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總裁蒂姆·戴維為何辭職?紀錄片剪輯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BBC總裁蒂姆·戴維(Tim Davie)和新聞主管黛博拉·特內斯(Deborah Turness)已辭職。
BBC此前因一檔名為《廣角鏡》(Panorama)的紀錄片而備受指責,該紀錄片被指控錯誤剪輯了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的演講,使其看起來像是在煽動人們襲擊美國國會大廈。
戴維和特內斯在發給員工的郵件中均承認犯了錯。
英國政界人士表示,希望兩人的辭職能帶來改變,而特朗普則對此決定表示歡迎。
蒂姆·戴維和黛博拉·特內斯是誰
蒂姆·戴維(Tim Davie)於2020年9月被任命為BBC總裁。他負責監督BBC的各項服務,並擔任編輯、營運和創意的領導。
戴維並非BBC的新人——在擔任總裁之前,他曾在BBC Studios任職長達七年。
在加入BBC之前,戴維曾在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和百事可樂公司(PepsiCo)等機構工作。
黛博拉·特內斯(Deborah Turness)自2022年起擔任BBC新聞首席執行官,負責監管BBC新聞和時事節目。
她領導著一支約6000人的團隊,以40多種語言向全球近5億觀眾播出節目。
她此前曾擔任ITN首席執行官,並於2013年起擔任NBC新聞總裁。
他們為何辭職?
在BBC《廣角鏡》節目播出的紀錄片《特朗普:第二次機會? 》引發爭議後,他們馬上辭職。該紀錄片於美國總統大選前一週播出。
特內斯在聲明中表示:「圍繞這部關於特朗普總統的《廣角鏡》紀錄片的爭議已經發展到損害BBC的地步,而這是我深愛的一家機構。作為BBC新聞與時事部的首席執行官,我負有最終責任——昨晚我已決定向總裁遞交辭呈。」
她補充說:「雖然確實犯了一些錯誤,但我必須明確指出,最近關於BBC新聞存在製度性偏見的指控是錯誤的。」
戴維在聲明中沒有提及《廣角鏡》紀錄片,但他表示:「雖然這並非唯一原因,但目前圍繞BBC新聞的爭論無疑促成了我的決定。」
「總的來說,BBC的表現不錯,但確實犯了一些錯誤,作為總裁,我必須承擔最終責任。」
關於特朗普紀錄片的爭議點是什麼?
上週,《每日電訊報》獨家報道,稱其已獲得洩漏的BBC內部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來自麥可·普雷斯科特(Michael Prescott),他是BBC編輯標準委員會的前獨立外部顧問,已於今年6月離職。
備忘錄指出,長達一小時的《廣角鏡》紀錄片剪輯了特朗普的部分演講內容,使其看起來像是在明確鼓勵2021年1月國會山莊騷亂。
在2021年1月6日於華盛頓特區發表的演講中,特朗普說:「我們將步行前往國會大廈,為我們勇敢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們加油。」
然而,在《廣角鏡》的剪輯版本中,他說:「我們將步行前往國會大廈……我會和你們在一起。我們將戰鬥。我們將拼死戰鬥。」
被剪輯在一起的兩段演講內容相隔超過50分鐘。
「拼死一搏」(fight like hell)這句話出自特朗普討論美國大選「腐敗」的一段演講。他在演講中總共使用了20次「戰鬥」或「戰鬥中」這樣的字眼。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該文件稱,《廣角鏡》節目「歪曲了當天的事件」,會讓觀眾質疑:「為什麼還要信任BBC?這一切最終會走向何方?」
特朗普週日回應了這些辭職事件,稱BBC高層人士辭職或被解僱是「因為他們被發現篡改了我1月6日那場精彩絕倫(堪稱完美!)的演講」。
他寫道:「這些人極度不誠實,企圖幹預總統選舉。這對民主來說真是太糟糕了!」
備忘錄繼續寫道,當管理層提出這個問題時,他們「拒絕承認存在違反標準的行為」。
