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核電廠將復工 新潟「柏崎刈羽」重啟
日本政府為了穩定能源取得與價格,修改了311核災後的核電方針,從「維持最低需求」改為「最大程度活用」。在經過專門機構檢驗,以及全面升級防災措施後,日本政府獲得新潟縣政府許可,將推動縣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重啟。這座核電廠發電規模為世界最大等級,被看好能穩定東日本首都圈用電。而日本政府與新潟縣持續宣導安全性,若之後確定復工,將是2011年福島核災後,東京電力旗下首次重新運轉的核電機組。
當日本與中國吵得不可開交時,美國再示範什麼叫做「全球最強盟友」。
美國駐日本大使 葛拉斯:「大多數中國鄰國經常看到的是北京的霸凌,而非友善面,這種不必要的恐嚇只會侵蝕信任,破壞區域穩定。美國將永遠支持日本以及日本漁民和從業者。」
儘管中國以「輻射疑慮」封殺日本水產品,美國駐日大使仍公開力挺日本。只不過,在美國幫忙「洗刷汙名」的同時,日本一項最新決定又恐怕給了北京製造話題的機會。
新潟縣知事 花角英世:「新潟縣確認過了國家的應對,因此做出了理解(重啟)的答覆。」
新潟縣召開臨時記者會,向全國宣布將配合國家計畫,推動縣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重啟。
新潟居民:「福島的事故大家都看在眼裡,坦白說很害怕。」
新潟居民:「因為家裡有小孩所以會更擔心,如果發生了核災事故,小孩一定是最重要的,會害怕不能帶著他順利避難。」
市民團體事務局長:「許多縣民對於重啟仍然抱著不安,政府卻依舊做出這樣的判斷,令人感到相當憤怒與失望。」
縱使311核災已經過去14年,對日本人,尤其是與核電廠比鄰而居的地方百姓而言,那場被稱為是全球最嚴重核災的慘況至今歷歷在目。
柏崎刈羽核電廠操作人員模擬演練:「啟動操作倒數5秒,3,2,1,0。」
為了確保核電廠安全無虞,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戰戰兢兢,透過密集訓練、事態演習,加快新世代累積經驗,提高熟悉度與應變力。硬體設施上,防波堤高度達15公尺,遠超過模擬試算高度;場內高海拔地區部署備用電源車,以應對「全站斷電」(Blackout);若真遇斷電意外,「自然循環降溫系統」不需要外部電力或泵浦驅動,而是以冷熱水密度的對流原理,使冷卻水自然循環,為反應爐降溫。
新潟縣知事 花角英世:「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安全措施和防災對策,至今尚未得到當地居民的充分認可,我會繼續履行知事職責,尋求縣議會的信任與否。」
雖然重啟的決定還未能獲得民眾信任,然而,站在國家政府的立場,復工是不得不的必要之舉,且產生的效益備受期待。柏崎刈羽核電廠發電規模堪稱全球最大,共擁有7座發電機組,總發電量為821萬2千千瓦,也就是821萬2千度電,如果換算台灣一般家庭,大約是2.3萬戶一個月的用電量。另外,日本目前核電廠重啟分布為「西重東輕」,而柏崎刈羽主要負責首都圈電力,若確定復工,將有助東日本供電穩定。
新潟居民:「我認為對地方經濟等等的事項會有幫助。」
新潟居民:「電力不足、AI之類的很多需求,都會讓核電廠有必要再運作。」
一部分傾向支持的新潟人說到了重點,就是能源與經濟安全。福島核災後日本預防性停止所有商業核電機組運行,全境一度進入零核電時代,供電結構走向以火力為主,但是日本長期依賴進口燃料,且容易受國際局勢牽動,導致發電成本波動過大,連帶影響國民電費壓力,再加上全球節能減碳目標,都讓日本必須修正核電策略,從「維持最低需求」改為「最大程度活用」。若未來一切程序順利,柏崎刈羽將是2011年福島核災後,東京電力旗下首次重新運轉的核電機組。
更多 TVBS 報導
快訊/日本新潟放行重啟「全球最大核電廠」 福島核災後首例
日中吵進聯合國 北京:日本沒資格成「常任理事國」
823公投反核卻解禁福食!蘇一峰批賴政府:拿食品安全作秀
我們真的缺電嗎?《新聞幕後》談台灣未來「能源問題」
其他人也在看

危險的迷思!服藥後喝酒「隔2小時也沒用」 藥師示警:嚴重恐引發休克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呂洪瑋/綜合報導不少民眾都有吃藥要避免飲酒的觀念,但部分人會誤以為服藥與飲酒只要「相隔2小時」就沒問題,但藥師提醒,此觀念是危險...
