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世界領袖抨擊特朗普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召開前夕,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因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遭到世界各國領袖批評。
特朗普總統未有出席在亞馬遜城市貝倫舉行的會議,並因拒絕氣候科學而被哥倫比亞和智利領袖指責為「騙子」。
英國首相施紀賢(Sir Keir Starmer)承認,氣候變化議題的政治支持正在減弱。他表示,這曾是國際及英國的共識,但「遺憾的是,這種共識今天已不復存在」。
在接下來的兩週,各國將努力談判新的氣候協議,特別著重於將投入更多資金於森林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世界主要大國——印度、俄羅斯、美國和中國——的許多領導人都缺席了今年的峰會。
雖然特朗普沒有出席在貝倫舉行的會議,但他對氣候變化的觀點仍然在許多與會領袖心中揮之不去。
在9月的聯合國會議上,美國總統表示,氣候變化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
他說:「整個全球化概念,要求成功的工業化國家自殘並激進地擾亂整個社會,這必須完全且徹底地被拒絕。」
在未指名美國領袖的情況下,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週四警告,存在「捏造假新聞的極端勢力,正在讓未來世代注定生活在一個因全球暖化而永遠改變的星球上」。
智利和哥倫比亞的領袖更進一步,稱美國總統為騙子,並呼籲其他國家忽視美國試圖遠離氣候行動的努力。
智利環境部長梅薩·羅哈斯(Maisa Rojas)告訴BBC:「科學的結論非常明確。絕對不能歪曲事實,這一點至關重要。」
然而,雖然批評特朗普在現場頗受歡迎,但要就新的應對暖化措施達成共識卻困難重重。
目前只有幾十位領袖來到貝倫,而大多數國家未能提交新的減碳計劃,而碳排放正是氣溫上升的根本原因。
儘管施紀賢承認全球對氣候運動的政治支持正在減弱,他仍向在場的與會者表示:「我的訊息是英國會全力投入。」
然而,週三晚間,對巴西主辦方而言是一大打擊,英國選擇退出其標誌性的一項1,250 億美元(約 950 億英鎊)基金,該基金旨在支持全球的雨林。
盧拉總統原希望能從公共來源籌集250億美元,主要來自英國等發達國家,用於支持保護亞馬遜和剛果盆地等全球雨林的政府和社區。
保護這些生態系統對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它們僅覆蓋全球6%的土地,卻儲存數十億噸導致地球升溫的氣體,並孕育地球上一半的物種。
英國的舉動令人意外,因為它曾深度參與該基金的設計,並在2021年於格拉斯哥主辦 COP峰會時發起全球承諾,要求各國在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
曾任環境部長、負責該議題的扎克·戈德史密斯勳爵(Lord Zach Goldsmith)告訴BBC《PM》節目:「大家原本認為英國會是主要參與者,但在最後一刻英國卻退出。說得委婉些,這在巴西引起了極大的沮喪……巴西政府在背後非常憤怒。」
這項決定似乎也與威爾斯親王的立場相悖。他在週四的領袖演講中稱該基金是「邁向重視自然在氣候穩定中作用的遠見之舉」,並將其列入其100 萬英鎊「為地球奮鬥獎」(Earthshot Prize)的候選名單。
威廉王子試圖鼓勵各國領袖克服分歧並採取行動。
他說:「我一直相信緊迫樂觀的力量:即使面對艱鉅挑戰,我們仍有創造力和決心去改變現狀,而且必須立即行動。」
他敦促各國領袖為子孫後代採取行動。
他說:「讓我們以歷史要求的清晰認知迎接這一時刻。讓我們成為扭轉局勢的一代——不是為了掌聲,而是為了那些尚未出生者的默默感激。」
從週一開始,各國將花兩週時間談判進一步的氣候行動,關鍵問題包括如何籌集先前承諾的資金,以幫助那些已受氣候變化最嚴重影響的國家。
過去幾週,全球出現了毀滅性的極端天氣。
上週襲擊加勒比海的「梅麗莎颶風」(Hurricane Melissa),是加勒比海島國有史以來最強烈的颶風之一,造成超過75人死亡。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最新分析顯示,氣候變化使這場五級颶風的極端降雨量增加了16%。
