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插管不氣切!80歲獨居阿姨做好善終準備 每天1杯蔬果汁手腳靈活
年過八旬的慧心阿姨,身手俐落、氣色紅潤,一點也看不出她已高齡80歲。4年前丈夫過世後,她開始獨居生活,不僅沒有被孤單擊倒,反而過得更加充實規律。靠著健康飲食與持續運動,她以實際行動證明,老年生活也能活得自在有力。
80歲的她每天踮腳尖、1杯蔬果汁 比同齡人更健康
每天踮腳尖、練平衡,是慧心阿姨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我80歲了,手腳還是這麼靈活!」她自信地說。她多年來堅持自製蔬果汁,內容多達8、9種蔬菜水果,包括洋蔥、鳳梨、綠花椰菜與當季蔬菜等,強調營養勝過可口,為的就是給身體最天然的保養。
看更多:退輔會前主委許歷農過世 享嵩壽107歲 6招百歲養生法
然而,更令人佩服的是她對人生終點的坦然態度!慧心阿姨不僅完成生前契約、選定塔位,還明確表達未來不接受插管、氣切等延命治療,期望能夠有尊嚴地離開,不給晚輩增加負擔。她坦言:「我同齡的朋友很多都吃慢性病藥,我沒有。他們說我可能活到100歲,我笑說,獨居老人活太久也是煩惱,但我都安排好了,不用誰來操心。」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獨居長者人數不斷上升,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張淑卿指出,長輩在健康時就應規劃「第三人生」,包括財務安排、醫療決策與生活支持,才有可能實踐所謂的「善終」。
看更多:現省3000元!5/1起健保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 180萬人受惠
有尊嚴的告別!規劃自己的善終讓人生圓滿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也提醒,長者應盡早完成如「預立醫療決定」等法律文件,並建立財產信託等安排,確保未來醫療與財務的自主性。她也指出,許多獨居長者容易陷入孤立感,應鼓勵參與社區活動或日間照護,建立人際支持網絡,避免情緒低落。
「獨居不等於孤單,只要願意走出去,就能延緩退化、維持活力。」田醫師表示,善終的基礎是樂活,而不是等到失能才匆忙應對。
看更多:想善終 該怎麼預立醫療決定?醫院能諮詢!家屬意見不一時「他」有權說話
慧心阿姨的生活樣貌,提供了一種積極而理智的老後想像;她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更提早面對生命終點的選擇,用行動告訴我們:「老年,不是消極等待,而是主動掌握。」在高齡浪潮中,面對人生終章積極規劃,是一種活出自我、樂活每一天的智慧。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更多健康2.0報導
鮭魚不是第1!維生素D食物排行曝 研究揭5種魚D含量最高、補鈣又防癌
超商就買得到的「3大防癌飲料」 醫:每天1杯大腸癌風險降20%
老人吃蛋有禁忌!這樣吃蛋恐傷身 營養師揭正確吃法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57歲伊能靜胖5公斤靠這招減肥!醫加碼4招穩血糖、防胰島素阻抗
57歲女星伊能靜近日在社群上分享近況,坦言最近胖了5公斤,讓她非常震驚,希望能靠著12小時輕斷食減肥回到52公斤。醫師表示,大餐後利用輕斷食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斷食後的食物選擇也很重要,以免
健康2.0 ・ 6 小時前
不是汗水!醫揪出「老人味」禍首 「常做1事」減少體味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容易散發體味,常被稱為「老人味」。中醫師黃敬軒提到,老人家的皮膚菌叢與年輕不同,當菌叢接觸到油脂與空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氣味,若想減少老人味,可嘗試經常洗浴,有助於降低體味,但老人家洗澡時需特別注意跌倒及溫差問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七旬翁血糖值飆300,服中藥3月降到正常值!中醫師大推「1藥膳」有效降血糖:全家大小都能吃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病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人罹患糖尿病之後,不願長期服用西藥,但僅靠飲食控制又很難穩定控制血糖。其實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不過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尋求專業中醫師意見,避免適得其反。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
用餐多「1飲品」能防糖尿病、脂肪肝!美女醫:還有助減肥
健康資訊普及,醋不僅是調味料,甚至被視為保健飲品。醫師邱筱宸表示,醋有益健康,主要來自於其中的醋酸。研究發現,醋酸具有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增加飽足感、減少脂肪肝的發生率。她建議,民眾可在餐中或餐後攝取少量稀釋醋(15到30c.c),有助於減緩澱粉引起的血糖上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天涼想溫補?營養師推吃「這花苞」高纖又可祛寒:神物!