FTNN新聞網 ・ 2 小時前
國際期刊證實了!胖是癌症共同風險 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
全球頂尖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NEJ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肥胖不只是外型議題,是會全面拉高癌症、心血管、肝腎與代謝疾病的關鍵風險因子。婦產科名醫黃元熙醫師提醒:「胖不是可愛、不是福氣,是全身在發炎的警訊。你以為只是變胖,小心可能已經深陷13種癌症風險。」而「體重」是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樂天爆「史上最短領隊」!日高層飛台認錯 改革宿舍伙食
樂天桃猿陷入連環爭議!日本高層緊急來台「斬將換帥」,領隊牧野杏輝慘遭撤換僅任職206天,成為史上任期最短領隊。樂天金鷲社長森井誠之坦承,先前更換總教練古久保健二處理不當,未來將大刀闊斧改革,針對二軍宿舍、選手伙食等問題進行整頓,更承諾12月發放「令人開心」的奪冠獎金!究竟危機處理能讓球隊擺脫負面新聞嗎?球迷拭目以待。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深度僅9公里!嘉義民雄鄉19:21規模3.1極淺層地震
嘉義縣民雄鄉於11月24日晚間7時21分發生芮氏規模3.1的極淺層地震,震源深度為9公里。根據中央氣象署的報告,此次地震在嘉義市區及嘉義縣地區的最大震度均達到2級,而雲林縣的最大震度則為1級。儘管地震強度不大,但居民仍需提高警覺。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UCC上路滿月!昨天337人就診 每週使用人數增1成
為緩解大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11月2日啟動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試辦計畫,截至昨日已施行4週。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指出,4週來每週UCC的使用人數約成長1成,另健保署也持續調查春節期間基層醫療院所開診率,後續會評估是否開設UCC據點補強,預計明年1月公布。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睡前少滑手機!「亮光入睡」糖尿病風險增67% 醫教4招調回正常生理時鐘
天氣轉涼,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其實卻潛藏著風險。初日診所院長魏士航表示,研究指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67%。這項刊登於《TheLancetRegionalHealth-Europe》的研究,由英國生物樣本庫蒐集近8.5萬名受試者、追蹤長達近8年......
風傳媒 ・ 2 小時前
買了卻不開心、得到了卻空虛?科學揭「渴望與喜歡」不同之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常常渴望更優秀的事物,例如功能更好的智慧型手機、更出眾的伴侶、更寬敞的房子等等。看到這些東西時,我們會產生想要擁有它們的想法,並且認為只要擁有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能感到幸福。 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幸福並非來自於「想要的東西」,而是來自於「喜歡的東西」。所謂「想要的」(wanting)與「喜歡的」(liking)可能有所重疊,但並不完全相同。簡單來說,我們渴望的是尚未擁有的東西,而喜歡的東西則可能已經擁有,也可能尚未擁有。 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想要的東西」與「喜歡的東西」呢? 得到後卻秒失落?你可能搞錯「想要」與「喜歡」 無論是人或物品,總是在滿足自己「想要」的人,會不斷地追尋渴望的對象。但這是在自我欺騙,因為真正想要的並不是東西本身,而是「擁有它的我」。這樣的人會不斷地比較「未來擁有它的我」和「現在沒有它的我」,並且不斷想逃離「無法擁有它的我」的狀態。他們相信,如果實現或擁有了想要的東西,一定會比現在更快樂、更完整。然而,一旦真的得到或達成了,幸福感和滿足感瞬間就消失了,注意力旋即轉向其他新事物。 與此相對地,如果一個人真正喜歡某樣東西,就會
健康醫療網 ・ 2 小時前
耶誕限定大餐! 雙人火鍋帝王蟹5吃PK飯店爐烤火雞
耶誕節即將來臨,各大餐飲業者紛紛推出限定優惠方案搶客!火鍋店推出「兩人一蟹五吃」帝王蟹套餐,還有肉品買一送一優惠;日式咖啡廳則為單身族群設計精緻一人套餐,最吸睛的是「抹茶栗子草莓冰淇淋舒芙蕾」,特別設計成耶誕樹形狀;飯店吃到飽餐廳更在平安夜與耶誕節當天加碼提供美式爐烤火雞。這些美食選項都能為大家帶來滿滿的節慶儀式感!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嘉市228紀念公園活動、展覽少 里民哀嘆被當「二等公民」