補充報導:葦斯爾(Ione Wells)、羅拉特(Justin Rowlatt)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2035減碳高標較2005少40% 彭啓明喻登月計畫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7日電)「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COP30)10日至21日在巴西舉行。環境部今天舉行記者會,台灣2035年減碳高標較2005年少40%,部長彭啓明喻為登月計畫。
中央社 ・ 1 天前川普部署國民兵鎮壓波特蘭移民抗議 美聯邦法官裁定違法
美國一名聯邦法官7日裁定,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令向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部署國民兵的行動「非法」,未來不得再次部署,讓川普政府在派兵維護地方城市秩序上遭遇法律挫敗。 綜合路透和法新社報導,川普多次稱波特蘭市「飽受戰爭蹂躪」,暴力犯罪猖獗,並以此為由派遣軍隊進駐。 針對政府聲稱民眾抗議當局掃蕩移民「構成叛亂」,川普提名的俄勒岡州地區法院法官伊莫古特(Karin Immergut)對此提出反駁。她表示,總統將國民兵「聯邦化」,違反了美國憲法第10修正案,該修正案將憲法中未明文授予聯邦政府的權力「保留給各州」。 伊莫古特在長達106頁的裁決書中指出,波特蘭市的抗議活動規模不大,並且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抗議明顯妨礙移民法的執行。 伊莫古特總結表示:「關於向俄勒岡州部署任何州的國民兵,這項永久禁令即刻生效並全面適用」。 波特蘭市與俄勒岡州檢察長辦公室9月提起訴訟,指控川普政府誇大偶發的暴力事件,藉此援引叛亂法來向地方城市派遣軍隊。 民主人表示,川普濫用了總統的軍事權力。 川普政府很可能會對裁決提出上訴,這起案件最終可能交由最高法院審理。(編輯:沈鎮江)
中央廣播電台 ・ 20 小時前
首例!美法官永久禁止川普以鎮壓示威為由出兵波特蘭
美國總統川普過去幾個月以鎮壓反政府示威為由,對包括波特蘭在內多座大城派出國民兵。奧勒岡州一名聯邦法官週五(11/7)判決,川普不得派兵進駐波特蘭,而這也是美國首次有法院永久禁止川普政府向地方城市派兵。
太報 ・ 23 小時前解決急診壅塞 留觀床改專屬病床擬明年上路
台灣急診壅塞問題嚴峻,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7日)表示,衛福部將參考國外做法,預計明年推動急診「短期停留單位」,也就是將現行的留觀床改為獨立的空間,讓需要接受治療的病患擁有較好的照護品質,也解決住院需求,進一步紓解急診壓力。 衛福部長石崇良7日出席「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並以「醫療政策的未來挑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講。針對急診壅塞問題,石崇良提出三大面向、10項精進策略。 石崇良指出,在院前分流部分,除了日前上路的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衛福部也鼓勵基層醫療假日開診、提升居家醫療,以及家醫夜間、假日處置能力。在院內診斷、處置部分,衛福部也已於今年5月調整急診支付、加成,將急診的留觀護理費提高為住院的9成;接下來希望改善急診觀察床的制度與照護品質,明年將參考國外急診「短期停留單位」的模式,讓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在急診有獨立空間,醫師與護理師給付則比照急性一般病床。他說:『(原音)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希望把這個short stay(短期停留),不是observation unit(觀察單位),我們把它變成short stay unit(短期停留單位)。有些病人如果能夠在急診1、2天就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AI只是藉口? 全美10個月炒百萬人 科技業裁員最兇
美國最新一份就業報告指出,光是10月就有超過15萬人失業,刷新20年來最多紀錄,其中以科技業佔最大宗,而裁員主因不外乎是增加公司AI應用,減少人力成本,但現在有經濟學家指出,企業是利用「AI洗白」,實際裁員原因還是與經濟緊縮有關。
TVBS新聞網 ・ 1 天前《國際產業》美擴大關鍵礦產清單 納入銅、冶金煤、鈾