近幾週來,BBC因其他一些問題而受到審查。
《每日電訊報》也報道稱,普雷斯科特先生對BBC阿拉伯語新聞頻道在報道加沙戰爭時存在的反以色列偏見問題表示擔憂,認為其缺乏採取行動來解決「系統性問題」。
報導也稱,普雷斯科特先生對BBC關於跨性別議題的報導也表示擔憂。
週四,BBC維持了20起關於主持人馬丁·克羅克索爾(Martine Croxall)今年早些時候在BBC新聞頻道直播中更改她正在朗讀的稿件(其中提到了「懷孕人士」)的公正性相關問題投訴。
BBC電視新聞前主管羅傑·莫西(Roger Mosey)表示,BBC對最新指控的反應「過於遲緩」。
他告訴BBC新聞,對特朗普演講的剪輯「似乎站不住腳」,而備忘錄中提出的其他問題,例如關於跨性別議題的措辭,則屬於BBC「必須不時調整和改革其編輯方針」的一部分。
第四頻道前新聞主管多蘿西·伯恩(Dorothy Byrne)批評BBC不僅在剪輯演講時犯了「基本錯誤」,而且「道歉反應的時間過長」。
戴維為何現在辭職?
在執掌BBC的五年間,戴維經歷了許多醜聞和危機,包括加里·萊尼克(Gary Lineker)風波、鮑勃·維蘭(Bob Vylan)在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上的失言、紀錄片《加沙:如何在戰區生存》以及一系列知名主持人的不當行為。
蒂姆·戴維被一些媒體戲稱為「特氟龍蒂姆」(Teflon Tim),因為他似乎總是能化險為夷。
他也曾試圖平息最新的爭議,但事態愈演愈烈,BBC預計將於明日就《廣角鏡》紀錄片發表道歉聲明。
此事正值BBC的敏感時期,政府即將對BBC的《皇家憲章》進行審查——該憲章賦予BBC生存的權利——而目前的憲章有效期將於2027年到期。
戴維在聲明中表示:「你們會問,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這個時刻?」
他表示自己是「徹頭徹尾的BBC人」,深切關心BBC,並希望它能夠成功。
「正因如此,我希望為新任總裁創造最佳條件和空間,讓他能夠積極參與並推動下一份憲章的製定。我希望,隨著我們不斷向前邁進,公眾能夠就BBC的未來發展展開理性、冷靜且明智的對話。」
他補充說:「此時任命新任總裁,有助於他參與下一份憲章的製定。我相信,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實現BBC的持續增長。」
BBC將如何選擇戴維的繼任者?
BBC總裁由BBC董事會任命,董事會負責確保BBC履行其使命和公共目標。
BBC董事會由主席薩米爾·沙阿(Samir Shah)領導,他與另外四名執行委員(包括總裁)組成董事會,薩米爾·沙阿是10名非執行委員之一。
2020年戴維被任命時,總裁的遴選過程由BBC董事會的提名委員會負責。
總裁的任命依據BBC章程的規定。
戴維的繼任者將成為BBC103年歷史上的第18位總裁。
據傳,潛在的候選人包括夏洛特·摩爾(Charlotte Moore),她曾是BBC首席內容官,負責除新聞以外的所有節目製作,並主導製作了《叛徒》(The Traitors)、《車輪》(The Wheel)和《幸福谷》(Happy Valley)等熱門劇集。
其他候選人包括英國電視界經驗最豐富的管理人員之一傑伊·亨特(Jay Hunt),以及2013年至2018年擔任BBC新聞主管的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
其他人也在看

AI淪為作弊神器!南韓頂尖大學驚爆上百學生ChatGPT答題 校方嚴懲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頂尖的延世大學新村校區有一門針對三年級學生開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ChatGPT」課程,在10月15日舉行期中考,卻爆出多名學生利用AI舞弊。該課程為線上選修課,有約600名學生;該堂課教授指出,部分學生透過調整鏡頭角度、同時開啟多重程式等手法作弊。據教...
