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IUCN紅皮書降級為易危 台、港、韓保育仍有挑戰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10月初更新,將黑面琵鷺從瀕危(EN)等級降為易危(VU)。黑面琵鷺南下度冬,有近六成會飛到台灣棲地,為全球總數之冠。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向《環境資訊中心》強調,IUCN調整等級不代表威脅消失,國內將維持同等強度保育作為及保育等級。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稱,未來幾年會持續監測調查,以評估後續有否必要調整保育研究資源分配。
國際鳥盟︰部分地區局部族群數量下降
根據國際鳥盟資料,1997年黑面琵鷺數量估計為535隻,過去20多年,數量保持增長,近年增長速度放緩。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中,全球共紀錄到7081隻黑面琵鷺,為歷史新高,台灣則錄到4169隻,占總數58.9%。
不過,國際鳥盟指,一些地區已開始出現局部族群數量下降。約九成繁殖種群位於韓國,永宗島和松島潮灘周邊的大規模填海造地工程,可能對其產生顯著影響,尤其巢穴被捕食情況日益嚴重;馬羅島則由於保護措施取消,巢穴數量從2013年的114個以上,減少到2023年的36個。
此外,東亞—澳洲遷徙路線(EAAF)沿線,大片潮間帶泥灘地因填海造地工程而消失,同時受到入侵物種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的侵占而減少。在香港后海灣,生長迅速的外來植物海桑屬(Sonneratia spp.)以及當地紅樹林植物,也正在削減黑臉琵鷺覓食棲息地的面積。
台灣的族群數量亦預期將下降,未來一、兩代內,由於魚塭和廢棄鹽田安裝光電設施,大片適宜棲息地可能面臨消失。
林保署︰黑面琵鷺受棲地壓力與空間競爭挑戰
不過,黑面琵鷺在「2024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中仍列為「國家易危(Nationally Vulnerable, NVU)」等級,且仍為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即便IUCN將黑面琵鷺保育層級降級,林保署向《環境資訊中心》強調,國內仍將維持同等強度的保育等級及作為,並會委託中華鳥會繼續參與「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
黑面琵鷺是台灣濕地生態健康的指標物種,其穩定存續反映濕地系統韌性。林保署稱,黑面琵鷺仍受棲地壓力與空間競爭挑戰,族群高度集中於台南、嘉義等西南沿海少數濕地,但受沿海開發及養殖漁業影響,可覓食面積逐漸減少,部分度冬點持續位移,顯示棲地飽和與利用衝突加劇。
其次,近三年救傷量顯著上升,2024年度救傷87隻,死亡率更逾七成,主因為肉毒桿菌中毒與禽流感。再者,乾旱與暴雨造成魚塭水位劇烈波動,影響覓食條件,亦可能帶來污染與疾病風險。至於人為干擾如沿海遊憩、電線纏繞、光害與水質惡化等,皆會影響族群健康。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遊蕩犬大量出現干擾
黑面琵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都會來台度冬,不少棲息於台江濕地。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氣候變遷是黑面琵鷺在台面臨的威脅之一,超低雨量往往造成棲地劣化,原先能提供食源的濕地如池塘、沼澤、河道、溪流乾涸,度冬黑面琵鷺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與體力去尋找食物,相對平均體重降低,這種威脅對於沒有經驗及技巧的幼鳥影響更明顯,在北返的路途中將造成致命的折損。
另外,漁民在從事魚塭養殖時,因考量市場經濟效益與需求,改變既有養殖行為或魚塭型態,從淺坪粗放式養殖轉變為深池集約式養殖,也會導致黑面琵鷺覓食受到影響與改變。
台管處亦提及遊蕩犬大量出現、干擾黑面琵鷺問題,包括可能造成野生動物受傷或死亡、疾病傳播、競爭與排擠等。黑面琵鷺若長期受到遊蕩犬干擾,或會造成身體狀況變差,導致遭遊蕩犬攻擊機率上升。
中華鳥會︰台灣需背負最大保育責任
香港觀鳥會每年1月皆會發起「全球黑面琵鷺同步普查」,負責整合台灣黑面琵鷺數據的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稱,目前可利用棲地縮減依舊是進行式,尤其南部地區近年迅速發展的光電設施,讓過往可活動及覓食的空間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同時環境的不穩定性可能也是促成肉毒桿菌孳生與救傷量增加的潛在原因。
他強調,雖然黑面琵鷺在台灣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常見,但也意味需背負最大的保育責任,「公布黑琵在全球受脅等級調降的同時,也是提醒我們,不能再讓牠們回到過去瀕危狀態。」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則坦言,黑面琵鷺數目一直上升,「降級這件事情應該是自然會發生」,但他亦指也要視乎數據以外的情況,包括棲地環境的影響,「我們看到很多威脅依然存在,甚至有新的威脅」,例如較早前有學者研究指出,遷徙路線上的離岸風電或致黑面琵鷺折返、魚塭光電場也可能改變候鳥棲地環境等,「本來為了減碳、保護環境,其實在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加上黑面琵鷺喜歡群居,一旦爆發禽鳥疾病,余日東認為會對族群構成巨大風險,「牠們一死可以是幾十隻。但最慘就是,我們還沒很好地去防備,大家意識不太高、認識不多。」