時序進入10月,天黑得越來越早,顯示也已進入深秋。營養師劉學民表示,24節氣剛過「寒露」,早晚氣溫開始轉涼,空氣也開始變得乾燥;建議此時可以適當攝取溫補食材,驅逐體內寒氣,並推薦富含葉酸、膳食纖維與維生素A的韭菜花,驅寒又能補元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減肥都失敗胖到102公斤 醫教5招50歲男45天狂瘦10公斤,血壓也變正常
50歲的李先生變胖以後,20年來試遍各種減重方法不但沒成功,中年後更是難減重,近年體重更達102.5公斤。日前因為到診所量血壓時,順便看了「減肥門診」,使用瘦瘦針等5種方法,一個半月就甩肉10公斤,血
健康2.0 ・ 6 小時前
她愛喝1常見湯品竟腦出血亡!專家示警多重風險:恐致癌養出癌症
不少人愛喝老火湯,美味之餘更是滋補養生,但原來喝老火湯要適可而止。中國一名47歲女子突然感到頭痛、脹痛劇烈難忍,並有多次嘔吐,到醫院求診,證實是腦出血中風,經搶救後不治。醫生指出,女子本身患有高血壓,
健康2.0 ・ 6 小時前
營養專家點名「3種常見食品」恐害糖尿病、焦慮上身! 很多人早餐就吃
你知道自己經常吃的食物是「超加工食品」嗎?根據CNBC報導,超加工食品是工業化生產的食品,通常價格低廉、方便食用,而且非常美味,因此成為許多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但這樣的食物營養價值低,且含有多種食品添加物,長期攝取可對健康造成影響。哈佛醫學院營養精神醫學專家Uma Naidoo醫師和夏威夷大學營養學Jinan Banna教授就為大家列出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的超加工食品。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與多種疾病有關 還會影響精神健康 Naidoo醫師指出,超加工食品在生產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如玉米、大豆和糖等天然食材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都會大量流失。這些食品透過添加防腐劑、化學物質、人工調味料、甜味劑和著色劑等食品添加物來大大延長保質期,同時含有過量的Omega-6脂肪酸和較低的Omega-3脂肪酸。早餐穀物、薯片、沙拉醬、含糖飲料、冷凍食品,以及熱狗等加工肉類,甚至一些植物奶都屬於超加工食品。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以及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引發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大腸癌等健康問題。此外,攝取過多超加工食品也與憂鬱症、焦慮症等有關,Naidoo醫師就分享,當她的患者用未經加工、營養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連吃「這水果」4天差點爆肝!醫聽完吃法直呼太可怕
水果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吃法若不當,同樣可能讓身體亮紅燈。日本一名肝臟專科醫師就分享臨床案例,指出一名患者因連續多天吃下一大串麝香葡萄,結果肝功能數值突然惡化,所幸在停止食用後才逐漸恢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餐後「做這1事」不只降血糖,還能促進排便順暢! 專家認證有效
不管是嚴重便秘還是只是覺得腸胃有點遲緩,活動身體都能幫助腸道「動起來」。根據eatingwell網站指出,雖然任何運動都有益處,但腸道健康營養師一致推薦「散步」。散步能加速食物通過消化道,同時減壓的效果也進一步支持腸道健康。與其等到消化變慢再補救,不如養成規律散步的習慣。腸道營養師 Amanda Sauceda 說:「散步的時間點不如頻率重要。就像我們需要穩定攝取纖維來促進規律排便一樣,身體活動也需要持續。」 1、幫助食物更快通過消化道雖然我們無法主動控制腸道的平滑肌,但散步能刺激這些「不隨意收縮」,推動糞便前進,加快消化並減少便秘。腸道營養師 Kim Kulp 解釋:「這能讓排便更有效率、更規律。」散步同時會使用到腹部與核心肌群,能輕微增加腹腔壓力,幫助糞便在大腸中推進。Kulp 說:「由於糞便更快通過大腸,它會保持較軟、更容易排出。」 2、減緩脹氣與腹部不適若常有脹氣或腹脹困擾,多散步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氣體排出,減輕不適。腸道營養師 Kaytee Hadley 建議,每餐後至少散步 10 到 15 分鐘,有助於減少氣體堆積、改善不舒服感,並維持腸道運作。 3、有助減壓壓力不僅影響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養老新提案3/退休不靠子女! 2大模式教你老後住得安心、錢還能滾進來