內政部營建署、嘉義市政府與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合力在嘉義市劉厝里開闢「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然有劉厝里民感嘆,丹娜絲颱風後公園破爛、樹枝未修剪像廢墟,且沒有兒童遊憩、長輩運動設施,鮮少舉辦展覽、活動,讓該里里民哀嘆成「二等公民」;市府建設處長呂獎慧說,丹娜絲颱風後1個月全市公園倒樹都已去化、整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一場空?傳政府效率部解散 川-曼達尼.政敵變盟友
曾自稱是「川普最可怕惡夢」的紐約市長當選人曼達尼,上週五進白宮與川普會面。不過原本互罵「百分之百共產主義瘋子」和「獨裁暴君」的兩人,現場氣氛意外友好。不過在多項議題上,得罪川普的共和知名右翼眾議員葛林,則黯然宣布辭職。而川普上任時,大動作成立的政府效率部,現在傳出名存實亡,提前八個月解散。美國疾管中心CDC的網站,則在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指示下,標註具爭議的說法,稱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的論調,缺乏證據支持。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新北婦被誆交出帳密給假檢警監管 「安全回報」無回應後驚覺遭詐8300萬
新北市1名李姓婦人今年(2025年)4月間,因誤信自稱「中華電信風險控制部門陳姓員工」的話,深信自己的銀行帳戶成為詐騙集團使用帳戶之一,需配合檢警偵辦交出自己的戶頭與密碼,還要婦人每天在群組「安全回報」,直到婦人發現群組沒人回覆,才驚覺自己被騙走8300多萬,只好趕緊向警方報案求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今晚變天轉雨!最冷14°C時間曝 「天琴颱風」估將生成
【高沛生/台北報導】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接受《壹蘋新聞網》訪問表示,今(24)日白天水氣不多,各地為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有局部短暫雨;但傍晚後水氣增多,北台灣率先轉雨,入夜後雨區將逐漸往中南部與東半部擴大。東北季風今晚起明顯增強,北台灣感受轉涼,中南部日夜溫差也更大,清晨中南部局部霧或低雲恐再度壓低能見度,台南今晨一度低於200公尺,提醒駕駛務必小心。
壹蘋新聞網 ・ 5 小時前
熱帶低壓生成!最快明增強為「天琴颱風」 對台影響曝光
日本氣象廳今(24)日上午發布烈風警報(Gale Warning),指出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性低氣壓生成,且強度還會再增強,預估最快明日上午就會生成為「天琴颱風」,其未來路徑將一路往西,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短袖可收了? 2波東北季風 「洋蔥式」防早晚溫差
東北季風來襲!氣象專家表示,未來一週天氣將有明顯日夜溫差,週二晚間至週三清晨最冷,局部低溫可能降至12至14度,提醒民眾注意保暖。此外,菲律賓東方海域已形成熱帶低壓,最快將於週二發展成「天琴」颱風,但預計對台灣影響有限。氣象專家林老師更指出,今年反聖嬰現象發生機率超過80%,冷冬機會較大,發生率約六成左右!
TVBS新聞網 ・ 6 小時前
東北季風午後起逐漸增強!一周氣溫、降雨變化一次看
又是一個禮拜上班上課的開始,本週的天氣重點仍在於東北季風的強弱變化,預期會有兩波東北季風先後影響台灣,強度沒有特別強,但是會讓北台灣的溫度起伏變化較大,其他地方的日夜溫差變化也比較明顯。降雨則是集中在迎風面地區為主,雨量看起來都不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東北季風報到!今飆30度、入夜轉濕涼 氣象專家曝高機率「冷冬」
今(24)天清晨本島平地最低溫落在新竹僅12.5度,白天開始氣溫回升、水氣不多,各地為多雲到晴的好天氣,但傍晚之後東北季風逐漸接近,水氣增多,迎風面北部、東北部地區要留意變天降雨,預計週三出現最低溫;
台視新聞網 ・ 14 小時前
東北季風再報到!下週「這天」最冷 北台灣最低溫探14度
今(23)日因東北季風減弱,全台天氣以多雲到晴為主,白天高溫普遍27至29度,西半部局部地區中午甚至達30度以上。不過,中央氣象署表示,下週受北部大陸冷高壓帶來的東北季風影響,全台氣溫將明顯下降,週三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