林保署則稱,現正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及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跨縣市救傷後送機制,並透過以「生態薪水」方式,鼓勵漁民參加生態服務給付方案,讓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收獲後,能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兼顧漁民生計也擴大黑面琵鷺棲地。此外,林保署也將持續透過環境教育與在地巡守隊,減少干擾行為。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則於2019年底與韓日、香港簽署「黑面琵鷺國際繫放夥伴網絡合作備忘錄」,建置黑面琵鷺繫放研究資料交流資訊共享平台、促進研究人員互訪、建立黑面琵鷺緊急聯繫與通報機制等。未來仍會朝向增加舉辦國際研討會及工作坊,落實國際合作夥伴互訪,分享科技器材、棲地管理的經驗等,交換繫放回收資訊,以暸解度冬黑面琵鷺的動態行為,進而發現有潛力的新棲地,讓保護區及園區的經營管理更完備。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亦將導入更多社會企業資源,透過企業ESG全面參與,投入無線電發報器繫放及生態友善棲地魚塭認養等工作,加強追蹤黑面琵鷺棲息分佈及擴大食源棲地,並藉由環境教育及辦理生態旅遊,擴大黑面琵鷺保育推廣成效。
其他人也在看

世界原住民族運動會將登場 逾1100名國際選手齊聚
南部中心/洪明生、曾虹雯 屏東縣報導2025世界原住民族傳統運動會將於下個月10號開始,一連三天在高雄、屏東正式登場,將有來自馬紹爾、帛琉等10個國家,共約1100名選手參與,展現前所未有的國際原住民族交流規模。盛大的聖火引燃儀式26日在屏東登場。
民視 ・ 1 天前

有感降溫就在今晚!專家估「這天」迎首波大陸冷氣團
生活中心/王靖慈報導今(27)日的天氣濕冷,且受東北季風增強加上水氣變多,全台雲量增多,從桃園以北到東半部、恆春半島都有短暫雨,中南部也無法倖免地迎來陣雨。從南到北,多數地區的天氣都呈現濕冷、陰雨不斷。氣象粉專也提醒,今晚起冷空氣還會更強,甚至可能達到今年第一波「大陸冷氣團」的等級,這將是入冬以來最明顯的降溫。
民視 ・ 1 天前
又有冷空氣來了!這天有望迎首波大陸冷氣團 入冬以來最有感降溫
今(27)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加上水氣增加,各地雲量偏多,桃園以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地區、中部山區及新竹、苗栗也有零星短暫雨,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整天都有機會下雨。氣象粉專也示警,這天開始冷空氣強度將更強,有機會達首波大陸冷氣團強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強冷空氣下週報到!直逼「大陸冷氣團等級」 專家:入冬腳步近了
明(28)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再加上清晨水氣仍多,清晨西半部仍有零星降雨的機會,不過週六(29)東北季風減弱,白天各地氣溫回升,氣象署指出,下週一(12/1)起至下週四東北季風再增強,溫度稍降。對此,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表示,預期下週二晚上開始南下的冷空氣強度將更強,有機會達首波大陸冷氣團強度,「將會是入冬以來最有感的一次降溫,冬天的腳步近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明天清晨急凍14度!「兩波季風接力」週末又回暖、下週再轉濕冷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未來一週台灣將連續受到兩波東北季風影響,加上天琴颱風外圍水氣干擾,天氣變化相當明顯。今(27日)北台灣、屏東與恆...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今晨剩14度白天回溫 週末熱飆30度!這天恐迎首波冷氣團「最有感降溫」
中央氣象署指出,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28)日各地早晚偏涼,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約14至15度,南部及花東低溫約18度,雲量增加影響,北部及東半部約22度、23度,中南部約24、25度,天氣仍然偏涼,外出要適時增添衣物以免著涼;上午水氣仍多,西半部仍有零星降雨的機會,中午起水氣逐漸減少,但各地雲量仍偏多,降雨僅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一週3波東北季風南下!明晨低溫下探14度 降溫趨勢一圖看
