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職涯】AI 時代下,醫療照護真的不會被取代嗎?
作者:游媛婷 Phoebe/從嘉到加,何以為家
許多北美排名百大名校的電腦科學系(Computer Science),在 2022 年仍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科系。當年,即使是成績優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也不見得能夠順利錄取。
短短 3 年間,科技巨頭們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再加上許多產業加速 AI 化,許多勞動力因此被取代。當這群優秀的大學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錯科系的同時,社會大眾也出現了「AI 正在取代人類工作」的集體焦慮。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近期則分享,醫療照護(Healthcare)是少數不會被 AI 取代的產業,同時也是維繫就業市場的「黏合劑」,將持續引領全球市場成長。然而,在我看來,與其說專業門檻高的醫療產業不會被 AI 取代,或許更精確的說法是:醫療照護產業不會「完全」被 AI 取代。以下,我將從具體案例為讀者朋友們解析。
AI 為何無法取代專業判斷?
身為臨床工作者,我最常遇到的挑戰,往往藏在那些聽起來充滿「矛盾」的敘述裡。
「我媽媽這幾天都在拉肚子,為什麼醫師卻說她有便秘呢?」不久前,一位剛把媽媽送進急診的女兒這樣問我。這個問題,像一顆投入湖中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關於 AI 與醫療的陣陣漣漪。我問著自己,當演算法似乎無所不知,我們人類的專業價值,究竟體現在哪裡?
這時,我想起了我的病人雪倫。
某日,助理有些擔心對我說:「這兩天我幫雪倫換尿布時,發現都是水便,就像腹瀉一樣。她的瀉藥是不是該停了?」我心頭一緊,問她:「雪倫上次解出成形的便便是什麼時候?」助理回答:「3 天前。」
當下我立刻去看雪倫,她的生命徵象穩定,但精神略顯委靡。我一邊跟她閒聊胃口,一邊戴上聽診器。她腹部的腸鳴音有些微弱,於是我輕輕按壓她的肚子,視線始終沒有離開她的臉,觀察是否有任何一絲不適。最後,我決定讓她繼續使用瀉藥。
因為那看似腹瀉的水便,其實是一種求救信號。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繞道滲漏」(bypassing)。你可以想像,在腸道深處,有乾硬如石的糞便堵住去路,而後方的液態糞水只能從狹窄的縫隙中滲出。那不是腹瀉,而是極度嚴重便秘的偽裝。
做出這個判斷的關鍵,其實藏在雪倫的病史裡──她長期服用強效鴉片類止痛藥來對抗慢性疼痛,而這類藥物最頑固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便秘。
AI 或許會因為「腹瀉」這個關鍵字而建議止瀉,但那樣的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可能讓病情惡化成腸阻塞。這份對「人」的全面理解,是冰冷數據難以企及的。AI 或許能給我們一張完美的知識地圖,但臨床現場卻是瞬息萬變的真實路況。病人不會照著教科書生病,醫療也永遠充滿了例外與個案。
最終,我明白了──AI 可以成為最博學的顧問,但沒辦法取代我們用手觸診的溫度,或複製經驗中淬煉出的直覺,更無法在關鍵時刻承擔為生命做出艱難決策的責任與同理心。
我們的角色,從不只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在每一個獨特的生命故事裡,用心守護、謹慎掌舵的人。
科技無法處理的醫療「例外」
隨著許多國家陸續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於照護人力的缺口,科技界多年來積極尋找解方。
《AI 醫療大未來:台灣第一本智慧醫療關鍵報告》一書中分享了日本的經驗:「照護機器人重點領域分成起臥、行動、排泄、失智守護及入浴等 5 大領域,其中失智守護的陪伴機器人最多。」在體力工作上,機器人展現了高度效率與取代性──陪伴機器人能守護、陪伴病人,並提供情緒互動,確實有助於緩解病人的焦慮。然而,在失智守護與例外情境的處理上,卻仍存在巨大鴻溝。