【時報-台北電】川普政府6日將10種礦產列入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礦產清單,其中包括對電動車、電網和資料中心至關重要的銅,還包括用於製造煉鋼焦炭的冶金煤。 美國內政部(Interior Department)的關鍵礦產清單作為聯邦政府投資和核可決策的引導方針,並有助於制定政府更廣泛的礦產策略。 美國政府正在擴大關鍵礦產清單,旨在促進國內採礦業發展,並且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尤其是對經濟競爭對手中國的進口。新增至清單的礦產包括鈾(用於核反應器燃料的濃縮鈾)、硼、鉛、磷酸鹽、鉀肥、錸、矽和銀。 關鍵礦產清單為華府提供確保重要材料供應的藍圖,這些材料為國防、製造業和潔淨能源技術所需,該清單決定可取得聯邦政府獎勵措施的資格,為美國政府庫存和研究重點提供依據,並向民間投資者表明政府認定具有長期戰略價值的領域。 美國官員和業界領袖認為,加強美國國內產能有助於抵禦潛在的供應衝擊,也有利於因應來自中國等競爭對手的出口限制。中國在許多關鍵礦物精煉領域位居全球主導地位。(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陳怡均)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川普同意了! 豁免匈牙利「買俄油、天然氣免受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跟匈牙利總理「奧班」在白宮會談,同意匈牙利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都不需受到制裁。由於匈牙利也將在明年4月舉行大選,同時也是奧班執政15年來的首場選戰,引發外媒預測,是因為這樣才積極爭取美國豁免制裁,想靠經濟追回民心。
TVBS新聞網 ・ 22 小時前
風雨畫面曝!鳳凰今晚登陸呂宋島 菲律賓急撤逾10萬居民避難
中度颱風「鳳凰」預估今晚(11/9)增強為強烈颱風,並登陸菲律賓呂宋島,預料將帶來狂風暴雨與海嘯侵襲,讓飽受風災所苦的當局不敢大意,已疏散該國東部和北部地區居民超過10萬人避難。
太報 ・ 3 小時前
印尼雅加達學校清真寺爆炸!55人受傷急送醫
[NOWnews今日新聞]印尼首都雅加達今(7日)一所學校內的清真寺發生爆炸,55人送醫,警方初步調查指出,這可能是一起襲擊事件,一名17歲少年被確認是嫌犯。路透社報導,印尼首都雅加達一所學校建築群內...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TVBS在COP30! 峰會提早登場 各國元首如在「工地」開會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在巴西登場,TVBS採訪團隊的許岱軒和朱光弘,已經抵達現場。這次氣候峰會,美國並未派出代表團參與;倒是我國友邦「史瓦帝尼」,呼籲大會應該接納臺灣,共同對抗氣候變遷。只是因為今年的峰會,提早一週舉行,所以場館內部就像個工地,還沒完工驗收。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鳳凰颱風恐撞進台灣!」超巨真面目曝光 專家:2地天氣肯定爛
鳳凰颱風即將來襲,可能在下週北轉接近台灣。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分享,鳳凰颱風最新動態,直呼「真的很巨!」也透露颱風幾乎一定北轉,將在週二、週三距離台灣最近,「十一月有這種東西真是見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鳳凰颱風恐鬼轉侵台!是否放颱風假北市府回應了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台北報導中度颱風「鳳凰」恐將鬼轉直奔台灣而來,根據最新的颱風暴風侵襲機率預測,台北市未來120小時遭暴風侵襲機率為45%。對於是否...
FTNN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張善政2026危險了?詹江村曝「民進亮王牌」:沒想到怕什麼來什麼
2026地方選舉腳步逼近,各派都磨刀霍霍,民進桃園市長候選人目前尚未拍板,不過傳出不分區立委王義川有望角逐,而他近日也在桃園設立服務處,一舉一動引發外界好奇,王義川是否有意參選。對此,國民議員詹江村在臉書發文疾呼,桃園市長張善政危險了,民進出大招,沒想到怕什麼來什麼。除了王義川外,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也被視為民進內部有望角逐下屆桃園市長的人選,......
