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菸、作息正常 肺癌也上身 醫:5分鐘LDCT篩檢保命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近期接連傳出藝人坣娜、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這個被醫界稱為「沉默殺手」的癌症再次引發關注。台中一名生活規律的吳姓婦人,近日因咳嗽及活動時呼吸喘促,就醫確診肺癌第4期;另一位56歲不抽菸的沈小姐,則是因公司健檢,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LDCT)意外發現1.6公分腫瘤,術後證實第1期肺腺癌,目前恢復良好。醫師提醒,兩案例突顯早期篩檢的重要。
長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姚智偉表示,許多民眾對肺癌仍停留在「抽菸才會得」的舊觀念,導致許多像吳姓婦人一樣生活健康的非吸菸者,直到出現明顯症狀(如久咳不癒、咳血、胸痛或呼吸困難等)才警覺就醫,此時近8成確診已是晚期。強調除體質、遺傳等內在因素,現代環境中的PM2.5空氣污染、廚房油煙、二手菸等,皆是不可忽視的肺癌危險因子。
姚智偉指出,「第1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但一旦拖延至第4期,存活率驟降至僅剩1成,兩者差距甚大!」這也是為何沈小姐的案例更值得借鏡,若非透過LDCT及早發現,可能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姚智偉指出,胸部X光檢查,因角度限制和死角多,太小的腫瘤或長在骨骼後方的病灶容易被遮蔽;而LDCT是目前國際實證可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方式,能偵測到小至0.1公分的病灶。其檢查過程僅需約5分鐘,輻射劑量低且不需顯影劑。
姚智偉呼籲,國健署目前已提供針對「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每兩年一次的免費LDCT篩檢補助。即使不符合公費資格的民眾,如長期暴露於空污、油煙環境或有相關疑慮者,也應主動考慮自費進行LDCT檢查。肺腺癌不只找抽菸者,空污時代人人有風險,早一步篩檢,就能大幅提升治癒率與存活期,切勿等到身體出現警訊,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女人致死率最高 醫:非乳癌 尤其在溫差大日子
健康網》驚!日流感一週暴增2.4倍 醫:落地48小時最關鍵
健康網》天氣冷易心血管阻塞! 醫警告:提防危險「2時機」
LTN經濟通》在南海背刺中國 只有這國辦得到
其他人也在看

吉巴氣到!助攻變失誤「下一球決定自幹」還嗆八弟「我絕不再傳球給你」
體育中心/黃崇超報導NBA勇士隊今天(19日)踢館奧蘭多魔術,儘管柯瑞(Stephen Curry)和巴特勒(Jimmy Butler III)雙雙轟破30分,聯手拿了67分仍舊雙拳難敵四手,沒能幫助勇士拿下勝利,終場以113比121輸球。比賽中甚至出現一段插曲,巴特勒前一次助攻給希爾德(Buddy Hield)落空產生失誤,下一次士官長一打一硬切扛出對手犯規,回頭還怒嗆希爾德,經典金句被國外媒體剪輯在社群上流傳。
FTV Sports ・ 10 小時前
胡瓜疑襲胸籃籃被罵翻!直擊兩人照常錄影 小禎:他有點難過
胡瓜在「綜藝大集合」與籃籃玩遊戲時,疑不慎觸碰對方上圍引發爭議!事後兩人仍照常錄影,但胡瓜婉拒媒體採訪。女兒小禎強調,若女生感到不舒服,她會大義滅親支持籃籃。節目組已為不當肢體接觸道歉,承諾會更加檢視遊戲設計。
TVBS新聞網 ・ 8 小時前
感染、重症納部定專科 耳鼻喉科同步更名引關注
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進一步強化專科醫師訓練與管理,此次修法重點包括耳鼻喉科更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並將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從次專科調整為部定專科,預告期60天。其中耳鼻喉科改名引發網友討論,甚至擔心以後感冒不能再去看耳鼻喉科。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19日)表示,相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2026年健保費確定凍漲 健保署曝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115年度健保總額協商今年9月舉行,歷經13小時,醫界和付費者雙方罕見達成共識,醫院、西醫基層、牙醫門診、中醫門診等各部門總額都達到行政院核定成長率上限5.5%,為史上首見,總額達9883.35億元。依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安全準備金必須達到1個月以上,若不足,基於...
