青壯年患者在感染期間仍堅持運動或加班,反而讓病毒有機可乘、直攻心臟。她呼籲,感染期間應完全休息,若能接種流感疫苗,更能有效降低病毒感染後引發心肌炎的風險。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顏正國肺腺癌逝!醫曝常被誤認感冒 8症狀快就醫
醫起看/大S猝逝 醫揭流感、感冒最大差異不只是名稱
感冒不要搭飛機!國外機師拍片示警:建議取消飛行
其他人也在看
兒少運動後常腳痛別輕忽 醫:恐是「應力性骨折」警訊!
在寒暑假家長多會鼓勵孩子參與田徑、球類、游泳等活動,培養運動習慣,減少使用3C。但運動帶來健康的同時,也暗藏「過度」的風險。骨科醫師陳建宏指近日診所接獲1名11歲女學童就醫個案,女童因在暑期密集參加田徑與球類訓練,右腳掌疼痛兩週未緩,檢查後確診為「蹠骨應力性骨折」,且已出現癒合跡象。
自由時報 ・ 1 天前研究:接種COVID疫苗的癌症患者 存活期大幅延長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罹患晚期肺癌或皮膚癌的患者,若在開始免疫治療的100天內接種COVID-19的mRNA疫苗,其存活期比未接種者大幅延長。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邁向開發「通用癌症疫苗」的重要一步。根據《科學日報》(ScienceDaily)報導,這項由佛羅里達大學與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科學家合作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流感疫情稍降後恐再升 疾管署:第二波疫情12月起恐爆發
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周下降7.8%,新增53例重症及10例死亡,國內流感疫情仍處流行期。曾淑慧表示,流感疫情連2周下降,代表10月高峰已過,最新數理模型推估疫情處於下降階段,未來4周會上下波動或緩降,平均每周約10萬人次就醫。不過,曾淑慧指出,11...
CTWANT ・ 1 天前

78歲阿公騎車「逆襲花蓮」!90歲老翁帶鏟子搭火車 營養師授顧骨本三要訣
近日,花蓮災後重建的現場出現了兩位令人敬佩的長者,他們的行動感動了全台灣。來自彰化的78歲楊阿公,騎著自行車從家鄉一路抵達花蓮,投入清淤工作;而另一位90歲的老翁則帶著鏟子,準備搭火車前往災區支援。這
eNews ・ 1 天前40歲女健檢發現蛋白尿就醫 竟揪出罕見多發性骨髓瘤
蛋白尿是診斷腎臟健康的重要指標,衛生福利部樂生醫院表示,劇烈運動、發燒可能引起短暫蛋白尿,但若持續蛋白尿,有可能是血液惡性疾病警訊。新北市40歲陳姓女子在健檢時發現蛋白尿,卻沒有出現下肢水腫、高血壓等其他腎病症狀,醫師察覺有異,進一步切片檢查,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導致的腎臟類澱粉沉積症,陳女平時身體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北市年初修法要求消費場所掛保單與消費證明 議員憂個資外洩、公務員過勞
台北市因寶林茶室事件,今年修改法規辦法,要求消費場所需張貼或懸掛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單與消費證明。台北市議員徐立信今(21日)開記者會,說明收到自助洗衣店陳情,擔憂保單與繳費上雖有遮蔽負責人個資,仍有外洩風險,呼籲市府修改法令;北市法務局則回覆,會再與金管會與產發局研議,期望達到業者與消費者權益之間的平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國小班級學生紛紛請假!醫警告:流感季節提前來襲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急診部近日接連收治多名出現呼吸道症狀的病患,從孩童到長者皆有,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及咳嗽等。一名國小女童則表示,班上已有數位同學因確診流感而請假。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打完流感疫苗「不能吃海鮮」?網傳就連麻醉也禁止 專家一次說清楚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病毒與細菌感染風險增加,國內自10月1日起開放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施打,但近日網路上卻流傳「打完流感疫苗不能接受麻醉、不能吃海鮮」等說法。對此,感染症專家指出,流感疫苗與麻醉並無相關,也沒有「打完不能麻醉」的禁忌;至於海鮮、酒精或辛辣食物,可能引起過敏或腸胃不適,這與疫苗本身也無關。社群平台近期流傳多則訊息,例如「打完疫苗2天看牙、局部麻醉......