[Newtalk新聞] 受到3波東北季風和天琴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今(27)日降雨明顯,氣象署指出,第一波在今日報到,迎風面轉濕涼,明(28)天雲系減少轉乾,但持續低溫,明天和後(29)天清晨中部以北、東北部低溫下探14度,預計週末回溫;30日晚間第二波東北季風增強,持續至12月1、2日,後續東北風減弱不明顯;12月3、4日第三波東北季風接力南下,北部和東半部再轉濕冷。 氣象署指出,今明兩天受東北季風影響,加上南邊颱風外圍水氣,有中高層雲系通過,迎風面轉濕涼;明天雲系減少,隨高壓東移出海帶來乾冷空氣,清晨低溫會比今天再降1到2度,明天和後天清晨中部以北、東北部低溫14到16度,白天20到23度。 週末東北季風減弱,白天氣溫可到25到28度,日夜溫差大,不過30日晚間第二波東北季風增強,持續至12月1、2日北部和東半部轉濕涼,後續東北風減弱不明顯,北台灣白天氣溫下降23度上下,整天偏涼;第三波東北季風在12月3、4日接力南下,迎風面地區和東半部有零星降雨。 另外,位於南海的天琴颱風今天上午8點位置距離鵝鑾鼻西南方1200公里海面上,今天到30日會在南海以緩慢速度滯留打轉,30日到12月1、
新頭殼 ・ 1 天前
強冷空氣下週殺到「強度探冷氣團」 日夜溫差達10度
近期東北季風為北台灣帶來有感濕冷,類似天氣將持續到本週末,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提醒,12月起將有1波冷空氣南下,強度上看大陸冷氣團等級,可能出現今冬最有感降溫。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明起晴朗至週末!下週新一波東北季風報到 轉濕冷時間曝
氣象署表示,今日桃園以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地區、中部山區及新竹、苗栗也有零星短暫雨,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整天都有機會下雨,北部降雨機率比較高的時段在上半天,下半天降雨機率會降低。溫度方面,各地早晚偏涼,低溫約16至19度,北部及宜蘭、...
CTWANT ・ 1 天前
【台股11月風雲榜】上市20大衰股出爐!綠能三雄慘登榜 達明與「最老鴻家軍」也逃不過
台股今(28)日迎來11月最後一個交易日,《Yahoo股市》統計截至今日為止,11月以來跌幅前20大的上市公司中(註:經還原權息值),本次以子公司風電踩雷的森崴能源(6806)跌逾35%最重,領綠電三雄同步上榜。此外,過去股價一度急漲的廣達金孫機器人概念股達明(4585)、鴻家軍新兵東元(1504)同樣下挫逾2成,也慘登上跌幅榜。
Yahoo奇摩股市 ・ 11 小時前
冷空氣連兩波!東北季風接力襲台 北台灣週三開始又濕又冷
氣象署表示,隨著東北季風逐漸減弱,週末天氣好轉,各地多雲到晴,可見陽光,僅恆春半島仍有局部短暫雨;週日則需留意基隆北海岸與中部以北山區有短暫降雨機會。不過,下週一(12月2日)起,另一波東北季風南下,氣溫再度下滑。氣象署指出,北部地區高溫將由週末的27至28度降...
CTWANT ・ 1 天前
下週東北季風增強北部低溫下探15度 氣象署曝「冬季展望」
即時中心/林韋慈、魏熙芸報導中央氣象署今日公布秋季回顧與冬季展望。今年秋季(9至11月)全台平均氣溫明顯偏暖,創下自1951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降雨方面,雖然整體雨量屬於正常範圍,但下雨日數偏少,雨量大多集中在颱風或其外圍環流影響期間,尤其花東地區在十月份受颱風外圍帶來顯著降雨。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羅雅尹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呈現東冷西暖的海溫型態,反聖嬰現象正在逐步發展。依照最新模式推估,今年冬季溫度偏向正常至偏暖,降雨則多為正常至偏少。
民視 ・ 13 小時前
週末暖、下週冷!明後天日夜溫差可達10度 週二起降雨增、氣溫下滑
受東北季風影響,今(28)日各地天氣偏涼,北部及東半部高溫約22度,中南部約24度,雲量整體偏多。氣象署資深預報員李孟軒指出,今天平地以飄雨為主、山區降雨較多,中南部山區及花東、東半部都有局部降雨,南
台視新聞網 ・ 14 小時前《經濟》核電逆轉?經部:核二、三廠「具再運轉可行性」台電明年送計畫
【時報-台北電】經濟部表示,已於昨(27)日正式核定台電核電廠現況評估報告,其中台電核一廠則因重要設備多已拆除需重建等多重因素,經評估不具再運轉可行性;而核二、三廠則評估具有再運轉可行性,將同步啟動自主安全檢查以及研提再運轉計畫。 經濟部指出,兩廠的再運轉計畫預計在明年3月提送核安會,核三廠的自主安全檢查須經過同儕審查並獲得原廠協助,預計需約1.5-2年,而因核二廠之反應爐內已使用之核燃料尚待移出,期程將比核三廠較長。 經濟部強調,台電依新修訂的核管法及其辦法展開核一、二、三廠現況評估,針對七大面向進行盤點及分析,包括機組設備、人力配置、燃料乾貯、同型機組延役狀況、地質耐震、安檢整備現況、供電效益。 經濟部說明,評估結果顯示,核一廠兩部機組已分別停機逾11年、8年,設備老化嚴重,重要發電設備多已拆除,多數儀電組件需汰換升級,且其機組與311日本福島核災事故同型,日本同型機組也都進入除役,因此核一廠不具再運轉可行性。 核二廠安全及支援系統仍比照營運期間定期大修及維護,但是發電系統停機超過2年,需長大修並執行復原管制計畫,功能需再確認,初判尚具再運轉條件。核三廠機組設備尚未拆除,皆以營運期
時報資訊 ・ 12 小時前
冷空氣何時減弱?氣象署揭回暖時間點
[NOWnews今日新聞]中央氣象署表示,今(28)日受東北季風影響,中部以北早晚低溫15度,周六(11月29日)清晨在輻射冷卻作用影響,低溫降至14度;周六白天開始回溫,北部可達27至28度,全台晴...