CTWANT ・ 10 小時前
川普威脅提告索賠10億美元 BBC面臨「生死戰」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要對英國廣播公司BBC採取法律行動,因為BBC紀錄片將川普演說內容移花接木。報導指出,川普威脅提起10億美元訴訟。(戚海倫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
中廣新聞網 ・ 1 小時前
蔡英文:「不會把安全伙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周一在柏林一場會議上發表演講,表示台灣芯片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增強了台灣的防御能力。她也表示,台灣「不會把安全伙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對於蔡英文此行,柏林方面的表態是這是一次私人行程。
德國之聲 ・ 9 小時前
AI基礎設施投資上看2.9兆美元 科技巨頭現金僅1.4兆 資金缺口將近47兆 矽谷資金問題成華爾街金融問題|鏡轉全球|#鏡新聞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1 小時前企圖推翻2020大選結果 川普70多名盟友獲特赦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隨即特赦大約1500名涉入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案的罪犯。如今他再度行使赦免權,使他的70多名盟友免於遭受法律追訴,其中包括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前白宮幕僚長米道斯(Mark Meadows)等人。 法新社報導,美國赦免律師馬丁(Ed Martin)9日在社群平台X上張貼一份特赦名單,除了朱利安尼與米道斯外,還包括曾獻策阻止大選結果認證的川普前律師伊斯特曼(John Eastman),以及川普長期顧問艾普斯汀(Boris Epshteyn)。 該貼文並附上川普簽署的赦免令,當中指出,起訴這些人是「對美國人民的嚴重不公行為」,並表示赦免的目的是為了繼續「國家和解的進程」。 這份特赦令也強調,赦免範圍不包括川普本人。 分析指出,總統特赦令僅適用於聯邦層級罪行,這次被點名的川普盟友中,沒有人遭到聯邦起訴,因此特赦的象徵意義較大。不過,此舉仍可以阻止未來政府再度對這些人進行聯邦層級的追訴。 川普因涉嫌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而被控重罪,但他去年11月當選總統後,司法部已撤銷對他的訴訟。
中央廣播電台 ・ 11 小時前BBC陷新聞倫理風暴 英相支持「強大、獨立」公共媒體
(中央社倫敦10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因爆發將美國總統川普演說片段移花接木的事件,導致總裁與新聞部主管請辭。英國首相施凱爾今天透過發言人表示,他支持一個「強大、獨立的BBC」。
中央社 ・ 9 小時前紀錄片川普演說遭剪輯「移花接木」 BBC 總裁、新聞部長雙雙請辭
[Newtalk新聞] 英國《BBC》近日爆出紀錄片剪輯爭議!據外媒報導,總裁提姆.戴維(Tim Davie)與新聞事業執行長黛博拉.特恩尼斯(Deborah Turness)今(10)日雙雙請辭,主因是該台紀錄片節目《Panorama》被揭發惡意剪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21 年 1月 6日的演說內容,誤導觀眾以為他煽動國會暴亂。 報導指出,《Panorama》在 2024 年播出的一集《Trump: A Second Chance?》中,將川普於「國會山莊暴動」當天的不同片段剪接成一句連續對白,畫面中川普被呈現為「我們要走向國會,我會和你們一起,我們要戰鬥、要拼命戰鬥」。然而實際演說中,川普在先前提及的段落明確呼籲群眾「和平且愛國地讓聲音被聽見」,「We fight like hell」這句話則出現在近一小時後、與國會無關的部分。 這段經拼接的影片首先由英國《每日電訊報》揭露,並引用前《BBC》編輯指導委員會外部顧問麥可.普瑞斯考特(Michael Prescott)的內部備忘錄。普瑞斯考特在文件中直言,該節目「讓川普說出他根本沒有說過的話」,並批評 BBC