風傳媒 ・ 1 天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1 天前
乳癌偏愛「這6種女人」 醫示警:更年期前後更要當心!
乳癌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症狀,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強調,乳癌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則會大幅惡化,因此不應因「不痛」而掉以輕心。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經損恐破2000億⋯非洲豬瘟多嚴重?毒物專家嘆:你不是豬你不懂
台中市一家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農業部今(22)日下令,暫停活豬調運與屠宰作業5天,視後續狀況延長。毒物專家招名威過去曾表示,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類,「很多人就會說非洲豬瘟到底是在嚴重什麼?老實說,你不是豬,你不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台灣首例非洲豬瘟!「越南重組病毒株」疑源頭 專家警告: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
[Newtalk新聞] 農業部今 (22)日針對台中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召開記者會,證實這是我國首例本土豬隻確診,並向全國民眾及養豬戶信心喊話,強調防疫是全民的責任。農業部指出,台灣養豬產業的生物安全機制其實做得很好,此刻唯一的方式就是「啟動並落實生物安全的機制來對抗這一次的戰役」。農業部特別提醒,目前全世界尚無有效疫苗能抵抗非洲豬瘟,切勿相信坊間任何不明來源的疫苗。 農業部表示,雖然目前為「疑似案例」,已啟動最高防疫措施,包含撲殺該場豬隻、清查上下游關聯場,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專家指出,非洲豬瘟僅感染豬隻,不會傳染給人,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肉可安心食用,並將調動冷凍豬肉穩定市場供應。 農業部杜文珍次長表示,雖然此次在國內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為事實,但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AH)規定,首發案例需進行病毒分離確診,然而為確保防疫時效,已立即撲殺該場豬隻並清除,並進行上下游關聯場檢測,初步結果均為陰性,仍需密切追蹤。 農業部指出,全台禁運禁宰5天是為進行疫情調查,確保豬隻活動路徑掌握;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措施。由於廚餘系統是高風險傳播
新頭殼 ・ 17 小時前
排骨飯打開秒蓋回!非洲豬瘟爆台中 民眾怕中毒?專家說重話了
台灣防疫防線再度面臨重大考驗!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經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撲殺195頭豬隻,並啟動回溯調查。這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對於防疫成果與養豬產業構成重大挑戰。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許多民眾擔憂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專家與各國防疫機構皆強調,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趙露思《許我耀眼》身材登熱搜!曝靠4招保持「名品級身材」,中醫解析:有些風險要注意
中國女星趙露思因主演《許我耀眼》再度爆紅,「名品級身材」成為話題焦點,讓不少網友驚呼「根本像換了一個人!」過去她曾分享瘦身秘訣,「早、午兩餐」搭配充足水分攝取為核心,並以7天固定食物攝取,同時搭配「經期減肥法」,生理期前後進行溫和拉伸與體態調整,引起許多粉絲關注甚至模仿。
姊妹淘 ・ 1 天前
他吃蛋黃酥後急性胰臟炎!醫曝「1原因」害的 尤其這3種人最危險
一名50多歲男性,可能因食用過多中秋節禮盒的蛋黃酥,導致其三酸甘油脂濃度飆升至800 mg/dL,伴隨劇烈腹痛及嘔吐,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三酸甘油脂升高恐致命 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顏廷旭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一旦濃度超過500 mg/dL時,罹患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和嘔吐,嚴重者需立即住院治療;若未及時處理,急性胰臟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此外,長期未受控制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常見3種治療藥物 目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常見藥物包括:纖維酸類藥物、菸鹼酸及Omega-3脂肪酸補充劑。顏廷旭醫師說明,常用的纖維酸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及影響肝功能;菸鹼酸能降低血脂,卻可能伴隨皮膚潮紅、胃部不適及血糖波動。若無法耐受上述健保藥物,則建議考慮Omega-3脂肪酸補充劑,也就是常見的魚油產品。顏廷旭醫師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高濃度Omega-3脂肪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