一位失智的奶奶半夜兩點突然出現躁動,行動不便的她一直想要下床。此時,機器人遵循設定規則回應,但無法安撫奶奶的情緒。查房經過的護理師,發現奶奶的眼眶泛淚,發出斷斷續續的呻吟聲,她的表情顯得緊繃且不經意皺眉,偶爾也會因身體稍微移動,而露出痛苦表情。她的右手不斷摸著她的右膝蓋,此時,無論是機器人還是護理師,都難以安撫她的情緒。
護理師在確保奶奶安全無虞後,立即前往護理站取來醫師為她開立的止痛藥,回到床邊輕聲哄著她服用。半個小時後,護理師再次回來看奶奶,奶奶已經熟睡。
AI 擅長在程式定義下進行「互動」,能執行「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任務,卻無法精準面對臨床複雜情境中層出不窮的「例外」。故事中的奶奶無法用語言表達痛苦,此時有經驗的護理師能從她身體發出的細微訊號,甚至是眼神不自主的變化等,察覺躁動背後的原因,與潛在可能的生命危機。
此外,當病人面對痛苦時,護理師的「傾聽」、「輕撫」──這些有「溫度」的情感支持與同理心,仍是機器人無法提供的人性。
效率之外:AI 與醫療的界線
回顧 AI 革命的演進軌跡:從「規則式」AI 到機器學習,再到「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AI 始終是個超級「計算機」,而不是超級「人類」。它擅長處理有規則可循的線性問題,能快速分析資料、提升影像判斷的準確度、輔助早期疾病偵測與診斷,種種方面下其成效無庸置疑,也能為治療決策提供穩定支持。
對一般民眾而言,AI 的輔助意味著更早獲得診斷及治療,進而提升病人的存活率。可穿戴的 AI 裝置及數據分析,則帶來更完善的自我健康管理。隨著 AI 在整個醫療生態中的角色愈加多元,傳統醫病關係也悄悄在改變。然而,當我們愈加仰賴 AI 即時提供答案時,我們千萬不能忘記了醫療工作的核心──「非線性思維」與「溫度」。
AI 讓人類從重複勞動的工作中解放,不僅降低長時間規律工作帶來的倦怠感,也讓醫療回歸「原廠設定」──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因此,在來勢洶洶的 AI 浪潮下,也許我們該做的是:擁抱這位超級助理,利用它釋放出的時間,把職涯重心轉向 AI 無法觸及的兩大能力上──複雜情境下的決策能力,與人性關懷及人文素養能力。這些,才是身為「人」可以躲過 AI 浪潮的絕對優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醫療照護是「不會被 AI 取代」的鐵飯碗嗎?第一線臨床工作者親揭職涯真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AI 橫行的年代:我們眼中的「未來科技」,已是新世代們的「日常習慣」
「人類即將被『邪惡的』人工智慧統治並毀滅!」──這個想法太瘋狂,還是比你以為的更實際?
作者簡介:
游媛婷 Phoebe 是一位擁有超過 20 年職業經歷的加拿大護理師,專精於高齡醫學與公共衛生。曾在臺灣的醫療管理與教學領域穩步發展,但為了家庭與自我挑戰,她移居加拿大並轉型投入護理專業。疫情期間,Phoebe 勇敢從臨床照護轉型為創業者,並在醫療與商業的挑戰中找到了新的自我定位。對她而言,高齡醫學不僅是關心身體健康,更是一種藝術,幫助人們突破生命瓶頸,重拾生活的意義。今天,她希望運用自身經歷與專業,協助讀者走向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並勇敢面對每個階段的挑戰。
其他人也在看

腸病毒高峰在跨年前後! 羅一鈞:伊科11最兇、克沙奇也流行
腸病毒已正式進入流行期,造成多名新生兒重症死亡,疫情仍在上升。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今天表示,預估這波流行會持續到明年1月中下旬,高峰可能落在跨年前後。今年上半年流行的是伊科病毒11型,容易造成新生兒感染及重症,目前已退居第 3、4 位;目前型別已轉換為主要流行的克沙奇病毒,會引起典型手足口症及咽峽炎,對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中日緊張關係升高的啟示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席「台灣有事論」,讓中日關係跌到谷底,也使上個月她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雙方確認要「推動戰略互惠關係,以及構築建設性、穩定的雙邊關係」的說法,面臨重大考驗。
美麗島電子報 ・ 4 小時前
多重危機的「交響曲」響起,台灣如何避禍?