風傳媒 ・ 1 小時前
鳳凰轉中颱「身體胖一倍」 估12日深夜登陸台灣 3縣市首當其衝
第26號颱風「鳳凰」已在今天(8日)凌晨2時增強為中度颱風,且暴風圈足足長胖一圈,中心結構也明顯紮實不少,目前暴風半徑已來到200公里,氣象署最新預估,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就會登陸台灣西南部地區,嘉義、台南與高雄首當其衝,且由於路徑再度西修,甚至不排除從中部登陸的可能性。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中颱鳳凰各國預測路徑一致「斷腰狂掃台灣」 估宜花出海
鳳凰颱風向西北西前進,預測10日經過呂宋島並進入南海,有北轉接近台灣的趨勢。根據各國預報,一致預測出鳳凰將於13日從中南部登陸。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鳳凰颱風又大又強!專家揭最新路徑示警:來者不善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熱帶性低氣壓「TD29」已在今(6)日凌晨2時形成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恐成為威脅台灣的首個秋颱,其路徑也備受國人們關注。對此,氣象專家吳聖宇分析了鳳凰颱風的路徑,透露「這天起」將北轉接近台灣,提醒「經過台灣上空的可能性頗大」,並強調鳳凰颱風「來者不善」。
民視 ・ 1 天前
估下週一海警!鳳凰「這2天」不排除登陸中部 「下到發紫」地區曝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持續逼近,今(8)天凌晨2時已經增強為中度颱風,目前持續朝西北西方向前進,預估登陸呂宋島之後北轉接近台灣。氣象署表示,若路徑上沒有太大變化,預計下週一(10)上半天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下週三(12)將會是影響最劇烈時間點,並不排除登陸中部地區。
民視 ・ 1 天前
「鳳凰」增強成超級颱風!菲氣象署曝「這1天」強度達巔峰
國際中心/張予柔報導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正逐步成形,氣象單位示警,它不僅將在本周末增強為強颱,甚至恐升級為「超級颱風」,直撲菲律賓北部後再北轉朝台灣逼近。菲律賓氣象局(PAGASA)今(7)日最新預測指出,「鳳凰」颱風最快明(8)日晚間就會達到超級颱風等級,並於10日達到強度巔峰,屆時恐帶來極端風雨災情。
民視 ・ 1 天前
鳳凰颱風「準備開眼」恐轉強颱!鄭明典:又是一個大災難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颱風「鳳凰」來勢洶洶,生成才2天今日(8)就升級為中度颱風,至今仍持續增強中、有機會變成強颱;氣象署預計下週一(10)開始,颱風外圍環流開始影響台灣,下週三(13)最接近台灣,不排除會在台灣中部一帶登陸,屆時也會陸續發布海、陸警,後續路徑有待觀察。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點名1國家,直言「對菲律賓又是一個可能的大災難!」
民視 ・ 22 小時前
鳳凰颱風不排除「中南部登陸」!下週雨炸3天 降雨熱區一圖看
[Newtalk新聞]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對此,氣象署指出,鳳凰最快今(7)晚增強為中颱,9日達巔峰以強颱之姿通過菲律賓後北轉,目前路徑往西修正,不排除從中南部登陸並穿越台灣,預計10日發海警、11日發陸警,因此10日到12日各地都需嚴防大雨或豪雨。 氣象署表示,目前鳳凰颱風位於距離台灣鵝鑾鼻東南方2000多公里海面上,最快今天入夜後增強為中度颱風,預計9日抵達菲律賓時增強為強烈颱風,暴風半徑還會再擴大,預估可到320公里;10日穿過菲律賓到南海,接近台灣海面時暴風半徑和強度將會減弱。 由於鳳凰颱風路徑往西修正,因此有機會從中南部登陸並穿越台灣,一通過台灣後可能就減弱為低氣壓,目前預估最快10日將發布海上警報,11日發布陸上警報。 9日開始迎風面地區降雨機會增加,晚上東北季風增強;10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宜蘭、花蓮、大台北有廣泛且持續性的陣雨,且有大雨或局部豪雨機率,其他地區也有下雨機會,台東、恆春半島為大雨等級降雨;11日降雨範圍轉為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南部山區有陣雨,且有大雨或局部豪雨,其他地區也有降雨機會。 12日颱風路徑變數仍大,花東將有廣泛的陣雨和
新頭殼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