新頭殼 ・ 16 小時前
中國進口原研藥退市潮:民眾質疑國產藥品質,專家指並非完全壞事
中國藥監局將80多種藥品在境內的藥品註冊證書注銷, 此舉引發巨大爭議。多位病患、醫療從業者對BBC中文分享了他們的經歷。
BBC NEWS 中文 ・ 9 小時前中官媒威脅跨國鎮壓沈伯洋 陸委會給予最嚴厲譴責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9日電)中國官媒央視今天發布一則影片,引述專家聲稱中國可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等管道,對立委沈伯洋展開全球抓捕及跨境司法合作。陸委會今天發布新聞稿,給予最嚴厲的譴責,認為這是企圖將恐嚇對象擴及一般台灣民眾,讓台灣人自我審查。
中央社 ・ 1 天前2025/11/10 Rti精選新聞
揚言全球抓捕沈伯洋 外交部籲停止恫嚇、刑事局籲勿配合宣傳 中國官媒央視9日發布影片,宣稱中國將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等一系列國際組織,在全球展開抓捕我國立法委員沈伯洋,外交部嚴正駁斥並予以譴責,促請國際社會共同譴責中國的不當行徑,刑事局則呼籲民眾勿配合中方宣傳而觸法。 沈伯洋:兩岸互不隸屬別妄想手伸進台灣 中國官媒央視9日以專題報導指控民進立委沈伯洋「從事分裂國家活動」,並揚言後續可能發布通緝令。對此沈伯洋痛批,中國官媒造謠行為不可取,他強調,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別妄想羅織罪名把手伸進台灣。 網傳捐巨資換歐洲議會演說 總統府指惡意捏造、IPAC:比利時及歐盟均協助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並發表演說。針對網傳台灣捐巨資換得演說,總統府9日嚴正駁斥,指相關內容屬惡意捏造;IPAC表示,歐洲議會議長、歐盟對外事務部、比利時外交部皆對訪問行程知情。 接力蕭副總統 蔡英文抵柏林將發表演說 前總統蔡英文展開卸任後第三度訪歐行程,將出席「柏林民主論壇」開幕式並發表演說。現場將匯集全球公民社會領袖、人權運動代表與專家,探討如何在威權主義回潮,民主受威脅時代,捍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曾是聖戰士遭美懸賞通緝 敘利亞總統夏拉白宮歷史性會晤川普
曾經是美國懸賞千萬美元捉拿的聖戰士夏拉,如今是敘利亞總統,他今天(11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歷史性會談。(戚海倫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名川普政府高級官員證實,敘利亞將會加入打擊
中廣新聞網 ・ 1 小時前
蕭美琴驚喜訪歐外交突破!吳志中揭秘辛!謝志偉:「不來太可惜了」、林佳龍回試試看、賴總統定調:「那就全力以赴吧」
吳志中透露,蕭美琴此次訪歐之行,真的要感謝駐歐盟謝志偉大使來電,表示「如果蕭副總統不來,那就太可惜了」...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法國前總統沙柯吉將獲釋 稱獄中20天「非常難熬」
(中央社巴黎10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前總統沙柯吉因親信涉非法收取政治獻金被判刑,並於上月遭到關押,不過巴黎上訴法院今天裁定,他可在等待上訴審理期間獲釋。沙柯吉今天透過視訊出庭,表示自己入獄這20天「非常難熬」。
中央社 ・ 10 小時前BBC拼接演講內容 川普威脅提起310億元訴訟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接近美國總統川普法律團隊的消息人士透露,英國廣播公司(BBC)將美國總統川普演說片段移花接木,川普威脅提起10億美元訴訟(約合新台幣310億元)。