人生下半場,能自主選擇的安養方案,是最好的退休投資。國發會推估,台灣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究竟要留在熟悉的家「自宅安養」?還是搬進養生村?或是嘗試新型態的青銀共融模式?是不少人即將面對的課題。其實老後生活不只該著重在醫療照護,理財與生活品質的抉擇也是重點,本刊採訪專家提出2大方案,老後生活及財務如何安排?自己說了算。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晚年「窮得只剩房!」退休金沒存夠,捨不得賣房又不想跟子女伸手?律師教1招:老後一直有錢花
華人理財多為現金存款、投資股票及購買不動產 ,甚至有不少長輩立志當包租公,習慣把手邊的存款以「大富翁」方式儲蓄─即以不斷購買不動產當作累積財富的方式。然而不動產卻是變現比較不容易的模式,很多長輩在晚輩成長過程將手邊存款贈與子女做為求學或創業或成家,以至於手邊存款很少,晚年「窮得只剩下房子」,即手邊沒有足夠支應生活和醫療等的現金。
Yahoo奇摩房地產 ・ 4 小時前
進飯店別急著脫鞋!旅宿業者曝先做4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不少台灣民眾出外旅遊入住飯店,進房間之後往往就是行李箱一扔、脫掉鞋子好好放鬆一下。不過有旅宿業者建議,可以先花點時間做4個動作,避免安頓好之後還要換房間,確保住宿體驗能更順暢...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親哥口腔癌病逝!57歲江國賓爆「嘴中長腫瘤」緊急手術
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日前舉辦活動,57歲藝人江國賓受邀出席時透露,自己幾個月前發現口腔內長出一顆小肉瘤,經檢查後確診為良性腫瘤,所幸手術切除與清創後已無大礙。江國賓坦言,這是年輕時抽菸又嚼檳榔的壞習慣所留下的後遺症。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明明很累卻睡不著?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睡眠專科醫教你超簡單5方法助好眠
根據挪威健康與醫療資訊平台「Helsestart」 針對全球2022年與2024年失眠議題的統計報導發現,台灣為全球第二頻繁搜尋「睡不著」(can’t sleep)關鍵字的國家,次數是他國平均的11倍之多,僅次於日本。明明很累,卻睡不著?睡眠專科醫師許瑛倢表示,這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並提供五方法......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5 小時前
76歲潘迎紫、61歲江淑娜凍齡 金鐘獎話題多
今年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話題不斷,許多5、6年級生熟悉的唱將和影星再次現身。像是睽違螢光幕10年的歌手江淑娜,再次登台大展歌喉,完全看不出她已經61歲了,另外76歲的潘迎紫也不吝秀出好身材,還與《浴火鳳凰》的神獸嘟嘟、以及《靈山神箭》的靈芝草人搞笑同框。
TVBS新聞網 ・ 2 天前

房仲要我下斡旋,卻用曾經有人出過的價格再往上加!這樣合理嗎?
「為什麼房仲要我下斡旋?我出的價錢明明有人出過了,既然有人出過,為什麼不賣?」一位購屋網友在論壇上的憤怒提問,道出許多買房族共同的心聲。這句話精準擊中了房仲業最敏感的神經──斡旋金制度背後的價格博弈。當買方滿心期待找到理想住家,卻陷入「別人出過價,為何還要加價」的困惑時,一場買賣雙方的心理角力正在無聲上演。
賣厝阿明 ・ 23 小時前
養老新提案1/青銀共居宅讓長輩微笑 88歲李爸:生活管家就像我的孫子女
退休規劃,不只是一份存摺或一間房子。台灣在2025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化與家庭支援弱化的挑戰,「如何安度老後」成了人人該優先思考的議題。「誰說養老就是等死?人生下半場,不該一個人枯萎。」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一語道破高齡社會的孤獨恐懼,而相較傳統養生村,台中沙鹿的好好園館走出一條新路,跳脫冰冷的機構標籤,由青年管家組成「類家人」團隊,與長輩共組生活圈,讓長輩不只住得安心,更能活得有伴。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川普揭美中談判四大核心議題 台灣是其中之一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下週參加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峰會時,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預期將討論中國對台灣的領土野心。但對於是否預期中國會貿易讓步交換對台灣掌握更大的控制權,川普不願回應。
太報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