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爭議事件中的粗言穢語
(德國之聲中文網)現在很多中國家庭都知道這樣教育孩子:用別人名字的諧音取諢號,尤其是用來貶損對方,是非常錯誤的行為。用網民常用語說,是“很Low”的沒有教養的做法。
粗言穢語也應該避用。就算非常生氣,也要進行深呼吸,然後好好講道理。
但是,中國官員和官媒認為,用諢號來辱罵外國領導人,是一種聰明智慧,粗鄙的髒話則代表國家的力量。
在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爭議事件中,中國央視旗下社交媒體賬號“玉淵譚天”發文稱,高市變成了“搞事”,還奉勸“搞事”早苗不要“滿嘴噴糞”,並質問“莫非她的腦袋被驢踢了”。
上周五,新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表示,中國若對台灣采取攻擊行動,可被視為“威脅日本生存的局勢”,暗示若台海爆發沖突東京可能采取軍事行動。
對此,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交媒體發表令人震驚的貼文:“對於那條擅闖進來的骯髒頭顱,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你們做好准備了嗎?”
即便從教育孩子的立場,如此粗鄙殘暴的外交官被驅逐,中國父母也應該舉手雙贊成。“滿嘴噴糞”的“玉淵譚天”,則應該遭到廣泛抵制。
遺憾的是,這樣的官員和媒體正在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榜樣,激發出他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在網絡上競相喊著更加粗鄙的口號,要求對日本“舊賬新賬一起算”,立即開啟戰爭。
在民族大義面前,髒話更有力量?
中國官方並非不知道或者不介意粗鄙言論。國家網信辦多次發起行動,整頓網絡“低俗語言”。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一份《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中,諧音諢號就受到重點批評,其舉例包括“叫獸(教授)”、“尼瑪(你媽)”、“碧池(bitch)”等等。
在新冠疫情期間,日本政府和企業主動向中方捐贈防疫物資,其包裝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些優雅的詞句,讓很多中國網民發現“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為主的中國抗疫口號顯得空洞蒼白。中國官方媒體也表示贊賞。
為配合網信辦行動,《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別讓粗俗網語玷污中文之美》,借專家之口說,除了堅決打擊之外,還要對年輕人和中產群體的語言使用習慣進行文明教育,在他們中間多傳播文明用語的知識和禮儀規範。
好吧。國家網信辦,要不要獎賞一下薛劍總領事和“玉淵譚天”的表率作用?或者說,在民族大義面前,髒話更有力量?
語言暴力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
那份輿情監督報告說,網絡低俗語言產生主要有四大途徑:一是生活中的髒話經由網絡變形而受到廣泛傳播,二是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三是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使網絡低俗語言不斷翻新,四是網民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創造性詞語。
這實在是太“裝外賓”了。玷污中文之美的粗鄙語言,就來自的政治鬥爭哲學。作家楊絳在小說《洗澡》中,講述了五十年代的知識分子如何在“脫褲子”、“割尾巴”等粗鄙的政治語言中掙扎和墮落。
語言暴力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批倒批臭”,“踏上一只腳”,“不須放屁”,“寧可血流成河,不許多生一個”,“寧可台灣不長草,也要解放台灣島”……中國人習以為常,而且認為越粗鄙越正義,越殘暴越有力量。
我自己也曾遭遇官方“正統”語言暴力。2008年4月11日,《北京晚報》發表了一篇攻擊我的文章,叫《造謠自由的南都長平》。針對我寫文章的廣泛影響,該文稱我為“南方報系的‘當紅炸子雞’”。有人統計這篇千字短文的用語,其政治暴力語言包括:批判、駭人聽聞、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捏造事實、肆意歪曲、信口雌黃、抹黑、歇斯底裡、踐踏、喪失、失去廉恥、標榜、推銷、陰暗目的、不遺余力、堂而皇之、唾棄……
這篇文章以 “文峰”為筆名發表。人們猜想這個“文革筆桿子”到底是誰。幾年後,時任北京日報集團社長梅文華站出來驕傲地說:“文峰”就是我!