台美貿易談判即將簽署協議,台灣投資美國的金額,幾家國際媒體的報導都直指4000億美金,美國和台灣官方咸認台灣半導體「生態」再現美國,打造一個科學園區,是一個好的布局。台灣的目的在於降低關稅,並在國安上與美國綑綁;對美國而言,這是地緣政治及再工業化之所必須,至於台灣的安全需求所持態度則是:再說!
美麗島電子報 ・ 7 小時前
朴恩惠遭粉絲舔手嚇壞! 經紀公司發聲明:絕不容忍
韓籍啦啦隊女神朴恩惠來台發展,先後為台北戰神啦啦隊Taishin Wonders、伊斯特啦啦隊TOKKI CUTIE應援,斬獲不少粉絲,不過日前她參加YT頻道的粉絲見面會時,卻遭一名粉絲抓住手,對方還用嘴巴觸碰她,引發軒然大波;對此,經紀公司也發布聲明,透露該名粉絲已在第一時間道歉。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討厭香菜是天生的?最新研究曝「長大後突然愛上」殘忍真相:說明你老了
每年的2月24日定為「世界討厭香菜日」(又名芫荽),吸引了全球許多反香菜人士的響應與支持,不過有科學家發現,香菜之所以「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是因為部分人體內的特殊基因,會將香菜中的醛類物質聞成臭味,全球就有約15%的人天生討厭香菜。隨著年紀增長、味蕾減少,不少人才會逐漸從「反香菜」轉為喜歡。
鏡報 ・ 1 天前
宮崎英高《Duskbloods》被爆2019年就在開發!花的時間甚至超越《艾爾登法環》
由任天堂 Switch 2 獨佔,宮崎英高本人親自擔任總監的 FromSoftware 新作《The Duskbloods》,目前預計在 2026 年內推出,並且確定是最多 8 人的 PvPvE 玩法。而根據最新的爆料消息指出,《Duskbloods》很快就會有新的情報解禁,並且該遊戲的開發早在《隻狼:暗影雙死》前就展開,花了最多心力在遊戲玩法上。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 小時前
怒火能靠吃東西來緩?營養師親曝:生氣會「衝超商買2物」
吃東西對情緒有幫助?營養師李婉萍發文指出,天天暴怒讓人相當難受,除了心裡調節,也可嘗試讓「營養素」來穩住情緒、防止變老,如維生素B1(糙米中有)、維生素B3(香菇中有)等,都算容易攝取,她也透露「生氣當下營養師會衝到便利商店,買根香蕉、胚芽牛奶,邊吃邊喝邊消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謝忻練跑秀完美比例...一抬腿拉筋「春光乍洩」網看呆:流量的視角
女星謝忻個性相當直爽,深受觀眾的喜愛,熱愛運動的她近來專心投入練跑行程,準備迎戰12月舉辦的台北馬拉松。近日,謝忻和網友分享在基隆中正公園跑步的穿搭,沒想到一抬腿竟春光乍洩,讓網友看了形容是「流量的視角」。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美廉社「1款米」賣翻!部落客大讚軟Q又順口:長輩一吃就愛上
美廉社販售的商品種類多樣,是不少民眾日常採買的好去處。近日,部落客「Tigerdog/老虎狗」分享,美廉社販賣的「花東芋香米」正在特價中,3公斤只要169元,非常划算,煮起來整鍋芋頭香,吃起來軟Q、順口,推薦大家快去買,貼文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完大餐肚子脹到爆?營養師親授「不脹氣菜單」讓你輕鬆解套
脹氣問題困擾許多人,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脹氣常因進食時聊天或吃太快而吞入大量空氣,或是食用豆製品、乳製品等易產氣食物所致。她建議,脹氣發生時可透過簡單的物理緩解方法,並分享了預防脹氣的飲食建議與一日不脹氣菜單。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得知她重病!前男友秒復合照顧 演唱會驚喜求婚網全看哭
這大概就是愛情最純粹的模樣!中國一名女子和男朋友交往了很長一段時間,中間一度因為遠距離而分開,不過後來男方得知女方得了相當嚴重的疾病,選擇回來女方身邊完成她的願望,倆人的感情故事曝光後,也引起網友們的廣大迴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暴雨車禍戲太狠!八點檔女星「裙子黏腿」驚險走光 對戲男星全目睹
八點檔《寶島西米樂 傳承》中在盧彥澤飾演的「中和」分手何宜珊飾演的「春燕」後,原本穩定的感情線全面「大風吹」引發觀眾熱議。中和隨即迎娶海珍(蔡祥飾),春燕則在大川(王盈凱飾)車禍失明後,心疼對方的真心付出,點頭答應他的求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川普致電施壓高市早苗「別太衝」?學者揭2劇本:與習近平的交易遠不止外界所見
中日關係因「台灣有事」急速惡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今(25)日稍早與美國川普進行了通話,並談及習近平的通話內容。不過此通電話時機敏感,因為就在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罕見致電川普重申「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一部分」。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在臉書分析,這絕對不會是一個普通的「禮貌性電話」,而比較像是一次「補課式溝通」,若是因為習近平一通電話,就讓川普......