中央社 ・ 7 小時前川普威脅扣薪 航空管制員工會怒斥淪為政治棋子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日指控空中交通管制人員逃避「愛國」職責、威脅要扣薪,而工會則在同時抨擊他們在政府停擺期間被當作「政治棋子」。 隨著破紀錄的政府關門邁入第41天,儘管國會推動的一項妥協性法案燃起了即將出現解決之道的希望,這項聲明仍突顯出航空業與日俱增的壓力。 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Aware數據,在9日有將近3千個航班被取消後,10日又有數千個和美國機場有關的航班被取消或延誤。 由於擔心人力短缺可能對安全造成威脅,川普政府上週下令在數十個機場減少10%航班,包括一些全美最繁忙的機場在內。 在美國原就人力不足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在政府停擺期間一直無薪工作,導致有些人請病假。 川普10日在自家的「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批評員工缺勤是「不愛國」,並威脅那些不復工者「會被大幅扣薪」。「所有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必須立刻回來上班!!!」。 川普並表示,他建議對那些沒有在政府關門期間休假的「偉大愛國者」發出1萬美元獎金。 川普發表這番言論之際,正值國家航空管制員協會(Nat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Associatio
中央廣播電台 ・ 1 小時前
日本譴責中國駐日外交官言論「極度不當」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表示,若台灣發生緊急狀況可能構成「存亡危急事態」,暗示若台海爆發沖突東京可能采取軍事行動,引發中方強烈不滿。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隨後在社交媒體發文,其言論被日本政府譴責為「極度不當」。
德國之聲 ・ 9 小時前
印度汽車爆炸釀8死24傷!恐攻疑雲浮現 警方事前破獲「白領恐怖組織」
據《路透社》與《印度今日》(India Today)報導,爆炸事件發生於當地時間晚間6時52分,據德里警察局長戈查(Satish Golcha)說明,涉案車輛停在紅燈前突發爆炸,導致周邊多輛汽車與自動三輪車起火。爆炸地點鄰近交通要道與地鐵站,警方、消防與醫護單位第一時間到場救援,並...
CTWANT ・ 2 小時前當AI走進新聞編輯室 學者籲建立勞工協商機制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興起,AI重塑新聞業生態。AI工具雖能提升記者的效率,但隨著媒體使用AI進行校稿、撰寫新聞,台灣已有媒體在導入AI後精簡人力,讓新聞從業人員擔心自身工作權益。學者認為,若未能透過立法禁止企業導入AI取代人力,至少應建立協商機制,且應修正相關法規,讓工會能針對科技應用與公司協商。科技發展應「以人為本」,保障勞工權益。 媒體喜憂參半 AI助力亦恐釀裁員危機 媒體業運用科技並非新鮮事,早在十多年前,新聞業就已開始嘗試讓機器寫新聞,像是美聯社早在2014年就從財經數據中自動生成企業的獲利報告;華盛頓郵報也使用AI工具報導里約奧運賽事,當時被視為是提升效率、解放人力的嘗試。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問世,文字生成能力突飛猛進,AI工具與媒體之間的關係轉變,使得各家媒體相繼制定AI應用與報導準則。舉例來說,紐約時報明確禁止記者使用生成式AI直接撰寫新聞;台灣媒體包括中央社、報導者及公共電視等也陸續公布相關規範,嘗試在技術創新與新聞專業之間取得平衡。 生成式AI日益普及,前線記者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記者指出,AI工具有助於簡化單調和重複性的任務、優化工作流程,舉例來說,
中央廣播電台 ・ 14 小時前門診遭干擾醫師爆氣終身拒診 高市衛局:捍衛醫療安全與醫病尊嚴
高雄阮綜合醫院日前發生有女子闖入醫師門診,要詢問母親前一日看診的病情,被醫師以沒掛號拒絕後,竟嗆醫師缺錢,當事的黃姓醫師氣得發文要對該母女終身拒診。高雄市衛生局今(10)日重申依法捍衛醫療安全與醫病尊嚴之立場。衛生局說明,針對非危急狀況下,如病患或家屬出現嚴重干擾門診秩序、辱罵醫師、或嚴重破壞醫病信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