十多年過去了,梅文華/文峰先生,您的祖國更加為您感到驕傲了。
長平是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他目前是德國之聲專欄作家、中國數字時代執行主編以及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長平
其他人也在看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川普低調 前大使爆玄機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態,「台灣有事」恐將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引發爭議。中國大陸外交部要求大陸民眾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遊。美國總統川普以及美國國務院對高市早苗的說法都相當低調。前大使介文汲認為,川普根本不回答。川普這麼敢講話的人,對兩岸的問題,有講過這樣的話嗎?完全沒有。他認為,川普一定對高市早苗這種講法非常不以為然。
中時新聞網 ・ 3 小時前
中國官媒喊「全球抓捕」 沈伯洋!國際不買單 律師:遭三大咖打臉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律師黃帝穎今(16)日在臉書指出,中國片面對民進立委沈伯洋發布紅色通緝令,揚言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全球抓捕,但遭美國、德國及國際刑警組織接連打臉,指出此舉違反國際法及人權規範。沈伯洋順利出訪德國,出席國會聽證會,彰顯中方政治通緝在國際場合毫無效力。黃帝穎批評,中國蠻橫行徑成國際笑話,也順帶把立法院長韓國瑜的「舔共立場」打得滿地找牙。
民視 ・ 7 小時前美駐日大使發文諷中國 稱「感謝中方加深日美同盟」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6日專電)日中緊張局勢升溫之際,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連日發文諷刺中國。他15日在社群平台X上傳一張耶誕卡圖片寫道,「謹向駐日中國大使吳江浩、駐大阪總領事薛劍致以誠摯感謝,感謝兩位為進一步加深堅不可摧的日美同盟所付出的努力,辛苦了」。
中央社 ・ 5 小時前
美國務院關切中國偵查沈伯洋 批中破壞支撐兩岸現狀規範
中國發布公告立案偵查民進立委沈伯洋,並揚言追捕。美國國務院14日回覆中央社記者提問表示,對相關報導深表關切,中國的作為威脅言論自由,逐步破壞支撐兩岸現狀的規範,敦促中國與台灣展開有意義的對話以解決分歧,法律施壓只會破壞北京聲稱所追求的和平解決問題。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洪秀柱怒了:台海關妳日本人什麼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詢時,針對「台灣有事」的發言,引發爭議。對此,國民前主席洪秀柱則針對此事表示,「台海的事,關妳日本人什麼事」?台灣不是棋子,更不是日本再度染指的舞台。歷史錯誤,日本尚未交代清楚,沒資格在台海問題上裝作裁判。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 引發中國慣用經濟脅迫報復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6日專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發言引發中國強烈反對,呼籲公民暫時避免赴日旅遊,採取以觀光業為目標的報復性措施。這種藉由經濟上施壓對方讓步的「經濟脅迫」是中國慣用手段,如果日本拒絕撤回高市答辯內容,中方似乎有意升級施壓強度。
中央社 ・ 3 小時前
日本黑熊倒地「假死」!老獵人一靠近突遭反咬爆頭
國際中心/李明融報導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大量日本熊隻頻頻往低海拔地區覓食,甚至造成多處地區嚴重「熊害」,被熊襲擊致死的案例創下歷史新高,「熊獵人」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關注,今天(15日)群馬縣藤岡市60歲男子岸光昭和另外5名獵人一起上山打獵,岸光昭和上午9點30分許開槍打中一隻黑熊,確定牠一動不動便上前查看,沒想到竟被黑熊「假死」招數騙到,翻身攻擊當場昏迷送醫,這隻熊則是立即逃跑下落不明。
民視 ・ 1 天前中國加強監管 嚴控新車以中古車名義出口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汽車業內捲(無效益競爭)嚴重,大量「零公里」新車被標註為中古車賣到國外。中國商務部昨日發布通知,將對中古車出口實施更嚴格的監管,並採取措施防止新車以中古車名義出口。