風傳媒 ・ 4 小時前
享年56歲!黃志明泰國嚴重車禍亡 親友悲慟證實:遺體將運回大馬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藝人黄志明(PaulWong)是馬來西亞娛樂活動界重量級幕後推手、演唱會企劃人,不料昨(24)日其家屬證實,黃志明在泰國發生...
FTNN新聞網 ・ 4 小時前桌球》17歲郭冠宏再度貢獻2勝 台灣隊粉碎中國隊U19男團5連霸美夢
今年六月底,17歲小將郭冠宏從中國隊手中拿下2勝,但台灣隊在2025年亞洲青少年桌球錦標賽男子團體4強賽,仍以2:3落敗,無緣爭冠;今晚郭冠宏在世界青少年錦標賽U19歲組男團8強賽,連續擊退李和宸、溫瑞博,再度貢獻2勝,終於率領台灣隊以3:1扳倒中國隊挺進4強。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誰點的海陸大餐?服務生送錯崩潰「薪水都不夠賠...」 謝金燕一句話幫解決太霸氣
「姐姐」謝金燕雖已50歲仍又酷又辣,時常與網友分享生活,昨(23日)晚她透露近日出門用餐遇到服務生送錯餐,還是該店最貴套餐,讓服務生險些爆哭,但最後謝金燕的舉動超霸氣!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經典賽》大谷翔平宣布出戰WBC 韓媒直言「我們是不是該放棄對日本的比賽了?」
洛杉磯道奇日籍球星大谷翔平,今天(25日)宣布將出戰2026第六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此消息一出,日本球迷為之振奮,但同組的韓國球迷卻是兩樣情,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更以「是否該放棄對戰日本的比賽」為題撰文,文中充分感受到韓國媒體對於經典賽的擔憂。
Yahoo奇摩運動 ・ 2 小時前經典賽》大谷翔平對上中華隊!愛爾達公布轉播授權「沒緯來」
大谷翔平宣布將代表日本出戰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這項重量級消息瞬間點燃全球棒球熱潮,也同步讓台灣球迷最關注的「轉播權」議題成為焦點。愛爾達電視今(25)日發布最新聲明,正式公布明年經典賽與大聯盟賽事的播出規劃。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
陸客不來!北海道景點擠爆 業者:台客超多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上旬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並祭出一連串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呼籲中國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旅遊。距離這項呼籲發布已超過10天,...
今日新聞NOWNEWS ・ 7 小時前
冬盟》台灣史上首次完封日本社會人 林振賢談一點可惜:年輕投手沒有企圖心搶先發
台灣海洋25日澄清湖球場4分差完封日本社會人,這是台灣球隊首次在AWB冬季聯盟完封日本社會人,總教練林振賢賽後受訪表示,「沒有打不敗的對手,通常自己被自己打敗,投手表現很好。」不過林振賢認為比較可惜之處是近年來年輕投手對於爭取先發的企圖心較低落,希望年輕選手要提升用球數與局數。
TSNA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