今日新聞NOWNEWS ・ 20 小時前
這次「PM10」偏高!西半部空污警報 戴口罩能自保
沙塵暴影響台灣空氣品質,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天透過臉書發文警告「沙塵影響持續」,並指出此次PM10濃度偏高,建議民眾戴口罩保護。環境部同時提醒西半部、宜蘭、冬山、花蓮、馬公、馬祖及金門地區敏感族群應減少戶外劇烈活動。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清晨最低溫10.5度!今水氣增加、早晚偏涼 周末白天氣溫回升
中央氣象署觀測,今清晨本島縣市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新竹縣關西鎮的攝氏10.5度。氣象署表示,今天(27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加上水氣增加,各地雲量偏多,台東縣大雨特報,北部降雨機率比較高的時段在上半天,下半天降雨機率會降低,各地早晚偏涼,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28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宜花地區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水氣減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周六、周日(29日、30日)東北季風減弱,白天各地氣溫回升,早晚仍較涼,空曠地區、河谷有輻射冷卻影響,尤其周六西半部日夜溫差較大。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六 (11/29) 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偏涼,北部東部局部雨,中南部雲量多
明天天氣如何? 週末假期(29-30日)北邊的大陸高壓東移出海,台灣附近風向轉為高壓迴流帶來的偏東風為主,同時南海的天琴颱風外圍北飄的中高層雲系也向東離開,轉為是較乾的空氣移入,整體天氣轉趨穩定,各地大致都是晴到多雲,沒有明顯降雨的機會,最快可能要等到週日(30日)晚間以後,西邊又有中高層雲系東移,各地雲量才會再度增多起來,因此週末這兩天可說是相當適合出遊的天氣型態,可以好好把握。雲量明顯減少、陽光露臉之後,各地白天高溫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回升,北部、東半部白天高溫會逐漸回升到26-28度,中部、南部高溫也會逐漸回到28-30度,但是夜晚清晨溫度仍可能較偏低,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仍可能出現13-15度低溫,尤其是輻射冷卻作用比較明顯的地方,日夜溫差變化大,早出晚歸要多加留意。 下週一(1日)台灣附近仍是比較偏東風的環境,中高層有雲系自西邊移入,因此各地雲量較多,東半部地區以及各地山區有些零星降雨的機會,不過真正有比較明顯的天氣變化要等到下週二(2日)北邊下一波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南下,配合中高層雲系通過,迎風面地區的降雨將會增多,轉為陰天有短暫陣雨天氣,其他地方則是多雲或陰的天氣型態,這波東北季風可能要一直影響到下週四(4日),要等到下週五(5日)才會趨緩。短時間內來看,一直到12月上旬影響台灣的冷空氣似乎都還是東北季風等級,暫時還沒有看到大陸冷氣團或以上等級冷空氣要南下的預報。 至於目前在南海的天琴颱風未來預估仍將緩慢向越南沿海靠近,但是速度非常慢,加上大氣環境條件不佳,強度將逐漸減弱,可能在侵襲越南沿岸之前就會逐漸減弱消散。到了下週則是在菲律賓以東可能會有另外的熱帶擾動發展,並且再度趨向菲律賓附近,即使已經要進入12月,但是南邊的熱帶擾動仍然有繼續活躍的情況,對台灣來說已經不太可能構成威脅,不過是否又會有機會帶來雲量以及水氣仍是值得持續觀察。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 吳聖宇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