中央社 ・ 1 天前荷蘭經濟部長:安世事件示警依賴單一國家危險性
(中央社台北15日電)荷蘭政府代表團將赴中國商討安世半導體事件前,荷蘭經濟部長卡雷曼斯接受英媒訪問,指事件是一個警訊,顯示依賴單一國家提供關鍵技術或原料的危險性;如果安世持續恢復供應晶片,荷蘭會採取適當措施解決事件。
中央社 ・ 1 天前
神出鬼沒…青森漁民驚見「熊在海中游泳」 兇猛棕熊恐游到本州?專家分析曝
據日本媒體今天(11/15)報導,近日在青森縣,當地漁民目擊一隻熊在海上游泳,趕緊請求獵人前來撲殺。這起事件讓外界擔心,兇猛的棕熊是否會越過海峽,來到本州地區,對此,專家說明,雖然熊擅長游泳,但連接北海道與本州的海峽相當湍急,要越過並不容易。
太報 ・ 1 天前德媒評高市遭文攻:語言暴力是政治暴力一部分
(中央社台北16日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談話後,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薛劍及一些官媒的攻擊性言語引人側目。德國之聲15日發表文章說,如今中國官員和官媒認為,用渾號辱罵外國領導人是「聰明智慧」,粗鄙的髒話則代表「國家的力量」,而建政以來,語言暴力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
中央社 ・ 6 小時前
汎銓美國子公司執行長柳淳浩 肩負建廠重任 展大將之風
汎銓科技積極啟動國際布局,不但在日本川崎設立MSS JAPAN,打造超過400坪的材料分析實驗室,更在2025年於美國矽谷核心Sunnyvale成立MSS USA CORP。值得注意的是,汎銓這一波跨洲拓展的戰略背後,浮現了企業世代交替的新氣象:汎銓董事長柳紀綸之子柳淳浩,2024年正式進入董事會、2025年出任美國子公司執行長,年僅不到30歲便肩負美國業務成敗與重要建廠任務,在「美國製造回流」與半導體供應鏈重整的關鍵時刻,展現新生代接班人的大將之風。
工商時報 ・ 17 小時前經部低碳氫驗證指引草案出爐 與T-REC分工互補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5日電)接軌全球低碳氫驗證趨勢,經濟部著手研擬「國內低碳氫來源證明制度指引」,根據草案內容,初期盤查範圍為國內電力與燃料使用、製程排放及產品出廠前活動,降低業者負擔,並與現行再生能源憑證(T-REC)制度分工互補,避免重複揭露。
中央社 ・ 1 天前街舞大賽 總統:府前廣場獻給全國人民辦運動賽事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6日電)2025總統盃全民運動賽事「街舞大賽」決賽今天早上在總統府前廣場登場,總統賴清德說,街舞是一種自由的語言,只要給予一個空間、一段旋律,舞者就有辦法創作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宇宙;決賽地點選在府前廣場,是把過去追求民主的政治場域,獻給全國人民舉辦運動賽事。
中央社 ・ 11 小時前客座評論:「悲喜交集」的中國獨立影像
紐約中國獨立電影節在開幕前夕因政治環境壓力被迫取消,這是具有時代象征性的一幕。華裔德籍漢學家呂恆君指出,「悲喜交集」,或許正是中國獨立影像在當下時代最貼切的注腳。
德國之聲 ・ 1 天前針灸打通循環 改善久坐偏頭痛
34歲的女性,有右側頭痛的困擾,每次發作起來大約4小時,疼痛指數7~8分(滿分10分),怕光又怕吵,會噁心反胃,完全不能做事。中醫師指出,現代人常久坐,造成聳肩、圓肩及肩頸僵硬等問題,直接影響血液循環往上到腦袋及往下回流,導致氣血阻滯在肩頸部及頭面部,可透過針灸將肩頸部鬆開,讓肩頸部以上的循環通暢。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
解決現代人孤獨感 哈佛學生研發「AI伴侶裝置」稱擁自主意識
美國一名22歲的哈佛學生研發出一款AI伴侶裝置,號稱擁有自主意識,能隨時隨地跟用戶聊天、提供情感支援,解決現代人的孤獨感。不過遭到不少人批評,會讓人過度依賴AI,進一步惡化人際關係,還可能發生個資外洩
台視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德語媒體:在對抗與對話之間尋求平衡
《科隆城市報》報道稱,在北京外交攻勢日益強硬、德國經濟深陷對華依賴、以及聯邦政府對華策略紛爭不斷的大背景下,德國財長克林拜爾的北京之行猶如一場「走鋼絲繩」般的冒險。《維澤信使報》評論稱,克林拜爾訪華行程是對聯邦政府對華政策的嚴峻考驗。
德國之聲 ・ 1 天前
安世半導體爭端:中方明確表態 指責荷蘭「違背契約精神」
在荷蘭代表團赴華磋商前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一則「答記者問」的長篇聲明中,對荷蘭經濟部長卡雷曼斯的最新言論進行抨擊。這是迄今為止北京對這一地緣政治與企業糾紛最明確的表態。
德國之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