CTWANT ・ 7 小時前
明年健保費確定不漲 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NOWnews今日新聞]健保費確定不漲!衛福部健保會今(19)日審議明年健保一般保費費率。會後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指出,根據健保署的精算結果,健保安全準備金可足以因應2個月給付支出的水位,高於法定要...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民生小確幸!健保費明年確定不調漲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明(2026)年健保費確定不漲!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今(19)日審議明年健保一般保費費率,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根據最新精算與財務推估,健保安全準備金明年可維持約2個月保險給付支出水位,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審議結果出爐,確認明年不調整費率,將維持現行5.17%。
民視 ・ 8 小時前
「鄭黃會」今登場!他曝2024至今「藍白最大的痛」
國民主席鄭麗文今(19)日下午3時將和民眾主席黃國昌會面,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談及相關議題時坦言,「2024走到今天,最大的痛就是藍白沒有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生命線居中牽線 兩單位跨海捐金門百萬醫療器材
國際產業永續共好協會與頌主恩實業有限公司(頌恩集團)今天聯合捐贈1台價值100萬元的「移動式體外反搏治療系統(EECP)」給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提供冠心病及心衰竭患者,在心臟手術與心導管外的另一項治療選擇。金門醫院心臟血管照顧中心主任許燕輔說,對於部分心臟血液無法得到適當灌流的患者,這部機器可以在心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臺灣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2!醫:嚴重恐影響血壓波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入冬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沉重,是心血管問題的隱形推手,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鄭伊佐醫師提醒民眾需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訊號,呼籲從轉換壓力到維持心力,強調「穩定」與「預防」的重要。 臺灣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2 嚴重恐影響血壓波動 鄭伊佐醫師表示,根據統計顯示,臺灣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2,更有96%的臺灣受訪者表示正處於壓力狀態。「血流就像水流,壓力太高會爆管,忽高忽低也會損壞。」若長期忽視壓力與血壓波動,容易導致血管內膜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等急重症。研究指出,急性升主動脈剝離若未及時手術,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五成。 「每天趕時間,卻忘了心臟也需要休息。」鄭伊佐醫師提醒,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都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他強調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他鼓勵大家學習放慢步調、練習深呼吸、培養放鬆習慣,「轉化壓力為心力,讓心臟有喘息的空間」。生活節奏放緩,血壓自然趨於穩定,心血管也會更健康。 「地中海飲食」與素食生活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情緒調適外,鄭伊佐醫師指出
健康醫療網 ・ 8 小時前
獨/「四度罹癌」老公又驟逝!從埋怨到重生 她22年嚐盡辛酸
榮惠芬歷經四次癌症與喪夫之痛,至今已與癌症共處近22年。從2004年首次罹患乳癌,到後續三次肺腺癌及骨轉移,她憑藉堅強意志力與家人支持,一次次戰勝病魔。她分享抗癌經歷時表示「罹癌這四次,其實說起來也是真的蠻辛苦的,但我就是面對它,處理它,最後放下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18 小時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天天喝珍珠奶茶!32歲男司機「精蟲變成碎片」 悲涼下場曝光
珍珠奶茶香甜好喝,不過切記別「當成水喝」!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一起案例,這名年僅32歲的貨車司機,每天都來杯珍奶,結果結婚兩年他的妻子都沒有懷孕。他到醫院診斷後發現,空腹血糖竟然高達近680 mg/dL,幾乎無法分泌胰島素,甚至「精蟲都變成碎片」,相當駭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12 小時前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只剩12萬劑 「三類人」再不打恐落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正式轉冷,疾管署預估最快12月上旬就會再有一波流感疫情上升,打疫苗手腳可得快!台北市衛生局今(18)日公布,截至11月17日止,台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統計10月1日至11月16日,台北市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總計有30例...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她靠「1飲食法」狂瘦25公斤,暴食症不藥而癒…別到50歲才知道,這些「超級食物」越吃越不健康
搭上那些被廣為推薦的營養食物熱潮,你開始吃大量的杏仁、菠菜、薑黃、黑莓、藜麥或黑巧克力等,卻覺得愈來愈沒有活力、身體虛弱,或許是你最愛的「超級食物」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殺手,那就是許多植物都會製造的化學毒物:草酸。我也曾為了實行健康飲食,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草酸,導致身體愈來愈不健康。在步入50歲時,才終於找到病根……
幸福熟齡 ・ 1 天前
糖尿病悄悄「偷視力」 三分之一患者不知已視網膜病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多年高居十大死因之ㄧ,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糖尿病友超過200多萬,但多數人易忽略的是,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更可能「偷視力」。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警告,臨床統計發現,近三分之一糖尿病患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而糖尿病患失明的風險高達一般人的25倍。 亞東醫院即日起至21日舉辦「守護甜蜜視界~...
匯流新聞網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